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女王是首個以「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女王,她在位時是英國最強的「日不落帝國」時期,另外維多利亞女王有眾多子女,共有9個孩子。
女兒們遠嫁歐洲各地,身份尊貴,兒子們則娶了丹麥、德國和俄國各地的公主、君主們,因此維多利亞女王有「歐洲祖母」之稱。
愛麗絲公主是維多利亞的次女,卻是9個孩子中第一個去世的,愛麗絲公主的丈夫是黑森和萊茵大公路德維希四世,兩人婚後育有7個孩子。
這不禁讓人想到維多利亞女王寫給女兒的家書,其中寫道:「我有九次懷胎八個月,擔負真正的痛苦(還要處理很多公務),像折斷翅膀般……我想我們的性別是種不幸·······」
伊莉莎白·亞歷山德拉·路易絲·愛麗絲是愛麗絲公主的次女,她的妹妹亞歷山德拉·費奧多羅芙娜是俄羅斯帝國的末代皇后,伊莉莎白出生於1864年11月1日,雖然出身高貴,但生命中卻有諸多無奈。
無論伊莉莎白幼年的時候獲得過多少寵愛,多麼無憂無慮,她的婚姻卻不能由自己選擇,1884年,20歲的伊莉莎白嫁給了亞歷山大二世的兒子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大公。
伊莉莎白和謝爾蓋在俄國的評價是在兩個極端,伊莉莎白以美麗和救濟窮人的慈善事業而深受民眾的愛戴,謝爾蓋則飛揚跋扈、觀念反動、手段殘忍,因此臭名昭著。
謝爾蓋與伊莉莎白在婚後並沒有孩子,他們撫養了謝爾蓋弟弟的孩子,而謝爾蓋被刺殺之前,伊莉莎白曾收到過一份警告信,要她乘坐大公的馬車,伊莉莎白照做了。
1905年2月17日,謝爾蓋在克裡姆林宮被社會革命黨人炸死,之後伊莉莎白公開赦免了刺殺丈夫的兇手,對於謝爾蓋的死,伊莉莎白並沒有顯得特別悲傷,而且當時的俄國也是一片混亂。
費奧多羅芙娜與丈夫尼古拉,也就是俄羅斯帝國的末代沙皇,在婚後先後生下了4個女兒,沒有生下能夠繼承皇位的兒子,因此遭受了許多批評,另外費奧多羅芙娜十分支持以獨裁的手段鞏固權利。
伊莉莎白在丈夫死後離開了朝廷,去做了一名修女,依然盡其所能幫助窮人,但伊莉莎白畢竟是謝爾蓋的妻子,是費奧多羅芙娜的姐姐,是一戰主要策劃者和閃電戰計劃的創始人德皇威廉二世的表妹。
1918年,末代沙皇、皇后以及他們的四個女兒,還有一個生病的兒子都被槍決了,伊莉莎白也被布爾什維克黨逮捕,伊莉莎白坦然面對,在臨終前留下了一句話:「請將我葬在中國。」
伊莉莎白一生都沒有去過中國,也不清楚中國的真實情況,但她知道清康熙後,我國有一條政策是「善待俄羅斯傳教團」,伊莉莎白認為自己如果是葬在中國,那麼死後也更清淨些。
1920年,伊莉莎白的遺體經過哈爾濱運到了北京,安葬在了安定門外東正教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