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月29日的晚間,一場或許百年難得一見的鬧劇在德甲聯賽上演。 客場出徵的拜仁慕尼黑本在第62分鐘時就打出了6-0的懸殊比分,按照常規的劇本發展,隨後的30分鐘已經註定無礙大局。 然而,極端球迷的舉動讓之後所剩的時間成為了本賽季德甲乃至全歐洲或許都最難忘的時刻。
比賽過早的失去懸念讓來到客場的拜仁球迷不再有興趣去關注綠茵場,而是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了與場上無關的事宜。在他們聚集的看臺一角,打出了辱罵霍芬海姆老闆霍普的橫幅,用各種言語對這位富豪進行了人身攻擊。其稍文明者,用的是【德甲聯賽是個被人耍了的窩囊廢】,而更扎眼的則是粗鄙的【XX養的】這類在任何國度都難以容忍的髒話。
拜仁將帥們見狀去到看臺前安撫勸誡球迷,讓比賽得以暫時恢復。然而事已起頭,隨後的便沒有那麼容易控制了。第77分鐘時,騷亂再起,此時縱然拜仁將帥,乃至魯梅尼格和薩利哈米季奇這樣的高管大佬出面也已經難以阻止熱血上腦的拜仁球迷,使得比賽就此中斷,兩隊球員先後離開球場回到綠茵通道。
倘若比賽就此中斷,拜仁或許將面臨著被判0-3失利的苦果,這關乎的不僅是一場比賽的勝利,更會影響到目前正在和萊比錫紅牛激烈競爭的拜仁爭奪聯賽冠軍的前景,真可謂是球迷作孽,球隊買單。雖然事後雙方重新回到了場上,但球員之間早已無心戀戰,不分敵我地在正賽場上玩起了傳球訓練。這一尷尬的場面為昨晚離奇的鬧劇暫時畫上了句號,但由此引發的紛爭想必遠未終結。
為什麼霍芬海姆老闆霍普會被拜仁球迷如此大肆人身攻擊?這背後的根源是什麼?
一切都需要歸結於眾多德甲球迷都聽出老繭的一串字符:【50+1】。那麼,【50+1】到底又是什麼呢?他和霍普之間又有什麼牽連?
長期以來,50+1規則被認為是德甲得以良性運轉的基石制度之一,這項規則最核心的要素,便是「控股權」和「表決權」的不對等。
讓我們用最通俗的案例來解釋這條規則。過往身處德乙,而目前徵戰德丙的卡爾蔡斯耶拿俱樂部,曾經將球隊95%的股份和49.98%的表決權賣給了富商Roland Duchatelet所有的Staprix NV(球隊自己保留50.02%的表決權),這一交易符合50+1的規則,因為無論球隊的股份有多少被其他資產所有人所持有,哪怕是99.99%,除了極少數個例外,球迷俱樂部所擁有的表決權都必須高於50%。也就是說哪怕你把整支俱樂部全買下成為唯一的老闆,你的話說了依舊不算。所以,資方在決定投資德甲俱樂部時,往往便需要猶豫再三。
之所以說【除了少數個例外】,便是因為德國足球圈從很早開始便有兩樁特例,他們是勒沃庫森和沃爾夫斯堡。這兩家俱樂部從誕生伊始,就相當於拜耳製藥公司和大眾汽車製造廠的所有物,而德甲提出50+1規則遠在此之後,實在很難開口將這兩支球隊和他們的生母強行割裂,因此成為了德國極少數不受50+1規則約束的球隊,《拜耳法案》也就由此應運而生:如果一家企業在1999年1月1日之前,已經連續經營俱樂部與球隊超過20年,即可不受「50+1」條款的限制,完全擁有球隊。
在2011年時,《拜耳法案》發生了一次修改,取消了先前1999年1月1日這個時間限制。
那麼,拜仁和霍芬海姆,又和50+1規則有何淵源呢? 雙方本場的鬧劇,最終是俱樂部層面矛盾的折射,還是球迷單方面的過激行為呢?
實際上,拜仁是最贊同廢除50+1規定的德甲俱樂部之一。
魯梅尼格曾經表示:「我們是五大聯賽中唯一有這樣規定的聯賽,而我們所面臨的競爭不只是全國性的,更是全球性的。」他認為,德甲必須緊隨英超、西甲、意甲和法甲的腳步進行改革。
2019年底接任拜仁主席的海納則說道:「以前我一直不希望俱樂部被某個投資者完全買下,但我現在真心認為,應該放棄50+1了,給俱樂部一個機會,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可見,拜仁作為德國足球俱樂部的翹楚,其實非常贊成廢除50+1。然而球迷們並不這麼認為,他們將霍芬海姆老闆霍普視作了打破50+1規則的異端,由此產生了今日的鬧劇。
由於《拜耳法案》的誕生和後續修改,霍普在持續投資霍芬海姆20年後,成功實現了多數控股,同時也成為了德國足球圈的先例。他藉此名正言順成為了球隊的老闆,也讓霍芬海姆這支3000人口小村中的球隊取得了穩中向上的成績。
但是,他的努力並沒有贏得所有人的認可。在德國球迷,尤其是部分狂熱球迷眼中,這一行為是對德國足球傳統文化的褻瀆,是不可原諒的,所以本場比賽拜仁球迷對霍普口誅筆伐乃至大肆辱罵,顯然是蓄謀已久的舉動。類似的情況在數年前也早已發生過,在2018年9月的一場聯賽中,多特球迷用巨型橫幅形式對霍普進行了人身攻擊和辱罵。
霍芬海姆並不是唯一一家遭到如此待遇的俱樂部,本賽季勢頭大好的萊比錫也是德國球迷攻擊的對象。
奧地利紅牛集團於2009年參與重組了萊比錫俱樂部,並掌握了球隊90%以上的股權,並摸索出了一套破解50+1規則的辦法。根據要求,德國職業足球隊至少50%以上的表決權必須由球迷俱樂部持有,然而,萊比錫在身處低級別聯賽時便組建了這樣的球迷俱樂部,而且只吸納了8名全部是紅牛集團高管或者生意夥伴的俱樂部會員。數年之後,這一人數增加到了17人,但性質依然沒有發生變化。
也就是說,雖然名義上紅牛僅擁有RB萊比錫球隊49%的表決權,但實際由於持有過半表決權的球迷俱樂部組成全部是自己人,使得俱樂部運營上已經完全不受到50+1規則限制。那麼自然,這一鑽空子的做法也同樣遭到了德國球迷的抨擊,在他們去往其他球隊主場的客場徵程中經常遭到當地球迷的抵制。
相比於RB萊比錫幾近明目張胆坑蒙拐騙式的「挑釁」,霍芬海姆的境遇顯得更為冤枉。霍普在早年便是霍芬海姆俱樂部的青訓成員,其後由於實現不了球員夢想才被迫轉投商圈,成為了一代軟體行業巨鱷。而在持續了整整20年的投資經營,通過官方認可的合法渠道掌控了俱樂部後,他在漫長過程中所展現出的堅定信念其實頗為勵志。要知道,慕尼黑1860也曾經嘗試引進卡達財團和阿斯頓馬丁等土豪予以投資來擺脫50+1的限制,但終究因為20年這一無比漫長的周期而望而卻步;著名的漢堡死忠球迷船王屈內數度救漢堡於危難之際,最終也未能讓漢堡逃離降級厄運,心灰意冷,他的遭遇或多或少和50+1的限制有所關聯。
50+1的規則對德國足球發展究竟是利是弊?這個議題足以爭論數年之久。
由於50+1規則的限制,德國足球聯賽在如今金元足球的大風向下,宛如一股清流,畢竟,即使擲舉國之力重金投資,俱樂部方面依然可以否決提議。因此,德國足球聯賽一直都更類似於以球迷為中心來發展的俱樂部。
實際上在近十多年中,德國足球圈對於50+1規則是否需要保留的意見也並不統一。德甲官方曾經表示,「德甲到了要考慮『新的發展機會』的時候了,但同時也應當保護德國足球文化的原則。」這一發言引起了德國球迷的抗議,因為一旦50+1規則發生鬆動,便意味著德國足球聯賽或許便將從以球迷為中心逐漸轉變成以其他因素,包括經濟實力為中心,球迷影響力將不復存在;另一方面,球票價格或許也會因此上漲。
換一個角度思考,如果50+1規則成為歷史,對德國足球又有哪些正面幫助呢?近年來各大聯賽豪強紛紛被來自全球各地的富商財團注資,在歐洲足壇掀起了一輪金元熱潮,轉會費紀錄也不斷地被刷新甚至翻倍。這一現象遭到了不少球迷的惡評,但是也進一步加劇了土豪球隊和中小規模球隊之間的差距。德甲球隊在歐戰中素來有不俗的表現,但真正能夠長期立於歐洲絕對頂級豪強的或許只拜仁一家(如今的多特和萊比錫也有勢頭),如果能夠得到更多來自投資上的刺激,或許能夠對德甲強隊的歐戰競爭力以及德甲整體環境有所提升。
勒沃庫森前總經理沙德曾表示:「俱樂部需要新的資金來源,以減少與歐洲頂級球隊不斷擴大的差距,德國足球現在有機會對投資者規則發起必要的改革,並制定一個法律健全的框架。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抵制過去的傳統,畢竟沒有人願意被法庭強迫。」
他和拜仁高官們的發言或許也代表了其他目前正在遭受50+1規則限制的俱樂部的心聲,對於這樣一個強迫式的法規,德國的職業足球圈真的都贊成嗎?從萊比錫不斷走向成功的案例中,他們或許也看到了德國足球發展的全新道路。
在2009年德國俱樂部會議的投票中,彼時36家德甲、德乙俱樂部中僅有漢諾瓦96的主席馬丁-金德投出了唯一的贊成修改票,其餘32家投了反對票;而到了2018年的再一次投票中,34家俱樂部中認為應當保留50+1規則者已經減少到了18家,雖然這還不足以讓這條規則被修改或廢除(需要超過三分之二的投票贊成對規則進行調整)。
50+1是否合理還需進一步討論,球迷素質問題亟待解決。
50+1規則是涉及到德國職業足球歷史一個漫長的話題,雖然近年來雖然萊比錫和霍村的崛起而愈發成為公開討論的對象,但關於其存在是否合理,尚不可僅憑三言兩語下定論。
然而,無論俱樂部在50+1問題上持何種態度,極端球迷的惡劣行為都必須遭到嚴格的抵制,昨晚霍村拜仁一戰中,部分極端拜仁球迷的行為已足以讓他們被定性為「足球流氓」之列。德國球迷對本國足球文化傳統捍衛之精神或許值得褒揚,但過分的形式終究只是在破壞本國的形象。
在2017年9月的一場國家隊比賽中,德國國家隊依靠胡梅爾斯的終場絕殺戰勝了主隊捷克,然而在這看似皆大歡喜的結果背後,也充斥著不和諧的聲音。
比賽臨近開始時,數百名德國極端球迷就開始胡作非為,大聲辱罵德國足協國腳前鋒蒂莫-維爾納,言語無所不用其極。而眾所周知,維爾納正是效力於RB萊比錫的球員,這等人生攻擊的目的可謂昭然若揭。
作為對此類行為的回應,德國國腳們在賽後拒絕前去那一塊看臺謝場。胡梅爾斯說道:「我對那些沒有做這些事情的球迷們感到抱歉,但是我們沒法就這樣子走過去,告訴那20來人他們做得很好,然後對著其他人說,這樣是不對的。這些人不是球迷,很顯然。他們是鬧事者,是流氓,這永遠都不該與球迷聯繫到一起。我也聽說了,這裡搞到一張球票並沒有那麼嚴格。在德國人們想拿到球票會更難一些,這非常好。」
德國足協對此也作出了積極的表態。他們在當地時間周三晚上表示:「德國足協將會給出對這件事情的全面調查報告。我們很明確地表示,絕不會和這些極端右翼分子有所瓜葛。我們的員工都在盡全力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