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城境內的析城山下,有一個名為「銀河」的小山村。
早在千年之前的北宋時期,從這座偏僻的小山村走出一員大將,受宋仁宗之命,前往高麗戡亂。後受高麗皇帝之封,最終留守封地,生息繁衍,形成「韓國陽城李氏」一脈。
網傳,目前「韓國陽城李氏」約有4萬人,已傳29代。韓國藝人李英愛為其第28代孫。這是真的嗎?
高麗王朝(918年-1392年),簡稱高麗又稱王氏高麗。文宗王徽(1046年-1083年)是高麗王朝英主賢王,其統治下的高麗王朝進入了鼎盛時期。文宗十分崇慕宋朝先進的文化,在位期間大量吸收宋朝的文人、藝人到高麗入仕為官,以達到輔佐朝政和學習宋朝先進文化的目的。上網查閱韓國地圖,韓國首都首爾的東南部忠清北道有一個名為「陽城郡」的地方。根據李在煥的說法,那裡原是其先祖李秀匡生前的封地,而「盤谷」則是李氏家族墓地所在地。
王家勝等人翻遍了相關史料,走遍了陽城,就是沒有找到「盤谷」這個地名。一天,作為山西大學客座教授的王家勝想起了唐代韓愈的《送李願歸盤谷序》一文,開頭一句「太行之陽有盤谷」,這為他的尋找提供了目標和方向。終於,在臺頭鄉(現合併於蟒河鎮)盤龍村的金臺寺,發現一通清代石碑上有「南靠盤谷,東臨析城」的記載。「我們村就有『盤谷』啊!」正翻找時,銀河村村支書趙鎖應有事找到王家勝的辦公室。聞聽此言,王家勝當即隨趙鎖應趕往銀河村。「盤谷之間,泉甘而土肥,草木叢茂,居民鮮少。」王家勝實地查看發現,銀河村所處的銀河峽,其地形地貌與韓愈文中所提的盤谷特徵非常吻合。銀河峽的河床上,還發現一塊上刻「盤古開天石」字樣的紅色巨石。據趙鎖應說,銀河村地域富含銀礦資源,在古代曾開採銀礦。由於經濟較富裕,所以為官宦和商賈所掌控。或許是出於安全角度考慮,當時還辦有鏢局、武館,形成了練兵習武的悠久傳統,出現過不少武將。經多方查證,王家勝終於從塵封已久的歷史遺蹟中,查找到了與「盤谷」有關的一些線索和脈絡。銀河村的銀洞坪自然村,過去就叫「盤谷社」,也稱「李盤谷」。經過深入細緻的調查和考證,最終塵埃落定,李在煥先祖李秀匡北宋時出生於陽城縣的「盤谷」,即現在的銀河村銀洞坪自然村。
雖然對「盤谷」有了定論,可是王家勝又對李氏家族從何而來產生疑惑。
據趙鎖應說,現在村裡常住人口30多人,卻沒有一戶姓李的村民。即使是早些年,也沒有李姓存在。
王家勝在銀河村往北的橫河鎮紫院村的一通古石碑上發現了線索。「紫院村裡李姓村民非常多。」紫院村村民說,銀河村的李姓人就是從紫院遷移過去的。
經進一步考證,紫院村是李氏一族的故鄉,其根出自唐代就居住在「峪裡」村的李姓家族。「『峪裡』就是如今的陽城縣駕嶺鄉南峪村。」王家勝說,在宋初,這支李氏家族就從南峪西遷至析城山南門河下遊,在晉豫兩省交界處不足2公裡的橫河鎮銀洞坪,即古「盤谷」,也就是現在的銀河村紮根。
查閱史料可以得知,宋仁宗趙禎是北宋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根據李在煥提供的相關資料可以看出,其先祖李秀匡是1047年出使韓國的使臣。」王家勝說,李秀匡曾擔任宋仁宗天子護衛近衛軍,從時間上看也與史料吻合,其出使高麗的時間,是在宋仁宗登基25年之時。後因功受封高麗特進金吳大將軍上柱國,留籍當地。
王家勝解釋說,「上柱國」自春秋起為軍事武裝的高級統帥。北魏、西魏時設「柱國大將軍」「上柱國大將軍」等。隋代有「上柱國」「柱國」,以封功臣。唐代以後兵權歸中央機構,「上柱國」逐漸成為功勳的榮譽稱號。
對「韓國陽城李氏」考證結束後,2010年夏,陽城縣政協派包括王家勝在內的調查組人員前往山東煙臺,與已在當地一家韓資企業任職的李在煥會面。得知先祖故鄉有了下落,且陽城縣駕嶺鄉南峪村還遺存著規模很大的李氏先人的墳塋,李在煥很激動,當即表示要儘快回陽城拜祭先人。時隔不久,李在煥到達陽城縣南峪村,在李氏先人的墳前行叩拜之禮。「說來也怪,剛到墳前時,天空非常晴朗,可當李在煥先生叩拜時,天空卻陰了起來,還下了雨。」王家勝回憶說,當時李在煥仰天長嘆:「真是感動了天地啊!」那次回鄉祭祖後,李在煥又給王家勝來信,希望了解家鄉的土特產情況。王家勝隨後寫信,將陽城土特產情況詳細介紹給了遠在煙臺李在煥。之後,李在煥又給王家勝來信表示,欲組成有30多人的「韓國陽城李氏」尋親團回家鄉,進行尋根之旅。「李在煥先生的這一願望,至今還沒有成行。」王家勝說。記者通過網上查詢得知,目前「韓國陽城李氏」約4萬人,已傳29代,其中主演電視劇《大長今》被國人所知的韓國藝人李英愛,為「韓國陽城李氏」第28代孫。有關李秀匡的記載,在國內史料中無從考證。有種說法認為,李秀匡出生於北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宋仁宗天聖十年(1032年),李秀匡考中武秀才,被皇上召為天子護衛近衛軍。李秀匡古稀之年,留守高麗非常思念故鄉,將封地起名「陽城」。離世之前,撰寫了《高麗國陽城盤谷李氏家譜》,寓意後裔永遠不忘中國故鄉。雖說,「韓國陽城李氏」故鄉考證塵埃落定,可王家勝仍有疑惑:李秀匡根出自在唐代就居住在峪裡村(今駕嶺鄉南峪村)的李姓家族,最遲在宋初就遷居到古稱盤谷的銀洞坪。可自清鹹豐年後150多年,銀洞坪李姓去向不明。「這支李氏家族最終去了哪裡?」這個謎團給王家勝留下了不解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