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民辦小學招生,不少學校的報名錄取比例都達到了10:1。
有媽媽發帖講述自己「民辦小學的艱難路」,說是為了孩子讀民辦,準備了三年,最後的結果卻很辛酸——孩子聽到沒被錄取的消息,哭暈過去了。
這位媽媽的經歷並不是獨一份。近年,很多家長擠破頭都想讓孩子進民辦小學。每年升學季,攻略滿天飛,歷年的「面試題」被拿來要求孩子反覆操練,不少孩子甚至被要求學奧數,然而仍有很多人被刷下。
帖子引發了網上的大討論,還得到了很多校長和老師的關注。面對困惑的家長,來聽聽校長們的解釋。
一位媽媽發帖《民辦小學艱難路》
上周民辦學校報名結束後,一位媽媽在論壇上發帖,講述自己的「民辦小學的艱難路」。
她說,3年前就決定讓女兒考民辦,全家為此做出了艱辛的努力。
「立志讓女兒成為一名開朗、膽大、好學、向上的孩子。看到社會上有什麼適合小孩子的活動或比賽,都積極讓女兒去參加,鍛鍊膽量的同時也能為考民辦打基礎。另外我還努力從網上搜集一些歷年的民辦小學面試題,裝訂成冊,反覆給女兒練。在外婆的輔導下,女兒在四周歲時已經能背100多首唐詩,6周歲時能做一年級的奧數題,還能做一些不太難的數獨九宮格。外公不但對女兒的知識方面進行輔導,在運動方面也一點不鬆懈,四周歲已經會騎18寸的兩輪自行車,會溜冰,會活力板……」
這位媽媽坦言,聽到別的孩子在樓下院子裡玩得開心,而她只能上樓做題,很殘忍也很無奈。「因為我們拼不了爹,只能拼實力。」
可是,結果讓一家人大失所望。「我問了孩子考試的內容,覺得有點失望,考題很簡單。我不知道憑這樣的考題,憑這短短的20多分鐘,老師就能對一個孩子做出優秀或者不優秀的評價?」
這位媽媽說,女兒得知沒被錄取,竟難過得哭暈過去了。
一位校長想跟這位媽媽聊一聊
帖子發出後,引來很大反響。有人同情,也有人認為「太過功利」,更多人在討論,面對沒有被錄取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做。
一位家長評論說,這位媽媽非常盡責,她很支持、理解和尊重。但她也覺得,這位媽媽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沒有充分考慮到孩子的感受和反應。
同樣,也有不少老師關注到了這個話題。一位在公辦、民辦、雙語學校都任職過的老師說,這位家長在教育早期,如此重視應試考核以及學校等級觀念,有點過了。
一位熱門民辦小學的老師說,同事們都在討論這個帖子。她最想對這位媽媽說的是,不要拔苗助長,孩子在每個階段都有需要發展的能力,沒有必要將學校教育範疇內的知識提前灌輸給孩子。
甚至有一位民辦小學的校長,在聽說這個事情後,想當面和這位媽媽聊聊面臨的困惑。
昨天,我們聯繫上了這位媽媽。這位媽媽說,她沒想到自己的經歷會引起那麼大的反響,初衷只是想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現在她有點擔心女兒會不會因此受到傷害。
這位媽媽說,她現在正在努力擺正心態,與孩子溝通,讓她能接受家門口的公辦學校。
錄不錄取不代表孩子的一生
今年,不少民辦小學的報名錄取率都在10:1左右,也就是說,有90%的孩子沒有被錄取。
育才外國語學校校長許政頻分析了「民辦熱」的幾個因素。一是辦學有一定的自主權,教學、課程設置被家長們所接受。二是經濟條件普遍增強,民辦學校的收費對於相當一部分家長來說,完全有能力承擔。三是杭州近年來民辦小學數量逐年下降,而需求量卻逐年增加。一定程度上造成家長盲目崇拜民辦學校,有點像買東西,最緊俏的再貴也要買。
而不少家長送孩子來報名,還存了「鑑別」心思,想看看孩子「行不行」。「這種想法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是否被錄取,只代表孩子在那一刻的表現,並不代表孩子的一生。」許校長說。
崇文實驗學校的校長俞國娣也表示,希望家長們不要太糾結於有沒有考上民辦小學,「以後的路還很長」。
在她看來,民辦學校不應是全體家長的首要選擇。對大部分家長來說,應在公辦學區的基礎上,再看孩子是否真的適合民辦。
對於「落榜」的那90%的孩子,許校長建議,家長現在要做的,就是不斷地和孩子溝通,讓孩子認同學區內的公辦學校。
家長沒必要花心思進行培訓
有一種現象很流行,就像那位媽媽帖子裡寫的那樣,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進民辦,會花很多時間培訓。而當他們發現,學校竟然不考查認字、數學這些內容,就會覺得很失落。
俞校長說,這其實很好理解。如果想讓孩子上清華,從小按清華的標準來培養,就能保證那孩子一定能上清華嗎?
「選擇民辦,不是根據學校的要求來打造孩子,而是應根據孩子的個性,來挑適合他的學校。」俞校長說。
育才外國語學校校長許政頻也認為,有些家長為了孩子上民辦學校,進行「超前學習」的培訓,「其實有不少學偏了,一些民間的個例,有點像偏方,其實並不適合大部分孩子。」
兩位校長都覺得,刻意訓練孩子,一點用都沒有。3到6歲的孩子有自己特定的成長規律,那就按照規律來,家長只要做到讓孩子的素質發展能正常接軌學校教育就可以了。
俞國娣直言說,學校想招什麼樣的孩子,其實多年來目標一直不變,那就是健康、陽光、親子關係好、積極不自私的孩子。「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不是家長手中的一塊橡皮泥。」俞國娣說。(金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