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土耳其小眾紀錄片,憑什麼在豆瓣拿到8.2分

2020-12-22 澎湃新聞

土耳其在國人印象中並非影視業大國。不過,2020年1月底,在網飛(Netflix)上線6集文獻紀錄片《帝國崛起:奧斯曼》(Rise of Empires: Ottoman)倒是令人刮目相看,拍出了史詩大片的感覺,在豆瓣上,也因此拿到了8.2的高分,近期被國內視頻網站引進播出。

《帝國崛起:奧斯曼》海報

並非翻拍

就紀錄片的標準而言,《帝國崛起:奧斯曼》給觀眾留下的第一印象,就足以用「驚豔」兩字形容。每一個來到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堡(東羅馬帝國時期稱之為君士坦丁堡)的遊客,都不會錯過這裡的標誌性景點——聖索菲亞大教堂。但凡瞻仰過它的遊客,無不為一千四百年前的建築師所創造的超凡的建築空間所激動。聖索菲亞教堂大圓頂高於地面55.6米,大圓頂、半圓項組合成巍巍巨構,這不僅在當時是空前的,且直至十九世紀仍沒有第二座建築超過它。

影片復原的君士坦丁堡

但今天作為宗教博物館的聖索菲亞大教堂並非它的原貌。土耳其人佔領這裡之後,教堂被改做清真寺,四座宣禮塔建於教堂四周。這讓教堂看上去像一座四根柱子挑起來的大帳篷。而在《帝國崛起》的鏡頭裡,人們看不到這四根後來添加的柱子,反而可以欣賞到拜佔庭時代的風景——「(聖索菲亞大教堂)似乎不是置於地下的石造結構之上,而像是吊在懸掛於天空高處的一條金鍊上」。

《帝國崛起》並非一部旅遊觀光片。1453年5月29日,土耳其人佔領了君士坦丁堡,歷時千年的東羅馬(拜佔庭)帝國就此滅亡,奧斯曼帝國成為這座「新羅馬」的主人。《帝國崛起》所講述的,就是這一戰事的經過。自然,戰事的焦點——君士坦丁堡城牆原貌也是影片復原的重頭戲。

古羅馬的君士坦丁大帝修建了第一道城牆。城牆上每隔一定距離設置一座塔樓,安置士兵站崗防守。後來,在君士坦丁城牆之外又修築了一道雙層城牆,城牆外是護城河,靠近城牆的一側又建又有射擊口的牆壁。在哥特人、阿瓦爾人、阿拉伯人、羅斯人、保加利亞人等外族多次圍攻中,這些城牆有效地保護了君士坦丁堡,使得東羅馬帝國在西羅馬帝國傾覆近千年後仍能屹立不倒——直到奧斯曼土耳其人的到來。

保護君士坦丁堡的城牆

這一戰爭主題,很容易讓人想起土耳其在2012年拍攝的電影《徵服:1453》。這部電影據說創造了土耳其電影投資之最,而該國的政治強人埃爾多安也是它的忠實擁躉。只不過,《帝國崛起》絕不是對於《徵服:1453》的簡單翻拍。將兩者比較而言的話,反而是「紀錄片」顯得更有史詩「範兒」。

《徵服:1453》雖然有著「徵服」的名頭,實際上卻將影片中的大半時間用來描述奧斯曼宮廷爾虞我詐的爭鬥與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的上位。當然,土耳其人的電影裡自然少不了拜佔庭宮廷的挑撥——以至於《徵服:1453》一片引起了鄰國希臘的強烈不滿。

而在《帝國崛起》中,宮廷的陰謀詭計被一掠而過(但並不是沒有),激動人心的攻城戰才是無可爭議的主角。甚至可以說,在2005年的《天國王朝》之後,觀眾很少在影視片中看到如此驚心動魄而真實感十足的中世紀攻城場面。

重達八噸的「烏爾班」大炮將半噸重的石彈砸向君士坦丁堡的城牆;用礦工徵集來的土耳其工兵開挖城牆下的地道,卻被守軍用「希臘火」挫敗;西歐的援軍乘坐大帆船突破土耳其槳帆船的包圍……其中最奪人眼球的當然是熱那亞僱傭兵與土耳其的近衛軍展開血腥的近身肉搏,場面較之幾年前的美劇《斯巴達克斯》也毫不遜色。

巨大的烏爾班大炮

史詩電影「範兒」

不僅是影片畫面神似「大片」,《帝國崛起》的敘事結構也與傳統的紀錄片頗有出入。在過往的歷史紀錄片中,固然也會出現電腦特效對於古代場景的復原,以及身著古裝的人物扮演當時的角色,但這些鏡頭通常只是起著串連情節的作用,在紀錄片中佔據大部分時間的仍是專家學者的歷史背景解說,以及對於考古現場與文物的解讀。整個影片不免顯得冗長乏味,對於路人觀眾的吸引力急劇下降。

反觀《帝國崛起》中的做法,恰好與之相反。電腦特效的鏡頭完全融入了劇情,而必不可少的專家(包括教授兼博士 A·M·傑拉爾·森戈爾與埃姆拉赫·薩法·居爾坎博士等土耳其之名歷史學家)解讀,也變成了鏡頭切換中的一個緩衝,如果不是因為他們「真人出鏡」的話,幾乎可以視為影片的「旁白」。節省下來的時間完全被用於影片本身——《帝國崛起》在伊斯坦堡的多個地區取景拍攝,由埃姆雷·薩欣擔任導演,與「正規」電影別無二致。

歷史類影片的常規做法是按照時間順序展開。這樣做的好處是條理清楚一目了然,缺點是情節單調,在「高潮」之前往往有著很長的鋪墊。歷史上的君士坦丁堡之戰歷時二個月(1453年4月6日-5月29日),加上戰前準備時間也不超過半年。若是依照6集紀錄片的傳統做法,精彩的攻城場面大概只會在最後兩集出現,而使之前的幾集淪為「垃圾時間」。好在作為一部帶有史詩電影特徵的紀錄片(反之亦可),《帝國崛起》充分考慮到了觀眾的喜好。

本片的一開始,就已經進入到了奧斯曼帝國的八萬大軍展開對君士坦丁堡攻勢的那一刻。對於必不可少的「前情提要」,《帝國崛起》選擇在劇中適時插入片段進行補充,因此觀眾也可以直到,「在攻城十年前」,穆罕默德二世就已經決心拿下這座東羅馬帝國的首都,而在「攻城前兩個月」,義大利僱傭兵領袖喬瓦尼·朱斯蒂尼亞尼帶著身經百戰的兩千職業軍人進入君士坦丁堡,充實了皇帝原本少得可憐(不到七千人)的抵抗力量,成為這座城市「活下去」的希望。

率部到來的喬瓦尼·朱斯蒂尼亞

在影片中,由土耳其著名影星傑姆·伊伊特·烏聚莫格盧扮演的穆罕默德二世,與比爾康·索庫爾盧扮演的喬瓦尼·朱斯蒂尼亞尼堪稱對立陣營的兩大主角,兩者之間的對決,決定了千萬人的生與死。

畢竟是土耳其人拍攝的影片。《帝國崛起》中的穆罕默德二世無疑是個正面人物。他從小胸懷大志,同時意志堅定,膽魄過人。在奧斯曼宮廷鬥爭中,他成功壓倒了先蘇丹的寵臣,從大維齊(首相)哈裡勒帕夏手中奪取了權力。在攻城屢次受挫的時候,他又以雄辯的口才重新燃起了部隊的鬥志。在決定性的攻擊中,這位蘇丹更是一馬當先衝在最前頭……

穆罕默德二世鼓勵他的士兵

當然,穆罕默德二世是後世土耳其人口中偉大的「法提赫(徵服者)」。他在影片中的「光輝形象」其實也在意料之中——《徵服:1453》中同樣如此。但與《徵服:1453》對東羅馬帝國一方人物極盡醜化之能事不同,《帝國崛起》中的喬瓦尼·朱斯蒂尼亞尼同樣給人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他不但在戰場上英勇善戰,而且拒絕了蘇丹高官厚祿的引誘。正是由於他豐富的守城經驗,君士坦丁堡才能打退土耳其人一次次的進攻。同樣也是因為在5月28日與奧斯曼人最為激烈的戰鬥中,他在城頭指揮時不幸負傷,帶給拜佔庭守軍心理上極大的打擊,才最終導致了第二天的失守。

喬瓦尼·朱斯蒂尼亞尼在影片中的光芒,甚至蓋過了東羅馬帝國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儘管如此,與《徵服:1453》只表現出這位皇帝的陰險狡詐(所以滅國咎由自取)不同,《帝國崛起》中的君士坦丁十一世,背負「君士坦丁建立的城市,將在另一個君士坦丁手中陷落」的預言,在天主教西歐援軍遲遲不來的絕望時刻仍然毫不動搖,乃至在城破時選擇脫下皇帝紫袍穿上鎧甲進行巷戰而非登船逃走(這是可以做到的),都讓觀眾對這位「亡國之君」產生了幾分敬意。

君士坦丁十一世的誓言

勝利者書寫的歷史

對失敗一方的中立刻畫,無疑體現了《帝國崛起:奧斯曼》作為紀錄片所須的「理性」、「客觀」的視角。而作為歷史紀錄片,《帝國崛起》中的考據,也不失為一個亮點。中世紀的服裝自不待言,就連稱謂也在不經意間體現了本片的用心之處。

東羅馬帝國在後世更多地稱作「拜佔庭帝國」,這是因為「君士坦丁堡」的原名就是「拜佔庭」,而這個「羅馬帝國」到了中世紀後期,也幾乎只剩下首都這一小塊地盤。但在當時,君士坦丁堡的君臣百姓仍舊沿襲千年來的傳統,稱呼自己是「羅馬人」。其影響所及,就連穆罕默德二世打下這座城市以後,也迫不及待地給自己戴上了「Kayzer-i Rum(羅馬凱撒)」的桂冠——雖然他從來沒有到過真正的羅馬。《帝國崛起》正如實反映了當時的這個特點,令《徵服:1453》相形見絀——後者中不時出現的「希臘人」說法在當時並不存在,無怪乎該片在那些「精神羅馬人」眼中實屬爛片一部了。

不過,話又要說回來,所謂「立場中立」、「考據用心」,也只能相對而言。其中最典型的一處就是,囿於土耳其製作方的既定立場,《帝國崛起》中充斥著「英雄史觀」,對主人公穆罕默德二世實在不乏拔高之處。

歷史上的穆罕默德二世為人暴虐,冷酷無情。正是此人制定了奧斯曼宮廷的「家法」——繼位的新蘇丹要把自己的兄弟全部殺光,以杜絕王位之爭——成為後世無窮紛爭與悲劇的濫觴。而在《帝國崛起》中,穆罕默德二世儼然是位賢明的君主,他甚至可以和顏悅色地接待被俘虜的東羅馬帝國的奴隸。

至於影片的最後一幕,穆罕默德二世在進入君士坦丁堡之後立刻殺掉了暗通東羅馬的哈裡勒帕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為這位「徵服者」洗地。實際上並沒有根據表明人稱「異教徒朋友」的哈裡勒帕夏出賣了奧斯曼帝國的利益,而他一直主張休戰撤軍也是出於現實處境的考慮。片中沒有提及的是,奧斯曼的近衛軍已經處於兵變的邊緣——而且他們已經有過兩次反叛穆罕默德二世的「前科」了。假若攻城延宕不止,恐怕失去性命的就是蘇丹本人了。

哈裡勒帕夏忠於蘇丹

與此同時,東羅馬帝國的大臣盧卡斯·諾塔拉斯大公在片中則在相當程度上被醜化了。《帝國崛起》中的諾塔拉斯,堪稱東羅馬帝國亡國的頭號罪人。身為君士坦丁堡內最富有的人,他卻對抵抗事業一毛不拔,反而在城破時立即給穆罕默德二世獻上了厚禮。此外,他的口頭禪就是「寧要土耳其人的頭巾,也不要天主教的祭祀」,大大惡化了東羅馬帝國與義大利僱傭軍的關係。這些基本上是事實,但不是事實的全部。諾塔拉斯指揮的東羅馬帝國海軍打退了奧斯曼人從海上發起的進攻,這個卓越的貢獻,在片中卻全部被攔在海面上的一根鐵鎖據為己有了……

被醜化的諾塔拉斯

更令土耳其之外的觀眾感到一絲不快的是,《帝國崛起》的最後,借土耳其「磚家」之口,聲稱大眾耳熟能詳的「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個錯誤名詞,而應該稱為「君士坦丁堡的攻克」。

土耳其歷史學家的勝利宣言

這番話將土耳其人作為勝利者的趾高氣揚溢於言表,倒是與該片一直維持的「中立」立場背道而馳了。畢竟,只有「君士坦丁堡」這個名稱,才能承載這座城市作為「新羅馬」的榮耀……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豆瓣9.2分,秦昊王景春演技「炸裂」,這部劇憑什麼一騎絕塵?
    要說到演技好、口碑好,這六部7.5分以上的作品才是更值得大家追。《怪你過分美麗》豆瓣8.1分,《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豆瓣8.2分,《一寸相思》豆瓣8.3分,《十日遊戲》豆瓣7.6分,《三叉戟》豆瓣8.3分,而《隱秘的角落》豆瓣評分達到了9.2分,被許多網友戲稱國劇之光。
  • 豆瓣 9.8 分,它憑什麼?
    - 潮玩 · 讓你的生活更有趣 -VOL.37 | Rick and Morty豆瓣9.8分這部腦洞神劇它憑什麼?「就是這麼霸氣」——01【品牌介紹】第一季豆瓣評分9.7,第二、三季9.8,第四季你還不知道這部劇?百度百科這麼說:Rick 和Morty是由 Justin Roiland 和 Dan Harmon為卡通網絡深夜節目Adult Swim 創作的美國成人動畫科幻情景喜劇。
  • 豆瓣9.8,麥可·喬丹這部紀錄片,給滿分都過不過分
    該紀錄片總共有10集,每集長達1個小時。 直到2016年總決賽之後,打破公牛記錄的73勝勇士被擊敗後的幾天,也就是騎士奪冠遊行那天,喬丹才答應《The Last Dance》紀錄片正式開始製作。 如今順利上映,對於球迷們可謂是一大福利。
  • 50部豆瓣高分紀錄片,涵蓋8個方面 帶寶寶看遍大千世界 建議收藏
    01《中國的重生》豆瓣評分9.2推薦理由:如果你想讓孩子了解70年前的中國以及當時的百姓生活,一定要看看這部紀錄片。07《航拍中國》豆瓣評分9.2推薦理由:這是我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單集投資金額最高的航拍紀錄片。這部紀錄片是孩子認識祖國,學習地理及人文知識的絕佳教材,也非常適合全家一起觀看,感覺就像一直行走在旅行的途中,隨時都有驚喜的發現。
  • 日本人35年前拍的中國美食紀錄片,憑什麼豆瓣9.2?
    © Bruno Barbey棒子麵、蒸榆錢,過年才能吃頓紅燒帶魚,冬天只有白菜蘿蔔……然而最近,一部紀錄80年代中國飲食的紀錄片,把飽弟嚇到了:爸,媽,你們當年吃得也太好了吧!!!這部紀錄片名叫《中國之食文化》。
  • 沉寂5年突然爆火,豆瓣評分飆升9.7,這部歷史紀錄片憑什麼?
    沉寂5年突然爆火,這部歷史紀錄片憑什麼最近有好多歷史迷留言,說是否有不錯的歷史劇或紀錄片,安排一下唄。恰好明天是周末,適合宅家看片。所以今天,歷史君就給大家安利一部被低估了5年突然翻紅的紀錄片沒錯,就是這部豆瓣評分9.7的《河西走廊》,別看名字只有質樸的4個字,劇情卻包涵了從古至今不可被遺忘的文化底蘊。
  • 豆瓣評分最高的十部紀錄片,中國僅一部上榜
    第一名:《藍色星球2》 豆瓣評分9.9分這部紀錄片是由英國拍攝而成,主題是拍攝水下的生物。從北極熊出沒的北冰洋到煥發著勃勃生機的藍色珊瑚環礁,每一處海水下的生物都帶給觀眾不一樣的體驗和感受。這就是藍色星球中生命的奇蹟。古話說的好,寧上山,莫下海,說的就是水下有太多太多的未知,而藍色星球卻把這種未知用實地拍攝的方式呈現在了觀眾的面前。
  • 30歲廣東小夥遠赴土耳其買口罩!這部紀錄片可以改名:我不是罩神
    這部紀錄片就是記錄了一位名叫林棟的年輕人,遠赴土耳其採購口罩和熔噴布,輾轉數月交易金額高達億萬美金的過程。豆瓣一萬多人打出了8.4分的高分,社交平臺閱讀量2.2億,視頻播放量高達近700萬。這對於一部紀錄片來說,完全可以算「出圈」了,而這與一個男人有很大關係——他就是這部片的拍攝者花總。網絡紅人花總原名吳東,從2012年鑑定官員手錶事件為人所熟知,被視為網絡反腐的代表性人物。
  • 豆瓣8.8分!這部FIRST青年影展「最佳紀錄片」《棒!少年》定檔
    豆瓣8.8分,被譽為FIRST青年影展最強黑馬 電影《棒!少年》斬獲2020年第14屆FIRST青年影展「最佳紀錄片」、「觀眾選擇榮譽」兩大獎項。影片豆瓣目前評分8.8分,被媒體譽為「本屆FIRST最強黑馬」。在放映現場,觀眾席笑聲與眼淚交加,首批觀眾表示該影片「顛覆了對紀錄片的認知」、「沒想到比劇情片還好看」,影片也收穫了影展映後最⻓的掌聲和歡呼。
  • 網絡紀錄片:小眾題材用文化「破圈」
    資料圖片今年以來,《風味人間》《文學的日常》《探世界》《此畫怎講》等網絡文化紀錄片的熱播得到業界與觀眾的一致好評,掀起了人們對小眾文化的關注。前不久,B站推出的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斬獲金鷹獎「最佳電視紀錄片獎」,在各大電視節紀錄片單元的獎項和提名中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 紀錄片也能用VR拍?這些豆瓣8分以上的「抗疫」好片你不容錯過!
    疫情,是今年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的話題,除了《我生命中的60秒》這種VR紀錄片,疫情主題的紀錄片還有很多,對考研er來說,這些紀錄片可能出現在評論論述中,還能做答題案例。鑑於現階段的你肯定沒時間看,所以幫大家挑選了8部豆瓣評分8分以上的疫情主題紀錄片,為考試做準備,也是存個拯救考研後劇荒的清單。
  • 一定要推薦的10部豆瓣高分紀錄片(建議收藏)
    別還沒看完文章就切屏看紀錄片去了。01.《地球脈動》(豆瓣評分9.5,共2季)這是一部難以超越的經典神作。《航拍中國》(豆瓣評分9.2,共3季)你真的了解家鄉嗎?現在就讓我帶你看看從未見過的中國樣貌。如果你沒坐過直升機,無法想像上帝視角的通透,那這部紀錄片,將讓你看到鏡頭下,中國的美麗與壯闊。這是極少數能讓我看到激動的風光紀錄片,分分鐘美到讓我恨不得從屏幕鑽進去。
  • 少年》能改寫小眾題材體育紀錄片的命運嗎?
    12月11日,斬獲了2020年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片」、「觀眾選擇榮譽」兩項大獎的體育紀錄電影《棒!少年》將於全國院線正式公映。該片由愛奇藝出品,北京源真文化等公司聯合出品。公映之前,這部小眾題材的體育紀錄片已經刷爆了一部分體育人的朋友圈。
  • 最佳紀錄片,電影《棒!少年》定檔12.11,豆瓣評分8.8分
    這部紀錄片主要講述的是一群父母早逝、離異、無人照顧的孤兒和問題兒童,參加世界頂級少年棒球比賽,通過打棒球努力掙脫命運的故事。據媒體報導光是為了拍攝就歷時兩年,而剪輯更是耗時近三年,精工出細活也在這部記錄片上體現了出來。
  • 豆瓣9.3分!這部紀錄片用「上帝視角」俯瞰中國
    5月21日,帶著觀眾熟悉的味道與配方,大型航拍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三季闊別一年後再次回歸螢屏。開播便拿下豆瓣9.3的評分,72%的網友給出了五星的滿分好評,可謂延續了之前的口碑與熱度。「我們將一同飛越,如歌的山河。」從2017年1月開播起,《航拍中國》的前兩季已經去到了新疆、海南、四川等在內的十三地。
  • 周濤何炅配音,這部豆瓣8.5分紀錄片,名叫《中國》|聽主創說
    12月7日,歷時五年拍攝而成的紀錄片《中國》在湖南衛視、芒果TV同步開播後,總導演李東珅時常被媒體問起何時有了拍攝這樣一部歷史紀錄片的想法。總撰稿鄧建永翻出了日記,發現那一天是2015年4月底。「當時我和他打電話,說了兩件事,一是《河西走廊》要在央視播出,二是我想拍一部紀錄片叫《中國》。」李東珅回憶,《河西走廊》播後,網友評價它是「半部中國史」,他這才有了「能不能做一部中國史」的想法。當年5月21日,主創團隊寫下第一個《中國》文稿。但直至5年後的歲月,這部12集的紀錄片才得以與觀眾見面。
  • 豆瓣8.6分,這部冷門的小眾電影,看哭了太多人
    好在經典的電影資源用心尋找就能看到——《Black》,中文名《黑色的風採》,是寶萊塢歷史上少見的幾近「零歌舞」的電影,豆瓣8.6分,這部冷門的小眾電影,看哭了太多人。,故而這類影片冷門且小眾,但是不見得不叫座。
  • 《中國》上線,汪涵何炅僅做配角,這部紀錄片憑什麼好評如潮?
    一部各大明星聯名推薦的紀錄片你見過嗎?12月7日,黃曉明、佟大為、彭昱暢、白敬亭、郭麒麟、譚松韻、張新成、朱正廷、歐陽娜娜都紛紛為這部紀錄片發文推薦!12月7日晚,這部紀錄片登上了湖南衛視黃金檔,它有一個霸氣的名字叫《中國》。
  • 少年》豆瓣8.7分,但票房慘不忍睹!這樣的紀錄片需要多點
    最近我們看到上映的新片裡面有一部紀錄片類型的《棒!少年》,但是很多人可能沒有聽過這個名字,或者也沒有看到太多的排片。這部紀錄片的演員可能沒有我們認知中的明星,但是講述了這樣的故事,讓我們看完感動。現在這部紀錄片可以看到豆瓣的評分是8.7分,非常不錯的成績了!雖然評分很高,但是從票房上來說,那就是慘不忍睹了,上映以後,排片真的是少的可憐,和題材也是有很大的關係。
  • 豆瓣評分5.2?它憑什麼代表中國內地出徵奧斯卡
    ▍內地選送影片 豆瓣平均評分7.2首先,內地選送的影片評分並非都是口碑高的影片。豆瓣電影評分顯示,內地選送的影片評分最高的是謝晉導演的《芙蓉鎮》,高達9.1分,最低分為陳凱歌導演的《無極》和霍建起導演的《大唐玄奘》,均為5.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