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總是吵架家庭的小孩,容易變得情緒化,大腦功能發育不足

2020-12-09 路遠先生

#錢途挑戰#

吵架

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也能成為限制孩子發展的天花板。想要教育好孩子,家長先要教育好自己,先了解一些教育孩子正確的方式方法。一個善於學習的父母能夠支持孩子差異化發展,是孩子的起跑線;而一個自以為是不懂得學習,總是以自己本能來教育孩子的父母就會成為阻礙孩子發展的天花板。

在《自驅型成長》一書中,作者首先介紹了孩子大腦發育中三個關鍵的部分所具有的功能,然後介紹了不同的教育方法給孩子帶來的改變。書中介紹我們要知道孩子大腦當中做決策,調節壓力、控制衝動的最重要的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叫前額皮質。前額皮質就是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最重要的部分,這是人類發展出語言,發展出邏輯,發展出推理能力的這麼一個部分,這個地方叫作領航員。就是如果你是用前額皮質在進行決策,用前額皮質在引領著你的生活的話,那麼你是冷靜的,你是理智的,你是可以控制和約束自己的。這個地方有一個特點,就是壓力過大的時候它就掉線了。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你跟別人吵架或者是生氣的時候,你會說不出話來,為什麼說不出話來呢?壓力太大,掉線了,這就是前額皮質的特點。它是冷靜的、理智的領航員,但問題是壓力過大的時候它會掉線。

那麼如果它掉線誰接手呢?就是藏在腦子中間後邊這部分,叫作杏仁核。杏仁核的比喻像一個鬥獅戰士一樣,它是我們大腦當中最早長出來的,這一部分就是情緒化的。當我們的孩子壓力過大的時候,如果他放棄了前額皮質的這部分的管控,他就變得易怒,他會大喊大叫或者他躲避,他一句話都不說,他陷入到沉默或者暴力的狀態當中去。原因是什麼?此刻掌控他大腦的是杏仁核,而如果他的壓力過大,就是持續長期的存在著這樣的壓力,這些壓力就會分泌更多的壓力荷爾蒙。

海馬體

健康的壓力反應狀況是這樣:「就是壓力荷爾蒙迅速上升,隨後又能迅速恢復,這是比較健康的壓力狀況,一旦壓力荷爾蒙不能快速回落就會出問題。如果壓力持續存在,腎上腺就會進一步分泌皮質醇。皮質醇就像是身體為了長期作戰而引入的原菌,它的濃度在人體內慢慢上升,以幫助身體應對壓力。如果有隻斑馬遭遇了獅子的襲擊,但有幸逃脫,沒有命喪獅口,他的皮質醇水平會在45分鐘之內恢復正常。相比之下,人類身上的高濃度皮質醇會一次保留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這就很容易導致問題。長期較高的皮質醇水平會弱化海馬體裡的細胞並最終殺死它們,而海馬體是創造與儲存記憶的地方,這就是為什麼在急性壓力下,學生會產生學習上的種種困難。」

家裡邊只要有人吵架,孩子的壓力水平就會陡增,孩子的壓力水平一高,皮質醇分泌得多,就會傷害海馬體,海馬體就是負責記憶和學習的地方。所以如果我們理解了我們的大腦當中是會受傷的,就知道天天在孩子身邊不停地指責和嘮叨,是多麼大的傷害。就是很多家長對於自己給孩子造成的傷害完全沒有感覺,就覺得是很正常,我嘮叨你兩句怕什麼,就是那種滿懷著愛意的嘮叨,就是不停地嘮叨。但是你只要反過來想一下,假如是你的領導天天在你身邊這樣嘮叨你,你試試看,就會極其痛苦。那是一個慢性壓力,而這個慢性壓力會傷害到孩子的大腦,讓它產生皮質醇,然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這些壓力會使得它的前額皮質不發育,他的前額皮質發展緩慢,所以你去觀察這個小孩子,為什麼說從小孩子身上能夠看到家庭教育的這個效果,他們家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能看得出來。

大腦(前額)皮質的發展來自哪兒呢?來自你要讓他有掌控感,讓他有選擇權,讓他能夠對自己的很多事做出決定。在孩子一歲到兩歲的時候,就已經可以開始做這樣的事情了。三歲以前就能夠幫他把大腦(前額)皮質發展得很好。我們能夠看到一個人冷靜、理智、成熟,看起來像個大人,就是因為他大腦(前額)皮質層增長了。

但是假如你把他的這部分功能剝奪掉,你整天呵斥他,整天威脅他,動不動就說我把你送人了或者甚至把他推到門外,把門給他關上,孩子天天跟你在一起都緊張。緊張會怎麼樣呢?就是大腦(前額)皮質停止工作,離線不發育了,把所有的這個決策權全部交給杏仁核。杏仁核的辦法就是鬥爭,要麼鬥爭,要麼服軟。服軟就是有很多孩子會對家長諂媚,然後不斷地迎合家長,在家長面前裝得特別乖巧,實際上只是為了能夠安全地平穩度過和家長在一起的時間。都是損失了讓他前額皮質得到充分發育的可能性。

學習

所以你要想真的理解,說怎麼樣讓一個孩子能夠擁有自控力,就是要讓他的前額皮質得到足夠的發展。這個發展來自於你給他足夠的選擇空間,讓他有掌控感。現在青少年自殺已經變成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這本書的作者講說,青少年自殺非常令人痛心,但是你要知道青少年自殺基本上都是來自於掌控感缺失。就是這個孩子覺得在哪兒說的話都不算,在家我也沒什麼用,到學校我更沒什麼用。更多的自殺不是來自於急性壓力,就是我們往往會把一個人的自殺歸咎為急性的壓力,發生了這麼一個事,所以這個孩子自殺,不是。自殺更多的是來自於慢性壓力,而不是急性的困難,這是心理學研究的結果。

了解更多關於孩子教育的知識,可以點擊本文推薦的書籍了解,幫你成為一個更好的父母

相關焦點

  • 不愛學習是「前額皮質」發育不足,3方法鍛鍊孩子大腦「意志力」
    許多家長沒有意識到,這樣的情況其實是孩子意志力不足的表現。因為沒有足夠的意志力,孩子在遇到作業多的困難時,因為不相信自己可以按時完成作業,乾脆選擇了放棄努力。許多孩子表現出來的「不愛學習」,其實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現。
  • 生活在一個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對孩子未來一生的影響有多大?
    關女士最近發現自己10歲的兒子變得十分孤僻,總是獨自來往,不僅在學校裡沒有什麼朋友,就連回家後,對一直以來都十分親近的自己,也是愛理不理的。於是,關女士帶著兒子去看了心理醫生。 經過醫生耐心地詢問才了解到,原來,自從結婚以後,關女士一直與丈夫矛盾不斷,經常在孩子面前爭吵。
  • 胎兒大腦發育 吃什麼有助於胎兒大腦發育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葡萄不容易保存,應當儘快食用;7、酸奶:有增強免疫力、消除便秘、促進營養吸收、調節腸內環境、止腹瀉的功能,還可以作為牛奶的替代品,也是孕婦必吃的食物;8、小米:小米是五穀之首,有滋陰養血、增進食慾、預防嘔吐、預防習慣性流產、防癌抗癌、降血脂的功效。
  • 「3歲小孩能懂啥!」父母忽視孩子早期教育,錯過大腦發育黃金期
    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0~6歲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期。而且,寶寶在6個月~3歲期間,大腦已經達到將近80%—85%的發育程度了。此時的孩子雖然行動能力上還是有所欠缺的狀態,但在從時常接觸的大人身上已經學習到了一套未成系統的行為模板。
  • 復旦研究發現:兒童大腦發育高峰期一生就只有3次,錯過很遺憾!
    小孩是上天給父母的禮物,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出類拔萃」。一個孩子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有能力的孩子,通常都會比較容易成功。復旦研究發現:孩子一生大腦發育高峰期只有三次,錯過後悔一生。兒童大腦發育的三大高峰期,父母要抓住!1、孩子大約三歲時小孩從出生一直到三歲,在這段時間內,孩子們將學習翻身,學會坐,爬行,走路,語言等等。
  • 體重在多少斤的寶寶,大腦發育更好一些?
    對於有小孩的家庭來說,對孩子總是非常關注的,裡裡外外、忙前忙後都是為了小孩。別人看到自家小孩時,往往會誇上一句:「你家小孩長得不錯,白白胖胖的,看著就聰明」諸如此類的話,很多人也會覺得,體重越重,睡眠發育的好,小孩就越聰明。真的是這樣嗎?
  • 刺激大腦發育,開發大腦,你也可以
    無數人一直在從事大腦的開發和研究工作。這裡面有醫學專家、腦科學家、心理學家和教育專家,都在從各自的領域出發進行大腦的研究工作,並且試圖尋求一些安全、長效的方法來開發大腦。大腦是人身體上最重要也是最精密的器官,它的正常發育與我們每個人的健康是息息相關的。
  • 錯誤的叫醒方式,既影響大腦發育,還可能長不高
    而面對一些喜歡賴床的小孩,家長們往往都是束手無策,只能用比較野蠻的方式將孩子叫醒,這樣往往會使孩子們反感自己的父母,親子關係也越走越遠。三種叫醒方式影響發育還長不高1、直接怒吼早上父母叫孩子起床,見孩子遲遲沒有反應,很多家長可能會選擇最常用的方式,那就是一頓怒吼。
  • 腦科學研究:青春期是重塑大腦的最好階段
    「 精彩導讀 「青春期」似乎總是和叛逆、對抗、情緒化、衝動聯繫在一起而「青春期」似乎總是和叛逆、對抗、情緒化、衝動聯繫在一起,讓成年人一下子不知道該如何與他們相處。 究其原因,是他們大腦發生了變化,青少年的大腦和成人不同。他們有的部分發展成熟,有的沒有。從小孩長成大人,人的大腦從後往前連接,青少年時期走了大概80%。但剩下的20%很關鍵。
  • 了解胎兒大腦發育周期,幫寶寶打造「最強大腦」,養成孕期好習慣
    胎兒大腦發育關鍵期在胎兒大腦發育的各個階段,有幾個階段為胎兒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孕媽媽要密切關注這3個關鍵期,嘗試著給胎兒一些刺激,促進大腦發育更完全。例如閱讀、聽音樂,多與胎兒聊天。影響胎兒大腦發育的因素首先在很大程度上準爸爸孕媽媽的智力水平決定了胎兒的智力,這一點我們無法改變的。往往胎兒的大腦發育也會受到外界的一些影響發育變得遲緩。
  • 為什么女人容易氣血不足?氣血不足,有哪些影響?如何補氣活血?
    任何一個女人都渴望達到氣血充足狀態,旺盛的氣血,對於維持健康有很好地幫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氣血不足是很多女性面臨的問題,氣血不足、面臨氣虛、血虛、貧血,給女性身體保健帶來很多麻煩事,不由納悶,為什么女性容易面臨氣血不足?
  • 微量元素影響兒童大腦發育,要吃對!
    飲食微量元素影響大腦發育 應保持適量運動、均衡飲食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報導,西班牙神經學協會的神經學家古魯茨·利納薩索羅日前發出警告稱,缺乏鈣、磷、鉀等維生素的飲食損害的大腦區域是對兒童記憶和學習功能起到關鍵作用的區域,因為這些物質有助於促進神經元之間相互連接,進而維護大腦的正常運轉。
  • 新生兒頭圍接近這個數,意味著大腦發育越好,量量你娃是多少
    《大頭兒子》很多家長都跟著寶寶一起看過,不少人表示喜歡這部動畫片中的「大頭兒子」,覺得大頭寶寶很聰明,民間也總是流傳「頭大的小孩更聰明」這樣的話。那這些話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呢?新生兒的頭圍是否和智力發展有關呢?
  • 孩子一生僅有三次的大腦發育高峰,錯過不可逆!
    讓孩子第一次變聰明的最佳機會:0-3歲經科學研究顯示,剛出生的嬰兒大腦重量僅僅是成人重量的25%;而在0-3歲的這個時期,寶寶大腦重量會迅速增加到成人的85%。大腦中的神經元每秒會以700-1000的速度進行連接,這個速度說是「飛速」都不為過。而神經元連接的速度越快,就能讓孩子的大腦變得越來越聰明。
  • 近視根源大腦層面因素!以前竟然不知道!
    近視的原因錯綜複雜,近200年以來,隨著工業社會信息化社會社會發展結構的改變,除了近距離用眼的行為習慣因素和生活習慣,今天分析一下,容易產生近視的意識形態因素,精神層面和大腦結構功能配合方面分析一下。心理壓力過大,人的精神就容易緊張,過分緊張導致眼睛不正確的用力,肌肉調節之間的紊亂,容易導致近視。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現如今的社會是一個過分強調左腦的社會,左腦為主導追求高效複製精細化。
  • 它是大腦最愛的食物,隔三差五做給孩子吃,孩子聰明又健康
    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每個人的大腦發育都是存在一定的年齡限制的,科學研究表明,大部分人的大腦發育到16歲就不再發育了,也就是說16歲時就已經達到了你的智商巔峰。如何讓人的大腦在發育的時間發育的快?
  • 如何保持大腦功能,甚至「變」聰明?這件簡單的事能幫到你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功能會出現損傷,專注力、記憶力等認知功能下降,也容易得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或痴呆症。那有沒有辦法,逆轉這種趨勢,保持大腦功能、免受疾病侵襲呢?BDNF是一種具有神經營養作用的蛋白質,也是與成年人神經元發育相關的幾種蛋白質之一。成年後,大腦通過發育新的神經元來改變大腦的結構、功能。有規律的體力活動可通過BDNF誘導神經元發育,長期保護記憶。
  • 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並不全是閱讀,或許是這個被家長明令禁止的!
    因此,科學研究工作人員強調,真真正正可以幹擾小寶寶初期大腦發育的並不是閱讀繪本,正好是這一種被家長明令禁止的行為——遊戲。全新科學研究:增進腦部發育的較佳方法,並不是缺乏活力的閱讀閱讀能刺激腦部發育,這好像早已變成很多人都認可的思想觀點。
  •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表明:孩子大腦發育最佳方案,並非是靠「閱讀」
    因此,很多家長認為讓孩子從小多閱讀,就可以讓孩子更加聰明,更有利於孩子大腦的發育,但閱讀真的更有利於孩子大腦發育嗎?有關兒童智商的問題,並不完全由父母遺傳因素決定,而更重要的是孩子從小的家庭教育和生活環境。麻省理工最新研究顯示:兒童大腦發育的最好方式不是通過閱讀,而是通過親子遊戲!
  • 訓練孩子智力發育的3個家庭遊戲,家有3-6歲的孩子看看,開發大腦
    而孩子時間又是充足的,生活中就會和同齡人靠近,1歲以後,孩子明顯更加地對外界世界產生好奇,而到了3歲以後,基本上他們就有了固定的玩伴,每天放學,很少再來圍著父母。而有的父母不希望孩子玩得太久,甚至一些遊戲也是限制他們玩的,認為玩物喪志,這會讓孩子的生活變得無趣。豆豆作為一個男孩,經常被爸爸從小夥伴面前拉走,這讓他心情變得有些低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