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學】蘇亞忠:【沿黃行散記】

2021-02-07 三秦文學

2017年秋,被譽為中國最美「1號公路」沿黃公路陝西境內正式建成開通。這條耗時八年多的沿黃特殊公裡,北起府谷縣牆頭鄉,南至渭南華山腳下,全長828.5公裡,貫穿榆林、延安、渭南、韓城4市12縣,與10條高速、13條省幹線連接。沿途有華山、壺口瀑布、乾坤灣、路遙紀念館、白雲山、黃河二磧險灘等50多處名勝旅遊景點,是一條名副其實的高顏值公路。

2020年國慶臨近,我們一行10名男女同學,迎著徐徐秋風,在黃土高原一片迷人的秋色之中,踏上了沿黃公路延安、榆林境內的北段之行。

「花藍的花兒香,聽我來唱一唱。來到了南泥灣,南泥灣好地方.」

這首膾炙人口的《南泥灣》歌曲,一經著名歌唱家郭蘭英深情的演唱,響徹了祖國的大江南北,也由此唱紅了南泥灣這個不同尋常的革命小鎮。人們只要唱起《南泥灣》,就會想起曾經的「359」旅,就會想起解放戰爭時期的南泥灣大生產運動,就會想起革命聖地延安,想起紅色南泥灣。

9月25日早晨,我們一行兩車從靖邊出發,向著延安方向行進。大約2小時後,車子駛離高速公路,從南泥灣出口使出。我乘坐的是同學斌英的車輛。斌英同學性格和善靦腆,面微黑,體略胖,是一個有著幾十年駕齡的老手,開起車來輕鬆自如,老練穩當,讓人坐著舒適放心。

南泥灣雖然不在沿黃公路線上,但由於有部分同學未曾去過,所以也被列入此行範圍之內。其中,我就是未去過的人之一。

提起《南泥灣》這首歌,大家耳熟能詳,既會吟唱,也會隨歌起舞,同時也知道當年南泥灣大生產運動,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但就是沒有去過實地感受,也沒有在實地聆聽過那段紅色革命史,但南泥灣似乎又離我們很親很近,好像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之中。

那年,我去南方某地參加一個全國縣級廣播電視會議,聯歡會上,為了完成任務,我即興演唱了歌曲《南泥灣》,儘管演唱水平有限,甚至會跑調,可還是贏得了大家的熱烈掌聲。我知道,這掌聲不是給我的,是給革命老區南泥灣的,是給為中國革命解放事業做出過特殊貢獻的陝北人民的。同時,也反映出人們對延安南泥灣這塊紅色熱土的關注和厚愛。

南泥灣,位於延安市城東南45公裡處,是革命聖地延安的南大門。南泥灣受丘峁阻隔,河水由北向南擴張,形成一道衝積層很厚的弓形灣,故名南泥灣。南泥灣是延安精神的發源地,是中國軍墾、農墾事業的發祥地。南泥灣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南泥灣紅色廣場巨大的黨徽前,同學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仰望參觀,合影留念。在展覽館內,聆聽講解員介紹當年八路軍第359旅,保衛邊區開展大生產運動的光榮革命史。激動之時,大家情不自禁的齊聲吟唱起了《南泥灣》。

從展覽館出來,漫步在乾淨整潔的南泥灣廣場大道上,當年戰馬嘶鳴和「吱嚀吱嚀」的紡線線聲仍然在耳邊迴響,359旅開展大生產運動的場景不停的眼前閃現。回想過去,看看現在,走著走著,我也情不自禁的唱起了「如今的南泥灣,與往年不一般,再不是舊模樣,是陝北個好江南.」

10時左右,大家品嘗了貨真價實物的「延安香菇面」後,帶著飯後的餘香,繼續向東行進。

迎著秋季的陽光,藍天下,我們的車子在延壺公裡蜿蜒盤旋行駛著。黃土高原的秋天,是最美的季節,田野一派豐收的景色。此時,山色是五彩斑斕的,水庫裡的水是清澈的,農民開始收割豐收的成果。延壺道路兩旁的專設攤點,偶爾有三三倆倆的當地農民,擺攤銷售水果,向過路的遊客吆喝叫賣著,臉上洋溢著喜悅的表情。

2個小時20分鐘,隨著車子轉過一個U字形彎道後,雄奇壯觀的黃河壺口瀑布出現在了眼前。又經過一段下坡行駛之後,車輛停在壺口旅遊景區南區停車場。由於有事先安排,斌英、鳳學二位同學馬上辦理了門票手續後,我們乘坐景區的大巴來到了壺口主景區。

進入景區大門,徑直來到壺口河槽岸邊。這時,伴著咆哮的黃河濤聲,一股水霧撲面而來,給人以清新溼潤之感。看著壺口黃河水,時而濁浪洶湧,飛流直下,氣勢磅礴,形成多個不同大小的瀑布;時而又如慈祥的母親,緩緩而來,撫慰著大地,親吻著自己的兒女。使人不禁心潮澎湃,思緒沸騰。感嘆母親河之神奇,中華魂之偉大。

壺口瀑布是國家級名勝風景區。西臨陝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壺口鄉,東依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壺口鎮,為兩省共有旅遊景區,是我國第二大瀑布。千裡黃河奔流至此,進入兩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狹如壺口的地段河槽,故名壺口瀑布。壺口黃河水面最窄處只有20—30米的寬度。河水從20多米高的陡涯上,一瀉而下,形成「千裡黃河一壺收」的宏大氣概。

佇立在壺口瀑布前,任憑咆哮的黃河水霧如絲絲春雨浸溼我的衣服,撫摸著我的臉頰,滋潤著我的心田。此時此刻,遙想千百年來,九曲黃河猶如華夏大地上一條巨龍,從青藏高原出發,一路歷盡坎坷,披荊斬棘,不忘初心,向著既定的目標,勇往直前,永不回頭。這就是黃河母親,這就是中華民族之魂。

我已是第二次來壺口觀看瀑布。第一次是在二十多年前的時候。那時的壺口景區從設施配套及旅遊服務管理上,遠不及現在。沒有專用的大巴車,也不用購買門票。車子就停在離景區不遠的路邊,遊人自行來到瀑布河床邊的鐵索圍欄跟前,欣賞瀑布景觀。那時,只是對壺口瀑布直觀膚淺的了解,沒有深切的感悟。匆匆來,又匆匆的去,並沒有走進壺口黃河蒼桑厚重的歷史。今天,我不僅僅留下了自己的腳印,更重要的是從你咆哮的怒吼聲中,讀懂了你堅強不屈的性格和胸懷博大的品格。

黃河壺口還發生過一個感人的故事。離這裡不遠處有一座酷似女人臥睡的山峰。傳說大禹在治水的時候,為了察看水情,在河道上來回奔波,幾天幾夜顧不得回家。其妻著急擔心,前來尋找看望時沒見到大禹,於是就睡在山坡上苦苦等待,久而久之,女人化作成了山脈,永久的留在這裡,等待著她丈夫的歸來。從此,這座山峰成了人們敬仰的神女峰,女人尋找大禹的故事,成了人們傳誦的佳話。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歷史人物,人們在距壺口幾百米的河道中央,豎起了一尊巨大的大禹雕像,供前來壺口的遊客紀念觀賞。

告別壺口瀑布,心依然戀戀不捨,亢奮的心情難以平復。親身經歷了黃河壺口瀑布的震撼之後,使我對中華母親河的感情愈加深厚,也更加激發起我對中華民族的自豪感。

經過近3個小時的沿黃公路行駛,我們來到了此行的第三站——乾坤灣。

乾坤灣,一個天象太極般的名字。

此時,已是傍晚時分,天色黑了下來。黃土高原的山峁溝岔呈現出朦朦朧朧的狀態,乾坤灣也被巨大的黑幕籠罩著。

從壺口到乾坤灣,雖然是沿黃公路,坐在車上,沿途卻看不到黃河。幾十公裡的路程,蜿蜒盤旋,行駛3個多小時。幾位女同學被蜿蜒曲折的道路巔簸暈車嘔吐,途中幾次不得不停車休整。

我們下榻在就近的乾坤灣小鎮一家旅館。晚飯時,為了不影響第二天的行程,幾位男同學只是少許的喝了老趙從家裡帶的一瓶白酒。飯後,大家散步在小鎮起伏不平的馬路上,一邊聊天,一邊欣賞夜幕下的乾坤灣天象和高聳的乾坤灣「龍柱」。該龍柱呈圓柱形,直徑3.3米,高39.9米,是乾坤灣標誌性的建築。

次日一早,我們參觀遊覽完乾坤灣黃河展覽館和會峰寨後,來到了乾坤灣主景區。這時,天空下起了綿綿秋雨,乾坤灣籠罩在茫茫雨霧之中。站在乾坤灣岸邊的亭子裡,透過朦朦的雨幕,極目四顧,整個乾坤灣似被一層薄薄的灰紗覆蓋,一時失去了往日山青水濁的本來面目。幸好有下雨侵擾,遊人不是太多。大家紛紛選擇自己喜歡的最佳位置,與乾坤灣合影留念。

乾坤灣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延川縣城東南部38公裡處。是一幅天然太極圖,也是黃河古道秦晉峽谷上一大天然景觀。乾坤灣周圍山巒起伏,溝壑縱橫,黃河猶如一條巨龍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間流過,呈S形狀,似太極「陰陽魚」。堪稱天下黃河第一灣 。相傳遠古時,太昊伏羲氏在這裡「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乾坤灣成了觀察天象的最佳之地。乾坤灣如同神話傳說中玉皇大帝在天廷丟落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的「和圖」和「洛書」,似天地造化的天然太極圖。所有這些,都為乾坤灣賦予了特定的旅遊內涵。

翻過一座山梁,沿斜坡上彎彎曲曲的木質棧道下去,有一個名叫清水灣的地方。這裡不僅有一灣清澈碧綠的清水,古時候還是一個出清官的地方。穿過搖晃柔軟的「宣化」鐵索吊橋,是「清風亭」和「清水關暑」。明清時期,這裡是縣衙所在地。老百姓有了矛盾糾紛,就到這裡告狀。斷案官員能夠愛民如子,兩袖清風,加上衙門周圍被一灣清水環繞,所以,人們就把這座衙門稱為清水衙門。出了清水衙門,我在想,人們今天所說的「清水衙門」,與古代的清水衙門是否一樣呢!

離開乾坤灣,我們從沿黃公路一路北上,入清澗,過綏德,到吳堡,沿途逆黃河水流而行。這一段行程才是真正的沿黃公路。人坐在車裡,就能看到黃河水槽,有時甚至能聽到黃河水流湍急的聲音。這區間是著名的棗鄉果鄉,道路兩旁的果樹上,掛滿了成熟的粒粒紅棗和其它果實,樹枝隨風搖擺,告訴著人們,又一個豐收季節的到來。儘管這樣,同學們還是來不及欣賞黃土高原美麗的鄉村風景,來到了紅色革命舊址米脂縣楊家溝。

楊家溝,位於陝北米脂縣城十里舖向東北約20公裡處,是陝甘寧邊區政府轉戰陝北時期,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於1947年居住過的地方,也是當時中央機關的所在地。

在解放戰爭的轉戰陝北時期,一代偉人率領的以「亞洲部」為代號的中共中央機關和人民解放軍總部,從佳縣神泉堡出發,於1947年11月22日來到楊家溝,在這裡,他們來指揮西北戰場的戰鬥和全國的人們解放戰爭。並於12月28日,在這裡召開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二月會議」。會議由主席主持。會上,作了《目前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報告以及他所寫的《關於目前國際形勢的幾點估計》。「十二月會議」是在中國革命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在楊家溝的窯洞裡,偉人們和中央機關整整工作生活了四個月,直到1948年3月21日離開楊家溝,成功東渡黃河,取得了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離別時,一代偉人動情地說:「陝北人民養育了我們,陝北的小米飯養育了中國革命.陝北是個好地方!」

蘇亞忠,陝西靖邊人,當過教師,當過兵,現為新聞工作者。喜歡看書寫作攝影。先後在《解放軍報》《甘肅日報》《陝西農村報》《榆林日報》《陝北》《無定河》《中華散文網》《中國詩歌網》《西部散文選刊》《三秦文學》《環球經典文學》等報刊網絡發表大量新聞稿件和文學作品。榆林市三邊攝影家協【三秦文學】蘇亞忠:【讀李俊山散文集《閱遍陝北都是歌》】會理事,榆林市詩詞協會會員,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會員。

相關焦點

  • 【三秦文學】衛根奎:【雨】(詩八首)
    2、《三秦文學》已開通微信公眾號、百家號、頭條功能,敬請關注。投稿郵箱:sanqinwenxue@163.com。稿件由《三秦文學》編委統一安排。3、讚賞金額的一半作為作者的稿費歸作者所有,一半作為平臺運營費用,稿費低於二十元者不予發放。讚賞到帳後三日內,作者不主動與平臺聯繫、不領取稿費者視為自動放棄。
  • 【三秦文學】司剛:【太白情深】(散文)
    2、《三秦文學》已開通微信公眾號、百家號、頭條功能,敬請關注。投稿郵箱:sanqinwenxue@163.com。稿件由《三秦文學》編委統一安排。3、讚賞金額的一半作為作者的稿費歸作者所有,一半作為平臺運營費用,稿費低於二十元者不予發放。讚賞到帳後三日內,作者不主動與平臺聯繫、不領取稿費者視為自動放棄。
  • 「三秦文學」武利蘭:「秋之行」(詩詞一組)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秋之行文/武利蘭直驅沿河畔。隨性聽濤鳴,塞上州城,饒興聆參觀。落荒古蹟依稀見。曾那輝煌現。此厚重資源,亟待深研,文史千年演。 【中呂●普天樂】古城行(四)州石城,人仰慕。
  • 「三秦文學」燕曉鋒:「老張扶貧」(小說)
    小主,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吧三秦文學微刊ID:sanqinwenxue不忘初心 夢在三秦三秦老張扶貧(小說)文/燕曉鋒這天,氣溫驟降,天空飄著零零星星的雪花。有多篇文學作品及通訊報導榮獲省、市級參賽獎。
  • 「三秦文學」譚文群:「關於秋天的詩」(古風一組)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關於秋天的詩(古風一組)陝西省散文學會會員,《三秦文學》詩歌組編委,作品散見於《首都文學》《精英文學》《漢陰文藝》《三秦文學》《乾陵文苑》等。
  • 「三秦文學」翟向傑:「七律七首」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七律】喜聞首山詩社成立感吟無邊正氣蕩秋空,獻瑞飛雲過碧穹。中華詩詞學會、河南詩詞學會會員,襄城詩詞學會副秘書長,三秦文學編委,首山詩社副社長,詩花爛漫副主編。作品散見於網、紙刊文學平臺。
  • 「三秦文學」潘洪巨:「此生不換」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三秦此生不換作品散見於《貴州作家》《西安晚報》《貴陽日報》《三秦文學》《三都水族自治縣建縣六十周年散文卷》。
  • 「三秦文學」王明利:「七絕專輯」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三秦七絕專輯
  • 【三秦文學】楊文禮:【風物雜吟】
    【三秦文學】楊文禮:【風物雜吟】
  • 「三秦文學」馬翠俠:「遊記詩十首」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遊記詩十首文/馬翠俠 (文中圖來自網絡)作者簡介馬翠俠,筆名:馬爾,陝西鳳翔人,寶雞市文學創作協會會員,寶雞市雜文散文家協會會員。愛好散文、雜文、詩詞等。喜歡用文字點亮心燈!
  • 「三秦文學」遠方的記記:「落葉的獨白」(詩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落葉的獨白文/遠方的記憶喜愛文學,善於創作,曾多次在軍地報刊上發表作品。2010年退役,現居鹹陽。作品多次在全國性文學大賽中獲獎。
  • 「三秦文學」張文冀:「生日」(詩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生日文/張文冀一個人的節日
  • 「三秦文學」海納百川:「沒有人比我更愛你」(外一首)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沒有人比我更愛你(外一首)文/海納百川一作品散見於《幼苗》,《中國青年文學家》紙刊,及《雙馨文苑》《《詩天子》《三秦文學》網刊等,發表各類作品近三百餘篇首。榮獲2020年中華文化百強詩人作家榜優秀獎,中原詩詞學會評選的中國民間詩人浪漫主義詩派代表人物。詩作亦曾在紙刊獲獎。
  • 「三秦文學」任滿保:「詩寫人生,壯心不已」(詩詞12首)
    我愛三秦詩寫人生,壯心不已作者/任滿保(深圳)【七律】我的人生 (一)2、《三秦文學》已開通微信公眾號、百家號、頭條功能,敬請關注。投稿郵箱:sanqinwenxue@163.com。稿件由《三秦文學》編委統一安排。3、讚賞金額的一半作為作者的稿費歸作者所有,一半作為平臺運營費用,稿費低於二十元者不予發放。讚賞到帳後三日內,作者不主動與平臺聯繫、不領取稿費者視為自動放棄。
  • 「三秦文學」強建:「詩詞八首」(新韻)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詩詞八首【七絕】梅花中君子縱情懷情寄文學路,詩刊上海灘。仍需多努力,縱筆寫人間。【五律】山行輕風撫黯雲,小雨浥微塵。青綠風光好,黃紅景色新。深山藏野寺,淺水繞荒村。
  • 「三秦文學」彭明輝:「格律詩詞一組」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格律詩詞一組文/彭明輝
  • 「三秦文學●中小學作文」王博睿:「石榴」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石 榴西安市高陵區高家小學 王博睿
  • 三秦文學●中小學作文】曹佳樂:【我的「動物」家庭】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我的「動物」家庭西安市高陵區高家小學四年級
  • 「三秦文學」王進德:「古詩一組」(古體)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挑水四題文/王進德
  • 「三秦文學」鍾吾牧童:「心語——寫在女兒生日之際」(詩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心語——寫在女兒生日之際喜歡攝影,愛好寫作,多年從事基層黨建工作,先後有新聞、攝影、文學等作品在《人民日報》《新華日報》《中國電力報》《國家電網報》等報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