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渭水釣魚(圖片來源:《渭水飛熊圖》宋劉松年繪)
姜子牙這才在自己三十二歲的時候,如願以償的上崑崙山跟隨元始天尊修道。
一晃修了四十年,七十多歲了,有一天元始天尊把姜子牙叫來說,
「徒兒啊,你肉體凡胎,生來命薄,仙道難成,只可受人間之福。正好成湯氣數已盡,周室當興,你與我代勞,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為將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之功。還不快快收拾行囊,下山去麼。」
這姜子牙沒想到自己勤勤懇懇的在崑崙山上修煉了四十年,到頭來,自己竟與仙道無緣,無奈之下,只好告辭了師尊下了崑崙山。
下了山,這72歲的姜子牙,在朋友的引薦之下,這才娶了60歲的黃花大閨女馬氏做了自己的媳婦。人間煙火的日子,對姜子牙來說還真是不好過,在崑崙山修行40年,除了整日的挑水、燒火、煉丹,姜子牙別的沒學會,甭管是買笊籬、賣麵粉,只要姜子牙挑著挑子,一出攤,整個朝歌城,別說人了,整個連個鬼都看不見。
馬氏一看這姜子牙簡直就是一個廢柴,幹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天天擠兌姜子牙,姜子牙實在沒法子了,乾脆吧,幹自己的老本行了,給人算卦。
沒想到因為算卦,竟惹下塌天大禍,燒死了玉石琵琶精,得罪了妲己,才被招到了朝歌,結果姜子牙一看這紂王昏庸,乾脆棄官而逃,打算投奔西岐。這才在渭水旁釣魚等候西伯侯姬昌。引出了這麼一段精彩的對話。
在姜子牙的兵書《六韜》中,第一個故事就記錄了姜子牙與周文王相見的故事。
文王出行前佔卜,得知此次出行,將會在渭水旁邊遇到上天派遣來輔佐自己三代的帝師,於是齋戒沐浴三日後,才鄭重其事的出行。
文王坐著車來到渭水旁邊,只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正坐在在河邊釣魚。
上前詢問,老人家您這是在釣魚麼?
老頭撩起眼皮,看了西伯侯一眼說:但凡來釣魚的,都是想釣到魚。不過需要些手段,才能讓魚上鉤啊!
就說這魚餌吧,普通的餌,只能釣釣小魚,要想釣到深水的大魚,看見沒,你得需要大魚餌。如同治理國家,要想招攬人才,須授以高官厚祿。
文王默不作聲,就繼續聽。
老人又說,水面平靜而水深的地方,通常是魚聚集的地方;君王親和,能有容人之量,有才能的人才會聚集來。
文王聽罷,是頻頻的點頭。
姜子牙釣魚等到了周文王(圖片:〔明〕戴進《渭濱垂釣圖》局部)
姜子牙又抬頭瞄了文王一眼說,這魚線下面掛著魚餌,魚貪享這美味,就會被魚線牽住,成為我的盤中之餐。做人也如此啊,授以高官厚祿,臣子就會任由君主驅使,聖德的君王,會用道德潛移默化的方式教導人民,天下歸心,百姓將不再受此疾苦,天下太平啊。
文王問道:「怎樣才能使得天下歸心呢?」
老人回答說:「以家為基礎取國,國則被據為己有;以國為基礎取天下,天下才能被徵服。能與天下人共同分享,就是仁愛。解決人們的苦難,解救危急之中,便是恩德。能為天下人謀求利益,讓人好好活著就是王道。王道、仁愛、恩德所在,天下之人就會歸附。」
文王趕忙上前一步,一躬到地,說「先生講得太好了。您就是上天派遣來助我的三朝帝師啊!」趕忙請姜子牙上車,不過此時姜子牙為了試探文王的誠意,就以自己年邁體弱,腿腳不便為由,讓文王背自己走,文王趕忙的親自俯下身背起姜子牙。直到背不動了,讓姜子牙上了自己的車,讓兒子拉車,直到拉到走不動為止。
文王背著姜子牙走了四十八步,這對應著周朝出了四十八位皇帝,兒子們拉著姜子牙走了八百零八步。對應周朝八百零八年的江山。」
滅掉商朝之後,姜子牙奉旨封神完畢,回到崑崙山拜見元始天尊。
碧遊床前,元始天尊還是這樣一句話說:
「徒兒啊,根基淺薄,所以這一世沒有修成,還要再到人間轉生修煉,還望有朝一日,成為大羅金仙啊」。
於是對姜子牙說,你去吧,你這次下世修行,給你安排九竅玲瓏心的的人體。
不過這九竅玲瓏心500年才會有一個人,於是姜子牙就坐等了500年,轉生成了孫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