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3500年建城史的古城,邢臺從來不缺少古蹟、文化。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邢臺從自然資源、歷史文化到文物古蹟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應有盡有,而且我們還有一個非常響亮的名字」燕趙第一城」!
資源基本覆蓋了邢臺整個地區,其中,襄都區主城區範圍內的資源較為集中,且在本次撤縣並區後,將成為襄都區整體規劃的核心,上圖:
01襄都區中心定位
襄都區中心總體定位:邢臺古城核心區,堅持「有傳承才能昌盛」,圍繞做好「古」的文章,按照市對我區規劃定位,全力抓好古城復興,構建「一道雙城六坊」的古城風貌展示區。
區域定位:確定歷史城區範圍為以團結東大街、邢州北路、邢州南路、建設大街、新華南路、新華北路的圍合區域,面積4.1 平方公裡。建設大街以南為歷史城區協調範圍,面積0.73 平方公裡。
功能定位:集文化展示、傳統商業服務、休閒旅遊、居住生活功能於一體的城市綜合功能區。
02襄都區古官道文化軸
一道指延續古城文化脈絡的古官道文化軸;保護範圍總面積為36.71公頃。
古道文化軸範圍:以南北長街即府前大街—府前東街(東門裡街)—南長街—北長街為中軸線,向東西兩側擴展一定範圍,其中核心保護範圍約為20.69 公頃,建設控制地帶面積約為16.02公頃。
在河北,邢臺是唯一一座歷史上古城中心未發生變化的城市。北長街、南長街、東門裡街、府前南街是至今保存較為完整,也未發生重大變化的邢臺古官道遺址,是元、明、清時期最早自然形成的傳統南北軸線,至今仍保存了古代街寬三丈三(約11米)的格局。
作為一個老地產人,其實有好多感慨,襄都區在2005年以前,房價一直比信都區便宜,原因是基礎配套不完善。後來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在三年大變樣,老城區的歷史保護及空地少,襄都區的房地產市場一直沒有形成規模。這次將古城復興提上日程,我認為是襄都區最好的解決方案,既保留了邢臺的文化又能解決目前襄都區中心城區內配套問題,期待早日規劃落地,開始實施。
03襄都區 府城 關城
邢臺襄都區古城復興中的府城、關城是歷史發展中自然形成的,而不是本次規劃的,完全保持了古城的原汁原味。在整個古城中以中興東大街為界,以北為府城,也就是順德府衙所在地,是邢臺古城之前的行政文化中心。
以南為關城,又稱南關,是邢臺經濟最早發源的地方,隨著經濟不斷的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形成了南關,因為聚集的人口數量超過府城,因此,修圍牆,形成了關城。
04襄都區 六街坊
☆北大街街坊
整體概況:
保護範圍總面積為20.19公頃(300畝)。
核心保護範圍:北至中興東大街、南至羊市街-牛市街,西至真武巷、仁義巷,東至小東街,面積11.58公頃。
建設控制地帶:北至中興東大街、南至羊市街-牛市街、西至誠上城東側、東至小東街,面積8.61公頃。
規劃定位:
整體建築風格為清末民初傳統風貌特色為主的風情街。利用街區的文化性,將傳統商街提升為集特色商業、文化旅遊休閒、民俗博物展覽等多元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商業街區。
「桐泰祥」「穆盛齋」等老字號將被保留,為什麼南關大部分老字號為回民呢?自元代起,這裡成為回族聚居的區域,形成了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皮毛加工貿易及牲畜交易等商業中心,可以說當時文明華北,就連武漢、上海等南方的商戶都知道。多所清真寺,牛羊肉製品及燒餅、油炸麵食等民族美食極具民族特色,是邢臺非常典型的回族風貌聚集區。
布袋院就是在這樣一個商業繁榮的環境中產生的,並且成為了冀南地區獨具特色的民居,北大街的改造將保留這些具有歷史、文化、特色價值的建築,並進行恢復。有機會好好說說,今天打算六千字寫完,就先說到這兒,上圖,大家先領略一下:
☆天寧寺街坊
整體概況:
天寧寺街坊位於順德路以西,珍珠街以北。
保護範圍總面積為3.19公頃(45畝)。
核心保護範圍:北至天寧寺北圍牆,南至邢臺縣醫藥公司,西至天寧寺西圍牆,東至鳳麟街。面積1.53公頃。
建設控制地帶:北至天一城南區南圍牆,南至邢臺縣醫藥公司,西至天寧寺西圍牆,東至鳳麟街,面積1.66公頃。
整體定位:
天寧寺為元朝開國元勳劉秉忠修行之所。規劃擴建天寧寺,復建城隍廟,改造邢臺縣醫藥公司倉庫為邢州五傑紀念館,將街區打造為以元文化為特色的文化體驗街區。
始建於唐代,宋代仍十分著名,元代時走出了劉秉忠,當朝宰相!對天寧寺全面修繕,並請來了得道高僧,可以說天寧寺在那個時代不僅是宗教的地標,也是文化的地標,同時還是政治地標。河北省僅存的元代建築,屬於國寶級文物,被國家授予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開元寺街坊
整體概況:
開元寺街坊位於古官道歷史文化街區的北段,北起復建的北城門,南至紅星街。
整體定位:
這個街坊以古官道為傳統城市軸線格局及傳統府城重要遺存(開元寺)為主要特色。規劃復建府城北門,把原天主堂歷史建築修繕後,連同公園一起,作為古城的北入口文化地段,將原天主堂歷史建築改造為邢臺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公園作為邢臺非遺公園。室內室外共同展示邢臺非遺文化。整體形成以展示邢臺地方市井文化、民俗文化為主的特色街區。
在開元寺的東側還修建了一個邢台歷史博物館,河北最大,現在主體已經基本竣工,未來將是一個讓我們共同見證邢臺輝煌歷史的地方。
☆清風樓街坊
總體概況:
清風樓街坊為古官道歷史文化街區的南段。該部分為古城中軸線中心地段,是邢檯曆代政治、文化的核心場所。規劃復建府衙主體及南段城牆,用以充實和完善古城格局,是展現邢襄文化的重要窗口地段。
總體定位:
這裡將是整個邢臺文化的核心區域,今天我們主要來了解一下府衙公園。在清風樓西北側,總建築面積20000平米。
順德府衙是邢台歷史上的城市中心,是體現古城格局的最為重要的形制建築,舊址位於清風樓西北側。規劃復建順德府衙主體部分。選址位於清風樓北側,形成清風樓—府衙大門、大堂、二堂、三堂這一城市空間序列軸線。府衙西北側為歷史上的古檀臺,規劃為街角公園。南側為復興紀念館,用以充實古城旅遊文化功能。
☆羊市道街坊
整體概況:
保護範圍總面積為5.41公頃。
核心保護範圍:北至西羊市道—東羊市道,南至羊市街,西至農機小區,東至北鄭家巷,面積2.56公頃。
建設控制地帶:北至西羊市道—東羊市道,南至羊市街,西至農機小區,東至順德誠上誠,面積2.85公頃。
整體定位:
羊市道街坊,是邢臺現存「布袋院」最為集中的區域。規劃將街區街巷肌理、院落格局及建築風貌還原,並與現代生活需求有機結合。形成以居住為主,文化旅遊體驗為輔的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羊市街在明清時期,邢臺富商皮毛作坊及交易聚集區。最鼎盛的時期聚集專營店100多家,並出現對家銀號錢莊,屬於邢臺當時的商業中心。
同時,也是「布袋院」的集中分布區域,街區內至今仍有二進式、三進式布袋院形制的院落三十餘處,歷史建築十餘處,布袋院的建築基底面積佔街區建築總基底面積的66.90%。
近代邢臺釀酒技藝發揚地。在600多年前燒鍋酒坊遍及市區及寧晉、柏鄉等地,以怡鑫燒鍋、益誠燒鍋等為代表,前店後廠,酒旗招展。1949年,邢臺市政府將市內幾家私營釀酒作坊「益誠燒鍋」「益新燒鍋」等整合收歸國有,在益誠燒鍋原址——東羊市道,組建了「國營邢臺市製酒廠」,後演變為「古順」牌、「邢」牌、「邢侯」牌、「達活泉」牌等品牌酒。
☆馬市街街坊
保護範圍面積為6.83公頃
馬市街兩側傳統風貌區域,北至羊市街-牛市街,南至地方巷-互助巷。
馬市街街坊是歷史城區內古官道的最南端,明清時期邢臺南關馬匹交易場所。規劃在保護歷史建築和院落的基礎上,採取了更新街區的手法,形成以居住為主的文化社區,並在最南端打造了圍寨河濱水商業街,作為特色古城入口界面。
隨著古城復興規劃的實施,邢臺將進一步延續歷史文脈,留住城市記憶,實現古城業態活起來、文化亮起來、古城美起來的目標。
介紹到這裡,我們就基本上把襄都區中心古城復興大概介紹了一下。其中還有好多細節確實很有意思,也非常想寫下來與大家分享,但是畢竟篇幅有限,先寫到這裡,如果大家願意了解更為詳盡的內容,請留言。
05總結
這篇稿子一共有三版,從興奮到惋惜,最後到客觀,為什麼呢?最初的興奮來自於邢台歷史文化古蹟資源的豐富,真的像發現了寶藏一樣,這是文化瑰寶、藝術珍寶、歷史至寶,所以打算充分展示一下邢臺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魅力,可是細想想,好像沒有在身邊感覺到什麼歷史的厚重感,也沒有太多實例證明,我又開始關注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的記載,河北歷史文明的記載以及一些比較出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最終的結論是:邢台歷史文化名城還需要精挑細琢,還需要文化的沉澱,還需要價值的挖掘。
最近看春秋,裡面提到了周朝的命運一樣,國家富強,諸侯朝聖,國家衰亡,禮崩樂壞。所以,近幾年,中國文化再次成為主流文化,走進我們的視野,是國家富強的標誌。這是一個契機。
文化經濟一方面在富強時期才會產生,同時文化產業由於其傳播廣、影響深遠,所以,文化產業是需要長時間經營的,其未來的前景、發展是非常廣闊的,更重要的一點,邢臺的歷史文化積澱深厚、種類繁多,最重要的是這個資源是咱邢臺自己的,是具有絕對性、獨特性、唯一性的,因此,這是屬於邢臺人民的一個大寶藏!
經歷了將近二十幾年的房地產市場,襄都區依然能夠將這些古蹟留下來,並且在未來將傳承下去,這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
從規劃的角度來講,這個區域作為整個襄都區的經濟支柱還是需要時間的,在區域價值最大的地方,把經濟效益分離來考慮這件事的難度有多大,我是有一點自己的感受的,但是,如果將文化繼續傳承,將文化繼續積澱,我相信,邢臺古城不僅將成為邢臺的驕傲,未來也會成為邢臺經濟、邢臺文明、邢臺品牌的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