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裡,藏著作者那一刻最真摯的情感

2020-12-14 大思兄

戀著詩詞裡的風花雪月,憧憬著詩詞裡的情深意重,嚮往著詩詞中的金戈鐵馬

今天見到一個久違的朋友,兩個人正熱絡的聊著天,手機突然響了起來,朋友聽著我手機鈴音裡傳來歌曲《明月幾時有》的優美旋律,有些意外地問:「怎麼,現在不喜歡聽流行音樂,喜歡上古詩詞的腔調了麼?」

聽到朋友的話,我有些錯愕,繼而沉默,或許是因為來電過於頻繁的緣故,也或許是因為已經聽習慣了的緣故,我甚至已經忽視了自己來電鈴聲是蘇軾的詞改編的歌曲了。

想一想,自己是從什麼時候喜歡上古詩詞的?好像很小的時候,母親就開始從李白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教起,偶爾也會教些母親喜歡的小詞,當時並不懂裡面的深意,但看母親喜歡,就會搖頭晃腦的背上一背。

小孩子腦瓜子聰明,背起來也快,當然,基本上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這並不妨礙母親會讓在外人面前去背,然後引來眾人稱讚,久而久之,便覺得十分光榮,也就越發下勁了。

直到上了中學,學唐詩、宋詞之餘,還要對詩詞的寓意有所了解,時間一久,就有點懈怠了,但仍不妨礙被裡面的詞句所驚豔,讚嘆得很。偶爾會用稚嫩的語氣寫上一些,有的記在日記本裡,有的刻在書桌上,然後想像著自己成為了古時候的詩詞大家,附庸風雅。

後來,出了學校踏入社會後,繁忙的生活之餘,愛好詩詞那點微弱的光芒就漸漸的藏了起來。但內心深處,依舊眷戀著詩詞裡的風花雪月,憧憬著詩詞裡的情深意重,嚮往著詩詞中的金戈鐵馬。

唐詩、宋詞裡,藏著詩人在那一刻最真摯,最熱烈地情感,這些感情中有愛慕相思之情,兄弟孝親之情,義氣相投之情,也有盪氣迴腸的愛國憂民之情,也正是因這這感人至深的情,才能動人心弦,也才能傳承千年,影響深遠。

一、從唐詩、宋詞看世間相思之情

(一)唐詩裡的愛情

詩可以含蓄,可以深沉,也可以豪邁,好的詩,便如一壺醇酒,你還沒有喝上一口,只聞了聞味道,興許已經有了三五分的醉意。那種醉,如沐春風,不焦不躁,等你品了一口,便有了七八分的醉意,那種醉,沁人心脾,感人至深。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唐代崔護的詩作《題都城南莊》寥寥數筆,便在你的腦海勾勒出一副最美的踏春尋美圖,這情景像不像後世之中,你會在某個時刻,想起當初那個看了一眼便動了心的人,重新的走到你們相逢的地點,只是佳人已經消失,只有你重回故地,風也溫柔,花也溫柔,卻唯獨沒有了佳人,唯留下惆悵與寂寞和那份美好的回憶。

詩人的感情是熾烈的,焚燒的不只是自己,還有那份熾烈的感情;詩人的感情也是細膩的,細膩到了令人忍不住扼腕長嘆。而詩人手中的筆,在看到伊人的那一刻,仿佛被賦予了靈性,整個世界,唯剩一人,一筆,書寫著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

(二)宋詞裡的愛情

詞是浪漫的,也是憂傷的,好的詞,如一曲仙樂,曲子還沒有,就讓你沉浸其中,等詞畢,音收,餘音繞梁,任你百般回味,仍舊會不厭其煩,意猶未盡。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這首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句句沉痛,讀來哀傷莫名,用情至深,卻又感人肺腑,令人淚目。

所謂感人至深的感情,便在這字裡行間,將作詞人的壓抑和思念寄在了其中,揮灑自如,一氣呵成,便像是在如今某個的午夜夢回,思念起的那個心底深處的人影,感嘆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的無奈

二、從唐詩、宋詞看親友離別之情

(一)唐詩裡的離別

自古以來,相聚總是歡樂居多,但離別卻是傷感的,尤其是與志同道合者的離別,與傾慕者的離別,與親人的離別,與知己的離別,以及,與世間的離別。就像我們現在很多人,在離去之時,只是匆忙的揮手再見,但很多時候,一個轉身,一句再見,或許就是一輩子的再也不見

想到離別,腦海中便不由地響起王維的 《山中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每一場離別,我們內心深處,卻開始在期待起了下一次的相逢。當這份離別之情經過詩人的沉澱,化成了傳世的詩句,輕而易舉地便將心門叩了開來。

離別是傷感和惆悵的,卻是無法規避的選擇,相聚總有離別時,每一個人,在這個世間,靈魂深處,都是孤獨且憂傷的。人們總是在不停的尋找,尋找自己,尋找知音,又慢慢的在離別後隨歲月遺忘,由此,才會有詩人在送別時的淚下,以及,那一句意猶未盡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二)宋詞裡的離別

如果說離別令人傷感,那麼離別後的時光,似乎也會隨著離別而變得漫長,而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各種離別,就總出現在了不經意間,一如划過長空的流星,美則美矣,但在一望無際的長空來看,卻又那般短暫。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總是莫名的喜歡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悽切》無論是良辰美景,還是滿腹的情意,在離別之後,都已經變得蕭瑟,透過字裡行間,似乎看到了那削瘦的身影,默默的站在時光的河流之中,唏噓離別,無限蹉跎。

相逢或許有笑、有歌,亦有酒,但離別,卻總會只剩下了孤寂的酒,沒有了原本的醇香,只剩下直透人心的苦,若是將詞合了音樂,更讓人愁腸百轉,但人間自古便是離別苦,一如李清照曾以櫻唇輕輕吟唱過的:「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

三、從唐詩、宋詞看愛國憂民之情

(一)唐詩中的愛國

人之情感多不勝數,愛人也好,愛己也罷,但只要有愛,總會有無法迴避的愛國憂民之情,詩人更是如是此,感情細膩,更能發現一些常人不曾發現的苦難和希望 ,也有那百轉千回之後仍保留了赤子之心的願景,以筆為劍,直刺蒼穹。

王昌齡有詩云:「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其詩只短短28字,卻寫盡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萬丈豪情,那勁透紙背的深遠意義,讓人動容,更令人不由自主的想要擊節讚嘆。

從古自今,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懷,隨著詩作的流傳,已經在時間的催發下,如一顆種子,種在了萬千同胞的心裡。這永恆的旋律不只是時代的合唱,更是歷史的見證,你仔細的聽,在狂風的呼嘯中,似乎有著一聲震攝人心的吶喊:「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二)宋詞中的愛國

歷史之中,無論是抵禦外侵、保家衛國,還是擴大疆土,總是戰事不斷,興亡之間,最苦的便是百姓。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都受不由自主地受到影響,尤其是有著錚錚傲骨的中華兒女,其中的英雄輩出,不少人更是希望力挽狂瀾,救萬民與水火,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民族英雄嶽飛的這首《滿江紅》,隨著那刺破黑暗的怒吼,將一腔熱血全部獻給了熱愛的國家,做到了真正的精忠報國,留下了那個時代的絕唱。

習總書記曾說:「精忠報國是我一生的目標」。有幸的,我們生在了如今這個偉大的時代,在喜歡且學習唐詩宋詞傳統文化的同時,不妨多看一下作者在創作那一刻的熾熱感情,然後,將其中蘊含的愛國精神,一代代的傳遞下去。

最後,用一首自己創作的《滿江紅·中華強盛》來與大家共勉:

長歌聲裡,今中華、繁榮昌盛。憶往昔,八年抗戰,萬裡長徵。七十一年建國日,九十九載黨建時。回首望,翻天又覆地,民富強!

中華夢,振人心;紅旗飄,山河映。好時節,為民堅定改革,時代楷模前後繼,群眾路線走不停。至今日,祖國強盛時,雄獅醒。

本文作者:大思兄,一個筆耕不倦,一心追夢的文學愛好者,一直以來都在努力朝著自己夢想一步步走著。經受過許多挫折,也嘗過不少失敗,仍舊保留了熱愛文學這顆最純粹的赤子之心,願意以自己的筆,書寫人生,也願意將情感寄託文字。如若喜歡,敬請關注,若不喜歡,也無不可。如果有其他觀點,也可以留言評論,只願拋磚引玉,與君攜手共進。

相關焦點

  • 在唐詩宋詞裡,秋天的風是什麼顏色
    果爸小啟:在唐詩宋詞裡,秋天的風究竟是什麼顏色?這可能是一個偽命題。但在詩人的筆下,風不僅會顏色,而且還是五顏綠色,豐富多彩。於是,秋天的風,在唐詩宋詞裡,也一樣是異彩紛呈。此詩寫於756年,那是安史之亂最嚴重的時候,也是李白生命中至暗時刻的開端。在這樣的亂世當中,李白被時代的浪潮推動著四處逃難,對於一位55歲的老人而言,這無疑是非常難受的事情。秋天,本來就是容易勾起人藏在心中的情緒的季節,更何況李白這樣情感豐富的大才子。
  • 盛開在唐詩宋詞裡的杜鵑花,奼紫嫣紅,爭奇鬥豔
    杜鵑花裡杜鵑啼:鳥語花香。在唐詩宋詞裡,我們經常能聽到杜鵑鳥的鳴叫,也能看到杜鵑花的綻放,唐詩宋詞真可謂是「鳥語花香」。今天,果爸帶大家一起去欣賞那些盛開在唐詩宋詞裡的杜鵑花。《宣城見杜鵑花 / 子規》李白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 隱藏在唐詩宋詞裡的明月,月光有多亮,思念就有多長
    古往今來,人們把月亮的陰晴圓缺比喻成人的悲歡離合 ,寫出了許多優美動人的詩篇,唐詩宋詞裡的月光更是輝煌了人間。張九齡這首《望月懷遠》便是望月思鄉詩中的名篇,意境深遠、情感真摯、餘味無窮。「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作為表達思鄉情的經典詩句,時至今日仍被大量引用。
  • 2020鼠寶取名:唐詩宋詞裡這些名字都好美,個個都喜不自勝
    書樂出處:戒茲遊衍樂,書以示群臣-三日書懷因示百僚-全唐詩「書」在古代是聖賢書,也有「唯有讀書高」的內涵,古往今來幾千年來,唯一不變的是「讀書」的地位和作用。江南易林之所以將「書」搭配「樂」字的原因取的是「讀書使人快樂」的內涵。
  • 28歲蘇軾借鑑韓愈的唐詩,一首宋詞寫盡春日美景,寓意珍惜時光
    比如在蘇軾28歲時所寫的一首宋詞,其中就蘊含了韓愈的唐詩名句,化為春日美景最美的詞句,寓意及時行樂、珍惜時光的主題,在文學史上有很高的評價。且看: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休辭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莫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 當代書法家:除了唐詩宋詞還會寫什麼?
    而我們今天的書法墨跡,左一首唐詩,右一首宋詞,上一篇錄古文一篇,下一則抄古語一則。真不知道我們除了唐詩宋詞、古文古語,我們還能寫什麼?  我並不是說唐詩宋詞不好。我應感謝我們的古人,給我們留下了這麼多珍貴的文化遺產,我們理應學習並加以傳承;問題是,我們不能老圍著古人轉呀。
  • 盛開在唐詩宋詞裡的海棠花,花團錦簇,寓意吉祥
    花之貴妃——海棠花。果爸認為,如果世人不稱鄭谷為「鄭鷓鴣」,那都可以稱他為「鄭海棠」了。未卷珠簾,夢殘惆悵聞曉鶯,宿妝眉淺粉山橫,約鬟鸞鏡裡,繡羅輕。溫庭筠是花間詞的掌門,其最有名的一句詩「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生動形象,意境悠遠,是流傳千古的佳句。
  • 唐詩宋詞裡的荷花意象,有這幾種象徵意義
    寫荷花的唐詩宋詞不可謂不多,它們有的是寫夏天的風光,有的是形容女子的美好,有的是寫少男少女的感情,也有的是寫佛家的信仰,還有的是寫君子的高潔清廉。所以荷花的意象代表了眾多不同的象徵意義,就看詩人們怎麼用。
  • 關於唐詩宋詞元曲的英語六級翻譯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寫作>四六級作文>正文關於唐詩宋詞元曲的英語六級翻譯 2020-12-12 13:28 來源:新東方網 作者:
  • 與唐詩、宋詞鼎足並舉的元曲!
    元曲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長河中一朵耀眼的浪花,作為一個時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元曲在藝術形式和藝術成就以及思想內容上都體現出獨特的魅力,和唐詩、宋詞鼎足並舉,成為中華文化史上三座重要的豐碑。元曲是一種文學形式,既可以是元雜劇,也可以是元代戲曲和散曲的合稱。我們平時讀到的類似於宋詞那樣篇幅的元曲就是散曲。
  • 讀唐詩宋詞,品那份讓人刻骨銘心的懷念
    但是我們對過往的懷念卻從未停止過,從唐詩宋詞裡可見一斑。唐宋文人墨客為什麼會把懷念當成最隆重的主題來表達呢?懷念是重拾歲月的痕跡,是對美麗的反芻隋煬帝南巡淮揚,從此揚州便成了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李白說,煙花三月下揚州,雖是離別,也是美豔至極。
  • 落在唐詩宋詞裡的雨,每一場都令人感動,每一場都刻骨銘心
    #唐詩宋詞#風聲雨聲,從那遙遠的時光深處走來,就像一位娉婷的少女,也像愁苦滿心的老嫗,時間沒有停下它努力的腳步,時間也不會忘記,那些落雨的時光,那些在雨聲中的思念。唐詩宋詞裡的雨,有著春花的嬌豔,有著夏雲的不安,有著秋霜的冷漠,也有著冬雪的浪漫。那一場場雨,落在山河大地,也落在了文人仕宦的心間。
  • 大唐帝國最後一位詩人韓偓:左手唐詩,右手宋詞
    現在唐詩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融入了我們的血液了,成為我們民族DNA的一部分,並將永世流傳。天下無不散之宴席。龐大的唐帝國經過安史之亂的折騰,開始日漸式微,最終於公元907年成為歷史的一頁。失去了唐帝國這顆參天大樹的庇護,唐詩也沒有了生存的空間。
  • 唐詩宋詞中蘊藏的43個世界之最
    唐詩宋詞是我國的文化瑰寶,其中很多句子讓我們拍案叫絕,流傳千古。唐詩宋詞中的很多詩詞絕句中蘊含著妙語之最,且意味無窮。 最開心的事 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最無才的人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最害羞的人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 鳳姓獨特好聽的女孩名字唐詩宋詞
    鳳姓獨特好聽的女孩名字唐詩宋詞(上) (鳳雪妍) 「雪妍」一名出自唐詩宋詞《南鄉子》中「奪取梅魂鬥雪妍。」 (鳳清瑤) 「清瑤」一名出自唐詩宋詞《聞丹丘子於城北營石門幽居中有高鳳遺蹟僕離》中「松風清瑤瑟,溪月湛芳樽。」 (鳳月嬋) 「月嬋」一名出自唐詩宋詞《虞美人》中「洞房人睡月嬋娟,梧桐雙影上朱軒,立階前。」
  • 唐詩宋詞裡的嫦娥,寂寞舒廣袖,遙寄中秋祝福到人間
    嫦娥奔月嫦娥孤獨地住在月亮上的廣寒宮,陪伴她的只有那隻小小的玉兔。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詩仙李白的詩裡,酒和月是最常見的主題,比如「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又比如「花間一壺酒,獨酌無雙親」。
  • 梁姓唐詩宋詞中寓意好的女孩名字
    梁姓唐詩宋詞中寓意好的女孩名字(上) (梁憐晴) 「憐晴」一名出自唐詩宋詞楚辭詩經《賦得花發上林》中「散白憐晴日,舒紅愛晚霞。」
  • 馬姓書香典雅的女孩名取自唐詩宋詞
    馬姓書香典雅的女孩名取自唐詩宋詞(上) (馬豔凝) 「豔凝」一名出自唐詩宋詞《喜遷鶯》中「冷豔凝寒,孤根回暖,昨夜一枝春至。」
  • 詩經取名鼠年寶寶起名:從唐詩宋詞中取的名字
    詩詞是浸潤在我們每個人血脈裡的文化基因,也是心底深處最溫暖的一份文化記憶,我們從詩詞中學到的足以受用一生。很多人之所以選擇唐詩宋詞取名,不僅是因為可以一生銘記,更是因為這是我們一生追求的文化精神。快來和卜廣鑑老師一起來看看吧。
  • 蔣捷的一首聽雨詞,寫盡了人生的無奈,成為了宋詞裡的典範之作!
    唐詩和宋詞,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只有深入地了解了這些詩詞,那麼才能夠真正地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所以對於每一位中國人來說,唐詩宋詞,那都是必須要了解,唯有這樣才能夠中國的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唐朝可以說是一個偉大的時代,當時的唐朝是世界上是偉大的國家,無論是在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那都是屬於一流。那麼緊隨其後的宋朝應當說和唐朝比起來,並沒有多大的差距,雖然現在我們的歷史課本上,所描述的宋詞是一個積貧積弱的時代,不過據一些專家和學者考證,宋朝的國民經濟,以及文化事業方面,並不比唐朝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