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置之死地而後生。
俗話說,世界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綠軍與熱火的第三戰,用這兩句話形容是再合適不過了。
海沃德的歸來,非常及時,這也是我在G1和G2賽後一直念叨的:當史蒂文斯連坎特都派上去試試的時候,你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綠軍已經一隻腳踏在了懸崖邊。G2的史蒂文斯做出了很多的改變。從進程上看,不能說沒有效果——綠軍一度領先了17分,但最後的結果依然是令人失望地被逆轉,甚至把綠軍打出了「更衣室內訌事件。」有那麼一瞬間,會讓人覺得綠軍的本賽季結束了,就像快船那樣,打到最後,連心氣都打沒了。
最絕望的是,綠軍確實已經明牌了。你總不能指望著蘭福德、奧傑萊、羅威們上去成為「林瘋狂」,直接改變系列賽的形式。於是,海沃德回來了,帶著他那隻還沒有完全康復的腳。
在賽後,海沃德說道,「我現在的腳很酸痛,但顧不上那麼多了。」
30歲零181天的海沃德,經歷著右腳踝扭傷的傷痛、經歷著妻子即將臨產的場外情況,依然義無反顧地歸來了。
上一場結束後我說,「沃克已經連續兩場證明了,他無法完全限制住德拉季奇,那麼史蒂文斯是否可以考慮用斯瑪特試試呢?」
在前兩場,綠軍和熱火的對位是這樣的:
沃克-德拉季奇;
塔圖姆-巴特勒;
杰倫·布朗-克勞德;
斯瑪特-鄧肯·羅賓遜;
泰斯-阿德巴約;
這套對陣下,沃克矮小的特點被德拉季奇無限放大,小德在前兩場場均27分6籃板4.5助攻,已經成為了熱火的第一進攻箭頭。除此之外,克勞德更多的是作為定點投手的存在,讓首發裡身體素質最好的杰倫·布朗去跟克勞德打地板流,實在是有些浪費天賦。而巴特勒「裝死」的屬性,也讓塔圖姆的長臂無處施展。最後,就是在G2一組對位幾乎完爆的斯瑪特與鄧肯·羅賓遜。這一組本該是綠軍防守中為數不多應該打出優勢的組。但斯瑪特面對無球跑動、擋拆後投射能力出色的鄧肯·羅賓遜,實在是有點四兩撥千斤的感覺。
史蒂文斯這一次沒有大動輪換(畢竟也沒有太多可以調整的空間),卻在對位上做了重新的布置。在G3裡,綠軍和熱火的對位是這樣的:
沃克-克勞德;
杰倫·布朗-鄧肯·羅賓遜;
塔圖姆-巴特勒;
斯瑪特-德拉季奇;
泰斯-阿德巴約;
除了塔圖姆和巴特勒依然是兩個王牌的纏鬥、泰斯和阿德巴約的內線對位沒有變化以外,其餘三人的對位有了很大的調整。
沃克終於不用再被德拉季奇持續羞辱了,對陣首發裡運動能力最差的克勞德,沃克防守問題會被降到最低。同時,即使出現了單防克勞德的局面,克勞德的持球進攻能力也不會讓綠軍付出多大的代價。
鄧肯·羅賓遜的無球跑位能力在熱火陣中屬於頂級行列,讓一對一強硬的斯瑪特有力無處使的感覺。換上了運動能力更出色、更年輕的杰倫·布朗弟弟,鄧肯·羅賓遜便被罩住了大半。
最後,就是最關鍵的斯瑪特與德拉季奇的對位了,這組對位很有意思,綠軍只在一些換防中使用過,當然,是那種迫不得已的使用。直到沃克被欺負到實在看不下去了,史蒂文斯才想起來,「對啊,我的陣中,還有一位單防大將一直在暴殄天物呢。」其實這組對位轉化為常規對位,本可以再早一些。這樣也可以解放了沃克在進攻端的掙扎。而前兩場爆種的德拉季奇,本場在斯瑪特的重點照顧下,只有11分1籃板5助攻。
至此,綠軍的三組對位更換都取得了戰略性的成功。
同時,綠軍在進攻戰略上也有了改變。
上一場我說「打阿德巴約可以適當,但絕不是破局的關鍵。」
這一場一開局,就是斯瑪特單吃克勞德,第二球,就是找克勞德擋拆,讓杰倫·布朗偷了個順下。同時,鄧肯·羅賓遜半場3犯,全場5犯,是綠軍全隊努力的結果,他們終於有點明白了阿德巴約不是熱火的提款機,甚至有可能是印鈔機。只有把德拉季奇、鄧肯·羅賓遜、奧利尼克的白人群打下去,才有希望。
並且,史蒂文斯還在不斷摸索綠軍輪換的終極答案。先看一組數據:
塔圖姆 43 42 41
沃克 42 34 40
布朗 43 39 43
斯瑪特 43 38 36
泰斯 35 31 24
沃納梅克 25 24 10
羅威 11 0 0
奧傑萊 10 9 0
格威 10 10 10
坎特 0 10 5
海沃德 0 0 30
這是東決前三場綠軍的輪換時間匯總,從這些數字裡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史蒂文斯的調整和改變。
首先,是羅伯特·威廉士隨著系列賽的深入,已經跌出了輪換,坎特從G2開始,吃掉了他的時間;
格蘭特·威廉士的出場時間一直很穩定;
沃克+塔圖姆+布朗的三駕馬車,出場時間一直維持在40分鐘以上(除了沃克的G2),這是迫不得已的選擇,之前說了,綠軍的陣容深度和熱火差了太多,所以只能死用主力並且期盼主力們的體力能夠堅持到這輪系列賽的結束;
海沃德的歸來,吃掉了泰斯+奧傑萊+坎特(部分)+沃納梅克的時間,頗有一種零線換整的感覺。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系列賽的深入,只要海沃德的身體還處在能打的階段,他就將不斷吃掉泰斯的時間,打綠軍版的死亡五小;
現在的綠軍,有一種之前的牌都不要了,重新洗牌、碼牌、抓牌、看牌的感覺,而熱火反而成了被動的一方。如果他們不儘快解決綠軍的新牌面,他們的處境就會越來越艱難。但這也是正常的,本來這兩支隊伍的系列賽就是奔著搶七去的。
沒那麼容易結束,也沒那麼容易就有人先投降。
那熱火想要把比分扳成3比1的話,第四場需要做些什麼呢?
首先是破解綠軍的對位問題。
下一場綠軍的對位大概率還會延續G3的節奏。但綠軍在防守策略上依然是有空子可以抓的。綠軍講究換防,而不是對持球人夾擊,這樣的好處是避免熱火單點爆發。但缺點是考驗泰斯的防守,比如這樣。
所以,熱火可以抓住泰斯還在場上時的機會,趕緊做一些文章。因為你不能期望著每場都落後15分以上再逆轉。必須要在開局打出強硬的表現,建立優勢才是王道。
史蒂文斯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但之前手裡的牌不夠,只能看著泰斯被欺負。但現在不同了,有了海沃德,綠軍會在更多的時間裡擺出沃克+斯瑪特+海沃德+布朗+塔圖姆的五小陣容。隨著系列賽的深入,泰斯的上場時間會逐漸的縮水、越來越少,留給熱火去針對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其次就是巴特勒可以換個打法了。
前三場的巴特勒,風格都如出一轍:選擇先養生,帶動隊友,最後一節收比賽的節奏。但是現在看來在G4,巴特勒可以亮出殺手本性,提前開啟接管模式了。熱火現在急需一個沒有爆破的點打出爆炸表現才有機會破局。而巴特勒,就是那個最重要的人。
畢竟,如果有人能夠在鐵血圍剿中硬一點、再硬一點,那個人一定就是吉米·巴特勒。
戈登·海沃德的數據,看起來不算高:6分5籃板4助攻3搶斷。但看過比賽的人都知道,海沃德對於比賽的進程影響深遠。他帶著右腳的酸痛和妻子即將臨產的消息,像個戰士一樣回到了賽場。他的回歸,豐富了史蒂文斯的套路;加強了綠軍的輪換;讓綠軍有機會擺出來五小陣容;穩定了軍心——畢竟上一場發生的「更衣室事件」;分擔了沃克和塔圖姆的壓力。
在絕境下,總有人自然而然地站了起來,那無關於實力,是一種關乎於大場面時自然而然迸發的意志。
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