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居環境美 四季花常開——山東昌邑農民城鎮化見聞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濟南6月4日電 題:新居環境美 四季花常開——山東昌邑農民城鎮化見聞

新華社記者邵琨

君子蘭、蘆薈、橡皮樹……十幾盆花木在74歲的農民宋希法家裡爭芳鬥豔。一生務農的他,現在對好多花木的名字都很熟悉,家裡的陽臺也拾掇成了一個小花園。在山東省昌邑市北孟鎮民悅家園小區裡,他指著一盆花說,「這是夕陽紅,一年四季開花」。

養花是他搬到這裡後的新愛好。宋希法原來居住在北孟鎮東祝仙屯村,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冬季取暖靠生炭,「冬天只有點爐子的一間屋子暖和,但也不會超過18℃。養過一次花,都被凍死了。」他說。

搬遷以前的村莊離學校遠,東祝仙屯村的不少村民家都要有專人接送孩子。「下午四點多就要準備去接孩子,壯勞力也不能安心幹活掙錢。要進城,必須先走5公裡到大路上才能坐公共汽車。」宋希法說。

北孟鎮位於昌邑市最南端,南北距離20多公裡,是典型的農業大鎮,村莊多達92個,且分布較散,村集體經濟比較薄弱,群眾收入較低。

為了統籌解決村集體收入低、村民生活不方便、農村人居環境差等難題,北孟鎮加大了合村並居工作力度。

合村並居後,原來的地如何繼續耕種?新居住點距離土地遠,不種地如何養活一家人?這些問題成為一些農民的顧慮,許多人一開始不願意搬遷。

為了解決村民的後顧之憂,北孟鎮黨委推行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引導合村並居的村莊以村級合作社為主體,對土地集中流轉,農民自願將土地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經營土地,可出租或者自營。宋希法說:「現在,地不用自己種了,一畝地還有1000元收入。」

為了讓村民放心,北孟鎮黨委、政府制定了科學公平的搬遷政策,採取靈活的安置方式,把選擇權交給群眾,既可以選擇貨幣化補償,也可以選擇置換上樓。目前,北孟鎮已有5個村遷入新居。

合村並居後,原來的村莊復墾為耕地。東祝仙屯村黨支部書記宋培然說:「溝、路、渠復墾後,村裡增加了100畝耕地,統一流轉出去,村集體年收入10萬多元,用來為上樓居住的村民提供物業、水電等補貼。」

民悅家園小區位於北孟鎮政府所在地附近,周邊企業多,交通便利,將土地流轉出去的農民變成了工人,有了新收入。宋希法說,村裡不少人在鎮上企業打工,一個月收入三千元。原先沒有打工收入的老人也有了收入,幫工廠看大門一個月收入一千多元。

宋培然說,搬來後,村民打工總收入比合村並居前增加100多萬元。環境整潔了,道路硬化了,老百姓生活比以前舒適很多。

在民悅家園小區裡,鮮花、綠植順著小區道路延伸,三三兩兩的村民坐在車庫裡、牆根邊聊天、打牌。宋希法說:「農活不用幹了,現在我每天除了養花、遛彎,就是和鄰居們打撲克。」

相關焦點

  •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昌邑)教學實踐基地籤約揭牌儀式舉行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5月28日訊 (記者 孫小茹) 5月27日上午,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昌邑)教學實踐基地籤約揭牌儀式在濰坊昌邑市舉行。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王芬,濰坊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田素英,昌邑市委書記呂珊珊,昌邑市政府副市長郇金剛,昌邑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博物館館長李志國,昌邑市博物館副館長王偉波等出席儀式。昌邑歷史悠久,是東夷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 孫文亮調研指導省派昌邑濰坊學院工作組「四進」攻堅行動
    3月31日上午,濰坊學院黨委書記孫文亮、副書記王清明一行來到昌邑市調研指導省派濰坊學院工作組「四進」攻堅行動,昌邑市委書記呂珊珊和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李玉祥等有關領導同志出席活動。調研組一行實地參觀了山東梨花水鎮康養醫總部基地建設工程、博陸山生態園區提升改造工程和山東浩信集團有限公司智能鍛造中心、昌盛智能工廠,了解了工作組服務企業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 農民從進城到進縣城:「缺錢」問題待解,縣城城鎮化難在哪?
    在上一輪城鎮化中,被大中城市「甩」在身後的縣城,獲得新的發展契機。11月,《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發布,提出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
  • 農村喬遷新居對聯
    春風滿草堂 旭日臨新宅庭輝聯樹彩 簷影接霞光祥雲臨福地 瑞氣滿新居春光滿大地 喜氣繞新樓燕報重門喜 鶯數大地春春風開畫棟 旭日映樓合和睦家庭萬事興春光永照新居第 幸福常臨勤儉家眉黛春生楊柳綠 玉樓人映杏花紅草堂除舊安居好 陋室更新志氣高新屋落成千載盛 陽光普照萬家春燕喜新居春正暖 鶯遷喬木日初長
  • 中信環境捆綁轉讓山東4家公司 轉讓底價總額超2.17億元
    5月22日,中信環境技術投資(中國)有限公司(簡稱中信環境)在山東境內的4家公司100%股權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轉讓底價總額超過2.17
  • 江蘇加快改善蘇北農民住房條件現場推進會見聞
    粉牆黛瓦、飛簷套窗、竹籬小院……在125省道北側,鹽城市鹽都區花吉村新型農村社區小樓整齊排開。78歲的陳良德不久前搬進100多平方米的新居,他開心地告訴記者:「我們一家都很滿意,新房住得舒服。」隨著去年10萬戶農房改善任務的完成,蘇北五市一批高品質新型農村社區已建成。
  • 山東東明縣武勝橋鎮多措並舉加快新型城鎮化管理進程
    本網訊:( 嶽軍勝 李洪橋 )近年來,山東東明縣武勝橋鎮按照「規劃引領、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持續發展」的思路,依託區位、交通、產業等資源優勢,科學規劃、建管並重,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鎮區面貌不斷改觀,農村人居環境不斷完善,居民幸福感和歸屬感進一步提高
  • 2018新居落成對聯
    :百年好合喜同心  上聯:一世良緣同地久下聯:百年佳偶共天長  上聯:地久天長門有喜下聯:年豐人壽福無邊  上聯:光耀丹楹喜佔旺相下聯:詩賡白雪先得陽春  上聯:紅日高照新居戶下聯:喜花常開幸福家  上聯:畫棟連雲光舊業下聯:華堂映日耀新居  上聯:吉日遷居萬事如意下聯:良辰安宅百年遂心  上聯:今冬如春江山吐秀
  • 濰坊昌邑:邁進高鐵時代 追夢幸福徵程
    原標題:濰坊昌邑:邁進高鐵時代 追夢幸福徵程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8日訊 多年期盼,一朝夢圓。隨著濰萊高鐵昌邑站的開通和濰煙高鐵昌邑段的開建,標誌著昌邑正式邁進了提速換檔的「高鐵時代」,成為膠東半島重要的交通樞紐,極大節省從昌邑到濟南等大城市的通勤時間,全面開啟了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 賀進鎮全域新型城鎮化方略(1)
    公元1108年宋徽宗大觀2年,千佛洞記載:武安第七保都保正候司空(註:相當於鄉長)門下350人進桃源山剿匪。表明桃源山已有少量綠林英雄活動。公元1388年8月洪武二十一年,戶部郎中劉九皋奏陳:今河北諸處,自戰爭之後,田多荒蕪,居民鮮少。山東、山西之民,自建國以來,生齒日繁,宜令分丁徙居寬閒之地,開種田畝。如此則國賦增而民生遂。
  • 「十四五」時期中國城鎮化戰略與政策
    中國城鎮化質量不高主要表現在,市民化嚴重滯後於城鎮化[5],土地城鎮化的「冒進式」發展,經濟增長、產業支撐與高速城鎮化不相適應[6],城鎮化地區差異大、發展不平衡[7],人口與資源、環境的矛盾加劇,以及城鄉關係不協調[8]等諸多方面。
  • 昌邑民間諺語輯錄
    昌邑商界,專注為60萬昌邑人民打造品質生活曉昌邑、知天下
  • 光明時評:以農民利益為本 才能做好「合村並居」工作
    作者:楊鑫宇近日,山東「合村並居」工作又起波瀾。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呂德文發表於《南風窗》的《山東合村並居的真實情況》一文,在網上取得了廣泛的傳播影響。文章披露了個別地方在「合村並居」工作中採取的粗暴做法,也對這項工作中的某些誤區提出了鞭辟入裡的見解。
  • 縣域新型城鎮化與小城鎮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現場會在平頂山市郟縣召開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12月8日,由住建部村鎮建設司主辦的縣域新型城鎮化與小城鎮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現場會在平頂山市郟縣召開,全國各地住房建設部門的村鎮建設工作負責人齊聚郟縣,共商發展。  據了解,本次會議主題是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為引領,積極推進縣域新型城鎮化,抓緊抓好探索以縣域為單元的就地城鎮化路徑的重點任務落實工作。  縣城是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重要空間、城鎮體系的重要一環、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紐帶,抓好縣域新型城鎮化和小城鎮人居環境整治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和內在要求。
  • 付崇蘭:城鎮化並不是要徹底消滅「三農」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城鄉發展規劃院院長付崇蘭13日在京表示,工業化和城鎮化並不意味要徹底消滅「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在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同時,仍要通過「以工哺農,以城帶鄉」全面改善「三農」。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城鄉發展規劃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當日聯合在京主辦「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建設小康社會」研討會。
  • 記者走基層回鄉:中國城鎮化一線報告
    《《《泉林鎮就地城鎮化的近憂遠慮:配套落後縣城樓市吸金每經記者 彭斐 山東濟寧攝影報導對於城鎮化,金焜 (化名)多少有些糾結。作為自小在城鎮長大的普通居民,金焜首先想到的,是農民從老舊的平房,搬進新建的樓房;而作為一名曾經的村鎮建設幹部,在金焜眼中,城鎮化則是就地、就近建設社區,並轉變農民的身份。
  • 擺宴席 品美食 歡慶喬遷新居之喜
    10月14日,大化瑤族自治縣達吽美食小鎮人頭攢動,喜氣洋洋,小鎮居民擺長宴席,共同品賞農家美食菜餚,歡慶喬遷新居之喜。
  • 打通語言壁壘 邁出脫貧攻堅「第一步」——新疆農民夜校見聞
    新華社烏魯木齊11月23日電 題:打通語言壁壘 邁出脫貧攻堅「第一步」——新疆農民夜校見聞  新華社記者 白佳麗  每晚9點至11點,在橫亙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的和田市拉斯奎鎮庫勒來克村裡,階梯教室燈火通明,書聲琅琅,400多名村民帶著課本和文具,像孩子一樣認真地學習著。
  • 福建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福能聯美持續發力
    近幾年,聯美公司矢志參與新型城鎮化建設,項目產品深得當地居民歡迎,建設成效頗豐。   助力城鎮化建設,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龍巖是該公司的項目重地之一。繼「美倫·東錦緣」之後,該公司繼續秉承「將城市帶回自然」的理念,配合當地「優二進三」生態恢復戰略,開發建設「美倫·生態城」項目,將一個廢舊鋼廠打造成一座極富生態人文色彩的宜居新城。
  • 大陸梨棗節遇上中國農民豐收節,卜莊鎮明天熱鬧非凡!
    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第二屆卜莊鎮大陸梨棗節暨僑鄉文化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