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雜,廣州人心中永遠的白月光!

2020-12-23 羊城晚報微生活

北有滷煮,南有牛雜

牛雜在廣州人心目中佔據很重要的席位

這道煙火氣十足的廣東街頭小食

只能在一個個不起眼的攤檔上去尋

via 《風味人間2》

記憶中的牛雜味兒

總是隱藏在不知名不起眼的小巷中

一部簡易的小推車,一口大大的鐵鍋

一掀開鍋蓋,牛香四溢,熱氣升騰...

via 《風味人間2》

上到白髮蒼蒼的老人

下到童真可愛的小朋友

陪伴著廣州人長大的牛雜味道實在好

從下水料到讓人沉迷的珍饈美饌

牛雜經過了一次華麗的變身

via 《風味人間2》

牛雜堪稱身價最高的廣州街頭小食

無論是開跑車還是踢人字拖

無一例外都要站在街邊食

如果要選一種食物代表廣州精神

小羊覺得「牛雜」就很貼切~

via 《風味人間2》

老闆手法熟練地剪切牛雜

食客們圍站在一旁眼巴巴地張望著

等待著慰藉腹內寂寞

via 《風味人間2》

牛雜是廣州歷史的見證

蘿蔔牛雜發源於廣州的老西關地區

老西關牛雜是蘿蔔牛雜的鼻祖

傳說在清代,有一年嶺南大寒

牛羊肉的需求量增大

有位回族廚師家的牛肉用完了

實在沒有能招待客人的東西

via 《風味人間2》

廚師急中生智

將剩下的牛內臟與蘿蔔一同放入鍋中燉

加入八角、香葉、陳皮等香料

再配以嶺南特有的醬料

不想這一鍋燉

煮出來是香溢滿屋

飄出街外,偌大的西關都為之躁動!

via 《風味人間2》

從那以後

廣州人便對牛雜總是情有獨鍾

這些曾經一度被丟棄的「下水料」

不惜耗費時間去清洗、爆香、燜煮

通過一道道工序將其熬製成香噴噴的尤物

via 《老廣的味道》

我們的大廣州

就像一鍋熱騰騰的牛雜

包容又堅持自我~

牛雜需要十足的功夫

一份美味的牛雜

不僅需要老到的手法

還要十足的心力

才能收穫它的款款風韻

via 《老廣的味道》

牛雜也稱為「牛下水」,就是牛的內臟

新鮮的牛雜原料

必須在三小時內儘快處理

via 《風味人間2》

做一副好的牛雜

需要花很多心思

其中關鍵是洗乾淨

第一遍是用清水衝洗

via 《老廣的味道》

洗乾淨的牛雜要入鍋煮沸

進行第二次清洗

一定要冷水放進去

如果是熱水,一放下去就會燙熟

裡面的髒東西就會出不來

氣味就會比較大,品質就差了

via 《老廣的味道》

過完水的牛雜

去除了內裡的雜質

變得富有彈性

仔細地反覆清洗

熟悉各部位的肉質纖維

via 《老廣的味道》

為了做出口感、味道俱佳的牛雜

需要師傅多年的摸索與多次的試驗

想吃到好吃的牛雜,還有一番功夫

需要根據不同部位

安排不同的燉煮時間

via 《老廣的味道》

牛肚的肉質纖維比較緊實

就要下早一點

十分鐘後

再把牛蒡、牛腸放下去一起燜

via 《老廣的味道》

熬製的湯汁是決定其好味與否的關鍵

牛雜的配料主要有

醬油、紅糖、老薑、八角、

香葉、茴香、陳皮、花椒…

當然這些只是常規的配料

不同家店鋪都有自己的秘制配方

via 《老廣的味道》

燜好的牛雜

鍋蓋未開,香味已然掩蓋不住

這時,還不能馬上食用

要一個小時之後才可以吃

等它充分入味

via 《老廣的味道》

腸與肺彈牙耐嚼

肚與喉爽脆入味

牛蒡鬆軟甘香

不同的肉質纖維幾乎統一

但又保持了各自本身的味道

via 《老廣的味道》

沒想到看似簡單的牛雜

卻要花上數倍的功夫

正如廣州人一如既往的務實和追求~

牛雜最出名的「三吃」

牛雜的做法眾多,出名的有「三吃」

一吃:蘿蔔+牛雜

蘿蔔味涼性辛

牛雜益氣血強筋骨

這兩者可謂黃金拍檔了

也是老西關最具代表性之一的小吃

via 《風味人間2》

二吃:牛雜湯+牛三星湯

牛三星湯裡面有

牛百葉、牛心、牛肚、牛腰等

事先用酒、薑汁等調料醃製過

吃的時候才用沸水迅速灼熟

然後加入牛腩熬製的湯底

放上鹹酸和韭菜

三吃:蒜蓉醬+辣椒醬+酸甜

這一吃法配料是關鍵

就像紅花要有綠葉襯一樣

吃牛雜一定要蘸些配料

既可以壓腥

又添酸、甜、辣之個人口味

講起牛雜

每個老廣一定都有自己摯愛的一碗味道

或許是上學路邊的小攤

或許是巷口的牛雜鋪

對廣州人來說

牛雜不僅是一味小食

更是一段記憶,一份情懷

無論世事變幻,時過境遷

那鍋牛雜上冒起的蒸氣和利落的剪刀聲

依舊是心中的白月光!

*本文綜合自《老廣的味道》、《風味人間》、廣東發布

喜歡吃牛雜的點一下~

相關焦點

  • 小時光提醒:白月光是什麼意思?誰才是你心中的白月光?
    小時光提醒:2020進入尾聲,網上總能看到一些關於「我的白月光」朋友圈,亦抒情亦感嘆。那麼「白月光」到底是什麼意思?白月光 (網絡用語)白月光的意思:指可望而不可及的人或事物,一直在自己心上卻不在身旁。
  • 阿婆牛雜走出芳村,老廣美食新地標等你打卡
    就在六一兒童節當天,阿婆牛雜首次走出芳村,進駐越秀文明路開設新門店,桂珍婆婆更親自到場坐鎮亮相。各路吃貨早早聞風而動,阿婆牛雜新店瞬間成為美食打卡新地標! 阿婆牛雜新店在「美食街」文明路上顯得異常醒目,映入眼前的是充滿復古元素又不乏創新的店面裝潢,最亮眼的莫過於熟悉的小推車,曾去過芳村排隊買牛雜的忠實粉對此都不陌生;舊式搪瓷多層飯盒被懸掛在小推車一角,老廣街坊們親切稱之為「pang」(音譯),令人回想起小時候提著飯盒吃牛雜的溫暖情景。
  • 你是我心中,永遠的白月光
    他與她相視而笑,笑容裡藏著無聲的告白:「你是我心中,永遠的白月光。」-END-(圖片源自網絡)
  • 廣州人為什麼這麼喜歡吃牛雜
    自此,牛雜這款小食走進了這座城市,成為了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廣州人為什麼喜歡吃牛雜,可能廣州人自己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但無論是在收租路上的房東,還是剛下班、放學的上班族、學生,每每在街上有人在賣牛雜,都會不自覺地停下腳步。
  • 兩廣牛雜的碗裡有什麼?
    都說「北有滷煮,南有牛雜」,又說「牛雜滾三滾,神仙企唔穩」,讓廣東人神魂顛倒的牛雜到底好吃在哪裡?如果你問一個廣州人,哪裡有正宗的牛雜吃,他們會跟你說:「當你看到一架簡易的小推車,看起來還有點老舊,上面有一兩口鐵鍋,裡面的東西一鍋燉,檔主手裡拿著一把大剪刀,如果旁邊還有人在站著吃,那這家牛雜有99%的可能是正宗的」。兩廣牛雜在廣叔父輩手裡就是一家牛雜檔,其獨特的口味吸引了眾多「廣」粉,經過10年的沉澱,廣叔傳承牛雜製作手藝並將其發揚,開創兩廣牛雜品牌。
  • 阿婆牛雜,三十年不變的味道,背後包含的是手藝人的專注和堅持
    阿婆牛雜的創始人是陳桂姐,牛雜美食經營了三十年,即使火遍了廣州,很多人慕名而來,阿婆仍然堅守在那條陳舊的巷子裡,一年365天風雨無阻的出來擺攤,這可能是阿婆心中的一份堅守吧。也有很多人是來拜師學藝的,但阿婆一一婉拒,她相信一時的新鮮感並不能把事情做好。
  • 花木蘭,多少人心中的白月光
    花木蘭是我的英雄,永遠是我心中的白月光。3月11日,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的世界首映禮在美國洛杉磯舉行,我感覺很驕傲,木蘭又再一次站在了世界舞臺上,讓全世界人瞻仰她的風採,同時又有些失落,又是外國人拍的電影,他們真的懂花木蘭嗎?真的懂我們的文化嗎?
  • 冠軍牛——一份牛雜,一段記憶,一種情懷!
    很多人一說起牛雜,就有一種大快朵頤的衝動,它是一種美食,更是存在於人們生活中一處難以割捨的情懷記憶!舊時光的味道十歲的快樂是清蒸,吃的是新鮮;二十歲的快樂是小炒,吃的是生猛;三十歲的快樂,就已經是紅燒,吃的是回味;至於以後,便是一道五味雜陳、歷久彌香的牛雜,將時間煮成味道!
  • 忘記牛雜大王吧!這間藏在居民樓下的牛雜煲店,人均30抵到爛!
    據聞牛雜大王的牛雜煲,在黃埔區的名氣響噹噹小編滿懷期待地跑去一探究竟,結果發現它!竟!然!搬!走!了!只好到馬路對面的另一家牛雜店填飽肚子沒想到來了個大反轉!這家店藏在狹窄的巷子裡,一不留神就容易走過6年來始終保持超低價,人均30一頓砂鍋牛雜煲分量超足,平價又實惠,抵食到爛!
  • 終於吃到傳說中的阿婆牛雜
    掃碼關注南都APP「咩事」    廣州有句老話,「牛雜滾一滾,神仙都企唔穩(站不穩)」。而吃過芳村阿婆牛雜的人,都紛紛表示:「比神仙還快活!」    堅持    開檔30年陪伴廣州人成長    熟悉阿婆的人都親切地叫她「桂珍」,「桂珍」退休前在一家百貨公司做售貨員。退休之後,阿婆才開始做牛雜。樓上鄰居是她的領路人,「她是我師傅,也是我的貴人」。阿婆好學又勤奮,並不斷加以改進:每天早上4點起床,5點鐘去市場裡挑最新鮮的牛雜,回家清洗,慢慢烹煮;她還買花生米,自己挑、炒、榨油。
  • 奇蹟暖暖永遠的白月光!黑白夫人幾乎零差評,而它拿齊太不容易
    奇蹟暖暖上線已經5年有餘,在這期間上新了無數套衣服,在這麼多套裝中必然會有一套是玩家心中的白月光。不管出再多的華麗漂亮的套裝,當把白月光重新拿出來時都會瞬間擊敗新套,白月光套裝永遠是玩家心中的神。那大家的白月光都有哪些呢?
  • 10元就能吃到的25種「老網紅」,是廣州人的青春!
    7- 雲吞麵 - 尋吃推薦:阿群竹升麵店、麗的面家、恩寧劉福記說到麵食,廣州人對雲吞麵可以說是情有獨鍾,早午晚餐都能吃!筋道的竹升面、飽滿緊實的雲吞,一碗下肚就足夠滿足!要讓雲吞麵爽口彈牙,除了要「走鹼」,還要靠鴨蛋和面,能讓麵條爽口之餘充滿蛋香!
  • 《且聽鳳鳴》左青鸞:心中的白月光走向了風舞,至此一念成魔!
    其實,在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左青鸞對朝歌真的很好,朝歌就是大師姐心目中的白月光,只可惜白月光只會活在記憶中。小時候,師傅對青鸞的嚴苛到極致,只知道靈力修為,名譽榮辱,而小師妹的天真善良,是青鸞眼中想要看到的樣子,或者說是她想成為而不能成為的樣子,所以她盡力在保護小師妹。
  • 廣東人有多愛吃牛雜,一間50平米夫妻小店,月入10萬
    01牛雜陪著廣東人長大「放學後,一起去吃牛雜呀?」「好啊」!這是羅欣然學生時期的回憶,有人說:「牛雜陪著廣東人長大,牛雜又陪著廣東人老去。」要說廣東的牛雜哪裡的更好吃?哪個地方的更值得推薦,那毫無疑問是「食在廣州」。羅欣然是廣州人,從小吃遍了廣州的大街小巷,羅欣然覺得最好吃的牛雜,不在店裡而在街頭小巷裡。街頭擺攤的牛雜,一直是羅欣然的最愛,在很多年前,這些推著車售賣牛雜的人被叫做「走鬼檔」,一部簡單的四輪手推車,中間架著一個大鍋,底下當著一小罐煤氣,有的甚至是用木炭。
  • 她才是男生心中的白月光
    他想通過拋硬幣來決定,其實這時候的他,心中早已有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太羨慕這個龜孫子了!)當然了,無論是胡一菲還是諾瀾,都是相當優秀的女生,選誰他都不會吃虧的……如果你是曾小賢,你是選霸氣側漏的胡一菲呢?還是溫柔賢惠的諾瀾呢?
  • 永遠在排隊的細妹牛雜,為啥順德大良清暉園邊上這家總是那麼火?
    中午準備在它的附近找地方果腹;嶺南名苑——清暉園步行範圍之內的眾多網紅小吃中,首當其衝是一定要吃的「細妹五香牛雜」:永遠排隊的細妹牛雜11:10;不算起眼的門臉前已經有30個人左右在排隊,看來這個網紅牛雜店確實有自己槓槓的實力。仔細觀察了一下,這個點排隊的基本上以年輕人居多,估計都是尋著網絡上的介紹來的。
  • 男人心中的白月光通常有以下幾個特點
    每個男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白月光,也許她們在周圍人的眼裡很普通,但是在某一個男人的心裡卻是那麼的美好。如果一個女人有幸成為某一個男人心裡的白月光,那麼這個女人就是一個幸運的女人。A同學是一名大三的學生,他長這麼大了卻從來沒有談過一次戀愛。
  • 翻拍:段嘉許、沈倦、謝辭,你心中的白月光將要被毀
    看小說的時候我我們對《偷偷藏不住》中的段嘉許,《白日夢我》中的沈倦,《她的小梨渦》中的謝辭都有著自己的想像,這些我們心目中的白月光你認為哪個男明星可以演繹出來?《偷偷藏不住》中的段嘉許是「人間理想段嘉許」,滿嘴騷話又會撩,溫柔主動風騷帥,經歷了艱難困苦依然溫柔善良,樂觀向上。他的那句「做了一回畜生,就不想做回人了。」讓人記憶猶新,是大眾心裡的男狐狸精。
  • 廣州人:米乜撚林?乜撚其林?米奇乜撚?
    然鵝…在廣州人這個神奇的物種眼中,有沒有這個獎,似乎並不重要。龍津西路的粵菜老字號-向群飯店,2018年獲得了「米其林必比登推介」,成為廣州首批米其林推薦餐廳的一份子。從商戶的角度看,廣州人的這種佛系雖然有點讓人看不懂,但倒也不至於難以理解。都說廣州人會吃,其實不是說廣州人嘗過多少的山珍海味,恰好相反,正是廣州人把吃看得很純粹、很簡單,所以不太Care味道以外的其它東西。好吃就是好吃,不好吃就是不好吃,吃的是什麼、名貴與否,其實都不重要。粥粉面飯、魚翅海鮮,只要好吃,老廣們都能欣然接受。
  • 這一碗,才是安慶人心中的 「白月光」
    可以說每個安慶人心中都有自己最好吃的一家炒麵,就住在開發區的小編而言,九中對面的棚子炒麵就深得我心,陪伴我從小學吃到高中。雖然我們都熟知蘭州牛肉拉麵,但是親自去過蘭州吃過當地拉麵的小編,真的覺得!還是安慶牛肉麵好七!!(僅代表個人看法)安慶人的口味偏重,那些清湯寡水的牛肉麵不太能吸引大多數安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