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印度訂單轉到中國?紡織業久違火爆 這家A股公司訂單已排到明年...

2020-12-16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實探】大量印度訂單轉到中國?紡織業久違火爆,有企業接到100萬米大單,這家A股公司訂單已排到明年1月

摘要

【大量印度訂單轉到中國?紡織業久違火爆 這家A股公司訂單已排到明年1月】e公司記者實地探訪江蘇、山東、廣東等地紡織服裝生產基地發現,多數企業訂單狀況較上半年有大幅改善,部分企業訂單暴增。在紡織重鎮蘇州盛澤,有面料企業上個月一次性接到100萬米的外貿訂單——這樣的大單今年以來並不多見。同處該鎮的紡織龍頭東方盛虹,也在加班加點忙生產;位於山東高密的毛巾龍頭孚日股份,訂單已經排到明年1月份。(e公司官微)

  「大量印度紡織訂單轉移至中國,訂單量巨大,據說已排到至明年5月。」這樣一條消息,讓因疫情遇冷的服裝行業重回資本市場的「聚光燈」下。

  近日,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實地探訪江蘇、山東、廣東等地紡織服裝生產基地發現,多數企業訂單狀況較上半年有大幅改善,部分企業訂單暴增。在紡織重鎮蘇州盛澤,有面料企業上個月一次性接到100萬米的外貿訂單——這樣的大單今年以來並不多見。同處該鎮的紡織龍頭東方盛虹,也在加班加點忙生產;位於山東高密的毛巾龍頭孚日股份,訂單已經排到明年1月份。

  在國內疫情形勢持續向好,印度紡織訂單轉移至中國,以及傳統旺季到來等多重因素的刺激下,上遊的棉花、化纖等價格持續攀升,遭遇「最困難的一年」的中國服裝行業,正迎來久違的火熱行情。

  這樣的行情能夠持續多久?服裝行業專家向記者表示,在全球疫情反覆的背景下,短期訂單轉移屬正常貿易現象,國內服裝消費逐漸恢復也符合預期,但國內紡織服裝行業總體發展趨緩、趨困,需要一到兩年時間才能真正恢復元氣。

  供不應求:紡織服裝行業重現「排隊」行情

  位於蘇州盛澤鎮的中國東方絲綢市場,被外界視作「中國第一布市」,7000餘家商貿公司雲集於此,成交額更是連續多年突破千億元。

  身為中國東方絲綢市場協會副會長的周建春,也是行業內小有名氣的布料經營商,客戶覆蓋了國內大多數知名服裝生產企業。就在上個月,周建春接到了一個100萬米左右的外貿訂單。在往年,比這更大的訂單也有。而今年在紡織服裝行業整體承壓的背景下,這樣的外貿大單已屬「鳳毛麟角」。

中國東方絲綢市場內,「紫晶花」布料超市上月接到100萬米的外貿大單

  「像100萬米的這種訂單的,今年疫情期間真的是鳳毛麟角,」盛澤東方紡織城貿促部總監歐陽勇直言,由於今年前半段確實太坎坷,所以出現這麼多大的訂單確實能夠提振大家的信心。

  「因疫情原因,一些印度的紡織訂單確實有轉移到中國的情況,東方盛虹化纖板塊外貿負責人繆雲龍表示。東方盛虹是行業內知名的紡織龍頭,最近一直處於加班加點生產的狀態,「最近生意確實比較好。」

東方盛虹旗下江蘇國望高科纖維有限公司生產的紗線即將出廠

  不過繆雲龍強調說,最近公司訂單火爆與印度訂單轉移關係不大。「由於印度紗線在整個國際市場上以中低端為主,因此轉移到盛虹的訂單並不多,我們主要是中高端紗線產品為主。」

盛虹石化正在加班加點忙生產

  「5月份以後,出口就已經在恢復,第三季度開始逐步與去年同期持平,部分地區出口甚至還高過去年增長水平,8、9月份出口量都創下歷史新高。」繆雲龍直言,從9月30日以來的半個月,東方盛虹紗線平均價格比前期上漲700元/噸,有些規格上漲了1000元/噸。「如今很多產品供貨都很緊張,再加上內銷市場需求恢復更快,最近內外貿都出現了客戶排隊的現象。」

廠區內的運輸車輛排起了隊

  周建春向e公司記者表示,盛澤鎮上大家都知道這樣一句話:生意就看每年的後四個月。這四個月的生意能抵得上前八個月的總和,「現在傳統旺季已經開始了。」

  位於山東高密的孚日股份,主要產品為毛巾和床上用品。過去20年裡,公司的毛巾出口量持續位居全國同行業第一位。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24億元,同比下降19.91%;實現淨利潤1.45億元,同比下降44.03%。而從下半年開始,孚日股份終於迎來市場回暖。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從6月份開始訂單好轉,目前訂單飽滿,已經排到明年1月份了。

  層層傳導:下遊需求釋放,上遊原材料迎漲價潮

  經歷上半年「寒冬」後的國內服裝業,正在迎來消費黃金期。

  「現在疫情相對穩定,經濟也較好,所以現在服裝銷售相比上半年有了明顯好轉,另外因為今年被預計可能是冷冬,所以近期有不少客戶提前囤冬裝。」深圳一位服裝從業人士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

  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統計,2020年10月1日到7日,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增長8.5%,高於2019年同期零售額增速14.3個百分點,充分顯示我國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釋放的發展動能。其中,服裝類零售額增長頗為亮眼,同比增速達到了16.8%。

  以服裝領域的重點企業紅豆集團為例,10月1日至8日,紅豆服裝連鎖國慶假期線上線下銷售同比增長49.68%,線上銷售同比增長138.37%。其中,紅豆居家線下門店銷售總額突破1.5億元,同期增長55%;紅豆男裝線下門店累計銷售破億元。

  服裝企業波司登近來同樣銷售火爆。淘寶數據顯示,10月1日至6日,波司登品牌旗艦店銷售額同比增長574%至1910萬元,銷售件數同比增長300%至1.8萬件,銷售平均單價由去年同期的613元提升到今年的1034元。

  與服裝市場回暖相對應,上遊棉花、滌綸長絲、滌綸短纖、棉紗、粘膠、氨綸、錦綸等價格均出現一定程度的上漲。

  公開信息顯示,近期外棉持續上漲,棉花期貨在國慶假期後呈現補漲行情,較節前上漲逾1400元/噸,棉花價格最新消息顯示:截止目前,棉花期貨價格突破14200元關鍵位,並創下年內9個月來新高點。

  隨著目前國內需求逐漸釋放,秋冬季面料需求回暖,產銷情況較好,也進一步推動了滌絲價格的上漲。中纖網數據顯示,截至10月9 日,滌絲工廠DTY、POY和FDY庫存分別較前一周分別下降2天、1天和3天;DTY、POY和FDY每噸價格分別為6600元、5200元和5550元,較前一周分別上漲100元至120元。

  卓創資訊消息顯示,下遊電子布的主流成交價格 3.4-3.5 元/米(周環比上漲0.2元/米)。無鹼玻璃粗紗需求旺盛也帶動廠家庫存消減,巨石集團、泰山集團、內江華原等行業內主流企業無鹼紗價格均上調200-400元/噸。

  國內的氨綸行業近年來處於產能過剩狀態,目前華峰氨綸新鄉化纖泰和新材三家頭部企業合計市佔率約為40%。卓創資訊氨綸分析師鞏玉倩表示,近期氨綸廠家漲勢不斷,相關廠家在8月份提價兩次,9月份提價兩三次,10月份至今已經三次提價。其中在10月15日,華峰氨綸新鄉化纖泰和新材等公司再度提價,計劃各規格普漲2000元/噸。漲價原因是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導致氨綸運營成本不斷升高。加之場內貨源供應偏緊,下遊客戶按需跟進,整體市場產銷節奏良好,各方對後市看漲氣氛較濃。

  有不願具名的行業人士指出,近兩年布料價格波動明顯增大。「以前總體還是比較平穩,可能一個月漲價20%-30%,」該人士指出,從前年開始,布價漲跌周期突然變短,「這個星期漲價30%,下個星期可能又跌30%,其實這並不是真實的供需拉動。」上述情況主要發生在低價布料上,「甚至會一覺醒來,就發現布價漲了百分之五六十了。」在他看來,這幾年市場上存在炒作低價布的情況,「高價布的價格就一直比較穩定。」

  原因分析:印度訂單轉移並非上漲主因

  「大量印度紡織訂單轉移至中國,訂單量巨大,據說已排到至明年5月。」這個在網上熱傳的消息,讓因疫情遇冷的服裝行業重新引發外界關注。染整專業wiki網站染整百科的消息顯示:近幾個月以來,印度多家大型出口型紡織企業因疫情無法保證正常交貨,已經有多個本來在印度生產的訂單轉移到我國生產,其中毛巾、床單等產品訂單量較大。

  印度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產棉國、全球最大的黃麻生產國、全球第二大絲綢生產國、其紗線產能佔全球22%。紡織服裝業是印度經濟的主導細分市場之一,也是印度最大的外匯收入來源之一,紡織行業佔印度出口總收入的15%左右。

  10月14日,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李興乾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衝擊,我們真誠希望印度能早日遏制疫情,恢復正常生產生活。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和出口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優勢明顯。疫情對供應端和需求端都造成嚴重衝擊,產業供應鏈同步受阻,中國也經受了同樣的考驗。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調整訂單生產、國際採購商根據生產能力選擇供應商,這都是再正常不過的市場行為。中國也有一些行業和地方的訂單轉移到其他國家和市場生產。

  國內一知名機構紡織服裝分析師李哲(化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肯定了目前印度、東南亞疫情導致部分訂單轉移到中國的說法。據他了解,國內部分企業七、八月份產能利用率達80%左右,9月份更是已經滿產,「短期因素還有今年偏長的國慶假期,導致的終端需求拉動;冬季前的傳統補庫存旺季;行業對於今年是寒冬的預期。」

  來自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為2157.8億美元,同比增長9.4%,出口增速較上半年提高6.2個百分點。1-9月份,我國紡織品出口1179.5億美元,同比增長33.7%,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出口增速較上半年提高5.9個百分點。

  海關總署表示,下半年以來,服裝出口形勢持續好轉,9月份服裝出口額為152.3億美元,同比增長6.5%,連續兩個月保持正增長態勢。當前,我國紡織業較為穩定的產業鏈供應鏈也正在吸引部分海外訂單回流。

  孚日股份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美國調低中國輸美紡織類產品關稅,也刺激了外貿行情。「目前來看,對行業衝擊最大的是中美貿易摩擦中的加關稅行為。今年2月份之前,美國已經將部分紡織品類,如床品的關稅下調,從15%降到了7.5%。但因又受疫情影響,外界關注度並不高,關稅下調利好本次訂單回流。」

  不過對印度訂單轉移的說法,國內一家紡織面料上市公司相關負責人直言「無感」,「公司產品多數以上出口,歐美佔比較高。而歐美疫情目前還沒到達峰值,訂單依舊不足。」該負責人認為,隨著新冠疫苗的推出和下遊商業的復甦,整個行業也將迎來復甦,「目前來看,明年肯定會比今年好。」

  「因為今年疫情影響,大家都過於的謹慎,手上都沒貨,做貿易的沒貨,做服裝的也沒也沒貨,」中國東方絲綢市場協會副會長的周建春分析說,「60年來最寒冷冬天」的消息推動了漲價潮,「大家又都存在買漲不買跌的心理,需求就這樣集中爆發出來了。」

  專家觀點:復甦至少持續兩個季度,但短期回暖難改長期困境

  興業證券化工行業分析師鄧先河認為,當前中國化工產業景氣仍處底部區域,大部分產品價格已經遠遠低於歷史平均價位,部分甚至已經跌入歷史價格區間的後10%,行業盈利已經有明顯回落,部分產品價格已經進入全行業普遍虧損階段,繼續向下空間已經非常有限,且整體產品價格向上的概率高於向下概率。

  這次行業回暖能夠持續多久?在分析師李哲看來,本次復甦至少會持續兩個季度。訂單一般會提前一個季度,目前第四季度訂單基本下完,印度疫情正盛至少持續到年底,所以明年一季度的訂單也沒有問題。

  不過他同時也認為,國內紡織服裝企業以出口為主,國內相對較小的需求難以拉動整個行業,「需求端的復甦需要看疫情進展情況。歐美服裝店多是線下銷售,目前部分地區線下店不營業,需求上不來,所以行業復甦是短期行為,沒有長線邏輯。」

  他表示,疫情結束後相關訂單大概率還是會回流到印度和東南亞。據介紹。印度、東南亞的紡織服裝企業在人力成本、能源成本、土地成本、政府稅收、關稅、環保等方面具有優勢。「比如就東南亞來說,當地的紡織服裝企業毛利率要比國內高5個百分點。」

  對於此波由內需、外貿拉動的國內服裝業發展熱潮,行業專業人士普遍認為國內服裝行業整體依然處於歷史困境中。

  有業內人士分析說,近期行業回暖也有「訂單放大」的情況存在,「比如你要採購100萬米的布料,可能詢問8家生產企業,這8家企業接下來也會上遊詢問,100萬米就可能被傳成1000萬米,其實真的訂單就100萬的訂單。」

  紡織服裝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疫情對國內乃至全球的供應鏈市場都造成衝擊,全球市場尚未全面復甦和向好,國內服裝業此時談爆發為時尚早,「整個行業依然處於發展趨緩、趨困的狀態,需要一個恢復周期。當然不排除部分訂單轉移,這是正常的貿易行為,但」某個點無法提點整個面。

  程偉雄認為,服裝行業今年的發展大撤退,需要兩三年時間恢復,「不要指望四季度有太大反彈,即使反彈也無法彌補今年的損失。」他同時透露,今年以來,面對疫情對服裝行業帶來的衝擊,國內中小服裝工廠多數轉向內貿、電商或直播,大型工廠外貿訂單大幅減少不是個案,也在內貿和自創品牌上探索。

  就在10月15日-16日,2020中國服裝大會在浙江海寧舉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在會上表示,新冠疫情加速產業經濟開啟新周期,國內服裝行業面臨新挑戰、新變局,但同時危中有機、危可轉機,在這過程中,服裝領軍企業由點及面、自上而下地貫穿數字轉型,不失為引領整個產業生態向數位化、智能化與集成化發展的一條現實路徑。另外,目前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在中國出口規模中比重不斷擴大,成為「穩外貿」新增長點,中國本土時尚電商迎來絕佳出海時機,需要企業深耕品牌建設,逐步從「流量導向型」、「產品導向型」轉為為「品牌導向型」。

  中國服裝協會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當前,中國服裝行業全面進入戰略重構和創新變革的全新發展階段,已經站在參與引領全球服裝產業變革的新起點。」

  海寧中國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月明表示,未來服裝產業發展將呈現三大趨勢:消費人群年輕化個性化愈加明顯;品牌服裝優勢越來越明顯;線上線下深度融合。

(文章來源:e公司官微)

(責任編輯:DF506)

相關焦點

  • 印度紡織業遭嚴重打擊,大批訂單被取消轉交中企
    印度紡織業遭遇危機  據印度媒體近期的報導稱
  • 大量海外紡織訂單湧入中國,訂單排到明年5月,工廠驚呼這兩年飯錢不...
    「大量海外紡織訂單湧入中國,訂單已排到明年5月!」 「現在供應商基本沒有不爆單的工廠,幾乎每家都爆單,排期到明年開春甚至中旬。」 紡織從業者Tina表示:「我們公司昨日也接到了3個大訂單,同樣排到了明年5月,這兩月公司的飯錢不用擔憂了。」廈門佐納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勇氣坦言:「近期確實有接到不少訂單,但訂單排期到明年或許要因不同企業情況而異,面料工廠大有可能。」 整體而言,紡織服裝行業下半年回暖跡象明顯。除了紡織品類以及服裝訂單暴漲以外,還有棉花、粘膠、滌綸等紡織原料商品也在近期出現大漲。
  • 自行車出口火爆 有公司訂單已排到明年6月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本報記者高佳晨國產自行車在海外「賣爆」了。根據海關總署統計數據,第三季度自行車出口金額達到11億美元,創近25年來單季新高。有媒體報導稱,上海鳳凰的海外自行車訂單已排至明年6月。上海鳳凰公告稱,系公司根據客戶訂單要求、公司供應鏈系統等方面情況綜合確定的結果,但訂單能否實現取決於公司現有產能等情況。
  • 印度的如意算盤落空,大量訂單回流中國,千萬失業潮即將來臨
    所以紡織業對印度這麼重要,不管是那個時期,印度政府都會將紡織業作為核心產業發展,2014年後,印度就推出了「印度製造計劃」,將紡織業作為政府重點扶持產業,通過外商投資程序簡化,放寬外資投資限制,推動紡織品出口貿易,和建設機場海港拓展出口貨物清關,來推動紡織業的發展,而在今年 印度也高舉抵制中國製造,使用國產貨的旗幟,大力發展紡織業,所以中美之爭的演變,印度就收穫了眾多的海外訂單
  • 自行車火爆:產能跟不上,海外訂單排到明年6月
    11月24日,上海鳳凰(600679.SH)發布公告,證實媒體報導「上海鳳凰接到的海外自行車訂單已經排到明年6 月」的消息屬實,並稱「公司訂單排期系根據客戶訂單要求、公司供應鏈系統等方面情況綜合確定的結果」。上海鳳凰表示,訂單能否實現取決於公司現有產能等方面情況,能否最終盈利、以及實現盈利的時間均存在不確定性。
  • 一線調研|海外訂單大量轉到國內?紡服業人士:部分訂單屬實,但受...
    財聯社(記者 關婉怡 羅禕辰 李子健)訊,對於「大量海外紡織訂單湧入中國, 訂單已排到明年5月」的報導,鞋服行業獨立分析師程偉雄無奈稱:「浮在表面看起來向好,實際上冰山大部分在水下」,而10月16日財聯社記者多方採訪對外貿易相關工廠顯示,紡織行業確實存在部分訂單「回流」,除了海外訂單「轉暖」,季節性旺季、內需等原因亦影響著訂單的「氣候」,但問詢多家工廠得知
  • 這類電路板需求太火爆!有廠商訂單排到了明年6月
    摘要 【這類電路板需求太火爆!有廠商訂單排到了明年6月】「忙得飛起來!」被問及行情,一家PCB行業上市公司的員工說。
  • 『簡評』浙江龍盛:染料龍頭,能否跟上紡織業的火爆
    昨天的文章提到紡織業的火爆,有股友分享了浙江龍盛。 這股簡單看了一下,因搞房地產,負債表大存大貸,現金流也不穩定,財務質量總體一般。估值倒是便宜,按去年盈利計,目前市盈率9.54倍。
  • 大量國外訂單回流?生產車間忙忙碌碌,貨車排隊等待裝貨
    大量國外訂單回流由於國外的很多訂單回流,引起了我國紡織業的產銷呈現劇烈上漲的趨勢另外,浙江金華的一家公司,也是做家紡用品的。這家企業的總經理介紹道,他們訂單量還是挺大的,有來自印度的,也有來自越南的。正是因為這兩個地方可能完成不了訂單量,並且可能那邊很快就要停工了。
  • 中國自行車訂單排到明年6月份 龍頭一字漲停 行業還有哪些...
    消息面上,疫情影響下,海外市場對中國自行車的需求持續引爆。國內龍頭企業正不斷趕工以滿足暴漲的訂單。上海鳳凰目前的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6月。上海鳳凰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公司接到的海外自行車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6月,海外零售價比出廠價也已經翻了5倍左右。
  • 一個訂單40個櫃,訂單已排到明年6月!就怕不能正常出運...
    例如: 「中國自行車在海外銷售再度出現「爆單」現象,訂單已排到明年7月」 「古典家具的一個工廠靠著一個訂單就下了40個櫃,訂單排到明年6月了」
  • 鞋業觀察|大量訂單回流國內,中國製造凸顯優勢
    近幾年來,國內人工成本上漲迅速,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很多訂單遷到了東南亞,越南、孟加拉國、印度等都是受益國。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產業發展環境的標準,而近期海外疫情的再度爆發導致大量訂單回流國內,凸顯了中國在全球價值鏈和產業鏈上的不可替代性。從9月開始,不少外貿企業出現爆單情況,甚至有些工廠訂單已經排到明年5月。
  • 訂單爆了!歐洲再瘋搶中國自行車!廠家也懵了,訂單排到明年7月
    11月17日,上海鳳凰進出口有限公司業務總經理駱掠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由於境外疫情反撲等原因,中國自行車在海外銷售再度出現「爆單」,「目前我們的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7月,很多人擔心拿不到貨,現在都是直接下明年的訂單。預計未來一年的訂單量都不會縮減。」
  • 訂單已排到明年,家居產業徹底瘋狂...
    前所未有的火爆,訂單排到明年!記者試探發現,這竟是家居行業的現狀。中國是全球家具產品出口第一大國,產能佔全球份額已超過25%。但近年來,先是受到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再是遇上今年年初的新冠疫情,行業迎來劇烈的衝擊和洗牌,家具出口數據在短期內也出現了下滑。
  • 大陸龍頭代工廠,已獲得大量蘋果新品訂單!
    不過即便是價格如此昂貴,AirPods Max一經上市就供不應求,部分訂單已經排到明年3月份才能發貨了。一方面是需求確實火爆,另一方面也可能因為產能有關,因為和以往產品的代工廠有所不同,這次蘋果選擇的並非富士康,而是中國大陸企業立訊精密。
  • 上海鳳凰回應「海外訂單排到明年6月」:能否最終盈利不確定
    近期,中國自行車出口「爆單」,相關企業股票也出現大漲。11月23日,上海鳳凰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鳳凰,600679)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上海鳳凰在公告中表示,媒體報導的「上海鳳凰接到的海外自行車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6月」,系公司根據客戶訂單要求、公司供應鏈系統等方面情況綜合確定的結果,但訂單能否實現取決於公司現有產能等方面情況,能否最終盈利、實現盈利的時間均存在不確定性,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 海外訂單回流 清遠鞋業韌性生長
    「最近,我們接到一批印度調過來的訂單,工廠正加班加點趕生產。」萬邦(清新)鞋業有限公司(下稱「萬邦鞋業」)行政副總經理彭毅生說。萬邦鞋業並非孤例。筆者從多方面了解到,由於印度、東南亞等地疫情形勢嚴峻,不少外企將當地訂單轉移至中國工廠,近月來清遠外貿鞋廠訂單回流現象顯著,提振了企業的經營信心。
  • 中國自行車遭海外哄搶:鳳凰自行車訂單排到明年7月
    據國內媒體報導,隨著境外新冠病毒感染人數的再度飆升,全球範圍內選擇自行車出行和健身的人群大幅增長,加上部分國家政府的補貼與鼓勵,中國自行車海外銷量出現了激增。阿里國際站數據顯示,中國第三季度自行車出口繼續保持增長態勢,自行車行業GMV(成交總額)連續6個月同比增速翻番,10月訂單量更是比去年增長了220%。
  • 訂單排到後年,有公司股價暴漲8倍,誰在製造兩輪車上的財富神話?
    這兩年兩輪車市場的火爆,遠遠超乎你的想像。首先被人們關注到的是——自行車市場。從5月底開始至6月初,自行車市場發生了戲劇化的扭轉。從訂單萎靡,突然變為市場需求突飛猛漲,海外訂單紛至沓來。自行車商們還沒有搞清楚是怎麼一回事,市場已經供不應求了。據媒體報導,多位從業超過十年的自行車業人士感慨到,不曾想到,疫情爆發的2020年,反而成為了他們從業生涯中行情最好的一年。
  • 中國自行車終於火「出圈」,海外訂單量排到明年7月
    中國自行車再度在海外「爆單」, 前期各國解封後,海外消費者已將本地自行車庫存消化殆盡,海外自行車需求量激增將持續至2022年,中國自行車訂單排到明年7月。自行車企業路易達的訂單量在6-9月較去年提高了10倍,交易額是去年同期的13倍多,僅僅9月一個月就接到了700萬訂單。自行車產業鏈包括四大環節,OBM品牌商是主要利潤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