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兒歌童謠快要失傳了,這事你先不要犟,看沽酒客怎麼說?

2020-12-12 江陽沽酒客

關於童謠也可以說是兒歌,全國各地都有,多數來自民間編撰,口耳相傳,根據各地的民風民俗,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之一。

其實早在周朝尹吉甫時代,他開始編撰《詩經》開始就已經在採集民間詩歌了,其實這裡也有很多童謠。

古代童謠跟今天比起來有很多相似性,但是也有一些特殊性,就是古人有時候會把這個當初改朝換代的由頭,用來做政治籌碼,用小兒的口來造輿論,就是這個比較討厭。但是大多數時候,是最天真無邪的表現。

沽酒客的家鄉瀘州,地方童謠一直以來豐富多少,都是隔代傳,但是代代不散,為什麼隔代傳呢?因為一般瀘州人的習慣是小時候十歲之前,孩子公婆(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帶得多,今天八零後的父母基本文化水平高一些,而八零後甚至九零後的祖輩就差一點,但是並不影響他們給我們啟蒙,而最好的啟蒙就是各種兒歌童謠的普及,朗朗上口還非常有趣。

可是我發覺到了今天,童謠已經不吃香了,很多我們八零後和九零後當父母以後,反而今天的小孩子會說地方特色的童謠越來越少。

為什麼,你想我們自己對自己的民俗文化都不關注了,因為土和毫無意義,根本不重視,這些民謠,早被各種早教,什麼英語、舞蹈、各種超齡開放的東西給替代,我不評價它的好壞,不說童謠或者不會兒歌既不犯法也不影響長大和吃飯,但是總覺得根沒有了,你說家鄉記憶,你說熱愛家鄉,家鄉的概念越來越虛化,怎麼愛呢?從哪裡去愛呢?恐怕還值得我們反思。

還有童謠兒歌就真的很土,很沒有意義嗎?難道不能與時俱進嗎?我倒是不認為如此。

其實在全世界各民族和文化中,都有童謠的記錄。比如中國的《三字經》,更像是童謠集大成者,而西方的《一閃一閃小星星》等。也在他們的國度經久不衰。

2008年6月7日,北京童謠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可見這種一度被認為幼稚的,哄哄孩子的玩意,原來具有如此寶貴的價值。

韋昭注的《國語·晉語》有云:「童,童子。徒歌『曰語』。」又與瀘州關係深厚的明代巴蜀大才子楊慎《丹鉛總錄》卷二五裡道:「童子歌曰童謠,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

它是地方民俗文化的見證,也是地方特色的展現,見微知著,從一個個有趣上口的童謠,你可以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魅力,甚至也是瀘州人文的一張不可多得名片,不信,今天我們就來回憶一下記憶裡的一些童謠,當然這裡主要寫八零後的,也歡迎大家補充,一起來重溫我們美好的歲月吧。

1. 點子眉堂,眉貴花堂,睛官下水,牙官推堂。

有朋友問沽酒客,這個童謠倒是記得,就是不知道什麼意思,其實好簡單啊,這就是一個對牙牙學語五官認知和祝福的兒歌,聽沽酒客給你聊一聊。

點子眉堂,就是用手抓著小孩子,基本在一兩歲的最合適,牙牙學語的那種,抓著他的小手指去感受他自己的眉毛和額頭,這個讓孩子聽兒歌的同時,感受自己的五官,點子就是點孩子的意思,眉堂,眉毛和額頭,其實很多人把眉堂以為成玫糖,眉貴花堂,以為是玫瑰花糖,並不是吃的東西,而是通過點眉毛和額頭,希望孩子的眉毛長得好看,額頭飽滿。

而睛官就是眼睛,睛官下水就是眼睛流淚的意思,小孩子好哭鬧,眼睛經常流淚未必是悲傷,不能說話的時候,表達很多訴求,比如餓了,身體不舒服,給眼睛封個官,代表它管理孩子的喜怒哀樂,但是更希望孩子一生開心快樂,讓淚水少流,而牙官退堂,就更好解釋了,孩子換牙就是退堂的意思。這就是這個簡單兒歌的豐富含義,當然也許有人不認可我的說法,不認可你來解釋你的,我也保留我的就好。

2. 螢火蟲,屁股亮,打著燈籠到江陽(瀘州),瀘州又好耍,頓頓吃嘎嘎(肉)或者亮火蟲,綠油油,打起燈籠下瀘州,瀘州又好耍,頓頓吃嘎嘎,瓢根(兒)舀湯湯,筷子捻嘎嘎

這個相信大家不陌生,以前瀘州雖然管理的地方不少,但是瀘州老城區不大,進城還是比農村好些,但是瀘州是不是當年頓頓吃嘎嘎就不知道,只曉得「江安食不足,江陽酒有餘」,怕改成頓頓喝單碗又要不得,娃兒就搞得酒麻口的樣子,不像話,瀘州也不能除了酒啥子都沒得撒,你說是不是。

3. 在一個黃昏的早晨,一個年輕的老人,拿著一把鋒利的鈍刀,殺了一個活生生的死人。

4. 這個順口溜最有意思,就是每一句話都矛盾的,但是又可以自圓其說的樣子,你們聽過沒有。

5. 雲南有個雞爪山,離天還有三尺三,瀘州有個鐘鼓樓,半截焊在天以頭。

這個老一輩的人應該不陌生,有人說是敘永的猴爪山,不知道具體,只曉得當年傳說是雲南人跟瀘州人相互吹牛,吹自己家鄉有好不得了,雲南人說家鄉的山高得很,結果瀘州人說鐘鼓樓的高度,直接把雲南人整懵逼了,導致今天一些人來瀘州發覺鐘鼓樓也不高,大失所望哈哈。

6. 唐僧騎馬當那個當,後面跟著個孫悟空,孫悟空跑得快,後面跟了個豬八戒。豬八戒,鼻子長,後面跟了個沙和尚。沙和尚,挑著籮,後面跟了個老妖婆。

這個兒歌好像全國好多地方都有,不算瀘州獨有。

7. 么舅么舅,打屁乓臭,聽到碗響,屁股接扭(要讀六)這個兒歌導致么舅被黑了很多年。

8. 大拇婆(大拇指),二指拇(食指),中三娘(中指),菜小姐(無名指),么姨娘(小指),中坑壙(手心),牽牛洞(手腕),轉牛彎(手臂彎),青蛙眼(手臂肌),挑擔子(耳朵),聽聲音(耳),看四方(眼),聞香氣(鼻),吃糖糖(嘴)。

這是教認身體的方式,也用各種詼諧有趣的比喻,雖然都沒有提到具體的學名,但是這種方式,在唱的時候就刻意指到說的部位,還是做了形象的比喻和功能說明,讓孩子覺得更加有趣,也更容易記憶和領悟。

9. 《望著老師哭一場》:花臉唄,花臉堂,(指小孩子之間貪玩弄髒了臉),背起書包上學堂,書包擱(柯,放)在桌子上,望著老師哭一場,老師問我哭啥子,我要吃砣花生糖。

10. 《看到看到要過年》:紅蘿蔔,咪咪兒甜,看到看到要過年,過年倒好耍,蘿蔔煮嘎嘎(肉),敲鑼鼓,吹花號,又耍龍燈,又放炮。描繪了舊時候川南瀘州過年的場景,短短幾句話,一副民俗風景被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來。

以上十個只是瀘州童謠兒歌的鳳毛麟角,其實還有很多,也沒有人專門總結收納,可惜啊,之所以說它快失傳了,是我們不重視傳承了,而且不是刻意而是自然傳承那種,不知道你還有哪些記憶深刻的兒歌呢?一起來補充吧。

相關焦點

  • 以前我以為瀘州嗷卵犟多,現在發覺錯了,是瞧不起家鄉的自卑
    關於沽酒客自己的家鄉的問題。或許未必引起共鳴,但是這還真是一個不應該忽視的問題。1983年之前,瀘州還是縣級市,這個時間有多長呢?得從1960年說起,到1983年劃為省轄市時,所謂「瀘州縣」23年沒有怎麼動過。
  • 你知道瀘州老一輩說的產拍子是什麼嗎?今天真沒法比
    看了今天的標題,我想部分八零後以及絕大部門九零後出生的瀘州人也不懂是什麼意思。而這句土語再瀘州曾經非常流行,而且這就是一個時代的青春見證。今天沽酒客就來給大家聊一聊,瀘州人說的產拍子,然後順便壓壓馬路。
  • 一個人遊走在瀘州,這座城市豈止一個酒字,除了酒我們還有啥?
    所以有時候瀘州就必談酒,談多了不喝又不對勁,身體受不了。江陽沽酒客還是認為酒要少喝,事要多知。至於那種喊你少喝酒喝好酒的,你可以採納一下,一年一瓶1573嗎?大概有人也過不了癮。因為退而求其次的原因,使得這個世界好多事情分出了一二三。實在少有那種,非常固執的人,老子沒得那個能力,整死都不碰。
  • 童謠:蕩鞦韆的兒歌
    童謠:蕩鞦韆的兒歌2014-10-17 09:22:55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雪花  千朵花萬朵花,  開在藍天下,  飄飄飄灑灑灑,  飛向大地媽媽,  溫暖著地下的,  許多嫩嫩春芽,  五九六九,陽坡看柳。  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九九無凌絲。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蜘蛛,拉銀絲,  來來回回把網織。  織網幹什麼?  專吃蒼蠅和蚊子。  小小子,坐門墩兒,  哭哭涕涕要媳婦兒。  要媳婦兒幹什麼呀?
  • 泰和:「紅領巾」編唱兒歌童謠抗疫情
    泰和縣第三實驗小學四(1)班少先隊員楊欣林正在讀唱防疫兒歌。吉安新聞網泰和訊(司馬天民)「小朋友們要記牢,肺炎疫情不小瞧;提前預防很重要,出門必須戴口罩;勤洗手來多通風,冠狀病毒去無蹤;防範措施做得好,病毒早晚被打跑。」
  • 好聽、易學、實用的80首英文兒歌/童謠
    時光不老,童年依舊Jan-tianhuie帶你一起重拾童謠旋律和孩子一起,共唱童年英文兒歌成千上萬,該從哪首學起?英文兒歌參差不齊,哪些是好聽的?英文兒歌有難有易,哪些是容易學會的? 我一直熱愛英語,但是在給孩子做英文啟蒙之前,我連一首完整的英文歌都不會唱。
  • 為什麼要學英語兒歌?看完這個你就知道了!
    那麼該如何科學的利用兒歌呢?那麼該如何科學的利用兒歌呢?建議家長可以分為三步走:1、 聽覺與動覺相結合對於學齡前兒童而言,規律的作息時間尤為重要。家長每天可以根據孩子的作息時間,播放內容相匹配的童謠。比如,孩子早晨剛醒來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微笑著和孩子打招呼,給孩子一個擁抱,並播放童謠「Good Morning」,這樣,以後孩子聽到「Good Morning」時,就能將它與安全愉悅的感覺相聯繫。可不要小看「Good morning」, 在美國的校園裡,這個詞往往是開啟孩子每天生活的第一步。
  • 你知道清張問陶,《瀘州》詩裡「給客橙」,正確讀音和來歷嗎?
    說到這裡,沽酒客想先給各位道個歉,之前曾經學著做自己不擅長的視頻,想通過多種渠道把我們瀘州的文化呈現給大家,於是特意錄了張問陶先生《瀘州》詩第一首,也就是「城下人家水上城」的詩句,引起了不小的反響,這也側面證明了,具備文化內涵的東西,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時代的變更,而無人問津,只是我們沒有去傳播,自然沒有太多人知道。
  • 六一兒童節快到了,發幾首獲獎的瀘州童謠
    (獲四川省第四屆優秀童謠評選一等獎,併入選《四川省第四屆優秀童謠作品集》)《白龍塔》白龍塔,立山巔,就像寶劍指雲天。(《白龍塔》獲瀘州第三屆優秀童謠三等獎。)《土地山》土地山,像饅頭,麥苗長得綠油油。城裡表姐當韭菜,樂的弟弟直搖頭。
  • 寶寶兒歌多多,兒歌和童謠讓寶寶更聰明:讀書郎
    這時期父母要多給寶寶朗誦兒歌和童謠,增強寶寶的語言記憶力和理解能力,豐富寶寶的語言詞彙,為寶寶的說話打好基礎,從而促進寶寶左腦語言智能發育。讀書郎是臺灣女歌手卓依婷演唱的一首歌,收錄於1996年發行的專輯《校園青春樂》中。
  • 關於瀘州你不能錯過的六首歌曲,最後一首我聽哭了
    當然文末有彩蛋,是江陽沽酒客自己寫的一首《瀘州》歌詞,沒有配曲,寫的一般,但是也是自己對家鄉的愛吧,希望大家喜歡。按語:抱歉由於版權問題就不插入音樂了,自行曲搜索來聽,一定不要錯過哦。當然,之前我也不太熟悉這位歌手,後來看了一下他的資料,廣東省首屆徵歌暨演唱大會獲得優秀獎;2010年激情唱響四川賽區十強,四川衛視春晚特別節目表演大賽冠軍;2015年推出原創歌曲《雲溪美》《秀美納溪》《請到瀘州來》《行者無疆》等。這首歌,不但詞朗朗上口,還是專門加入了瀘州話的說唱段落,非常具備瀘州特色,聽起來很有趣味。
  • 方言童謠餘韻悠長耐人尋味
    講座現場,鄭集思、林鳳群和舒飯三位主講人以石岐話講述方言童謠,別有一番韻味。「拍大髀,唱山歌,人人話你無老婆。同時,今天到場的觀眾亦有不少年輕一代,這表明傳統民俗文化還是很有吸引力的。」林鳳群 讓傳統文化不失傳主講人林鳳群從事文化工作30多年,在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等方面作出了較大貢獻,曾被國家文化部評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個人」。
  • 我在瀘州告別春天,立夏後,關於瀘州的一些散打亂語
    但是還是得繼續,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這大概是瀘州人的一種「橫」(注意這個字要發瀘州方言音huán),在瀘州說「橫人」,除了霸道和兇神惡煞,更多的是固執和有執念。他們不服氣,也不服輸,更不服軟,他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被人否定的東西,板正過來。這種不相信來自於對故地之戀。跟魯豫女士那句:「真的嗎?我不相信。」的口頭禪不是一回事。
  • 瀘州老丈人和丈母娘不要彩禮,還倒貼,網友說:這才是大智若愚
    但是江陽沽酒客卻從來沒有加入過。倒不是不感興趣,主要是沒有這方面的體驗。因為不知道為什麼,瀘州這塊好像沒有這樣的風俗。但是作為民俗文化研究愛好者,江陽沽酒客倒是對這個蠻感興趣的。今天就來給大家聊一聊,關於彩禮的話題。我想告訴各位的是,在瀘州,老丈人和丈母娘不要彩禮,還倒貼,可能對於一些地區的朋友感覺很驚訝。瀘州人那麼發財嗎?
  • 瀘州名校記,鳳凰山上著文章,百年師範有書香
    今天起江陽沽酒客開始書寫瀘州地方學校,排名不分先後,以有歷史底蘊和人文風採以及教育優秀為選擇書寫標準,請不要用專業眼光來看我的文章,希望瀘州每一所學校都能越來越好,給本土培養更多熱愛家鄉,並為社會多做貢獻的人才棟梁。
  • 2020生肖系列兒歌之奮進鼠新童謠徵稿活動在奉啟動
    2020生肖系列兒歌之奮進鼠新童謠徵稿活動在奉啟動 2020-07-02 16: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瀘州今夕對比,重溫我們的過去,展望未來
    本文配圖部分來自瀘州攝影家協會,感謝各位老師的用心拍攝,請不要作為商用,義務展現家鄉魅力文化,故土情緣,沽酒客一直在努力,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關注。江陽沽酒客整理了一部分,請不要嫌棄我用笨拙的文字和大家一起重溫和對比這些過往與變遷,相信我們的家鄉會越來越好。名酒節的全稱應該是中國瀘州國際名酒節是四川省瀘州市的文化節日。因為我們是酒城咱們先從它說起。
  • 瀘州特產:納溪泡糖,你知道一百年前它的名字和來歷嗎?
    說到瀘州的名小吃其實除了白糕、黃粑、豬兒粑、倫教糕、蟹黃糕、五香糕等以為還有一個泡糖也有百多年的歷史了。今天瀘州當地土特產在當地有一定的知名度,那是因為老一輩人的記憶延續,說句難聽的話,沒有一個牌子被打響了的,別說全國了,在四川都無法普及。
  • 800年前《吳氏中饋錄》記錄的古代糕點,瀘州至今有同名款
    所以今天的很多東西,其實很多還是可以追溯源頭的,比如瀘州這座城市,總有一些小驚喜等著我們去發現。今天我們說四川的美食甲天下,洋洋得意的同時,也不要以為就是完完全全的原創,比如一些小吃,之所以被流傳,不僅僅是因它味道獨特,還因它經歷了上千年的洗禮,被大家不斷流轉驗證,因此經典才得以流傳。
  • 你知道瀘州說「日白」是啥意思嗎?來聊聊關於「日白」的事
    然而沽酒客不認為「日白」是一嘴髒話,日白,屬於多地,方言口語用詞,有滑稽的搞笑、聊天、吹牛、撒謊、厲害、不誠實、沒有什麼意義等意思。根據說話的場景會有不同的表達意思。比如我們說趙本山,郭德綱,李伯清這幾個人很日白,就是比較幽默搞笑的意思,但是這裡面沒有太多尊重,或者把他們捧得高高在上的樣子,你別看四川這個地方外人看著不怎麼樣,四川人大多數是誰也瞧不上,當然並不是四川人自大,而是骨子裡面規矩和尊重上沒有北方那麼多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