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上海賽倫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抗血清抗毒素領域的生物醫藥企業,致力於研究、開發、生產及銷售針對生物毒素及生物安全領域的預防和治療藥物。
主要財務指標
上海賽倫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資產總額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逐年增加,2017年度資產總額為11,988.13萬元,2018年度資產總額為14,433.09萬元,2019年資產總額為18,809.71萬元,2020年資產總額為7,559.94萬元;2017年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為10,105.66萬元,2018年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為4,206.32萬元,2019年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為6,575.61萬元,2020年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為2,258.71萬元。
主要財務指標表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本次上市存在的風險
一、技術風險
(一)新藥及工藝研發風險
目前公司存在多項正在研發中的不同種類抗血清抗毒素產品,同時也對部分原有產品進行特定工藝技術研發升級。新藥及基於提高產品效價、降低異源性副反應等產品指標為目的的工藝研發升級是技術性和規範性強、人力資源投入大、資金投入較高的系統性工作。具體到本公司所處的抗血清抗毒素細分領域,基於公司毒素蛋白質組學研究、高純度抗原製備等技術平臺,開發抗蛇毒血清新品種、抗胡蜂毒血清等其他生物毒素抗血清產品,需要從特定毒素蛋白質構成分析開始研究,至最終產品所需經過的步驟多、環節長,所需的研發時間也較長,任意環節的研發效果不佳甚至研發目的未能實現都將導致新產品研發失敗。提高現有抗血清抗毒素產品特定性能的工藝升級,面臨新工藝開發、新工藝驗證、新工藝用於大規模生產及產品可能需要再次進行臨床研究等風險點。如果公司不能高效組織公司研發團隊各學科人才通力協作以提高研發效率,處理好部分項目或技術環節與外部合作研發機構的合作銜接,或者研發資金不能持續的籌集和及時投入,公司將面臨新藥或工藝研發失敗,或者因研發周期過長導致市場競品出現、醫療方式變革等導致的項目研發價值下降甚至喪失的風險。
(二)核心技術洩密風險
公司在整個抗血清研發和生產流程的主要環節形成了毒素蛋白質組學研究、抗原精製技術、免疫及單採漿技術、佐劑開發技術、高效病毒滅活技術、胃蛋白酶消化工藝優化技術、現代柱層析純化技術、抗毒素保護效價檢測技術等核心專有技術和專利技術,其中,包括已經獲得的發明專利8項。上述核心技術的組合使用對保障發行人生產和持續研發均存在重要意義。如果發生核心技術嚴重洩密的情況,或者公司人員私自將涉及核心技術的有關實驗數據、生產指標複製並洩露給第三方潛在競爭對手,則可能產生因技術洩密導致產品核心技術被競爭對手突破、國內獨家產品或其他重要產品市場地位下降而發生損失的風險。
(三)研發技術人員流失風險
公司所處的抗血清抗毒素行業屬於生物醫藥行業的一個細分領域,除具備生物醫藥行業的專業技術密集特點外,本領域還具有高度專業化的特點。因此公司持續研發、創新產品需要具備尖端專業知識和豐富產業化經驗的研發技術人才,但該類人才較為稀缺,此外,研發技術人員團隊需同時配備具有不同學科背景、擅長領域的人才梯度結構,以適應同時開展多項專業化研發任務的需要。如果由於公司的薪酬體系或激勵制度不能持續保持吸引力,或者競爭對手、其他生物醫藥企業採用高回報等方式競爭,導致公司研發技術人員團隊特別是核心技術人員發生較大變動,且無法在一定時間內予以人員補充,則公司可能面臨因技術人員流失產生的研發進度滯後甚至在研項目失敗的風險,將對公司正常生產經營和技術開發帶來不利影響。
二、經營風險
(一)抗血清抗毒素產品安全性風險
公司主要產品抗蛇毒血清、馬破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血清的生產均基於經馬體免疫產生的血漿,並在該等血漿基礎上採用高效病毒滅活、胃蛋白酶消化工藝條件優化、現代柱層析純化等技術,通過系列生物反應最終完成產品生產。公司在生產過程中,自馬匹採購開始即採取隔離篩查措施,並對原料血漿進行了相關病原體的篩查並採取病毒滅活工藝等措施,但仍然存在因某些已知或者未知人畜共患病原體未能及時徹底滅活,殘留病原體未能及時檢出,導致的產品安全性風險。
(二)產品價格管制或者競品競爭導致降價風險
2015年5月,國家發改委會同國家衛計委、人保部等多個部門發布《關於印發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意見的通知》,自2015年6月1日起已取消絕大多數藥品的價格管制措施。在此以前,公司抗蛇毒血清產品價格多年未做調整。2016年至2018年,公司對抗蛇毒血清產品價格進行了調整,調升幅度較大。報告期內,以銷售佔比最高的抗蝮蛇毒血清產品為例,平均銷售價格分別為574.68元/支、945.17元/支、993.08元/支、989.06元/支。抗蛇毒血清產品銷售價格提升是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未來,如果國家或地方有關部門出臺針對本公司的抗蛇毒血清產品的限價政策,導致該產品銷售價格降低,或者因新參與者的競品出現導致競價性降價,公司將因此面臨業績增長放緩或者盈利能力下降的風險。
(三)市場競爭加劇風險
公司的主要產品中抗蛇毒血清產品在國內尚無可競爭的同類或替代產品;馬破免疫球蛋白面臨來自同等治療用途藥品破傷風抗毒素、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的競爭。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自於抗蛇毒血清和馬破免疫球蛋白產品,未來如果公司抗蛇毒血清產品國內獨家的地位被打破,或者馬破免疫球蛋白面臨的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將可能導致公司主要產品價格下降或市場佔有率降低,對公司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四)生物免疫主體馬匹供應風險
公司抗蛇毒血清、馬破免疫球蛋白等主要產品的生產均基於經馬體免疫產生的血漿,符合生物免疫條件的適合馬匹對保障公司正常生產和研發具有重要作用。報告期內,公司生產所需馬匹全部採購自山丹縣天馬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如山丹縣天馬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所供應的馬匹大批量存在檢疫不合格問題,或者因其他突發因素導致其突然終止與公司合作,公司可能面臨短時間內無法找到大量可替代馬源,從而導致馬匹供應短缺的風險。
(五)公司產品結構相對單一的風險
公司目前主要收入和利潤來源於抗蛇毒血清系列產品及馬破傷風免疫球蛋白的生產和銷售,公司產品結構相對單一。報告期各期,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1,988.13萬元、14,433.09萬元、18,809.71萬元和7,559.94萬元,收入主要來自於「抗蛇毒血清系列產品」、「馬破免疫球蛋白」兩類產品,這兩類產品在營業收入中的佔比超過99%。公司現有產品品類相對較少,未來如果抗蛇毒血清產品、馬破免疫球蛋白的銷售規模發生重大不利變化或市場價格下降,且公司新產品無法順利推出,則將對公司經營帶來不利影響。
(六)市場推廣進度低於預期的風險
公司主要產品抗蛇毒血清、馬破免疫球蛋白產品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但相較潛在的市場空間而言仍存在增長可能性,未來仍有賴於公司加大推廣力度,增強推廣效果。但如果公司在開展市場推廣的活動過程中,出現不利的外部環境因素或者推廣力度不足,則將導致市場反饋不及預期,公司的產品銷量無法增長甚至下降,進而對公司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七)產品被調出藥品目錄的風險
公司的產品抗蛇毒血清、抗狂犬病血清已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抗蛇毒血清、馬破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血清產品已全部納入了國家人社部頒發的《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抗蛇毒血清和馬破免疫球蛋白產品已納入國家衛計委《急(搶)救藥品直接掛網採購示範藥品目錄》。目前公司產品滿足上述藥品目錄的遴選原則,但如未來藥品目錄調整,公司產品被調出相應藥品目錄,則將對公司生產經營帶來不利影響。
(八)馬匹免疫失敗的風險
公司產品的主要原料是馬血漿,馬匹需要經過複雜的長周期免疫過程以獲得合格的馬血漿。但免疫過程受馬體個體化差異、反應條件差異、免疫佐劑、生物免疫、馬匹飼養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馬匹能否達到採漿條件及採漿後的血漿的合格率存在波動,因此存在超免疫周期結束後效價無法達到進一步生產要求、免疫失敗的風險。若出現大規模馬匹免疫失敗的情形,可能造成一段時間內無法形成免疫或採集合格血漿,將對公司未來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三、內控風險
(一)管理能力不足風險
公司為生物製藥企業,生產經營涉及的內容較多,包括技術研發管理、材料採購管理、生產管理、銷售推廣管理、財務安全管理等。隨著公司在研項目的豐富,學術推廣區域的擴大,盈利能力持續提升,公司規模相應較快發展,涉及的內部管理事務大幅增加。本次發行上市後,如果公司的管理理念無法持續提升,管理體系和組織方式不能相應發展,管理人才滯後於發展需要,公司將面臨因管理能力不足導致的管理效率較低,從而影響公司效益的風險。
(二)實際控制人不當控制的風險
公司股權結構長期穩定,實際控制人趙愛仙、範志和、範鐵炯系直系親屬關係,本次發行前三人直接及間接控制的股權比例為78.67%,擁有的表決權能夠對公司實施有效控制。如公司實際控制人濫用其控制權地位,刻意損害公司或中小股東利益,且無法從公司制度層面予以約束,公司將面臨因實際控制人不當控制導致的利益輸送或侵佔等風險。
四、財務風險
(一)存貨跌價準備計提對發行人未來業績影響的風險
報告期各期末,公司的存貨帳面淨額分別為6,282.12萬元、5,374.42萬元、5,389.51萬元和5,435.62萬元,佔期末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為22.97%、18.47%、14.76%和17.19%,存貨金額較大。報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貨跌價準備的金額分別為600.95萬元、1,392.03萬元、1,405.87萬元和993.96萬元,佔存貨帳面餘額的比例分別為8.73%、20.57%、20.69%和15.46%。公司存貨的主要構成是自製半成品即馬血漿,為保持合格血漿的正常供給,滿足生產運營保障需求,公司在報告期內對馬血漿的儲備量較大,報告期各期末的帳面淨額為3,511.41萬元、3,220.91萬元、3,108.82萬元及3,050.48萬元,佔存貨淨額的比例分別為55.90%、59.93%、57.68%及56.12%。針對不同自製半成品的特徵,公司在報告期內製定了合理的存貨跌價準備計提政策。公司在未來期間仍將繼續執行報告期內的會計政策,如果公司存貨餘額持續增長,尤其是自製半成品若由於公司使用效率下降等原因導致庫齡延長,可能出現存貨積壓、毀損、減值增加等情況,將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二)長期股權投資減值風險
2017年4月,上海天士力通過從公司處受讓股權及增資的方式,取得了賽遠生物60%的股權,公司對賽遠生物的持股比例降至40%。截至2017年4月30日,公司已喪失對賽遠生物的控制權,自2017年5月起不再將其納入合併範圍,並通過權益法核算對賽遠生物的投資。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持有賽遠生物22%股權,長期股權投資帳面價值為2,502.59萬元。賽遠生物主要業務為腫瘤免疫領域的生物藥開發,主要產品尚處於臨床試驗階段,尚未開展商業化生產、銷售業務,處於持續虧損狀態。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根據權益法核算對賽遠生物的投資收益為-415.39萬元、-854.46萬元、-598.54萬元及-668.79萬元,對公司利潤影響較大,若賽遠生物持續進行研發投入未能實現在研產品商業化,公司利潤將持續受到不利影響。賽遠生物在研藥物未來能否研發成功並獲準上市具有不確定性,在研產品的商業化前景存在不確定性,若賽遠生物未來經營狀況急劇惡化或在研藥物研發進展不達預期,公司對賽遠生物的長期股權投資將面臨減值風險,從而直接減少公司的當期利潤,對公司的資產情況和利潤產生不利影響。
(三)稅收優惠政策變化風險
公司為高新技術企業,報告期內公司享受高新技術企業15%所得稅的優惠稅率,報告期各期因該稅收優惠政策享受的稅收減免額佔各年度利潤總額比例分別為6.32%、19.01%、4.14%和5.26%。若無法持續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資質覆審,或現有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發生調整,公司不能持續享受減免及優惠稅率政策,公司的經營業績會受到不利影響。
(四)募投項目實施研發支出大幅增加風險
發行人擬以本次募集資金2億元投入「特效新藥及創新技術研發項目」,該項目涉及8項在研新產品、3大項現有產品技術升級以及工藝技術平臺的研發投入,計劃實施周期為2-6年。因公司研發費用資本化需要符合一定的條件,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實施後,如在滿足開發階段研發費用資本化條件前的研發費用大幅增加,將可能在短期內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五)淨資產收益率下降風險
本次公開發行完成後,公司的淨資產將隨著募集資金到位而大幅增加,由於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從開始實施至完成並產生效益需要一定時間,但固定資產將隨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竣工投產而增加,由此產生的折舊將直接減少公司的利潤,導致公司將面臨淨資產收益率下降的風險。
五、法律風險
(一)員工、推廣服務商不當行為風險
公司不能完全控制其員工或委託的推廣服務商等與醫療機構、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行為,也無法完全避免因個人因素導致的行賄和商業賄賂風險,相關風險發生時,具體責任的認定和劃分取決於司法機關的審查結果,一旦公司牽涉其中構成單位犯罪,公司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將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二)環境保護及安全生產風險
公司屬於生物醫藥行業,從事生物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在生產過程中主要產生廢水、固體廢棄物等。公司一直重視環境保護工作,但若廢水、固體廢棄物等處理不當或不及時,則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如果公司環境保護工作不到位致使公司不符合國家環保政策規定,則公司可能面臨被主管部門處罰、責令關閉或停產的可能。此外,國家及地方政府未來可能對環境保護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屆時公司為滿足相關要求可能需支付更高的環境保護費用,並進而影響公司的經營業績。公司一直重視安全生產工作,但不排除受操作不當、設備老化、不可抗力等因素影響發生安全事故,進而對公司生產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六、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實施風險
公司本次發行募集資金中的1.5億將用於廠房擴建項目。雖然公司在確定投資項目之前已對項目可行性進行了論證及準備工作,但是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需要一定的建設期和達產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和項目實際建成後,如果市場環境、技術、相關政策等方面出現重大不利變化,可能面臨擴增產能不能及時消化的風險,將對本公司經營計劃的實現和持續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七、發行失敗風險
公司股票發行價格確定後,如果公司預計發行後總市值不滿足在招股說明書中明確選擇的上市財務指標與市值標準,或網下投資者申購數量低於網下初始發行量的,應當中止發行。中止發行後,在中國證監會同意註冊決定的有效期內,且滿足會後事項監管要求的前提下,公司需經向上海證券交易所備案,才可重新啟動發行。如果公司未在中國證監會同意註冊決定的有效期內完成發行,公司將面臨股票發行失敗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