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拜登父子郵件醜聞的相關文章,我發表在了幾家媒體平臺(),文末留言中有部分網友認為該事件對拜登競選產生的影響可有可無。
首先承認的是,漫天蓋地的自媒體推送文章,除了川普「要涼」,就是川普「將死」。讀者似乎對拜登並不感興趣,這種現象不止於我們國內。就像我之前文章中說的:這次全球矚目的大選,並不是拜登和川普的較量,而是媒體和川普的較量,反川派和挺川派之間的較量,是自由派和保守派之間的較量。
然而實際情況是,父子醜聞在美國確實引起了不小的震蕩。從這次史無前例的推特斷網事件就能看出。
在「紐約郵報」在網上第一輪曝料後,亨特父子便火熱登頂推特全球熱度榜。這突如其來的醜聞事件讓拜登競選團隊措手不及。接下來便發生了讓很多網友為之憤怒的事情:推特和臉書網絡平臺大面積刪除有關拜登父子醜聞的相關消息,推特不僅禁止用戶分享「紐約郵報」帳號文章的連結,而且禁止用戶通過推特的私信功能分享有關連結。並將該信息最早發布的帳號「紐約郵報」凍結,被凍結的還有轉發文章的美國白宮發言人等帳號。
推特公司的醜惡行徑遭網友集體討伐後,該公司的CEO Jack Dorsey在網上道歉,承認推特公司的做法是「無法令人接受的」。
社交媒體屏蔽拜登負面消息,引起國會共和黨議員震怒譴責。參議院議員Josh Hawley 在參議院譴責推特封鎖有關拜登家族搞腐敗的劣跡。他指出,他在轉發有關連結時無法發出推文。隨後正式發信要求推特CEO Jack Dorsey 和臉書CEO Mark Zuckerberg 到即將進行的司法小組委員會的聽證會上接受拷問,這場聽證會名為「數碼平臺和選舉幹擾」。
Josh Hawley指責推特和臉書是「美國史上最強有力的壟斷」,並致函聯邦選舉委員會,要求調查臉書和推特為拜登競選而協調出的幹預行為是否違反了競選資金或其它選舉法。
迫於壓力,推特平臺恢復了「紐約郵報」帳號,並解除了用戶分享、轉發該帳號推文的限制。僅僅過了一天,在「紐約郵報」發布第二輪曝料的時候,同樣的情況又出現了,並且,在曝料信息發布後不久,推特平臺出現大面積無法登陸現象。平臺突然出現故障,不得不讓人聯想是否跟本次的爆料有關。
「推特關閉了整個網絡以減緩拜登負面新聞的傳播。哇哦,這在美國歷史上還沒發生過。連同他昨晚糟糕的採訪視頻都被刪掉了。推特為什麼要這樣做?是為了引起更多人去注意瞌睡蟲嗎?」
川普發文諷刺推特出現大規模故障一事。而在此期間,川普推特帳號內的多個視頻被刪除。
然而民主黨則為臉書和推特的決定緩頰,並對「紐約郵報」文章的消息來源持懷疑態度。 「推特和臉書有自己的政策,不可傳播完全不可靠、來源不可信的內容。他們是在執行他們的內部控管工作,他們在過去四年裡一直都是這樣做的」。參議院司法委員會民主黨成員庫恩斯這樣對媒體說。
參議院司法委員會預計將於10月20日對推特CEO Jack Dorsey和臉書執行長扎克伯格正式發出傳票,要求他們出席訂於10月23日的聽證會。
網絡媒體的越界行為,讓廢除有「社媒保護傘」稱號的「230條款」的呼聲變高。
網際網路剛剛興起之初,當時的柯林頓政府曾經制定《通訊規範法案》,試圖透過立法來監管網絡內容。不過,法案在隔年被美國最高法院全票通過判處違憲,原因是法案中反低俗條款與美國憲法的保障言論自由的第一修正案相牴觸。
雖然廢除了《通訊規範法案》裡的核心內容,但法案保留了其中的第230條。
根據第230條款的內容,網際網路社交平臺無需為第三方使用者張貼的言論內容負法律責任。但如今更重要且更受爭議的是,該條款也允許網際網路平臺基於「善意原因封鎖和屏蔽冒犯性內容」,因此這也成為美國社交媒體平臺和網絡論壇的護航利器。
眾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卡錫發表聲明:「這些大科技公司濫用230條的保護,選擇審查有不同政治觀點的人。現在是時候該廢除第230條款了。」
聯邦通信委員會接下來會如何進一步澄清第230條款內容的解釋範圍,目前尚不知曉。不過,這一決定或許意味著美國社交媒體公司將失去現有的「保護傘」,面臨更多的限制和規範。
目前,推特和臉書先後做出調整。推特官方宣布取消「紐約郵報」禁令的政策 。不再限制「紐約郵報」發出關於拜登父子醜聞的報導,理由是文章的內容已經廣泛傳播,所以不必再限制。 同時推特還宣稱將調查周四平臺伺服器大面積出現中斷的情況。臉書則表示,他們將把《紐約郵報》的報導交由第三方獨立機構進行核查。目前事實核查的工作仍在進行中。在報告出爐之前,臉書聲稱將繼續限制該篇報導的影響範圍,以減少傳播錯誤信息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