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北宋揚州人,宋真宗年間進士。做過官,政績不大;會寫詩,名氣也不大。但有一點與眾不同——他的詩有藥味。
陳亞自幼父母雙亡。但他的童年過得不算悲慘,因為他有一個忠厚而負責的舅舅,一心一意地撫養他長大成人。
舅舅是位懸壺濟世的郎中,家裡開了一間中藥鋪,陳亞從小跟著舅舅學習司藥,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覺將這些藥名熟記於心,並時不時地在詩文中活用出來。
其中很著名的一句詩叫「花月前湖夜,軒窗半夏涼」,為後人稱道。這兩句詩在描繪出花月掩映小窗的清幽夏夜風光的同時,還巧妙地在其中嵌上了「前胡、半夏」兩味中藥,令這首靜謐的小詩發出淡淡藥香。
1
生查子相思意已深,白紙書難足。字字苦參商,故要檀郎讀。 分明記得約當歸,遠至櫻桃熟。何事菊花時,猶未回鄉曲?
我對你的相思與日俱增,這短短的白紙如何寫得完?這裡的每一個字都浸透著我對你的苦苦思念,所以郎君啊,你要給我細細地品味。
記得分別那天,我們清清楚楚地約好了歸期,就定在櫻桃紅了的季節。可是為什麼現在菊花都黃了,還遲遲不見你回家的信息?
2
這是一封女子寫給遠方丈夫的情書,在書中她不僅表達了對郎君的思念之情,還憨憨地質問她的愛人:為啥說好的話不算數呢?字裡行間充滿了妻子對丈夫的嬌嗔。與別的思婦詩相比,這首詩似乎少了一些苦澀,倒多了幾分回憶的甜蜜。
這首詞行文活潑靈動,語言平易,很符合詞人的個性。相傳他就是一個頗為開朗幽默的人,常常喜歡拿自己的名字開玩笑。
「若教有口便啞,且要無心為惡。中間全沒肚腸,外面強生稜角。」前兩句就是「亞」字的謎面,後兩句寫出自己的特點:一個沒心沒肺的性情中人!
傳說這首詞是詞人替他夫人寫的。詞人中了進士後,曾一度在杭嘉湖一帶為地方官,離家甚遠。妻子就給他寫信,訴說思念之情。
他讀後很是感動,就以妻子的口吻將心中內容改寫成這首詞。而且在詞中鑲嵌了十味中藥,以表達妻子對自己的相思之苦。
3
其實,陳亞以妻子的名義寫的《生查子》不止這一首,還有三首,它們合起來是一個系列。將後三首摘錄如下:
生查子其二 小院雨餘涼,石竹風生砌,罷扇盡從容,半下紗廚睡。 起來閒坐北庭中,滴盡珍珠淚,為念婿辛勤,去折蟾宮桂。 生查子其三 浪蕩去未來,躑躅花頻換,可惜石榴裙,蘭麝香消半。 琵琶閒抱理相思,必撥朱弦斷,擬續斷來弦,待這冤家看。 生查子 其四 朝庭數擢賢,旋佔凌霄路。自是鬱陶人,險難無移處。 也和沒藥療孤寒,食櫱何相誤。大幅紙連粘,甘草歸田賦。
這組詞前三首從各種角度表達了對丈夫的思念,到第四首,乾脆歸去來兮,歸家賦田。這恐怕不僅是他妻子的希望,也是他自己的願望了。
晚年的陳亞歸田還鄉後,尤愛搜羅怪石、奇草、異花,又操起了他的中醫藥研究,還特喜歡將藥名和詩句結合,他一生留作不多,但他作品中那股獨特的中藥味,卻在文學的長河裡沉香嫋嫋,經久不散。
「相思意已深,白紙書難足。」相思就是一碗濃濃的湯藥,您能數出這十味中藥的名字嗎?
(我是林樰熳,喜歡古詩詞閱讀和寫作,歡迎關注。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