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長強,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鈞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鈞窯泰鬥苗錫錦之子。從事鈞瓷藝術研究三十餘年,擅長作品設計與釉色研發,成功恢復宋「官鈞」之蚯蚓走泥紋、天青、月白等鈞瓷歷史經典釉色。同時突破了鈞瓷傳統造型的傳統格局,開創了鈞窯造型藝術的新局面。2012年其窯口被文化部授予首批中國陶瓷界唯一一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基地。其作品多次被選為國禮贈送國外政要,為我國外交事業和非遺傳承做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當代鈞窯第一人。
苗長強出身鈞瓷世家,父親苗錫錦現年90歲高齡,被稱為鈞瓷記憶的活化石,1999年主編了中國鈞瓷史上的第一部志書《鈞瓷志》,參與了新中國成立後鈞瓷恢復的全過程。1977年苗錫錦對於神垕下白峪唐花瓷黑釉藍斑器的發現與考證,有力佐證了鈞瓷始於唐之說。苗長強自幼在父親的影響下和鈞瓷結緣,1980年他進入神垕鎮新華瓷廠,開始嘗試燒制鈞瓷。1985年,禹州市政府提倡各瓷廠優秀員工通過考試到大專院校進修,苗長強順利進入了西北輕工業學院陶瓷專業,開始系統學習。
1987年大學畢業後,苗長強來到神垕陶瓷職業高中做了一名教師,負責陶瓷工藝課,業餘時間在當地陶瓷廠做一些技術工作。至今,苗長強堅守方寸講臺已整整30年。他常說,要讓神垕的孩子都了解鈞瓷,學會燒瓷,愛上鈞瓷文化。
本世紀初,苗老在鈞臺窯遺址附近發現宋代鈞官窯制瓷所用釉土,添加其釉土進行數千次配釉實驗,與其子苗長強經過數無數次試燒,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最終成功燒制出堪與宋官窯器皿釉色相媲美的天青釉、月白釉和玫瑰紫釉,作品受到中國古陶瓷界泰鬥耿寶昌先生和中國古陶瓷學會傳承專業委員會會長王莉英的高度評價,被稱為「宋釉今燒」。 這也是唯一可以達到宋鈞官窯藝術水準的當代鈞瓷,引起了古陶瓷學術界和收藏界的巨大轟動。2020年5月年聯合大師小匠公司成立「苗長強(北京)鈞瓷藝術中心」。
苗長強獲獎榮譽:
1. 河南省首屆陶瓷藝術品創作評比中本人設計的壽桃榮獲一等獎;
2. 1995年研製的鈞瓷花瓶「世紀雄風」(高2.1米)作為我省饋贈1999年昆明世博會禮品空運至昆明,時任河南省副省長張洪華在贈送儀式上親自為禮品揭幕,花瓶永存於園內中國館;
3. 2000年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舉辦的世紀收藏活動中,苗家鈞窯的兩件藏品(出戟尊和荷口瓶)被選中,現珍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為世人觀賞;
4. 作品「千秋輝煌」雙龍瓶,被北京大學百年校慶組委會選中,現珍藏於北京大學圖書館;
5. 2006年10月31日,作品「騶虞八方進寶瓶」獲中國陶瓷工業協會頒發的「大廚房」杯全國陶瓷藝術設計評比金獎(第一名);
6. 為弘揚長城文化,2006年苗家鈞窯苗錫錦、苗長強父子精心打造的中華長城鼎陳列八達嶺長城;
7. 2007年作品「金蟾送寶瓶」獲第十二屆中南星獎設計大賽銀獎;
8. 2008年再創佳績,製作的「北京奧運·長城鼎」於2008年8月5日被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選為「奧運會國禮」;
9. 作品「雙龍瓶」在2008年7月18日至9月8日「奧林匹克之旅——中華藝術珍品文化節」期間被評為「首批中華民族藝術珍品」;
10. 2009年9月「閩龍杯」全國陶瓷原創設計大賽中原賽區比賽中,作品「乾元雙喜尊」被評為特等獎;
11. 2009年10月苗家鈞窯製作的「和平友誼鼎」「東方紅鼎」「 九州瑞鳳瓶」「乾坤尊」被第六屆中國東協博覽會投資項目對接會(中國國際循環經濟高峰論壇組委會)用作指定鈞瓷國禮。
12.2010年4月「鳳火瓶」「東方紅鼎」「八方進寶瓶」「海寶」「和平友誼鼎」等鈞瓷珍品被中國2010上海世博會主題館定為對外友好交流的高端國禮。
13.2010年10月苗長強鈞瓷作品「倒掛金鐘」榮獲「2010年·河南省藝術陶瓷作品展評會」金獎。
14.2020年5月作品《三羊開泰尊》作為中芬建交70周年國禮,被芬蘭駐華大使館永久收藏。9月作品《三羊開泰尊》被「一帶一路」全球外交官非遺文化交流論壇定為國禮,被伊朗、印度尼西亞、匈牙利、土耳其等數十家駐華大使館永久收藏。
15.1999年11月29日由河南省鄉鎮企業管理局授予(工藝美術類)高級工程師;
16.2001年4月28日—5月28日在故宮舉辦的中國宋代五大名窯真品暨仿品展活動中,任該次活動的專家委員會委員;
17.2002年12月由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評審委員會評審通過,由河南省輕工行業管理辦公室授予「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18.2002年12月18日由河南陶瓷玻璃行業管理協會授予「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稱號;
被河南省輕工行業管理辦公室,河南省輕工業工會授予「陶瓷藝術創作能手」稱號;
19.2010年10月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授予「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稱號;
20.2012年10月苗長強獲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鈞瓷燒制技藝傳承人」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