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叫我來巡山,聽聽三刀侃大山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3月27日,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的歐美名人政要包括(排名不分尊卑先後):
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
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
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
英國衛生副部長納丁·多裡斯
哈佛大學校長巴科及其夫人
巴西總統博索納羅
巴西媒體事務部負責人法比奧.瓦恩加滕
摩納哥元首阿爾貝二世親王
芬蘭前總統馬爾蒂·阿赫蒂薩裡
波蘭武裝部隊總司令雅羅斯瓦夫·米卡
義大利民主黨領導人尼古拉·津加雷蒂
義大利陸軍參謀長薩爾瓦多萊·法利納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夫人索菲·格裡高·特魯多
美國知名演員湯姆·漢克斯夫婦
NBA爵士隊球員戈貝爾和米切爾
西班牙費利佩六世國王的表姐瑪麗亞·特蕾莎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夫人貝戈尼婭·戈麥斯
澳大利亞內政部長彼得·達頓
希臘雅典醫學院院長帕特魯斯
德國戰車主唱Till Lindemann
等等。
幸運的是,沒有報導稱我們的哪位領導或者名人不幸感染。
我們來分析一下原因。
一是他們高度不太重視。
有道是咱們領導高度重視,他們領導高度輕敵。
正所謂他們是很傻很天真,應該並非很強不怕死。全球首倡「群體免疫」的首相,如今倒下了。不戴口罩的川普忙著甩鍋,以及和各州州長互懟。
咱們嚴陣以待,嚴防死守,一聲令下,硬核封城。他們滿街遊行,自由誠可貴,生命靠邊站,不聽話指數五顆星,差評!
二是他們高度不講衛生。
也就是說,他們過於隨性親民,動不動就與民握手、摟抱、貼臉、溼吻……
也就是說,他們愛動手動腳,肢體語言豐富,天性開放,這種肉麻的動作上的條件反射,早已成為某種文化傳統,極大增加了感染概率。
這也該,與他們個性中的好動、自由和浪漫......我的意思是散漫的基因密不可分,差評!
三是他們高度不修邊幅。
也就是說,他們為了選票與民打成一片,沒大沒小,缺乏距離感。
本著凡事皆有兩面的哲學觀,其自身形象中,有一種天然的「隨和有餘,威嚴不足」的硬傷,不利於政策的推行。
您比如,加拿大總理太太中彈後,總理在家隔離兼辦公,在家門口對全國電視觀眾講話,講一半覺得風大太冷,起身進屋拿一件外套,再接著直播。
什麼形象,什麼造型?就不能忍一忍?什麼時候了,面對全國人民,很不莊重,很不嚴肅。
另外,怎麼連這種小事都親力親為?衣服都要親自拿,雨傘也要自己撐,是不是吃飯也要親自吃,沒派頭,差評!
四是他們高度不擔當。
老美甩鍋,差點把頭搖斷。孰不知停靠關島的航母新近爆發疫情,恐怕和我們沒有半毛錢關係。
曾幾何時,老英的擔當指數也是五顆星,都在戰爭時期用完了?
歷史上的英國是硬核戰鬥民族。有人做過統計:一戰時,英國有600萬青年男子參戰,死亡率達12.5%,當時英國著名貴族學校伊頓公學的參戰貴族子弟傷亡率,則高達45%。
總的來說,貴族的傷亡率是平民的三倍。二戰中的三位貴族將領,陸軍元帥蒙哥馬利子爵、陸軍元帥亞歷山大伯爵、帝國總參謀長阿蘭布魯克子爵,都在一戰中出生入死。
一位英國爵爺說,如果我有二十個兒子,那麼如果任何一個在他該走向戰場時而沒去,我會覺得無比恥辱。
這才是貴族,貴族的精髓是責任和犧牲。不似如今,某些國人認為有錢就是貴族。
當然了,雖說貴族很勇敢、有擔當,但也應該把這種視死如歸用在刀刃上,而不是遊行示威、出門不戴口罩上。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貪生怕死」,是一種美德,也是熱愛生活的直接表現,甚至是一種先進的生活理念。
與此同時,據德國《圖片報》消息,在泰國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際,泰王哇集拉隆功攜二十名嬪妃留在國外度假避疫。
泰王因為這波操作,被泰國網友罵慘,認為國王不知道民間疾苦。但泰國高官警告稱,在網上妄議國王最高將面臨十五年監禁。
無獨有偶,並不是所有明星都如韓紅般憂國憂民,躲到國外享清閒的國內明星不少。
張雨綺、周杰倫、田亮葉一茜夫婦、陸毅鮑蕾夫婦、謝霆鋒王菲夫婦……他們當然有權……更有條件這麼做。
因為你看看人家,國外明星也有人在私人小島上靜待春暖花開的,比如葡萄牙球星C羅。
同樣,這一波操作讓老百姓們無限感慨,有錢任性,只能望洋興嘆。就是不知道這會兒,他們想回來了嗎?
這麼說來,比起泰王和身居海外的明星們,英國還算有擔當的,首相親測病毒的威猛程度,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前天,鄂贛兩省交界處警察因湖北解禁後的交通問題起了衝突互斥對方,至今仍不知道哪一方在說謊。
唯有一點可以確定,希望不要昨天還在喊湖北加油,今天就無情拒絕解封的湖北人從你家門口經過。
希望不要昨天說向一線傾斜的補貼政策,今天就變成按級別發福利的不平等共享模式。
沒有人願意和病毒、死亡做近鄰。衝鋒在前,不能成為理所當然的享受在後。
這種情形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最近很火的一部叫《飢餓站臺》的西班牙影片。
故事在一所監獄裡發生。這所監獄很特別,稱為監獄坑,333層的牢房被垂直堆疊起來,中間掏空,一個平臺直貫上下。
每天,這個裝飾著奢華盛宴的平臺從塔頂向下延伸。
它會在每一層停留幾分鐘,讓靠近頂層的人吃得飽飽的,而位於底層的人則在為吃剩的食物而戰——如果還有剩餘的話。
電影中監獄的上層、下層隱喻著社會階級,上層階級擁有更多資源,在上層的人可以隨意使用,甚至浪費。
而在下層的人只能夠吃著食物殘渣,再往下層則更加瘋狂,為了掠奪甚至淪為野獸。
資源如果平均分配肯定是夠的,但是人的貪婪是個無底洞。
你可以要求一兩個人克制,但是你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克制自己。
雖然影片揭露的是社會階級存在的醜惡,但影片的最後還是留存了一點美好。
男主之所以送小女孩上去,也許就是為了證明這個「社會」上還是有人為了那一點點的光明努力去改變,努力去付出,數千年來重來不變。
如今疫情遍及全球,防控壓力依然山大。
第一個走出考場固然值得驕傲,作業可以給別人參考,但也可能別人的答案更加完善,須得海納百川,不可妄自尊大。
革命還未成功,壯士仍將努力。
無論怎樣,透明公開、令行禁止仍然是有效防控的前提條件。
願為哪怕一絲光明而努力而改變,才是人類存在的合理意義。
〜其實我很在意你的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