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韓希):記者從3月12日召開的廣州市第39場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獲悉,廣州市海珠區的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階段性勝利,復工復產工作進展順利。
新聞通氣會現場。攝影 韓希
截止3月10日,海珠區已連續23天零病例,此前確診的66名患者中已有64人治癒出院。企業安全有序復工復產復市穩步開展,目前海珠區「四上」企業復工率達99%,195家重點企業已全部復工,在建的「攻城拔寨」項目31個已復工,復工率約97%。
全力做好抗疫前線「戰鬥員」
海珠區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陸世澤在會上介紹說,在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的人民戰爭中,海珠區2656個黨組織和53966名黨員充分發揮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共出動機關黨員幹部2.7萬餘人次下沉街道社區一線進行支援,全區各街道5223名黨員組成270支黨員突擊隊,紮實推進「三人小組」入戶健康服務,累積上門訪視和回訪6萬餘人次,力求做到全面排查、分類管理、精準服務,成為了疫情防控第一線的堅實力量。
努力做好人民安全「情報員」
面對大規模肆虐的新冠病毒,速度就是戰疫的關鍵。海珠區不留死角、實時發布、及時登記、準確反饋、科學預測疫情防控信息。
信息收集方面。海珠區對轄內10家醫院的發熱門診開展核酸檢測大篩查,對所有就診人員100%進行核酸檢測;對全區534個物業小區、20個村社實行圍院式管理,做好人員、車輛出入登記、測溫;特別是對中大紡織商圈等重點區域和外來人口集聚的城中村實行「智慧安防」,在卡口布設紅外測溫、人臉識別等智能裝置便民措施。
信息轉達方面。海珠區在區政府門戶網站、「海珠政務」微信公眾號、政務公開「e導通」平臺等及時公開疫情防控最新政策、權威指南和工作措施,動態發布疫情分布地圖熱力圖,幫助大眾實時掌握疫情動態。
著力做好復工復產「服務員」
海珠區副區長陳建彬介紹說,為助力企業復產復工,海珠區通過直接調撥、搭建平臺、分享渠道等方式幫助復工復產企業籌措疫情防控物資,解決復工難題。截至3月11日,累計發放保障區重點企業(項目)復工復產口罩83.725萬個。還先後出臺各項「惠企」政策,如在全市率先把農貿市場營業時間調整為上、下午兩個時段;下發指引,有序推動餐飲企業復工;啟動商事「容缺登記」、「極速審批」、「零見面」模式,助力企業早投產、早復工。海珠區通過廣州市人社局求職招聘平臺發布1.69萬個空缺崗位;累計向貴州、大埔當地專門推送6期共3443個適用於安置貧困勞動力的崗位信息;牽線搭橋,促成轄內企業與各大高校及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對接,推動解決企業用工問題。
大力做好任務傳達「護航員」
在疫情防控戰中,海珠區高度重視網絡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相關技術人員實施「三班倒」工作制度,確保實現在線辦公、在線服務、在線經營平穩運作。
海珠區政務數據局局長黃津表示,疫情期間,海珠區大力推廣實施「網上辦、掌上辦、自助辦、快遞辦、諮詢辦」等多種「不見面」辦理模式,並搭建起「外網申報、內網審批、雙向快遞」網上政務服務支撐,實現海珠區1072個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讓企業群眾「零跑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