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金融研究:增加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誰跑在前面?

2020-12-16 中國電子銀行網

2020年,全球經濟都籠罩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陰影之下,中小微企業更是首當其衝。

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有數據顯示,我國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但在其發展過程中,一直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尤其是今年又遭遇了百年未遇的疫情衝擊,處境更加艱難。

保中小微企業對保就業、保民生具有重要意義。為此,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相關監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以超常力度支持小微企業穩定發展,並取得不錯成效。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全國銀行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3.7萬億元,同比增速28.4%,較各項貸款高15.3個百分點。上半年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5.94%,較2019年全年貸款平均利率下降0.76個百分點。

在全國銀行業發力支持中小微企業的大背景下,哪些銀行的支持力度最大?哪些銀行的增速最快?不同類型銀行之間有何差異?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又呈現出哪些新特徵?

資料圖。

國有大行發揮頭雁作用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於40%。」從國有大行2020年上半年的情況來看,距離完成這一目標不遠了。

8月14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接受媒體訪談時提到,6月末,5家大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較上年末增長34.6%。1-6月,5家大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4.27%,較2019年全年平均利率下降0.43個百分點,通過發放信用貸款、承擔或減免信貸相關費用等措施,降低小微企業其他融資成本0.64個百分點,信貸綜合融資成本合計下降1.07個百分點。

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在8月25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到7月末,5家大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是3.57萬億,較上年末增加9651億元,增速37.1%,按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5家大銀行今年增速要在40%以上,我們認為完全有信心來超額完成這個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農業銀行在上半年已經完成了「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高於40%」的任務。據農業銀行2020年半年報,截至6月末,農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8661.42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738.35億元,增速46.2%,高於全行增速37.3個百分點。農業銀行在國有大行中,貸款增速排名第一,貸款餘額僅次於建設銀行,排名第二。

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來看,建設銀行處於絕對領先地位,是唯一一家餘額在萬億以上的銀行。建設銀行2020年半年報顯示,於6月末,建設銀行普惠金融貸款餘額12,589.09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957.54億元;當年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4.41%。不過,建設銀行的普惠金融貸款增速在國有大行中排名倒數第二,環比去年末增長30.71%。

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排名第三的是郵儲銀行。截至2020年6月末,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7,566.12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034.27億元。報告期內,累計投放金額較去年同期增長48.32%,有貸款餘額的戶數較上年末增加6.67萬戶。值得關注的是,與建設銀行一樣,雖然郵儲銀行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排名位居前列,但貸款增速相比去年末僅為15.83%。

工商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增速分別排名第四、第三。半年報顯示,2020年6月末,工商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6399.29億元,比年初增加1684.08億元,增長35.7%。客戶數53.1萬戶,增加10.8萬戶。當年累放貸款平均利率4.15%,比上年下降37個基點。

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分別排在第五、第六名。截至2020年6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分別為5254億、2147.20億;交通銀行增速為30.97%。雖然中國銀行的貸款餘額排名靠後,但發展勢頭較猛,該行以39%的增速位居國有大行第二名,距離完成40%的目標僅差1個百分點。

總體來看,國有大行在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存有差距,但增速方面水平相當,環比去年末基本都是在30%以上,很接近「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於40%」的目標。從半年報來看,國有大行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取得的成績,與其線上業務以及產品體系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密切相關。這不僅體現在小微企業在線上就能便捷地獲得貸款,還體現在普惠業務風控能力的加強,讓銀行充分了解小微企業的狀況。

如,郵儲銀行在獲客方面,全面梳理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合規審查、風險識別、貸後管理環節,聚焦小微企業貸款「標準、快捷」的特點,優化信貸業務流程,進一步提升客戶體驗。風控方面,依託工商、司法、徵信、稅務、發票等數據,優化貸前自動評價模型,完善自動風險預警和「觸髮式」貸後檢查功能,進一步提升風險預警能力。

與此同時,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增長和銀行擴大服務小微企業網點也有著很大關係。如,建設銀行累計組建普惠金融(小企業)服務中心及小企業中心252家;中國銀行也在擴充普惠金融信貸發起重點網點數量;農業銀行建立總分兩級普惠金融專營機構體系,打造1000家總行級和900家分行級專營機構,全面提升基層網點普惠金融服務能力。

8月22日,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在答記者問時指出:「國有大型銀行在資金、網點、技術和客戶等方面有良好基礎,發展普惠金融也能形成其獨特優勢。特別重要的是,一些銀行加快數位化轉型,改進業務流程,創新服務模式,在普惠金融領域既有效挖掘了潛在需求,又明顯提升了風險管控能力。如今年3月,建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成功突破萬億元,不良率控制在1%以內,這在傳統模式下是難以實現的。」

資料圖。

股份行平穩增長,城商行增速迅猛

A股上市的股份行中有9家銀行披露了普惠小微企業貸款數據。

從小微企業貸款餘額的維度來看,招商銀行以4869.15億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位居第一。緊隨其後的民生銀行,截至2020年6月末,小微貸款總額4740.7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6.64%,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總額4250.84億元。位列第三名的是平安銀行,2020年6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2371.11億元,在全行貸款餘額中的佔比為9.5%。

雖然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在小微企業貸款餘額方面位居前三,但若從增速角度來看,排名卻處於最後墊底的三名。其中,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的小微企業貸款環比去年末增速分別是6.64%、7.41%、7.73%,分別排在倒數第一、第二、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小微企業貸款環比增速排在前三的銀行是光大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環比去年末增速分別是15.08%、13.19%、13.14%。這三家銀行對應的小微企業貸款餘額是1788.30億、2310.12億、1133.03億,排名分是第四、倒數第三、倒數第一。

整體來看,9家股份行的小微企業貸款餘額集中在1000億-5000億範圍內,平均規模約為2500億;小微企業貸款增速在6%-16%範圍內。其中,有一半以上的銀行小微企業貸款約在2000億以上,小微企業貸款增速在10%以上。

相比國有大行、股份行上千億,甚至上萬億的小微企業貸款餘額規模,城商行受限於自身的規模,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大多不足500億,但環比增速並不遜色。其中,上海銀行在銀保監普惠金融貸款餘額口徑下,環比去年底增速達48.42%,超過了農業銀行46.20%的增速。另外,西安銀行、北京銀行、青島銀行環比增速分別為23.87%、22.40%、19.04%,均超過了上述股份行以及交通銀行的小微貸款增速。

在上市城商行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最高的城商行是江蘇銀行,餘額規模達764億;緊隨其後的杭州銀行(口徑為小微金融條線)666.43億;餘額最低的是西安銀行,規模約為52.75億元。值得關注的是,鄭州銀行在小微貸款用戶數方面表現十分突出,截至2020年6月末,小企業貸款戶數84502戶,遠超其他有數據披露的上市城商行。

以股份行為代表的中型銀行是我國銀行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量規模較大,體制機制較靈活。與國有大行相比,股份制銀行有更多中小企業客戶,是國有大行之外,普惠金融的主力軍。但在加大信貸投放過程中,股份行面臨著更大的可貸資金來源約束。為此,監管部門推出了一些激勵股份行向中小企業貸款的舉措。

如,3月13日,央行決定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在此之外,對符合條件的股份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要求將降準資金用於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並且貸款利率明顯下降,從而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等普惠金融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

中小銀行差異性優勢明顯

如果說國有大行和全國性股份行是服務民營、小微的骨架,那麼眾多的城商行、農商行、村鎮銀行、民營銀行及農村信用社則是毛細血管,努力觸及身體的每個部位,雖然每家機構在小微信貸上的規模都不大,但在下沉金融服務、支持當地民營小微企業發展方面,數量眾多的中小銀行依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二季度,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為13.73萬億元。其中,大型商業銀行(包括郵儲銀行)、股份行、城商行分別是3.75萬億元、2.23萬億元、1.84萬億元,佔比分別是31.04%、17.30%、14.64%。而貢獻最大的是包括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和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在內的農村金融機構,貸款餘額為4.55萬億,佔比約35.44%。

有觀點指出,銀行資產規模大小不是關鍵,中小銀行業也可以做得非常好,特別是在中小企業服務方面。相比國有大行、股份行,中小銀行的小微貸款業務具有獨特優勢。如,中小銀行本身就是服務本地、服務小微的,在投入度、精力、服務意願等方面,更能做好本地的客戶服務。另外,中小銀行在業務轉型、科技聯動等各方面的轉型速度相對較快,能在細分市場迅速培養起自身的專業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五部委在今年6月發布的《關於加大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力度的通知》中表示,自2020年6月1日起,人民銀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按季度購買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新發放的普惠小微信用貸款。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為最新央行評級1級至5級的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農村信用社、民營銀行。

對於中小銀行來說,這一政策無疑是進一步激勵了它們向中小企業貸款的動力。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表示,這些年我們在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時候,各方反映比較突出的一點就是很難獲得信用貸款。從掌握的數據看,國有大型銀行信用貸款佔全部普惠小微貸款的比例已經達到了20%。但是中小銀行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這個比例比較低,估計不到10%。針對這個問題,文件提出,通過創新貨幣政策工具,促進銀行加大小微企業信用貸款的投放,支持更多的小微企業獲得免抵押、免擔保的信用貸款支持,使小微企業貸款獲得性明顯提高。

為更好地激勵中小銀行服務中小企業,鄒瀾在6月2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人民銀行創新貨幣政策工具,對於地方法人銀行,也就是中小銀行給予其辦理延期的普惠小微貸款本金的1%作為激勵。從現在的宏觀統計數據看,激勵的貸款金額接近4萬億元,帶動延期的本金達到3.7萬億元,這是一個預計。」

中小銀行利用貼近社區、貼近企業的優勢,努力深耕細作,網際網路銀行的數位化信貸為上千萬戶企業提供流動資金。在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看來,中小銀行分布比較廣泛,紮根基層,天生具有普惠的性質,說一句通俗的話,「小銀行要傍大款也傍不上,他們只能服務小企業,所以天然具有普惠性。」

新趨勢:落實盡職免責機制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3.73萬億,同比增長28.4%。有貸款的戶數2363.3萬戶,比年初增加了251.4萬戶,今年上半年新發放的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5.94%,比2019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了0.76個百分點。

貸款量、戶數增加的同時,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的結構也出現了明顯變化。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在8月25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1-7月份,新增普惠型小微企業中,首貸戶160多萬戶,佔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戶數的16%,較上年末提高10個百分點。

在他看來,解決小微企業首貸難,主要以兩個方面作為抓手:「一是解決缺信息的問題。我們現在正在打通金融信用信息和政府公共信息、企業信息,在各地推動組建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平臺,有的是以省為單位,有的以地市為單位。二是解決缺擔保、缺抵押的問題。當前我們正在大力推動政府性擔保機構發揮作用,提高政府性擔保機構對小微企業貸款的擔保覆蓋率。」

值得關注的是,截至6月30日,普惠小微貸款不良餘額0.4萬億元,較年初增長9.25%,不良率達2.99%,較各項貸款不良率高0.88個百分點。對此,李均鋒表示:「總體上還是在我們的不良容忍度之內。隨著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小微企業不良貸款明年可能會有所增加,但是對增加的不良貸款,銀保監會和銀行業金融機構有足夠的能力和工具,來應對不良貸款率上升的壓力。」

以前,銀行基層人員在實際執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的過程中,承擔的責任比較大,造成了不敢貸、不願貸、多貸不如少貸的局面。為此,人民銀行強化信貸政策引導,督促商業銀行完善內部激勵考核機制,落實盡職免責要求。目前,多數商業銀行逐步建立起了「能貸願貸會貸」的機制,減輕了銀行基層信貸員工的後顧之憂。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改善,不僅因為銀行服務理念轉變,更關鍵的是銀行充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大幅提升小微金融服務能力和風險控制水平。我們鼓勵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加強與網際網路銀行合作,讓政策性銀行為網際網路銀行提供更多轉貸款資金,惠及更多小微企業。

對於未來普惠小微企業貸款的要求,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發改委等八部委在《關於進一步強化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中表示,要改進內部資源配置和政策安排。大中型商業銀行要做實普惠金融事業部「五專」機制,單列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製造業等專項信貸計劃,適當下放審批權限。改革小微信貸業務條線的成本分攤和收益分享機制,全國性商業銀行內部轉移定價優惠力度要不低於50個基點,中小銀行可結合自身實際,實施內部轉移定價優惠或經濟利潤補貼。

本文摘自《中國金融業發展趨勢報告(2020)》,該報告已經於2020年11月10日-11日召開的第十五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對外發布。)


責任編輯:王超

相關焦點

  • 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是什麼意思?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下降
    銀保監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前5月,製造業新增貸款1.4萬億元,同比增10.1%,為2014年以來最快增速。製造業新增貸款佔境內新增貸款的11.3%,比年初提高6.7個百分點。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增長明顯加快。以數位化、智能化、網絡化為代表的新基建和先進位造業領域信貸快速增長。
  • 銀保監會:2018年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9.36萬億元
    新華社北京3月15日電(記者王希)截至2018年末,全國全口徑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3.49萬億元,佔各項貸款餘額的23.81%。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餘額9.36萬億元,較去年初增長21.79%,較各項貸款增速高9.2個百分點,有貸款餘額的戶數1723.23萬戶,比去年初增加455.07萬戶。
  • 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業 哪家銀行力度更強?
    新華財經和麵包財經研究員梳理了A股36家上市商業銀行的2019年年報,通過信披數據從普惠型小微貸款餘額、增速、佔比、成本和不良率等角度,客觀審視各家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金融的總體情況和「兩增兩控」成績單。
  • 上海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全國最低、不良貸款率全國最好
    中新社上海12月10日電 (記者 姜煜)上海銀保監局一級巡視員李虎10日表示,上海銀保監局所轄銀行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的平均利率全國最低、不良貸款率全國最好。
  • 郭新雙:截至9月末,郵儲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近8000億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12月24日,在銀保監會第266場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郭新雙談及小微企業時表示,小微企業發展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積極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在任何時期都是非常必要的,都是我們持續要做好的一項工作。
  • 上海金融機構新發放首次貸款戶數近8萬戶 普惠小微首貸企業佔比97%
    原標題:上海金融機構新發放首次貸款戶數近8萬戶 普惠小微首貸企業佔比97%   12月24日,上海銀行
  • 普惠小微企業貸款近5000億,上海銀行業「百行進萬企」破解小微融資...
    記者|張曉雲今年前十月,上海全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近5000億元,較年初增加超1400億元,增幅達40%,高於各項貸款增速34個百分點;貸款戶數近35萬戶,較年初增加12餘萬戶,增幅近56%。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額和貸款戶數均較年初大幅增長的背後,離不開監管和各家銀行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所做的積極探索與努力,離不開上海自去年12月啟動的「百行進萬企」活動。
  • 重慶農商行:零售業務見成效,普惠型小微貸款餘額較年初大增
    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730.49億元,較年初增加78.54億元,增長12.05%,比全行各項貸款較年初平均增幅高3.52個百分點。普惠型小微貸款增速最高我國中小企業素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徵,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和90%以上的企業數量。然而,由於小微企業經營規模小、 信用等級低、財務不健全、缺乏抵押物等, 融資難問題一直存在。
  • ...延續實施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
    文 / Becky2021-01-06 17:03:09來源:FX168 中國央行:繼續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信貸政策精準滴灌作用,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
  • 中銀研究:中國商業銀行普惠金融商業模式比較研究
    2020年6月末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佔全部商業銀行貸款比例為9.74%,較上年同期同比增加1.08個百分點,其中,大型銀行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的貢獻度為29%,較上年同期增加3.8個百分點,而其他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貢獻度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 小微企業再收「大禮包」 國常會決定適當延續普惠小微貸款延期還本...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宋亦桐)小微企業融資獲得性再迎利好,12月22日,來自中國政府網發布的信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2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延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確定明年一季度要繼續落實好原定的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在此基礎上適當延長政策期限
  • 普惠金融五年規劃收官之年 浙商銀行小微貸款突破2000億
    今年是《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收官之年,也是疫情影響的特殊之年。五年來,國家採取一系列支持措施,引導推進全社會力量共同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銀行業金融機構紛紛發力,加大信貸投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面對今年疫情,浙商銀行踐行普惠金融,在業內率先推出支持小微企業"六條"措施,助力小微企業渡過難關。
  • 華夏銀行助力小微企業共同戰「疫」 普惠金融義不容辭
    北京分行:「華夏眾志貸」,助力小微抗疫情正月初六,董事長李民吉來到北京分行長安支行,親自督導疫情防控工作。針對疫情出現後,部分生產經營碰到困難的小微企業,北京分行普惠金融服務部門緊急推出「華夏眾志貸」等專屬金融服務,給予專項融資支持,幫助小微企業穩經營、渡難關。
  • 國常會:延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
    原標題: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決定延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等 摘要 【國常會:延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
  • 中信銀行普惠金融助力小微企業發展
    「中信易貸」,全面落實普惠金融理念,專注為小微企業提供更優質、更貼心的融資服務。  中信銀行副行長楊毓表示,中信銀行作為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普惠金融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順勢而為的戰略選擇。
  • 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李均鋒:小微企業信貸投放量增加 2018年至今...
    在議題為「支持民營企業與中小微企業發展——普惠金融主戰場」的全體大會上,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從信貸投放量、貸款利率、服務效率等方面,介紹了監管部門是如何推動商業銀行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走向高質量發展的軌道。  針對普惠金融的痛點,李均鋒提到,一方面要解決小微企業融資中信息不對稱、沒有抵押擔保問題。另一方面也要進一步推動銀行信貸和股權投貸聯動。
  • 農行惠州分行普惠金融 扶持小微企業
    隨著民營小微企業恢復生產,資金需求不斷攀升。今年以來,農行惠州分行主動對接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運用抵押e貸等特色產品,打造了「線上+線下」的小微企業貸款產品體系,落實了信貸優惠政策,全力滿足小微企業資金需求。至10月末,該行小微企業貸款餘額72.6億元,比年初增加27.3億元。
  • 《中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報告(2018)》發布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昨天(24日)發布《中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報告(2018)》。根據報告,截至2018年末,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中國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截至2018年末,我國小微企業法人貸款餘額26萬億元,佔全部企業貸款的32.1%。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鄒瀾:截至2018年末,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已取得階段性成效。全國普惠小微貸款,包括單戶授信1000萬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及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經營性貸款,餘額是8萬億元,同比增長了18%,增速比上年末高8.2個百分點。從信貸結構來看,也有所優化。
  • 上海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額和貸款戶數均較年初大幅增長
    數量大幅增長,利率卻比較低——這可以說是今年上海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的「基本面」。12月10日下午,上海銀行業「百行進萬企」融資對接工作總結大會召開。記者獲悉,截至2020年10月末,上海銀行業對摸排發現有融資需求的2.6萬戶企業已授信企業2.1萬戶,授信金額1235.08億元,貸款餘額655.66億元。與2019年「百行進萬企」活動啟動時相比,授信金額增加622.95億元,貸款餘額增加500.75億元。其中,首貸戶數3941戶,首貸戶授信金額111.54億元,貸款餘額57.66億元。
  • 江蘇農行超千億普惠貸款直達小微企業
    江蘇農行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六穩」「六保」政策精神以及監管「增量擴面、提質降本」政策,傾力馳援疫情受困企業,全力保障復工復產,助力普惠金融,充分發揮國有大行「國家隊」「主力軍」作用。今年以來,江蘇農行不斷優服務、提效率、降成本,為解決普惠金融融資難、融資貴的金融難題,探索出一條創新的「可行路徑」,為一大批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復市注入農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