《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李慧敏|北京報導
隨著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加碼,一些地區製作的「硬核」防控設施——「消毒小屋」經媒體報導後迅速成為「網紅」,然而也引來爭議。有專家稱,這是過度消毒,可能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傷害。也有專家表示,霧化消毒通道僅僅是一個消毒防疫工具,在畜牧養殖行業有成熟使用經驗,只要運用得當,有積極作用。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了人員消毒通道首批創新應用者,重慶市畜牧科學院院長劉作華,以及一些企業界人士,力圖全面了解「消毒小屋」的來龍去脈。
「消毒小屋」引爭議,次氯酸消毒液到底是啥?
據《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目前不少地區的小區物業或辦公單位設置了「消毒小屋」(消毒通道)。
這一現象經媒體報導後,有中國疾控中心的專家稱,這是過度消毒,這種方法不僅不能阻擋病毒傳播,反而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
而與此同時,與上述專家不同的聲音也不斷出現。
據了解,消毒通道等類似設施並不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才有的新事物,此前在養殖等行業已有相關應用。規範的消毒通道或消毒屋室一般使用稀釋次氯酸水消毒液霧化進行消毒。
次氯酸是什麼?《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查閱了相關資料。
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於2019年4月1號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36758-2018《含氯消毒劑衛生要求》(下稱「《要求》」)對相關消毒劑進行了解釋:含氯消毒劑是指溶於水能產生次氯酸的消毒劑。次氯酸消毒劑是指消毒液原液含有穩定的次氯酸的消毒劑。
《要求》第6條規定了相關消毒劑的用途:「一般含氯消毒劑適用於醫療衛生機構、公共場所和家庭的一般物體表面,醫療器械、食飲具、植物、果蔬和水等的消毒。也適用於疫源地各種汙染物的處理,不宜用於室內空氣、手、皮膚和黏膜的消毒。」「次氯酸消毒劑除上述用途外,還可用於室內空氣,二次供水設備、設施表面、手、皮膚和黏膜的消毒。」
國家衛健委公布的對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提到,「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30分鐘、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滅活病毒」。
關於次氯酸水消毒劑的消毒效果。由上海市消毒協會發布,2017年中國標準出版社出版的《醫院消毒技術規範(第二版)》(下稱《規範》)介紹:「次氯酸水能殺滅各種微生物,包括細菌繁殖體、病毒、真菌和芽孢等。應用懸液殺菌試驗,消毒劑與菌懸液比例為100:1時,有效氯含量為50mg/L的次氯酸水,在室溫下對彎曲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白癬菌、革蘭氏陰性需氧桿菌的殺滅時間均小於15秒;在40℃時,對黑麴黴菌、枯草菌黑色變種芽孢的殺滅時間小於30秒。同樣的室溫條件下,有效氯含量50mg/L的次氯酸水15秒即對流感病毒、諾如病毒滅活」。
關於次氯酸水消毒劑的安全性,《規範》指出,「次氯酸水其特點是殺菌譜廣、殺滅力強、安全高效、環保性好」「在敞開不避光的條件下,可自行分解為氧氣,水和氯離子,故無有害殘留」「急性經口毒性屬實際無毒級,急性眼刺激性、多次完整皮膚刺激性、一次破損皮膚刺激性均為無刺激,未見皮膚變態反應(即致敏率為0),染色體損傷毒性為陰性」。
防疫「消毒小屋」發明人劉作華:養殖畜牧行業用了數十年,安全性有保障
人員消毒通道創新應用發明人、重慶市畜牧科學院院長劉作華指導所在小區設計製作出消毒通道,並被媒體廣泛報導。
劉作華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時介紹,之所以會想起指導幫助小區建造一個消毒通道,「靈感」主要來源於養殖企業對人員、車輛進行消毒的類似設施。
「應對疫情有不同辦法,一個是『躲』,就是讓自己不接觸病毒,一直待在家裡不出門。但是人要工作、生活,總有一些必要活動需要外出,這時就要主動防。」劉作華還談到,「去年,我們畜牧養殖業防治非洲豬瘟的任務也很艱巨,大量的生豬病死。後來我們發現,通過對進入豬場的人員進行消毒,能夠減緩減輕豬的發病率。但只對進出人員進行消毒後,還是有豬會發病,於是,我們擴大了洗消中心,對進出豬場的車輛和物品等也進行了消毒。」
「我們經過反覆試驗,最後發現,採用了對人員、物品、車輛進出和場區全方位消毒的豬場都能很好地控制非洲豬瘟,其他疾病也得到了控制,而消毒措施不嚴的豬場還是會發生非洲豬瘟。」劉作華說。
消毒通道是否對人體有危害?針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的疑問,劉作華表示,消毒通道就是一種設施設備,本身沒有問題,在畜牧養殖行業已經使用了數十年,技術並不複雜,只要它使用符合國家標準規範的次氯酸消毒劑也不會對人體等有危害。
山東一家生物企業負責人季先生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消毒通道在養殖以及屠宰等行業不是新鮮事,我的養殖廠、牧場都在使用。」
季先生給記者發來了其牧場洗消中心的圖片,並介紹:「這是我們牧場的洗消中心,遠處白色彩鋼房的大門口是車輛消毒通道。白色彩鋼房的右側小門口,是人員消毒通道。車輛消毒通道是『空間噴霧+衝洗』消毒,人員消毒間是『首次霧化消毒+洗澡+更衣+二次霧化消毒』,廠區幾十個工人每天都要經過若干次消毒。」
季先生解釋,相關部門規定,規模化養殖廠必須建立洗消中心。尤其是為防控非洲豬瘟等傳染性疾病,國家農業部還專門出臺補貼政策,鼓勵規模化養殖場、屠宰場及肉類食品廠建立消毒防疫通道或洗消中心,作為屠宰食品企業、規模化養殖場進行生物防疫與安全生產驗收的必要條件。相關設施只要有國家的生產許可證,有標準化的生產工藝,嚴格按照標準來使用,安全性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季先生也強調,消毒劑作為接觸人員和物品的商品,須採用對人體無害的消毒劑,且要符合兩個標準:一是具備標準化生產工藝並取得生產資質認證;二是產品使用說明書須符合國家規範標準。另外,就是在使用中濃度配比、霧化操作等都要按要求依標準規範進行。
業內人士:或有益復工企業,宜因地制宜規範使用
家住湖北宜昌市內的高先生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談到,「我所在小區物業設置了消毒通道,每次我們從外面回來都要經過這個通道進行消毒。」
「居民總體對此認可,畢竟我們是疫情嚴重地區,多一些防疫手段,總是讓人安心些。」高先生說。
劉作華表示,設置消毒通道要掌握一個度的問題,要不同情況區別對待。在疫情嚴重的地區,甚至對空中、地下進行消毒都是必須的。而在沒有發生疫情的地區,則沒有必要建這樣的設施。
總部在上海的製造企業西派集團相關負責人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為了儘快復工復產,又要防控疫情傳播、保障員工健康安全,公司壓力很大,在消毒防控方面花了不少資金和精力,我們從江蘇淮安一家企業引進了規範的消毒通道設備等,該企業供應的次氯酸水消毒劑有國內國外認證,安全性沒有問題。」
「從實際使用情況看,效果還是不錯的,只要員工本身不是新冠肺炎患者或病毒攜帶者,至少現在我們不用擔心員工把病毒從外部環境中帶到公司或廠區。」該負責人說。
在北京一家央企工作的小張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其所在公司大廈門廳處設置了消毒通道,員工出入大廈都要從消毒通道經過進行消毒。小張介紹,該公司的「消毒小屋」看起來沒有使用霧化的消毒藥水,而是使用了人體可承受的高溫加其他一些消毒設施和方法。
小張表示,「這樣挺好,不然進出大廈這麼多員工,誰敢保證在路上不會接觸到病毒啥的。」
某企業人士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現在復工潮開始,但疫情還未過去,一些地區的政府在復工審核中就要求,企業要對復工場所等進行全面消殺,當然也會有對進出工作場所人員的消毒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尤其在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消毒通道的設立未嘗不是一個防控疫情傳播的方法,不宜一竿子打死。現在急需做的是指導人們如何選擇安全高效的防控辦法,如何安全規範使用消毒劑開展防疫工作。
責編:呂江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