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誠言呈語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
這兩天,上海民辦華二初中的一篇文章火了。
這篇名為《到華二讀初中,你真的想好了嗎?》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至少在從育人聖地發出的文章中,無出其右者。
通篇下來基本分為兩大部分。
一部分是提出門檻,你先琢磨自己夠不夠格。
因為華二的師資力量來自清華、北大、復旦、交大等名校,很多都是特級教師。
所以,高度有了,難度自然也不低。
他們「希望」準備報名的學生成績好、素質高、品德優良、情商在線,要不來了也是找罪受。
另一部分,是一波看似雲淡風輕的「炫耀」。
華二的課外活動,是去迪士尼、上海大劇院、上海音樂廳、保利大劇院看演出。
100多門選修課,全部是由教授、企業家等社會精英親自授課,妥妥的高端大氣上檔次。
當然,這些需要家長自費。
而且當學校需要時,作為家長你還得提供財力和人力支持。
總之,這是一篇「含金量」十足的「報名指南」。沒能力的,趁早別來搖號。
「沒想好」的,其實是華二初中
雖然華二初中的這篇文章讓人看了感到非常不適,不過短暫的憤怒過後,仔細想想也似乎可以理解。
畢竟,今年從自主招生改為搖號招生之後,上名校突然就從憑本事變成了靠運氣。
首先慌了神的是學霸的父母。
畢竟你家孩子本事再大,這回也得跟著普通學生甚至學渣一起擠著搖號。
而比學霸父母更「慌」的,恐怕就是學校了。
在過去,自主招生招來的都是學霸,眾多佼佼者們自然而然地就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氛圍。而氛圍一旦形成,就是一個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應該說,「環境」的作用非常大。
所以,華二雖然往年升學率很高,但他們可能自己都分不清究竟是他們教得好,還是學生本來的底子就好。
那麼在搖號的面前,學生和家長燒香拜佛求進名校的同時,名校也在保佑前來搖號的學生都是學霸。
只不過這種事,大部分名校都是心裡明白,不敢訴諸於口。
畢竟,生源質量本身就是學校教學水平最大的「遮羞布」,誰都不敢輕易揭開罷了。
所以,華二的這篇文章裡還有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是這麼說的:
如果都是抱著碰運氣的心態來搖號,那你就讀的一定不同於曾經的華二初中。如果你本來就是適合華二初中的家庭,那你讀的還是原汁原味的華二初中。
也就是說,如果運氣好,搖號進來的生源質量高,那麼華二依然是你的首選名校。
但是如果運氣差,招到的生源質量差,那抱歉,你家孩子沒學好的這個鍋,學校不背。學費,當然也不降。
從明確門檻拒人千裡之外,到一切隨緣提前甩鍋,與其說這是居高臨下強行「群嘲」,倒不如說是心裡沒底故作堅強。
說到底,在搖號面前,傲嬌的華二露怯了。
是否到華二讀書?我想好了
華二的這篇文章,顯然是寫給普通家庭看的。
畢竟普通家庭普通孩子在這樣的態度面前,自尊心備受刺激,很難鼓起勇氣讓孩子去當他們眼中的「鳳尾」。
「不報就不報」、「誰給你這樣的學校送錢」,這會是一些普通家庭的想法。
但是財力雄厚的家庭,則會對這種暴發戶式心態嗤之以鼻。
反正我交得起錢,孩子也足夠優秀。
所以無論華二的這篇文章給輿論帶來多大的負面影響,原本「該」去華二的,依然會去。而原本「不該」去的,也或多或少地會有人望而卻步。
究竟要不要去「搖號後」的華二?
我覺得可以去!
論師資力量和硬體條件,華二確實沒話說。至少,紙面上看是這樣的。
你可能會說自己家裡經濟條件一般,負擔不起頻繁出國比賽、興趣培養的費用。
也可能會說自己的孩子特長少,怕跟不上選修課進度。
但這終歸只是噱頭!
你必須要面對的,也是最實際的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中考。
選修課、興趣班、上海大劇院的歌劇,它們最實際的作用是豐富課外生活。
至於說這能陶冶情操、開發潛力、提高創造力什麼的,你問問他們自己有足以支撐這個結論的理由嗎?
說到底,你需要的是給孩子一個學習氛圍好的學校,那麼華二多年積累的生源所形成的環境,相對來說還是較好的。
抓住了這個重點,其他的不應強求。
所以報華二,這一波基本能保本不虧;而如果因為那篇文章就放棄機會,則不太理智。
寫在最後
有人說,華二太勢力。培養出來的,也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但利己主義思維,難道不是家庭教育培養出來的嗎?
這些年網絡上總有一些不負責任的言論,拿德育的缺失向學校教育興師問罪。
品行塑造本身就是言傳身教的事,孩子德育的缺失,怎麼就沒人問問家長自己是否品行不端呢?
為了抹黑中國教育,有些人真的是煞費苦心。
另外,也有人說華二太拜金,不想去給他們送錢。
但華二也不缺那一個兩個學生的學費。而真能讓一個私立學校無以為繼的,是同質化生源下的升學率下降。
畢竟「花高價買低配」而且還不長面子的事兒,誰會願意幹呢?
我不反對私立學校收高價,但也不認同選修課和興趣培養就是收高價的理由。
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鼓吹了多年的快樂教育、素質教育和創造力培養,在同質化生源的面前,究竟是誰在「裸泳」。
而這一點,華二初中你真的想好了嗎?
『誠言呈語』每天趣談教育新鮮事。在這裡,有故事、有觀點,有邏輯、有深度。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