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3 12: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上海捷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員工負重逆行,為病毒確認、檢測廢寢忘食;徐匯區線上平臺「匯治理」反而按下了加速鍵,從疫情爆發時的口罩預約到如今的學生健康管理、核酸檢測申請、惠企政策,已經累計有63.4萬用戶,達到1.27億次的訪問量,8月22日,伴著兩支卓越團隊的感人分享,以「科技助力戰疫 光啟美好生活」為主題的2020年徐匯科技節在上海電影博物館正式開幕。上海市科委巡視員季曉燁,上海市科協副主席梁兆正,徐匯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呂曉慧,區人大副主任朱偉紅,副區長晏波,區政協副主席周秀芬,中科院上海天文臺黨委書記侯金良,中科院上海天文臺副臺長陶雋等領導和嘉賓出席活動。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而在這一年中,更多人有著深刻感受:科技的力量助力戰役,也能讓生活更美好。徐匯作為科技人才高地,也是科技工作者追夢地,眾多科技工作者,用雙手和智慧在創新創業中勇立潮頭、大顯身手。在今年1月10日及5月19日分別召開的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和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一大批為上海科技創新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獲得了表彰。徐匯區共榮獲國家科技獎18項,上海市科技獎83項。
徐匯科技節開幕式上,在「天問一號」升空「滿月」之際,上海天文臺射電天體測量與天球參考系團組首席科學家、參與「天問一號」研發、榮獲「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的王廣利來到了現場,用TED演講的方式與觀眾們共話「天問」。分享精簡,但深入淺出,王廣利用觀眾們「聽得懂」的話語,講述了中國的驕傲「天問一號」。今年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一場滿載中國人期待的火星之旅就此展開。相比月球探測,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更像是「長跑」,滿載了人民對探索宇宙星球的夢想,也對飛行更遠距離、對探測技術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
活動中,徐匯區科學技術協會還與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籤約開展科普共建。坐落在徐匯區域內的中科院上海天文臺多年來承擔了探月、北鬥導航等國家重大工程,例如在北鬥導航工程中扮演著「最強大腦」「最穩心臟」和「最精量天尺」的角色。雙方籤署合作協議後,未來將為更多市民特別是青少年人群,奉上更專業、更高端的「天文科普大餐」。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和上海電影博物館這兩家市級科普基地被授牌為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徐匯區將堅持黨建引領,探索「區域化黨建+文明實踐」的徐匯模式,為群眾搭建科技與科普服務平臺,形成統籌推進文明實踐工作的整體合力,為市民群眾提供「家門口的文明實踐陣地」。
記者了解到,隨著徐匯科技節的開幕,將有多重精彩內容奉上,其中就有市區聯動打造的「科學之夜」電影博物館專場精品活動等等。作為上海科技節人氣最高的親子品牌活動,「科學之夜」首次與上海電影博物館牽手,打造「光影世界、玩轉科學」為主題的親子科技嘉年華,特設「科學小舞臺」「科學導師課堂」「玩轉科學互動區」「講解員帶你逛」等多個活動版塊,讓市民朋友們在互動體驗中玩轉科學。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科技節還新增了線上版內容,讓更多人能夠參與其中。新設的徐匯科技節線上版,主要分為匯玩科學、匯遊基地、匯頻道三大版塊。匯玩科學重點展示科研院所、科普基地中各種有趣好玩的科學實驗線上互動;匯遊基地是科普特色場館雲上遊覽;匯頻道主要是線下重點活動的線上直播。繽紛活動已開啟,更多內容值得探索、體驗。
相關推薦:
記者:耿潔玉
照片:朱亮
原標題:《2020年徐匯科技節開幕!與「最美科技工作者」共話「天問」,在電影博物館共度「科學之夜」......》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