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八路軍第129師抗戰史的電視劇《太行之脊》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該劇製片人樊文彬出品過多部宏大敘事的革命歷史題材劇,談到抗戰劇的挑戰與機遇,樊文彬表示,通過《太行之脊》的製作與播出,他深刻體會到抗戰劇還有很大創作空間和很多題材可以挖掘,關鍵是影視創作者必須要懂得歷史,有一個正確的創作觀。
《太行之脊》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129師在劉伯承、鄧小平等人的率領下,臨危受命,東渡黃河,挺進太行,同侵華日軍生死相搏的一系列經典戰例,以及建立太行山抗日根據地的真實歷史。
抗戰中湧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傳奇,選擇圍繞八路軍第129師來創作《太行之脊》這部電視劇,除了這個選題的重大之外,樊文彬還寄託了一些個人情感在其中。此前,樊文彬先後投資拍攝製作了《劉伯承元帥》《彝海結盟》這兩部大戲。正是通過拍片,樊文彬對劉帥的豐功偉績有了更多的了解,這讓他留意到抗戰時期劉伯承領導的八路軍第129師這支勁旅在太行山英勇抗戰的故事。但遺憾的是,至今還沒有影視作品能夠完整解讀這段傳奇歷史。所以,樊文彬帶領團隊花了6年時間打磨出這部《太行之脊》。
為了儘可能真實地再現這段英雄史詩,《太行之脊》既不弱化日軍的力量,也杜絕用荒唐橋段神化我軍,而是如實記錄戰爭中的殘酷和犧牲,深入描繪當時人們的內心世界,讓觀眾在思考中正視這段悲苦的歷史。劇中貫穿著劉伯承所創造和運用的軍事戰法,把夜襲陽明堡、設伏七亙村、智算神頭嶺等許多經典戰例解析得非常具體清晰。「劇中的每個經典戰例,甚至每個戰爭細節在抗戰史上都有據可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太行之脊》是一部經得起檢驗的紀實片。」樊文彬說,他希望通過真實再現給觀眾以歷史的解讀,教育後人銘記歷史,「這也是我拍攝製作這部大戲的根本所在。」
螢屏上的抗戰題材作品一直都是觀眾比較關注和喜愛的類型,《太行之脊》因挖掘出觀眾此前並不熟知的抗戰歷史而受到關注,但這些年來市場上也充斥著粗製濫造、形式單一、內容同質化嚴重的抗戰劇。為什麼總會有「抗戰神劇」、「雷劇」出現?在樊文彬看來,其中有編劇的問題、有導演的問題、有審查不嚴的問題、有市場需求問題等,歸結成一點就是:不懂歷史、不尊重歷史、胡說戲說歷史。樊文彬認為,這是歷史虛無主義在影視藝術領域裡的一種粗劣表現,抗戰題材劇能否得到觀眾的尊重和喜歡,關鍵的問題是影視創作人員要懂歷史,要深入生活,文藝創作可以聯想,可以塑造典型人物和藝術形象,但不能脫離實際,閉門造車,胡編亂造,「觀眾對抗戰片不是沒有需求,而是苦於少有能尊重歷史,反映歷史真實,講好中國革命故事,給觀眾以教育啟迪的好戲。」
原標題:這是一部經得起檢驗的抗戰劇 《太行之脊》製片人:影視創作者必須要懂歷史有一個正確的創作觀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邱偉
流程編輯:TF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