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30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面對疫情的嚴峻形勢和挑戰,
宣城市中心醫院醫護人員丁美龍、胡蝶志願
戰鬥在宣城市公共衛生應急醫院發熱門診,
把好疫情防控第一關,
以無畏的堅守詮釋醫務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近日,隨著疫情的逐步好轉,
宣城市公共衛生應急醫院
圓滿完成了階段性任務,
兩名醫護人員經過14天的醫學隔離,
光榮地重返醫療崗位。
丁美龍:哪裡需要我 我就去哪
「不怕,放鬆!對,配合得很好,我再給您仔細看一看……」
3月23日上午,
宣城市中心醫院消化內科主任丁美龍正在給患者做食道異物的檢查。
今天,是丁美龍從市公共衛生應急醫院回來後的第15天,
也是他重回崗位正式上班的第一天。
一上午,就有20多位患者前來掛號就診,
丁美龍忙得顧不上喝一口水。
2月18日,
丁美龍接到了去市公共衛生應急醫院工作的任務。
「既然那裡需要我,我就應該義無反顧的去戰鬥。」
丁美龍說,雖然擔心有風險,
但是,作為一名醫護人員,
去一線戰鬥便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在隔離病區的三周裡,
丁美龍每天全副武裝,
工作時長6至8個小時。
為了節省防護物資,
上班前,他提前兩小時不喝水,
儘量做到少吃少喝,
甚至一天下來都不吃不喝。
丁美龍回憶說,
因為這樣的工作節奏,
讓自己感覺一下回到了學生時光,
每晚睡得特別香。
每天,
丁美龍在發熱門診主要是
對發熱的疑似患者或者
需要做進一步篩查的患者做好檢查。
一天下午,
一個五歲左右的孩子被送到了門診,
因為發熱的症狀跟新冠肺炎很相似,
就在一家人傷心至極時,
孩子卻鼓勵媽媽不要擔心自己,
說自己不怕,
然後配合醫生做完了胸部CT及各種檢查,
孩子是幸運的,
兩次核酸檢測顯示陰性,
最終一家人平安回家。
丁美龍說,
自己雖然身處一線,
甚至隨時面臨著生命危險,
但是這些日子發生了很多令他感動的事情,
特別是這位5歲孩子在非常時期體現出來的愛和勇氣,
讓他很欣慰。
看到孩子平安無事,順利出院,
他開心地笑了。
下班後,
丁美龍還經常戴著口罩在院內走上幾圈,
以增強抵抗力。
休息時,
他也會跟妻子通一次電話,
在向家人報平安的同時,
也關心了解家人的情況。
「我很感謝我的妻子,我去了一線,她承擔了所有的擔子。」
丁美龍的妻子陳月銀是宣城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名法官,
每天都會有繁瑣的案件需要她去處理,
平時工作很忙。
現在孩子上高二,
正處於學習的緊張期,
再加上丈夫又在一線,
妻子既要抓好工作,
還要照顧好孩子的生活。
「現在能平安歸來,又重新返回自己的工作崗位,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丁美龍說道。
胡蝶:能得到患者的認可 一切都值了
「我們這個科室,本就是全員待命狀態,只要一聲令下,立馬報導。」
2月12日早上,
胡蝶接到了護士長打來的電話,
需要她立馬進入宣城市公共衛生應急醫院工作。
胡蝶去的那天,
家裡剛滿兩歲的孩子還在生病。
胡蝶的丈夫是區衛健委的一名工作人員,
每天早出晚歸,
孩子經常見不到爸爸,
家裡只剩下老人照顧孩子。
這次胡蝶被派到隔離區工作,
丈夫也是全力支持她,
丈夫說的最多的還是那句:
「注意自身防護,我們等你早點回家。加油!」
進入隔離區後,
胡蝶立馬進入工作狀態。
「我告訴自己,我一定先把眼前的工作做好!我的同事們還在武漢抗疫一線,我有什麼理由退縮!」
給患者做身體護理、心理安撫,
給他們打掃房間、送飯餵水,
胡蝶身上的衣服溼了又幹,
幹了又溼。
每天,
胡蝶都要穿上手術衣、隔離衣、防護服,
三層的包裹讓她時常透不過氣來。
特別是護目鏡,經常因為呼吸的原因,
導致護目鏡起霧,走路都要摸著走。
有一次,需要給一位患者打針,
護目鏡起霧後就完全看不清靜脈。
胡蝶很著急,沒有想到老人卻安慰她說,
小姑娘,你第一針打不進去,
沒有關係,可以打第二針,
我不疼。
老人的善良,讓胡蝶很感動。
「雖然工作很辛苦,但是能得到患者認可,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胡蝶說道。
在隔離病區完成工作後,
胡蝶去了集中隔離點隔離休養。
在那裡,胡蝶還不忘加強業務學習。
隔離期結束後,
她又積極投身到自己熱愛的工作崗位上,
任勞任怨、無怨無悔。
來源:今日宣州
主辦 / 宣州區人民法院
協辦 / 中國聯通 宣城網展
原標題:《隔離期滿,宣城市中心醫院醫護人員重回崗位!》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