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糖尿病最可怕的併發症,嚴重可致截肢,教您如何早發現早防治

2020-12-14 何藥師健康科普

患者,女性,35歲,糖尿病病史10年,平時血糖控制差,沒有規律監測血糖及調整治療方案,血糖長期處在控制不佳的狀態。1個月前,右足外側被新鞋子磨破,進而發生感染,患者沒有及時就診,僅僅在家自己處理,足部破潰越來越重,出現了大面積的破潰、感染,在當地醫院就診,治療效果不好,轉入我院。入院檢查發現患者情況很差,存在高血糖、低蛋白血症、貧血、軟組織感染、膿毒血症、下肢骨質破壞等。經過積極救治,全身情況好轉,但遺憾的是,由於骨質破壞嚴重等原因,最終還是採取了截肢治療的方案。

可以說,這個患者的治療結果是令人遺憾的。通過這個病例,我們深刻認識到糖尿病足重在預防,以及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重要性。醫生應告誡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效改善糖尿病足局部血液循環、減少糖基化終末產物,控制糖脂代謝紊亂,減少缺血性潰瘍的發生;一旦缺血性潰瘍形成,進行積極的管理,從整體出發,標本兼治、內外科共同幹預能夠取得滿意的結果,積極的治療、良好的護理可控制炎症指標、凝血指標和踝/肱指數(ABI),提高氧分壓水平,提高糖尿病足的治癒率,有效避免截肢的發生。

什麼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由於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變,導致肢端缺血和周圍神經病變而失去知覺,容易發生感染,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也是糖尿病重要的致殘因素。由於此病變多發生在四肢末端,又稱肢端壞疽。糖尿病足患者既有糖尿病內科疾病的臨床表現,又有局部感染、潰瘍、壞疽或壞死的外科疾病的症狀和體徵。近年來,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糖尿病足患病率都逐年上升,約佔糖尿病住院患者的20%。因此,對糖尿病足患者進行系統管理是延緩其病程進展的重要一步。

糖尿病足的症狀

糖尿病足患者早期會有感覺的改變,通常呈襪套樣表現,首先累及肢體遠端,然後向近端發展。表現在輕觸覺、本體感覺、溫度覺和疼痛感知的共同減弱,運動神經病變、自主神經等受累,後期還可出現潰瘍、感染、骨髓炎、Charcot關節病等。具體表現如下:

1.下肢供血不足。如抬高下肢時足部皮膚蒼白,下肢下垂時又呈紫紅色;皮膚容易瘙癢、乾燥、肢端涼、浮腫或乾枯,常有色素斑及汗毛脫落,肢端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2.肢端營養不良、肌肉萎縮。容易使患者的屈肌和伸肌失去正常的牽引張力平衡,使骨頭下陷造成趾間關節彎曲,形成弓形足、槌狀趾、雞爪趾等足部畸形以及關節韌帶損傷,骨質破壞可發生病理性骨折等。

3.肢端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血管狹窄處可聽到血流雜音,深淺反射遲鈍或消失。

4.患者常有肢端疼痛、麻木、感覺遲鈍或喪失、腳踩棉絮感、鴨步行走、間歇跛行、下蹲起立困難、靜息痛等。靜息痛是下肢血管病變進一步發展的結果,不止行走時下肢供血不足,而且休息時下肢也因缺血而疼痛,嚴重時患者可徹夜難眠。病情進一步發展,下肢特別是雙腳可出現壞死,創口久久不愈。

5.糖尿病足壞疽初期常因水泡、血泡、糜爛、感染等誘因逐漸發展為潰瘍、壞疽或壞死。

糖尿病足如何管理

1.飲食幹預

對於糖尿病病程較短、體質較好,尤其是以糖尿病足為首發表現,且創面多為溼性壞疽的患者,應嚴格控制飲食攝入。

低鹽飲食。一般每天攝鹽不超過6g,避免食用醃製的菜食。因為吃得過鹹不但可引起血容量增加而致血壓升高,加重腎臟、眼底及心臟負擔,促使或加重血管併發症,而且還能激活和促進小腸內葡萄糖分解酶的活性,使糖的吸收加快,導致患者的餐後血糖上升。

低脂飲食。不吃油膩的食物,特別是含有動物油脂類多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動物油脂製做的食物等,因為這些食品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會使患者的血脂、血黏度升高,促使或加重動脈硬化;而且由於脂肪所產生的熱量更多,可直接引起肥胖和加重患者胰島素抵抗的情況,間接地影響血糖。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芥末、花椒等,這些食物可致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的症狀加重,對糖尿病康復不利。

低糖或無糖飲食。糖類和澱粉類的食物,食後會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急速升高。因此需要根據患者的個體進行定量進食。建議患者在飲食中加入充足的蛋白質,多食精肉、魚湯、豬蹄等,進餐應定時。

2.足部運動,注意小腿及足部運動鍛鍊

如甩腿運動:將一腳墊高2cm左右,手扶椅子靠背,前後甩動另一隻腳,重複10次,換另一隻腳,再做10次。這個動作能促進患者腿部血液循環,避免糖尿病足的發病。

3.注意足部皮膚護理

每晚用溫水泡腳,以不燙為度,因糖尿病神經病變導致末梢神經功能降低,痛、溫覺減退,故保持洗腳水溫度適宜尤為重要,40度以下為宜。不使用刺激性強的肥皂或洗滌劑洗腳。避免用力搓揉,以防擦傷皮膚。加強足部監護,每日檢查足部,注意觀察足部皮膚色澤、動脈血管的搏動、感覺功能、局部溫溼度的變化等。

另外,選擇軟皮的皮鞋、運動鞋,鞋型應儘可能選擇方頭,要保證鞋與足相比較寬且有一定抗擊外力的作用。不要穿高跟、尖頭、硬皮以及塑料鞋。穿鞋前須檢查鞋內部是否存在異物,襪子要既透氣又吸汗(全棉之類),不要穿有補丁的棉襪和鞋子,以免受力不均,造成破潰,此外還需要經常換洗鞋襪,避免滋生細菌。

4.糖尿病足患者的心理護理也很關鍵

心理護理應貫穿整個治療過程的始終,針對患者的性格特點及心理變化來進行關心、安慰、鼓勵,做好糖尿病的知識宣教。指導患者及家屬重視足部護理,堅持正確的治療和飲食方法;幫助家屬理解患者、支持患者,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5.定期複查各項指標

每3~6個月進行1次複查,包括血糖、血壓、血脂、糖化血紅蛋白、ABI、動脈彩超等。因為糖尿病足的預後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所以在糖尿病患者發生潰瘍後,尤其應重點關注患者是否存在低蛋白血症、高密度脂蛋白的數值、是否存在糖尿病腎病和足潰瘍數目等。一旦發現破潰,要及時處理創面,可用碘伏消毒3~4次/日,保持創面清潔,抬高患肢,每日清創換藥,換藥時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尤其對存在竇道的糖尿病足患者,要徹底清創。

為了加快患者足潰瘍癒合,延長患者生存時間,醫護人員應針對患者預後的危險因素科學處理,加強對糖尿病足患者的相關因素的教育和隨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小結

影響糖尿病足預後的相關危險因素有年齡、病程、血糖、吸菸。目前的研究涉及糖尿病足管理的內容較少,存在著重治療、輕預防的現象。因此,我們必須加強患者教育,使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穿合適的鞋,定期檢查,綜合控制好血糖、血壓、血脂,加強對慢性併發症的排查與控制管理,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發生糖尿病足後,要及早進行糖尿病足的評估與診治,對影響預後的因素及時進行幹預。

另外,除了系統地予以患者及時、有效的治療外,足部護理能夠更有效地改善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環情況,改善下肢缺血缺氧症狀,有效預防感染和併發症的發生,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降低糖尿病足的致殘率,具有非常好的臨床實用價值,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對於臨床上已經治癒的糖尿病足患者,必須對患者存在的危險因素進行強化幹預,制定合適的隨訪管理方案,定期複查,減少足部潰瘍的復發,避免和降低致死率及致殘率,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相關焦點

  •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併發症,但這個剋星讓併發症不再可怕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長期的高血糖狀態易誘發一系列的糖尿病併發症。 許多糖尿病併發症嚴重威脅著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它們會對糖尿病患者造成致殘、致畸等嚴重後果,甚至危及生命。
  • 糖尿病真的比高血壓更可怕嗎?怎麼才能早發現高血壓糖尿病?
    糖尿病真的比高血壓更可怕嗎?怎麼才能早發現高血壓糖尿病?不管哪個更可怕,只要發現都應該積極控制,即使您覺得有一個不可怕,如果您不去積極正規控制,那麼不可怕也會變的可怕。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三者被大家習慣叫作三高。非要說短期可怕程度的話,那麼高血壓和糖尿病比高血脂更可怕。因為高血壓可能會發生高血壓危象,引起噁心嘔吐,甚至直接導致腦出血腦梗死等等。糖尿病嚴重的高血糖會導致糖尿病昏迷。
  • 患糖尿病10年以上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原來,這些才是糖尿病最可怕...
    糖尿病可怕嗎? 很多人認為它並不可怕,因為它太常見了。 換算一下,大概每10個成年人裡,就有1個糖尿病人。 可是,糖尿病又很可怕。
  • 糖尿病患者出現4類症狀時,要警惕酮症酸中毒,教您如何自我防治
    ,以便於及早發現病情,以免耽誤診治。出現這些症狀,說明體內已經處於嚴重失水狀態。之前的多尿、噁心、嘔吐導致機體丟失大量水分。同時酮體從肺排出也帶走大量水分,進一步加重了機體的缺水狀態,而這會導致血容量的減少和微循環的繼續惡化,從而引發休克和腎衰竭。同時這些改變還可引發體內電解質紊亂,同樣會引發嚴重後果,比如鉀離子濃度降低,對心臟節律和大腦都有明顯影響。
  • 糖尿病的可怕慢性併發症之糖尿病足「一」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嚴重和治療費用最多的慢性併發症之一,是糖尿病非外傷性截肢的最主要原因。這個概念的最早提出是在1956 年。從它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到,糖尿病足的發病有兩大直接的病因:第一是下肢遠端的神經異常,也就是說,糖尿病足的發病也和周圍神經病變相關,周圍神經病變我們前面已經用了3節課的時間來學習,大家也有所了解。
  • 全國每9人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致死人數是B肝的2倍!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發布了全球第九版糖尿病地圖,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糖尿病死亡人數達83萬,這意味著全國每9人中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致死人數更是B肝的2倍。心梗、癱瘓、截肢、失明、腎衰……這些看似非常嚴重的病症,其實都會和一個並不怎麼被大眾重視的疾病聯繫起來,那就是糖尿病!
  • 出現這些症狀,你可能發生了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治療策略早知道
    很明顯患者肢體疼痛不是頸椎間盤突出,而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所致。 什麼是糖尿病神經病變?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 病變可累及中樞神經及周圍神經,以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多見。
  • 糖尿病患者食慾差、乏力,可能是得了糖尿病併發症,如何預防早知道
    患者患有糖尿病多年,雖長期在家使用胰島素治療,但是飲食控制及其不規律,平時未監測血糖,入院前3天患者已經出現嚴重食欲不振、乏力症狀,患者誤以為患了感冒,當時未及時就醫,自行停用胰島素,在家臥床3天(延誤救治時間),導致病情加重。
  • 「截」足不可先登 防治糖尿病足,不可視而不見
    為求進一步診治,徐某轉至市三醫院內二科治療,入院時已是左下肢氣性壞疽,經多科會診,必須進行截肢手術,不禁為其感到惋惜。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見的嚴重併發症,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據調查顯示,我國約有5%的糖尿病患者會在其一生中發生足部潰瘍,預防足部潰瘍的有效策略是做好足部護理。那麼,我們該怎樣做好足部護理呢?
  • 太神奇了,把骨頭「搬」個家,糖尿病足病人避免截肢了
    糖尿病足嚴重感染,多處求醫,被告知要截肢後,江蘇省中醫院骨科醫生用最新的骨頭「搬家」技術,結合術前術後中藥內服、外治,結果肢沒截而且恢復很好,行走如常人。現在的他逢人便說,真是遇上再世華佗了,否則我的後半生將因身體殘缺而陪伴終身。
  • 前WWE明星詹姆斯·哈裡斯去世,享年70歲,曾因糖尿病雙腿截肢
    前WWE明星詹姆斯·卡瑪拉·哈裡斯去世,享年70歲,這位被稱為「烏幹達巨人卡馬拉」的摔跤手幾年來一直患有糖尿病併發症。哈裡斯以帶著身體和面部彩繪和長矛走進拳擊場而聞名。評論家指責卡馬拉的角色是基於種族偏見的,摔跤播音員經常用「野蠻人」和「野獸」來形容他。
  • 前WWE明星詹姆斯·哈裡斯去世,享年70歲,曾因糖尿病雙腿截肢
    前WWE明星詹姆斯·卡瑪拉·哈裡斯去世,享年70歲,這位被稱為「烏幹達巨人卡馬拉」的摔跤手幾年來一直患有糖尿病併發症。哈裡斯以帶著身體和面部彩繪和長矛走進拳擊場而聞名。評論家指責卡馬拉的角色是基於種族偏見的,摔跤播音員經常用「野蠻人」和「野獸」來形容他。
  • 把骨頭「搬」個家,原本要截肢的糖尿病足病人恢復正常
    中國江蘇網訊 (記者 孫駿 通訊員 馮瑤)糖尿病足嚴重感染,多處求醫,被告知要截肢後,江蘇省中醫院骨科醫生用最新的骨頭「搬家」技術,結合術前術後中藥內服、外治,結果不但沒截肢反而恢復良好,行走如常人。現在的王先生逢人便說,真是遇上「再世華佗」了,否則他的後半生將因身體殘缺而陪伴終身。
  • 糖尿病的三類,它們的臨床特點有哪些?我們應該如何預防及治療?
    導語:隨著我國發展越來越迅速,生活質量越來越好,我們生活中的粗糧換成細糧,從不捨得放油到大魚大肉,越來越多的人患有糖尿病,它是一種代謝疾病,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等原因引起的。早發現早治療,如果長時間不治療,就會累及其他的器官。
  • 糖尿病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腿疼,可能糖尿病併發症——糖尿病肌梗死...
    經體查,我發現患者右側大腿內側腫脹、壓痛明顯,局部無皮膚發紅等炎症表現,仍需進一步明確診斷。後通過檢查診斷為:糖尿病肌梗死(diabetic muscle infarction,DMI)等。 很明顯,患者疼痛是DMI所致,糖尿病肌梗死(DMI)是一種少見且又常被誤診的糖尿病併發症。
  • 糖尿病足早期,身體會有哪些表現?別等到可能「截肢」,再後悔
    血糖高的人是很怕自己有糖尿病足的,這是比較嚴重的併發症,要是發現不及時,治療的太晚,可能需要截肢處理,來保護身體健康。這個也會讓人失去走路的能力,只能坐在輪椅上,生活質量也下降了。而且,要是糖尿病足都出現了,其他併發症出現的可能性也會增加,威脅生命安全。
  • 每8秒有1人死亡,每20秒就有1人截肢,這個病太可怕
    下面我就和大家談談糖尿病最恐怖的2大併發症。雙目失明糖尿病最主要是引起大血管病變和微血管病變,而糖尿病所致的雙目失明主要是損傷了眼睛的微血管所致。糖尿病可以引起幾乎所有的眼病,如眼底血管瘤、眼底出血、淚囊炎、青光眼、白內障、玻璃體渾濁、視神經萎縮、黃斑變性、視網膜脫落等。但真正致盲的主要是視網膜病變。視網膜病變是最常見的嚴重糖尿病眼病,常造成視力減退或失明。
  • 糖尿病致殘的三大併發症你了解多少?
    高血糖狀態是引發眾多併發症的根源在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中,有三種併發症雖算不上家喻戶曉,也能說是耳熟能詳。它們分別是:視網膜病變、腎病和神經病變,對糖友生活質量的影響非常嚴重,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殘的重要原因,嚴重降低了糖友的生活質量。
  • 提醒|患病率急劇上升,糖尿病要及早預防和治療
    「糖尿病被認為是『沉默的殺手』,總是悄悄地來,大多數糖尿病患者早期沒有症狀,或症狀不典型,一旦發現,可能已經有一個或多個併發症了。」新華社記者王民攝■糖尿病控制不良將產生嚴重危害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質代謝異常,長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種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腎、神經損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導致殘廢或者過早死亡。糖尿病常見併發症包括腦卒中、心肌梗死、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等,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
  • 糖尿病最怕糖尿病足!一旦出現潰爛,就離截肢不遠了?還能否治好
    糖尿病足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它主要是指足部的局部組織的感染損傷,聯合局部組織的神經的損傷,還有合併血管性的疾病,比如說血管的狹窄、閉塞、缺血因素,三大要素綜合在一塊造成的這個足部的潰瘍壞死叫糖尿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