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生活中很難「做自己」,我帶著面具和其他人交流,當我們想成為自己時,我們會想:「我們會做違法亂紀的事嗎?」做自己不是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我們不管不顧社會和其他人。
做自己,在心理學上的概念是:自我實現。在心理諮詢初期,做自己就是不管別人認不認同,當他體會到了愛自己,就相當於和自己有了聯結,也就很容易和其他事物,其他人建立連接。
好的關係能夠讓你成為你自己,如果你的父母從小尊重,你的自我意識,你會對自我接納度就很高,好的也可以愛情讓你成為你自己,因為對方會包容和接納你。如果你不具備這些外在條件,那麼心理諮詢就是一個很重要的途徑。
諮詢師像一面鏡子,讓你看到自己,當與來訪者深入連接後,你的自我就在諮詢關係中形成,讓來訪者感受到包容和接納。我們需要鏡子來看到自己,但是我們不知道,我們照的是平面鏡和哈哈鏡,分不清哪種鏡子裡的我,是真正的自己。
中國的父母就像一面哈哈鏡,希望你按自己意願做事,讓你成為他們想要的樣子,如果沒成他們想要的樣子,他們就會很失望。也讓你不知道自己是誰。我們的價值總是需要別人的認可,只有當別人認可了,討好了其他人,我們才是有價值的。
所以我們做自己真的是很難,要想成為自己,我們首先要建立自己的評價體系,我們不能通過別人的評價,來認清我是誰?在這兩種評價體系裡,就有了兩種評價的結果,你是真正的自我,還是面具的自我。
我們的天性都是純真的,但是當我們在社會,受到了各種套路,我們就自動地隱藏自己的內心。一位心理諮詢師要他的來訪者,列出幾件想做,但沒有做的事情。在半年內做完。
這位女士說:為了孩子照顧孩子學習和他的口味,她好多年沒吃過火鍋了,好多年沒出去旅遊了,從來沒去過夜店,這次一定玩個痛快,她對領導唯命是從,從來不敢說不,這次頂撞一回。
經過半年的努力,他終於做完這些事,她感覺像卸掉了一副很大的重擔,感覺到了內在生命的活力,成為自己想成的樣子。
這些看起來都是不大事情,但是我們會給自己找到很多的理由,沒有時間,上有老,下有小,房貸壓力大。其實我們的潛意識裡,會認為做自己會讓我們內疚,
我們會對不起他人,我們有虧欠,這是我們不能成為自己的障礙,老覺得背後有人盯著自己。他們可能隨時會指責自己,你做的事,不是按他的意願來做的。久而久之,我們就是別人眼中的自己。
如果你覺得確實有困難完成自己心願,你就在睡前感謝一下自己身體,感謝你自己身體的每一個部位,對他們說:「這些年辛苦你們了。」感覺很好笑,但是你慢慢會發現,你與身體緊密地連接,身體充滿了能量。
我們要真正地活出自己,這可能是我們一生的功課,所以請不要著急,不要為了實現個人目標,不顧一切去追求。請保持內心的覺察,慢慢的成長,你一定會找到自我綻放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