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脆蘋果卷:一口甜,一口酸,芒果黑胡椒雪糕的甜綜合了酥脆蘋果卷的酸。
紅酒燉梨:紅酒燉梨是源自法國的一種經典吃法,梨肉軟而不成泥,梨子本身的甜味,拖著紅酒的韻味,再搭上菊花雪糕與果凍, 溫潤沁涼。
說到甜點,我們對它的不外乎是一首青春期的詩,色彩繽紛、甜美夢幻、精緻美麗。直到踏入孚孚(Foo Foo)甜點店,品嘗一道又一道的甜點之後,我對甜點又有了另一番見解。
坐在孚孚甜點店裡有一種身在鬧市後花園的感覺,從店內設計、桌椅擺設、甜點擺盤的方式,可以看見Foo和Jack所勾勒出來的圖騰,予人一種簡單、恬靜的美好。
廚房是Foo的天下,習烘焙多年,曾遠赴澳洲雪梨藍帶國際廚藝管理和餐旅學院進修。而Jack則棄繪測師工作,負責招待客人、衝泡飲料。
Foo Foo有別於一般Café,其主食就是各國的經典甜點,餐單上只有10種甜點供選擇。營業至今約4年的Foo Foo換了22次餐單,每隔幾個月都會更換兩三道甜點,再加入Foo研發的新口味。
當問起店內最火紅與暢銷的甜品時,撇開哪個甜點賣相最亮眼,Foo和Jack不急不徐地以故事介紹每一道甜點,又或是講解甜點的製作材料和方式,讓我在品嘗前,對即將上桌的甜點充滿想像。
帕夫洛娃(Pavlova)是紐西蘭的經典甜品,據說這款甜點是以俄羅斯著名芭蕾舞蹈員安娜帕夫洛娃(Anna Pavlova)命名。當時一名蛋糕師看過帕夫洛娃的曼妙舞蹈後,創造了這款美味的甜點,藉此紀念那令人魂牽夢縈的表演。此款甜點外殼酥脆,內心甜軟,的確會讓人聯想到芭蕾舞裙上那蓬鬆的薄紗。
Foo的甜點主食是建立在世界各國的經典甜點之上,然後進行本土改造,融入本地水果和食材,使其更符合本土口味。就以帕夫洛娃來說,Foo採用了本地水果百香果和酸橙奶油,平衡了蛋白酥皮的甜味,吃起來清爽,有天然的微酸滋味。
酥脆蘋果卷(Apple Strudel)是源自於德語中的「Whirlpool」(漩渦)或者「Eddy」(旋轉),名副其實就是把蘋果捲起來吃的甜點。相傳Strudel最初是土耳其甜點Baklava,輾轉傳至匈牙利再到奧地利,再慢慢轉變成現在奧地利的烹調風格。
三奶蛋糕(Tres Leches)是一道墨西哥的甜點,在西班牙語中Tres Leches是指「3種牛奶」,即濃奶油、煉乳和淡奶。我們平常吃的蛋糕都是乾爽的,如果泡在奶汁中,就會鬆散、軟綿綿的。這款甜點的獨特之處在於蛋糕烤好後,浸泡在3種牛奶混合的汁液裡,最後放入冰箱。捧上桌的三奶蛋糕像一塊吸飽了奶汁的海綿,咬下的每一口,都含有濃鬱的奶汁香。
Foo把本地材料融入各國經典甜點,創造一道又一道獨一無二口味的星級甜點。
從Foo Foo望出去,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樹梢,讓人暫且忘了塵囂。
真材實料,品嘗原始的味道
聽完甜點的故事,還不知從何下手選適合自己口味的甜點,且聽聽甜點師傅Foo如何介紹他製作的甜點。
「我做的是盤式甜點,擺盤不花俏,但講究食材的真與原始味道。不管是主食、配搭甜點的雪糕,還是增加口感層次的配料,都是我親自下手揉捏而成的。」
Foo舉例,一些人為了方便會使用凝固劑,使雪糕結構穩定,形態固化,但我使用的是蛋黃,慢慢熬煮,以天然食材取代食品添加劑。
即便準備工作繁瑣,需要花更長的時間,但Foo保證每道甜點都是最天然的食材味道,吃得安心最重要。
Foo和Jack侃侃而談甜點的來源與細心地講解如何製作,讓我看見他們對甜點的認真與堅持。
我不免想到大抵是網絡社交媒體崛起後,美食一上桌,我們往往不是拿起刀叉匙羹大快朵頣,反而是手機先「驗毒」再分享至網絡社交圈子,讓其他人共同「視吃」。
愛美之心,人人皆有。我們所追崇的美食,究竟是視覺上的美?還是真材實料的美味呢?
是時候放下手機,在甜點最佳的賞味時間,用味蕾好好品嘗甜點師傅的用心吧。
三奶蛋糕 :三奶蛋糕吸飽奶的精華,奶香馥鬱,配上清爽可口的石榴與堅果,甜而不膩。
3.酥脆泡芙有豐富的口感層次,酥脆的泡芙,滋滋脆的焦糖橙片與焦糖碎,以及綿密可口的雪糕。
Foo Foo把酒店常見的各國經典甜點搬到尋常店鋪,讓更多人有機會嘗試本土化口味的甜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