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的分布和遷移——李氏文化

2021-02-23 李氏李姓家族

先秦時期,李姓的活動由河南開始,到戰國末,李姓的活動地域已擴大到山西、河北、陝西、四川、湖北等地。秦漢時期是李姓向各地遷移的重要階段。秦始皇平定南越和西甌時,李姓始入兩廣地區。李耳的後裔入甘肅,發展為隴西李姓望族,居河北成為趙郡李姓名家。東達山東,東南抵贛浙蘇、南面南海及北部灣。唐朝是李姓的鼎盛時期,隴西李氏王朝傳19帝,歷時289年,李姓貴為國姓,各地都有李氏的王親國戚,李姓人口迅速膨脹,成為國中第一大姓。唐朝初李姓開始大批進入了福建和海南。明朝時入臺灣。

宋朝時期(公元960-1279年),李姓大約有56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7.2%,排在王姓之後,為宋朝第二大姓。李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約佔全國李姓總人口的11.6%,佔河北省總人口的10%。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河北、四川(11.4%)、河南(11.1%)、山東(10%),這四省李姓大約佔全國李姓總人口的44%;其次分布於陝西(9.4%)、江西(8。2%)、山西(6.2%)、湖南(5.5%),這四省的李姓又集中了29%。全國形成了圍繞中原地區的新月形李姓聚集地帶,這個地帶由冀豫魯、晉陝、川湘贛三大李姓聚集中心組成。

明朝時期(公元1368-1644年),李姓大約有51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5.5%,僅排王、張之後,為明朝第三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李姓人口不但沒有增長,反而減少,600年中李姓人口總減少了10%。這與北方地區長期戰亂,尤其是元朝的野蠻統治有密切關係。面對戰亂和屠殺的受害群體首先是大姓漢族人群,李姓是弍匕方地區的大姓,自然受到最慘重的損失。明朝時期,江西為李姓第一大省,約佔全國李姓總人口的13.3%,佔江西省總人口的5.2%。在全,國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西、山西(10.3%)、山東(9,2%)三省,大約佔全國李姓總人口的32.7%;其次分布於浙江(7.4%)、江蘇(6.9%)、河北(6.7%)、福建(6%)、河南(5.9%),這五省的李姓又集中了33%。宋、元、明期間,李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除了人口急劇減少以外,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東南的贛蘇浙閩、華北的晉冀豫魯兩大塊李姓人口聚集地區。

當代李姓的人口已達一億餘萬,為全國第一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7.9%。從明朝至今600年中李姓人口由510萬激增到近9 500萬,近19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 300萬,當代的人口按12億計,人口增長了13倍。李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於河南(10.8%)、四川(10.1%)、山東(8.3%)三省,大約佔全國李姓總人口的29%;其次分布於河北(6.7%)、廣東(5.8%)、湖南(5.6%)、湖北(4.9%),四省的李姓又集中了23%。東北三省的李姓密度也較高,三省李姓大約佔全國李姓總人口的10%。河南為李姓第一大省,佔河南省總人口的10.2%。全國形成了渤海灣、四川、東北三大塊李姓高密度聚居區。在近600年期間,李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尤其是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的遷移,同時,向西南和東北的移民已經成為重要的流動方向。

相關焦點

  • 【李氏】李姓
    [1][2]中文名李姓外文名Lee,Li,이分  布中國 韓國 朝鮮 東南亞 歐美郡望堂號隴西郡、隴西堂得姓始祖李利貞600年期間,李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尤其是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的遷移,同時
  • 李姓家譜——李氏文化
    「譜牒」是古代記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書籍,因魏、晉、南北朝時特別重視門第,有司選舉必稽譜牒,所以古代的譜牒是地主官僚保持門閥的工具;這裡所說的「家乘譜牒」,指記載一姓一族世系和有關事跡的書或圖表,即族譜或家譜、宗譜。    李姓族譜種類繁多,數量驚人,據說美國猶他家州譜學會存有115種,北京圖書館收藏有67種,民間保存者不計其數。
  • 李姓:隴西李氏傳奇
    首先是華夏第一大姓氏——李氏,發端於古代臨洮,並有眾多的歷史遺存和人物為證。在臨洮縣城西,有寶鼎山(下李家)、曹家大山(下李家)兩個李氏祖先陵墓,從秦漢到民國年間,一直是李氏後裔祭祖之地。 在臨洮周圍,分布著眾多的「原駐民」 瓦房李家,紙坊李家等,並在臨洮縣城東二十鋪有李氏漢墓,有豐富的歷史遺存。
  • 李氏族譜大全,李家人必看!
    一部分留於渝境的巴人成為板楣蠻,而南移到湘西的巴人成為武陵蠻的一部分,遷移到鄂東的稱江夏蠻和五水蠻。  巴人以虎為圖騰,巴語讀虎為李,當虎圖騰演化為姓時,巴人崇仰漢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公元303年,巴人李姓在四川建立大成國,史稱成漢,這是李姓在中國所建的第一個王朝,後滅於東晉。這支姬姓李氏的歷史有2800年。
  • 李氏族譜大全,李家人必看!
    一部分留於渝境的巴人成為板楣蠻,而南移到湘西的巴人成為武陵蠻的一部分,遷移到鄂東的稱江夏蠻和五水蠻。巴人以虎為圖騰,巴語讀虎為李,當虎圖騰演化為姓時,巴人崇仰漢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公元303年,巴人李姓在四川建立大成國,史稱成漢,這是李姓在中國所建的第一個王朝,後滅於東晉。這支姬姓李氏的歷史有2800年。
  • 如何李姓消費!(附李氏人物家譜圖)
    在古代是大戶人家,提起李姓就可以想起盛唐。是個中國人都知道唐朝的掌柜的姓李,他姓的達官貴人在唐朝好多被皇帝賜姓李。從此李姓就一發不可收拾,更有甚者說李姓的人繁殖能力強。難道真的這樣嘛,其實這裡面主要是」文化「。長江和黃河流域文化核心是大家所公認的,李姓也是漸漸聚集而壯大,匯聚百川而成其浩浩蕩蕩,最終波瀾壯闊。人多力量大就體現出來了,這時候肯定有人站出來反對這條理論,那概率大總行的通吧。
  • 李氏播遷遍天下——李氏文化
    由隴西李氏建立的李唐王朝,被尊為「天朝」而盛極一時,僅李淵一族就有39房之多,且以武陽、姑臧、丹陽、敦煌為盛(這是隴西李氏的「定著四房」),成為歷史上李姓不同於其他任何姓氏而迅速發展、播遷的一個黃金時段。其緣由雖多,主要有四:一是王子分封各地。皇帝的妃子多,兒子便多。
  • 【天下李氏】這是李氏簡歷!快發給身邊的李家人看看!
    2、自我介紹 李氏族人倡導仁義愛民、尊師重孝、親友和睦,家族文化經歷住了淘沙長河的流轉考驗,時至今日仍木秀於中國傳統文化中,李氏祖訓微言大義
  • 李世民後裔——李氏文化
    在福建、廣東和東南亞一帶的姓李人士,祖先多數來自福建寧化、長汀和上杭三個縣份。姓李的人,遠祖多數來自河西走廊的隴西郡和趙郡。李姓遠祖和許多客家先民一樣,經過兩千多年的輾轉遷徙,由中國中原向東南走,先到江西,然後進入福建,再到廣東。有些後裔又從廣東向世界各地開枝散葉。而在宋朝就移居到福建的李姓祖先——李火德,被許多李姓人士尊為「入閩始祖」。
  • 【姓氏起源】百家姓——李姓起源
    遷徙分布        先秦時期,李姓的活動由河南開始,到戰國末,李姓的活動地域已擴大到山西、河北、陝西、四川、湖北等地。秦漢時期是李姓向各地遷移的重要階段。秦始皇平定南越和西甌時,李姓始入兩廣地區。李耳的後裔入甘肅,發展為隴西李姓的望族,居河北的成為趙郡李姓的名家。東達山東,東南抵贛浙蘇,南面南海及北部灣。
  • 【李氏總會】歷史上的李氏王朝(7)-大唐盛世
    ,服務廣大李氏宗親,發布李氏文化、李氏歷史、李氏企業、李氏聯誼、李氏慈善、李氏尋根問祖等信息。李淵於周天和元年(566)生於長安,七歲襲唐國公。長大後"倜儻豁達,任性真率,寬仁容眾,無貴賤,鹹得歡心"。隋代北周后,李淵被補為千牛備身(皇帝親身護衛),加上李淵的姨母獨孤氏是隋文帝的皇后,李淵的政治地位,可謂極高。隋煬帝末年,李淵為山西河東防慰大使,曾率十餘騎攻擊母端兒之兵,所射七十發,皆應弦而倒。因襲突厥有功,大業十三年(617)拜為太原留守。
  • 李氏文化:李氏尋根敬祖的聖地
    加入李氏家族!這樣您就可以每天免費收到李氏信息了。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李姓是中國第一大姓。李姓佔整個中國漢民族的7.9%,在全世界有李姓人口一億三千多萬人。在李姓人氏中自稱為「隴西人」的佔相當大的比例,而隴西李氏發祥地、即隴西李氏祖籍地就在今甘肅省臨洮縣。
  • 隴西李氏文化
    首先是華夏第一大姓氏——李氏,發端於古代臨洮,並有眾多的歷史遺存和人物為證。在臨洮縣城西,有寶鼎山(下李家)、曹家大山(下李家)兩個李氏祖先陵墓,從秦漢到民國年間,一直是李氏後裔祭祖之地。 在臨洮周圍,分布著眾多的「原駐民」 瓦房李家,紙坊李家等,並在臨洮縣城東二十鋪有李氏漢墓,有豐富的歷史遺存。
  • 四傳說李姓起源
    回族李姓:7世紀以來,少數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來中國並定居;13世紀以來,又有一部分中亞細亞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遷入中國,他們在與漢、維吾爾、蒙古族相處的過程中形成回族,又稱「回回」。回族散布面廣,主要與漢族雜居,以西北地區及河南、河北、山東、雲南、安徽、遼寧、北京等省、市分布較多,1982年統計約有721.9萬人。
  • 李姓血緣始祖皋陶——李氏文化
    皋陶又是上古時期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學界和司法界公認為「司法鼻祖」,他的「法治」、「德治」思想,與今天的「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有著歷史淵源關係,皋陶文化中的司法活動與法律思想對中國古代法律文化有著重要影響。皋陶還被後人神話為獄神,他輔佐夏禹理政、治水和發展生產,並為融合夷夏和後來中華民族的形成作出巨大貢獻。禹根據皋陶的品德和功勞而舉他為繼承人,並授政於他。
  • 歷代石姓的分布和遷移
    歷代石姓的分布和遷移一、唐以前石姓的分布和遷移先秦時期,石姓主要活動在北方地區,兩漢時期,由西域石國等外族的加入,石姓在甘肅、青海的黃河以西活動,隨後進入了陝甘寧和川西北,很快南下。到唐朝的兩次大的南下移民,石姓進入了東南地區,隨後流入了廣東。宋、元、明時,石姓基本上已分布於各地。清初進入臺灣。
  • 天下李氏,為您而來!
    李氏,中華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嬴姓及他姓改姓;其始祖皋陶為五帝之一的顓頊高陽氏直系後裔,顓頊為黃帝次子昌意之子,與廉、徐、江、秦、梁、李、趙、黃、馬、葛、谷、繆、鍾、費等姓氏的漢族人,合稱為嬴姓十四氏。李姓在中國的重慶、四川、雲南、青海是第一大姓,河南是中國李姓的第一大省,2020年,全國李姓人口為9530餘萬。李家人傳承歷史悠久,名人輩出。歷代名人有思想家李耳、詩仙李白等。
  • 李氏宗親隴西之行
    後來一直逃到「隴西郡」(甘肅省隴西縣),利貞唯恐誅連後代,又不忘李子救命之恩,於是改「理」氏為「李」姓,理利貞,就成為李姓一世始祖。唐朝李世民登基後,詔令天下,隴西為李姓之郡,隴西郡李姓為顯貴世族,為世人所仰望,舉國上下視李氏為尊貴,李氏後裔共奉「隴西堂」。從此,「隴西」成為李氏宗族的共同標識,李氏人丁興旺,遍及海內外。李白在詩中贊道:「我李百萬葉,柯條遍中州。」
  • 隴西李氏遠祖世系歌,李家人速看!
    以李樹果實充飢活命,為避追捕(為感李果活命之恩)指樹為姓,改理為李氏。古代理、李字音並通,由此利貞成為李姓得姓始祖。利貞娶契和氏女,生昌祖,為陳大夫,家於苦縣(今河南鹿邑)。李姓形成後,在苦縣生息繁衍。唐人林寶《元和姓纂》稱李利貞第十世孫李耳,字伯陽,外字聃,號為老子。生於苦縣歷鄉曲仁裡,周平王時官拜守藏柱下史。李耳則是正史中明載的李氏第一人。
  • 【李姓的歷史起源】
    四;唐朝皇室姓「李」,「李」遂為國姓。唐初開國元勳諸將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鮮于,張,阿布,阿跌,舍利,董,羅,朱邪共十六姓(其中五家為複姓)賜與國姓「李」。此外還有許多家族改為李氏,由此李氏人丁大增。遷徙分布李氏自商末至東周的二百年間一直居住在豫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