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菜和中藥雙雙上榜!廣州兩項目入選省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

2020-12-14 騰訊網

12月10日下午,在潮州舉辦的全省非遺重點工作會商會上,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對榮獲2020年廣東省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進行了頒獎。

在全省公布的14個案例中,廣州有兩個上榜,分別是潘高壽傳統中藥文化和粵菜烹飪技藝。會議透露,潘高壽傳統中醫藥文化代表我省送全國參評。

目前,廣州有116個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和208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在保護基礎上,不斷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潘高壽傳統中藥文化和粵菜烹飪技藝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潘高壽傳統中藥文化完成搶救性記錄工作

2008年,「潘高壽傳統中藥文化」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以中醫養肺理念為根本的潘高壽中藥文化蘊含了傳統中醫藥的千年智慧與結晶。潘高壽項目保護單位全廠動員,形成了「潘高壽傳統中藥文化項目調查報告」並開展「潘高壽傳統中藥文化搶救性記錄工作」開展系統評估,包含了口述片、項目實踐片、傳承教學片、綜述片、口述文字稿、文獻及工作流程相關附件等7個完整項目,各類文獻215份,共計78個文獻條目,項目周期5年,是一部質量水平較高的搶救性記錄成果。

傳承人長期面向學校、社區群眾,開展各類傳習活動,累計講習對象超過上萬人。講習活動因時制宜,往往根據當下節氣和講習對象,特別設計了節氣養生、人群養生、飲食養生等不同主題的講習內容,提高講習成效。廣泛開展養肺治肺理念的科普宣傳活動,首創「咳嗽分類,兩句話輕問診,先診斷後推薦」的薦藥術語,並在非遺展覽、非遺講堂中大力宣傳和推廣,得到廣泛認可。

恢復名菜再現粵菜頂級烹飪技藝

粵菜是我國八大菜系之一,包含廣府菜、潮汕菜、客家菜,其中廣府菜是粵菜的主體和代表。粵菜烹飪技藝由廣式烹飪、廣式老火湯、廣式燒臘、廣式點心、廣式烘焙五大系列組成。源於廣州的粵菜烹飪技藝,在2013年被評為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015年被評為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

粵菜烹飪技藝保護單位廣州酒家不斷挖掘整理粵菜歷史文化,將「省港澳點心四大天王」之一歐標的工作札記、國寶級烹飪大師黃振華的工作筆記、筵席菜譜手稿、菜式製作方法手稿等珍貴記錄進行整理,並持續研究開發歷史文化筵席,復現「滿漢大全筵」「五朝宴」「南越王宴」等,廣泛收集與粵菜烹飪技藝有關的歷史物件,包括烹飪器具、歷史菜譜、菜式照片、報刊書籍、酒樓物件等數千件。2020年,通過舉辦「飲和食德——與廣州酒家邂逅時光軸上的味道」與「飲和食德——粵菜烹飪技藝非遺文化展」,粵菜師傅通過現場展示廣式月餅製作、果蔬雕刻、果醬畫盤、點心麵塑等技藝並與觀眾互動,展現非遺技藝的創造力和文化傳承的生命力。

粵菜烹飪技藝成為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的核心內容,「師帶徒」實現粵菜文化薪火相傳,確保傳承譜系延續。截至目前廣州酒家以師帶徒方式實現技藝傳承約150人次。通過舉辦「粵菜師傅——廣州酒家班」,推行「校企合作圓就業、烹調技能助脫貧」學藝脫貧模式,實現「學藝一人、脫貧一戶」幫扶目標。

【南方+記者】鄭慧梓

【通訊員】穗文廣旅宣

【作者】 鄭慧梓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平樂郭氏正骨法」入選50個國家級非遺優秀代表性項目
    6月8日,我國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50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發布,平樂郭氏正骨是河南省唯一一個入選優秀實踐案例非遺代表性醫療項目。    據介紹,自2006年起,國務院先後公布了四批共1372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 「興國四星望月習俗」入選省十大非遺項目優秀實踐案例
    近日,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2020年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全省10個非遺項目案例入選其中「興國四星望月習俗」是贛南地區唯一入選的項目圖為興國四星望月。這10個非遺項目包括傳統舞蹈類2個:南昌城南龍燈、上慄儺舞;傳統美術類2個:南昌豫章繡、餘江木雕;傳統技藝類5個:寧紅茶製作技藝、貴溪鏨銅雕刻技藝、靖安黑陶製作技藝、宜春金片禪茶製作技藝、鉛山河紅茶製作技藝;民俗項目類1個:興國四星望月習俗。巨型「四星望月」粉蒸籠揭籠現場。
  • 肇慶端硯製作技藝入選省非遺優秀實踐案例!
    肇慶端硯製作技藝入選省非遺優秀實踐案例!肇慶端硯製作技藝正式入選廣東省非遺優秀實踐案例!日前,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2020年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名單,共遴選出14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
  • 廣東漢劇入選2020年省非遺優秀實踐案例名單
    期間頒發了2020年廣東省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共遴選出14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其中,由梅州推薦的廣東漢劇《夯實劇種基礎 鞏固傳承創新》這一案例榜上有名。
  • 景寧畲族彩帶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景寧畲族彩帶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2021-01-06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錦州4個非遺項目入選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12月1日,遼寧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我市申報的錦州鍛銅浮雕畫、凌海瞞鼓製作技藝、北鎮豬蹄製作技藝和白家清真菜烹烤技藝等4個項目成功入選,其中傳統美術類1項,傳統技藝類3項。
  • 連續兩年入選全國非遺「雙十佳」,廣州「非遺進校園」步穩行遠
    如今,竹料二小洪拳隊蓬勃成長,也成為廣州「非遺進校園」的生動寫照。近年來,廣州「非遺進校園」工作步穩行遠,形成了學校、社區、家庭、非遺界多方聯動、主動參與的文化生態系統。廣州也因此成為全國唯一一個連續兩年入選全國「非遺進校園」十大優秀實踐案例和十佳創新實踐案例的城市。
  • 連續兩年「雙入選」全國十佳 看「非遺進校園」的「廣州模式」
    這些習武的孩子,讓我們看到廣州「非遺進校園」從初萌到根基穩固的發展過程,看到它從粗糙、單線的灌輸,變成學校、社區、家庭、非遺界多方聯動、主動參與的文化生態系統。廣州是全國唯一在「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評選中連續兩年「雙入選」(即連續兩年均入選全國「非遺進校園」十大優秀實踐案例和十佳創新實踐案例)的城市。
  • 為家鄉點讚|渭南碗碗腔等陝西13個項目擬入選第五批非遺項目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對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進行公示,共有337項入選(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其中包括13項陝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佛山詠春榜上有名,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示
    12月21日,記者從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官網獲悉,文化和旅遊部將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向社會公示。記者了解到,全省共有17項非遺榜上有名,這其中包括佛山詠春拳。2020年,文化和旅遊部組織專家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中央和國家機關部門推薦申報的943個項目進行了評審。之後,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評審委員會進行了審議,提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項目337項。 記者從名單中看到,佛山詠春拳位於擴展項目中,類別為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優秀實踐案例發布
    省文化和旅遊廳開展了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案例徵集活動,各地、各單位共推薦77個優秀實踐案例,經專家評審,確定「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保護實踐」等16個項目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優秀實踐案例,於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進行了發布。
  • 山東濟寧:3項目案例被評為優秀創新項目
    日前,山東省殘疾人聯合會發布了2020年度山東省殘疾人工作優秀創新項目(案例)的名單,我市「殘疾人康養縣鄉村一體化項目」等3個項目案例被評選為2020年度優秀創新項目(案例),市本級、鄒城市、魚臺縣、兗州區分別被確定為2021年重度肢體和視力殘疾人「閉環式」培訓就業等5個項目的試點單位
  • 甘肅省5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項目獲評優秀
    我省5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項目獲評優秀每日甘肅網12月17日蘭州訊(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張櫟)12月15日,記者從甘肅省文旅廳了解到,文化和旅遊部近日公布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
  • 甘南5項非遺項目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甘南5項非遺項目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名單 2021-01-06 11: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圖展映「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優秀紀錄片
    本次活動從前三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共95個優秀項目中,選出了三部來播映,這三部各具特色的反映非遺傳承人技藝特色與人生故事的紀錄片是「文琰森——獅舞(松崗七星獅舞)」「季克良——茅臺酒釀製技藝」「劉永安——木偶戲(邵陽布袋戲)」。展映後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負責人田苗與現場觀眾進行了交流。觀眾積極參與討論,反響熱烈。
  • 阿拉善盟3個項目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推薦名單
    阿盟自治區級非遺項目馬鬃繞線堆繡唐卡傳承人格日勒給遊客講解馬鬃繞線堆繡唐卡製作過程。記者從阿拉善盟文旅廣電局了解到,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官網公示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阿盟蒙古族唐卡(馬鬃繞線堆繡唐卡)、蒙古族民歌(和碩特民歌)、蒙古族薩吾爾登3個項目入選,其中蒙古族唐卡為新入選項目,另外兩個為入圍擴展項目,這標誌著我盟國家級非遺項目由過去的6項增至9項。
  • 雲南保山兩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20年12月18日,文化和旅遊部正式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項目名錄,雲南省入選23項,其中保山永子圍棋製作技藝、騰衝玉雕上榜。國務院建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將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大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名錄予以保護,省、市、縣各級政府分別建立地方名錄開展非遺保護,實行逐級申報評審命名。此前,保山市已有苗族服飾(2006年第一批)、佤族清戲(2008年第二批)、騰衝皮影戲(2011年第三批)三個國家級項目,至此保山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項目名錄將達到5項。
  • 伊通縣滿族珍珠球入選中華體育文化優秀項目
    在國家體育總局近日組織開展的2020中華體育文化優秀項目推介工作中,由吉林省體育局推薦的伊通滿族珍珠球從全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體育局推介的420個項目中脫穎而出,成為45項中華體育文化優秀項目之一,是吉林省唯一入選項目。
  • 國賽選手來廣州,體驗粵菜文化,對話非遺大師
    12月16日,參加此次大賽的11名選手組成「技能國手訪問團」,走進廣州酒家,與粵菜師傅一起交流廣州早茶文化,學捏麵塑。在永慶坊對話非遺大師,參觀趙家獅非遺生活館、欣賞古琴彈奏、學刺廣繡等,感受廣州的文化和城市魅力。
  • 關注|高密新增26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近日,高密市人民政府發布《關於公布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高政字【2020】14號)。第六批高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入選26項,涵蓋了民間文學、傳統技藝、傳統醫藥以及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4個門類,極大地豐富了高密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資料庫,進一步完善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體系。截止目前,高密市的非遺項目涵蓋10個門類146項,其中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4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1項,濰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34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