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AI:深海巨艦加速史

2021-01-10 創業邦

圖片來源:攝圖網

編者按:本文來自銀杏財經,作者藍山 編輯吳不知,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當我們提及「人工智慧」時,到底在談論些什麼?

是1956年的夏天,達特茅斯種下了「用人工智慧改變世界」的種子,還是深度學習的技術突破推動AI大爆發,抑或是人工智慧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國的人工智慧在應用側取得了一點微不足道的優勢?

由於工作原因,我可能會在各種場合與各色人等聊到「人工智慧」,他們職業不同、年齡與價值觀各異,正因如此,每一次對話都會走向各說各話的極端,很難達成共識。

這也是當下圍繞「人工智慧」討論的一個縮影,它看起來離我們很遠,又仿佛無處不在。

這給了我新的啟發:不純粹探討技術,而是把人工智慧的各項技術突破作為一個新變量,重新去審視AI對不同行業的影響和改變。

1 AI改變普通人的生活

1998年,拉裡·佩奇利用PageRank算法,建立Google。

兩年後,李彥宏用超鏈分析專利,孵化百度。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前者是全球用戶訪問量最多的網站,而後者,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中文搜尋引擎。在中國,百度是為數不多的能夠把一個專有名詞變成動詞的公司之一。

2010年以前,百度的技術迭代主要圍繞「搜索框」進行,轉變發生在2009年8月。

李彥宏在當年的百度技術創新大會上提出「框計算」的概念,一言以蔽之,就是對通過用戶提交的需求進行語義分析、行為分析、人機互動和海量計算處理之後,將搜索與服務對接。

這是百度上市之後最受關注的概念,也是智能搜索的雛形。

萬億網頁、百億圖像視頻和定位數據、以及每年產生的數十億次搜索需求、近十億用戶畫像,是人工智慧算法最好的養料。

這也是為什麼AI最先應用在搜索公司的原因,在國外是谷歌,國內則是百度。

搜索之外,再沒有一家公司可以拿出萬億參數和千億樣本。

我們可以用一個小小的指標來衡量AI在搜索中的價值: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得益於AI的技術加持,百度搜索結果的首條滿足率提升到58%,而這個數據在三年前是16%,兩年前漲到37%,一年前邁過了50%的關口。

二十年前搜索就是一個框,二十年後依舊如此,只不過,這個框連結的內容已大不相同。

有了語音合成技術,信息流就可以進化到看聽模式,用戶在不方便看新聞的時候聽AI 讀新聞;知識圖譜和自然語言處理的應用,可以幫助用戶更高效地找到所需信息;而我們熟悉的垃圾分類小程序,是在圖像識別的基礎上,對多種垃圾進行快速分類。

就像谷歌的AI技術早已深入到Youtube的方方面面一樣,在百度,這種融合也不再局限於移動生態。

由個人云服務衍生而來的百度網盤離不開AI,百度地圖90%以上的數據生產環節離不開AI,百度輸入法要想在流量峰值期間提供不卡頓、不出錯的語音輸入服務,同樣離不開AI。

不止於此,當你吃著小龍蝦看電視,想要換臺卻發現滿手油不好操作遙控器;周末收拾家務時想放首歌,還得先放下手中的活再洗個手擦乾……

現在,這一切都有了新的解決方案,AI讓機器學著理解人的指令,只要動動嘴,開燈、開空調、煮飯、放歌、調節目,都能實現。

當然前提是,你家的電器得支持智能家庭的入口連接,這個入口或手機,或音箱,也有人說電視(不過我不是很認同,畢竟到目前為止,我沒見過誰家電視是24小時連軸轉的)。

作為門檻最低的入口,智能音箱全球出貨量TOP5的名單裡,百度和谷歌赫然在列,還有就是亞馬遜、阿里和小米。

再把使用場景向外延伸,視覺語義化技術讓無人零售成為可能。把想要的商品拿起來掃碼,放進購物車,然後「刷臉」支付,就完成了整個購物過程,省去絕大多數排隊買單的困擾。

事實上,不僅是零售可以刷臉,就連機場,也為常用旅客開闢了人臉識別的快速通道。

但凡近兩年到訪過寶安機場的朋友都會對快速通道印象深刻,隱形的變化是機場分配機位用上了AI算法,飛深圳幾乎不用擔心遇到擺渡車大魔王了,因為廊橋停靠率極大提高。

就算你沒在機場刷過臉,便利店裡無處不在的刷臉支付總是有機會接觸到的。

在AI這條路上,過去半個多世紀都在「理論派」與「技術流」的質疑聲中踽踽前行,沒有應用場景的人工智慧,面前突然就有了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

從2017年6月的「Early Rider」開始,到2019年9月的首次無人駕駛,不管是在加州還是在中國,能真正提供沒有安全駕駛員Robotaxi服務的,一是Waymo,二是Apollo。

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機器正在變得越來越聰明。

2 產業的智能化發展趨勢

就像搜尋引擎的核心某個時間段被稱為大數據,某個時間段被稱為雲,最終卻又回到人工智慧一樣,驅動工業革命的技術通常具有很強的通用性,一如八年前的「網際網路+」,以及現在的「AI+」。

前者主導了長達十數年的信息化和數位化進程,而後者,開啟了智能化的新篇章。

2017年,中國有500個以上的城市和地區明確提出「智慧城市」的建設,批准了大大小小3000個以上的智慧城市項目,但實際上,這些項目大多和AI沒什麼關係,他們更像是一套糅合了城市交通、水利、建築等數據的可視化系統,與「智慧」的關係並不大。

要知道,即使按照最廣義的定義,2017年AI在應用側也就處於剛起步的水平,本質上來說,上一輪的智慧城市建設還是叫「信息城市」更合適。

但這實在不能怪頂層設計,主要是IBM在設計「智慧星球」之初就存了把過剩的企業IT基礎設施賣給政府的小九九。

直到2018年下半年,AI與城市的結合才開始提上日程,最先是一小片街區的紅綠燈改造。雖然AI控制紅綠燈只是一個單點,但如果能夠把通行效率提升15%~30%,就能為GDP貢獻2.4%~4.8%的絕對增長。

再然後是地方氣象局與企業聯合打造的AI+氣象系統,通過深度學習提升短時間內氣象預報準確率,今年我們看到西南地區一些氣象地址災害幾分鐘之內完成了快速預警,就是百度和重慶氣象局的合作項目。

雖然今天的智慧城市和電影裡的未來空間相去甚遠,但因為AI的參與,城市裡已經開始出現用機器代替人工的趨勢,不管是蘇州用機器視覺攝像頭監控水道汙染,還是寧波用AI識別違章停車、亂堆物料、違規經營,抑或是消防系統通過AI攝像頭與消防報警設備結合,預判火災情形,都是如此。

封城、隔離、封閉管理,2020年突如其來的「戰時狀態」,衝在一線的不只是不畏生死的「白衣天使」,還有在後方提供支持的AI技術團隊:

疫情期間,百度地圖推出遷徙大數據平臺、實時路況平臺,隨後及時上線發熱門診地圖、疫情小區地圖、核酸檢測機構查詢、復工地圖等多項功能,為公眾出行、社區防疫、政府決策等多方面提供指導;

阿里雲向全球免費開放AI算力,用於支持機構病毒基因測序、新藥研發、蛋白篩選等工作;

為了給居民提供出行的電子憑證,微信和支付寶上線「防疫健康碼」;

為解決機場、火車站、客運站等人員流量場所的測溫問題,百度推出AI測溫系統,並解決了因佩戴口罩及帽子造成的面部識別特徵較少的問題;

為了打通供應方與需求方的供應鏈缺口,京東成立了「應急資源信息發布平臺」,向政府、企業和公益組織免費開放;

百度開源的線性時間算法 Linearfold,將病毒全基因組二級結構預測從55分鐘縮短至27秒,這意味著我們能更快地預測病毒變化趨勢,提高疫苗研發效率……

AI在大考之中的表現,讓外界看到了AI落地的價值和產業智能化的希望。

疫情後的復工復產,百度憑藉「ACE交通引擎」在全國各地收穫著智能交通的訂單,銀川、長沙、北京、保定,最快時一日三單,8月更是拿下了廣州4.6億智能交通大項目。

而阿里、騰訊、京東和華為,今年在智慧城市上的收穫,也明顯比往年上了一個檔次。

很多屬於城市的問題,本質上還是工業的問題,比如發電。在這些系統中,已經開始運用工業模型預測和AI質檢能力,百度和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合作的無人機巡檢項目,要負責兩條中國特高壓線路、150個以上變電站以及4萬多輸電線路的監拍,累計發現隱患2000餘處、每天代替人工巡視能源線路超過7萬公裡。

而巡檢機器人一旦有了AI加成,設備儀表識別準確率就會提升到90%以上,人工巡檢工作量降低90%。負責給巡檢機器人加成的底層技術來自飛槳深度學習開源平臺。飛槳之前,開源的人工智慧作業系統有Facebook的 Pytorch、Google的TensorFlow,無一例外,都是來自大洋彼岸的科技巨頭。

在去年年末進行的IDC中國智能開發者調研中,有超7成受訪者使用開源的深度學習框架,自己訓練算法模型。

按照IDC最新公布的數據,在中國深度學習平臺市場綜合份額中,Google、百度、Facebook穩居前三,佔據70%以上市場份額。相比去年,百度的排名又上升了一位,份額與位列第一的Google相差無幾。

在中國的to B市場,百度大概是想做AI領域的Andriod,DuerOS之於智能家居、Apollo之於智能汽車,就是實證。

前者控制了超過了1.7億設備、500個以上的品牌和60個多個品類的IoT智能家居設備,而後者,則和60餘個汽車品牌的300多款車型達成了合作。

3 與新基建共舞,是AI發展的必修課

技術是冰冷的,它誕生在日復一日的冷板凳裡。

不管是阿里雲還是百度AI,都經歷了漫長的爬坡期。

2020年是全球經濟被動剎車的一年,也是新基建加速落地的一年,按照IMF的預測,中國是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在復工復產的大背景下,AI被定義為新基建的基礎設施與社會智能化的關鍵支撐。

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科技」一詞一共出現了36次,是絕對的高頻詞彙,而在列舉出的前沿科技中,人工智慧、量子信息和集成電路被放在前三位。

上一個在國家級戰略規劃中獲得如此重視的領域是「網際網路+」。從2015年開始,連續四年,「網際網路+」從未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缺席,與此同時,網際網路在零售、物流和工業品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和教育、文化等領域的融合也進入到初級階段。

按照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的預測,我國人工智慧市場將保持30%左右的增長速度,到2021年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突破800億元。

稍微了解下基建在中國經濟增長中的比重,就不難理解「新基建」醞釀出的龐大市場。

相比於兜售存儲、計算、CDN等資源,人工智慧讓雲計算有了解決場景化問題的可能,於是巨頭們紛紛開始提出雲計算與AI融合的構想:

百度是最早把雲計算和AI結合在一起的公司,隨後阿里雲確立了「雲計算+IoT+人工智慧」的方向,華為雲提出了「普惠AI」的概念,騰訊則推出了AI即服務的相關產品。

我們都知道,人工智慧,先有人工,再有智能。

早期的雲和AI是相互獨立的,而AI應用想要落地,首先要完成數據的收集工作、對數據進行標註,然後是數據處理並選擇對應的算法模型,再對模型進行訓練和優化後,最後試著在實際場景裡跑一跑。

這個過程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且沒有捷徑可走。

巨頭尚有餘力,可對普通開發者來說,這太不經濟了。EasyDL能夠做到讓非人工智慧領域的人通過頁面拖拽操作和少量數據上傳,訓練出定製化AI模型的開發平臺,有數據顯示,這是市面上用戶認知度最高、受訪者使用頻率最高的機器學習平臺。

半個月前的百度雲智峰會,官方向外界披露了一組數據:百度智能雲AI Cloud的活躍客戶數同比增長65%;百度智能雲對外開放的AI能力已經有270多項,服務了260多萬開發者,日均調用量超過1萬億次。

在Gartner的最新報告中,騰訊雲是TOP雲廠商中增速最快的一個,而以AWS為首的3A陣營,市場份額出現些許變動的跡象。這一點,從一些細分領域就可以得到驗證:2020上半年中國的AI公有雲服務市場,算是最近的例子。

在新基建的賽道上,作為基礎設施的數據中心顯得尤為關鍵。百度最大的數據中心在山西陽泉,是國內首個伺服器規模突破10萬臺的單體數據中心,而阿里雲,去年剛剛建成了全國最大的數據中心集群,至於騰訊,也宣布要在未來5年投資5000億元布局新基建。

4 結語

在賽博朋克的世界裡,科技與人文似乎總是水火不容。

百度是最早將人工智慧技術用於尋人的企業,截至2020年12月,用戶在「百度AI尋人」平臺發起的照片比對已超過39萬次,11934個家庭得以重新團聚。

後來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把AI用於社會公益事業,包括長城的修復工程以及敦煌壁畫的數字採集工作。

這是當代人工智慧產業落地最真實的樣子,也許算法在開源數據中跑出不錯的結果,平移到真實場景之後,還是會出現偏差和錯誤。

但人工智慧從興起到幻象、再到回歸本質,那些一點一滴改變著產業智能化的革新者,總會迎來黎明前的第一絲曙光。

我們總是傾向於認為技術創新源自某位天才的靈光乍現,但當我們把時間拉長,很容易就會發現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很可能需要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光陰才行。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深海巨艦為何極難出手?蘇聯遺產化身終結象徵,專家:實力所
    時隔多年,曾經的蘇聯遺產為何淪為廢鐵,深海巨艦遲遲難以出手又為哪般?其實,早在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就曾計劃將其承襲的「共青團號巡洋艦」出手。這艘來自前蘇聯末期的1164型飛彈巡洋艦,原本是構筑波羅的海艦隊的中堅力量,可完工率達96%的它卻一度沒能離開烏克蘭港口,更令人意外的是,這一停竟有三十載之久...
  • 夏日專刊AI產品上新升級集錦,50餘項軟硬能力加速場景落地
    &hmsr=aibanner&hmpl=8.18 智能招聘方案新增簡歷畫像功能,開放邀測依託百度 TIC 團隊在招聘方向的深耕,同時結合百度自然語言處理、百度文字識別的 AI 能力,提供多項招聘功能。
  • CTO王海峰談百度AI的2020:打造AI新型基礎設施、雲智一體加速產業...
    12月30日,百度發布《百度AI的2020》,以一篇萬字長文回顧與總結過去的一年。CTO王海峰總結百度AI在2020年的三大特色:持續探索科技前沿、打造AI新型基礎設施、雲智一體加速產業智能化。王海峰表示:「世界的2020,是充滿不確定性的變局之年;中國的2020,是團結一心、共克時艱、於變局中開新局的希望之年;百度AI的2020,是堅定信念,擁抱變化,踐行「科技為更好「的實幹之年。
  • 意外的AI測試 百度顏值評分,二哈成美女
    前段時間在公眾號裡接了百度的ai顏值,今天無聊發了個二哈上去,呵竟然識別為美女,評分還不低呢 我還以為是我api接錯了,深夜debug,結果發現這就是百度給的結果,不敢相信自己,試了試他們自家小程序,狗還是那條狗,評分依舊
  • 加速中國AI,百度全方位AI人才培養體系趨於成熟
    其實除了校園,百度還為校園之外的人士提供了很多渠道來進行人工智慧的學習。百度面向企業,開辦中短期的學習班,對眾多企業人員進行了密集地培訓。一些重點企業,比如東軟集團等,和百度共建了若干個企業學院,幫助企業員工在工作中迅速掌握人工智慧技術。
  • 百度地圖亮相2020百度雲智峰會 AI新基建數字底座加速產業智能化
    12月17日,2020 ABC SUMMIT百度雲智峰會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本次大會廣邀來自不同行業的合作夥伴,分享產業智能化實踐成果,探討AI新基建下的產業機遇。作為AI新基建的重要數字底座,百度地圖攜智能物流、智能空間兩大解決方案及落地案例亮相智能產業專題論壇,依託多年積累的AI及大數據優勢,為物流、交通、城市建設等領域智能化升級提供科技支撐,全力加速產業智能化進程。
  • 百度AI中臺:直供企業270+項成熟AI能力,加速企業智能化應用創新
    人工智慧正在與傳統行業加速融合,進入快速、大規模應用階段。12月17日,「ABC SUMMIT 2020百度雲智峰會」在京舉行。在下午的「智能中臺」主題論壇上,百度智能雲介紹了知識中臺、AI 中臺的方案架構與產業實踐,以及以雙中臺為底座建設的智能客服、智能理賠、智能辦公等智能應用。
  • 百度AI加速器,我們來了
    雲孚科技入選百度AI加速器第七期2020年12月18日,百度AI加速器&中關村軟體園Z計劃之雙創加速營聯合活動在百度公司舉辦。雲孚科技成功入選百度AI加速器第七期,雲孚科技CEO張文斌、銷售副總裁程堯參加活動。
  • 百度PPT翻車囧史
    一時間,百度再度成為笑柄。火眼金睛的奇偶派也沒有忘記幫各位看官們回顧一下,作為AI領軍企業的「百度」,三季奇葩的PPT翻車囧史。1囧一:低俗PPT出戰國際大會百度第一次PPT翻車發生在遙遠的2016年,那一年的百度還是最受關注的熱門公司,一年之內連出百度貼吧血友病吧事件、百度競價排名魏則西事件、百度「非企」業務夜間推廣賭博網站事件,風頭一時無兩。
  • AI落地加速產業智能化 百度天工亮相2020雲智峰會打造智能物聯網
    會上,百度副總裁馬傑與百度智能雲物聯網相關業務負責人及多位來自產業界的嘉賓一道,共同探討和分享了百度在物聯網領域的最新進展及百度天工物聯網平臺在眾多重要場景的實際應用案例。隨著端邊雲協同一體化的持續加深與雲端中樞能力向網絡及設備「邊緣」的不斷延展,智能物聯網不僅將改變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融合交互的方式,也將改變整個商業模式及產業形態,並形成大規模的智能協作,加速智能經濟的落地和智能社會的到來。伴隨5G在全國範圍內的大規模商用和「新基建」大幕的展開,智能物聯網正在迎來爆發式增長的關鍵時刻。
  • 三分鐘解決網站困境 百度雲加速亮相百度世界引關注
    (百度雲安全部技術負責人宋柏林發表題為《百度雲加速——加速網站成長》的演講)值得關注的是,今年9月3日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首個一站式網站安全加速平臺——百度雲加速(https://yunjiasu.baidu.com/)正式亮相,為站長提供網站加速、安全防護和搜尋引擎優化三大服務,致力於建設開放、安全、繁榮的網際網路生態。
  • 為什麼都選擇百度EasyDL「零門檻」AI...
    柳州源創電噴技術有限公司在校企合作項目下,基於百度EasyDL零門檻AI開發平臺創建了一個閥座智能檢測模型,正確率已達95%以上,實現了使用機器自動化快速高準確率的檢測方式,為公司全年節省超60萬成本。
  • 百度AI發布2020年終總結,我看到了百度AI的多重角色
    正如百度CTO王海峰所說:「百度AI的2020,是堅定信念,擁抱變化,踐行『科技為更好』的實幹之年。」百度大腦於2018年發布的中國首款雲端通用AI處理器「百度崑崙1」,也已在今年實現量產和應用部署,量產約2萬片。
  • 「雲+AI」沉錨,百度智能雲鎖定百度AI產業智能化航道
    文|曾響鈴來源|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剛剛開完2019雲智峰會的百度,在提出「AI工業化」後馬不停蹄公布了「配套」的戰略落地動作。9月2日,百度宣布組織架構升級,百度智能雲將與CTO體系融合,百度副總裁、智能雲事業群組總經理尹世明將攜ACG團隊向集團首席技術官王海峰匯報。
  • 百度智能雲資助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AI算力,加速新冠病毒藥物篩選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婁繼忠研究員表示,北京百度公益基金會捐贈的雲服務算力將用來進行新冠病毒的虛擬藥物篩選以及病毒蛋白質的動態分析,結果將為候選藥物的實驗篩選和臨床應用提供有利信息,為中國乃至世界新冠病毒疫情防治提供助力。
  • 2020百度雲智峰會召開,百度CTO王海峰:壯智凌雲加速產業智能化
    「AI cloud 活躍客戶數增長65%」,百度 CTO 王海峰在12月17日舉行的「ABC SUMMIT 2020百度雲智峰會」上如此表示。此次百度雲智峰會以「智者先行」為主題。王海峰在現場發表了題為《壯「智」凌雲 加速產業智能化》的主旨演講,全面展示了百度智能雲基於「雲智一體」獨特競爭力,在518新戰略後取得的最新成績和產業智能化成果。王海峰表示,「通過壯『智』凌雲,使能行業,賦能生態,百度智能雲正將技術突破及應用與產業實際需求相結合,切實推進產業智能化的創新實踐。」
  • 百度AI的 2020年:五大維度全面發力,「AI領頭雁」名副其實
    2020年百度發布了國內首個雲原生量子計算平臺量易伏 Quantum Leaf,探索麵向未來的前沿計算;百度開源線性時間算法 Linearfold,將新冠肺炎病毒全基因組二級結構預測從55分鐘縮短至27秒,提速120倍;百度推出的全球首個 mRNA 疫苗基因序列設計算法 LinearDesign,能在16分鐘內大大提升疫苗設計的穩定性和蛋白質表達水平,加速疫苗研發速度
  • 百度文心(ERNIE)榮獲世界人工智慧大會SAIL獎,加速中國產業AI化轉型
    百度文心(ERNIE)獲得SAIL獎,百度技術委員會主席吳華(左四)領獎7月9日,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最高獎項SAIL獎(Super AI Leader,卓越人工智慧引領者)在大會開幕式上頒出,百度文心(ERNIE)知識增強語義理解技術與平臺獲獎,由百度技術委員會主席吳華現場上臺領獎。
  • 新基建的底色,百度AI如何作畫?
    新基建關乎技術成敗,也關乎大國競爭,因為「新基建是讓智能經濟火箭加速升空的燃料艙」。新型的 AI 晶片,便捷高效的雲服務,各種應用開發平臺、開放的深度學習框架、通用人工智慧算法等,正在成為這個時代新的基礎設施,推進千行百業的智能化轉型。
  • 百度輸入法AI賦能,助聊更進一步,更懂用戶心理
    而百度依託於自身強大的AI技術平臺體系(AIG)、百度大腦和百度智能雲的加持,率先運用AI技術為輸入法賦能,從而讓百度輸入法有了更多AI科技的影子。其實百度輸入法一直以來非常注重內容生態的搭載和布局,從凌空手寫、AR表情,到YAN皮膚、流光鍵盤皮膚,再到離線中英自由說等功能完善,百度輸入法已經經過8年的更新迭代,其中更是以AI為主推出了不少實用的功能,比如大家熟悉的AI剪貼板、AI鬥圖、AI智能輸入等,深受廣大用戶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