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匠心X木偶頭雕刻 非遺木偶頭雕刻國家級傳承人——季天淵

2021-01-14 奇人匠心

非遺項目木偶頭雕刻國家級傳承人——季天淵

人物簡介

季天淵,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木偶頭雕刻代表性傳承人,上海戲劇學院特聘木偶教師,從事木偶造型設計製作,戲劇舞臺道具設計製作,泰順車木藝術設計製作。

「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當務之急是要培養孩子們的興趣」。

季天淵與木偶頭雕刻

泰順木偶頭雕刻,是傳統美術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木偶戲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例,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收藏價值和審美價值。以「雕工精細簡練、機巧構思巧妙、開相文靜秀美、臉譜描繪簡潔樸素、粉彩工藝細緻講究、木偶人物性格各異」而著稱。

季天淵,出生於1964年11月,是泰順木偶頭雕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她自幼跟隨父親季桂芳學習木偶雕刻及彩繪技藝,季桂芳除了手把手指導季天淵,還讓季天淵找各種機會,拜名師、上專業培訓班等。

季天淵先後在溫州工藝美術雕塑專修班、浙江工藝美術學校、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研究室等地學習,40年來,季天淵一直保持著對木偶的熱忱。

車木工藝看似簡單,造型設計卻頗講究藝術底蘊,考驗創作者的審美情趣。季天淵創作出了《仿古娃娃》《仿唐仕女》《惠安女》等「人偶系列」車木造型作品,這種作品是目前也是非常好的伴手禮,很受市場歡迎。

其中,《惠安女》的身子就是用上下一短一長的近似圓柱形零件組成,中間一節小圓木,恰似一截纖腰,誇張地展現惠安女上身又短又狹的斜襟衫,以及下身又寬又大的黑褲。球形頭部上用寥寥幾筆刻畫面部表情,鮮豔的小朵花巾捂住雙頰下頜,更顯得稚氣可愛,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民間色彩。

季天淵用誇張濃縮、提煉的藝術手法,塑造不同木偶人物,突出木偶人物的性格。所以她刻制的木偶頭像,舞臺效果特別好,個個形象俊美,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人偶系列外,季天淵創作了場面宏大的「攔街福」民俗場景以及溫州百工模型,其工作室還生產推手動物、關節人偶等車木玩具。

三十多年來,季天淵先後獲得浙江省三雕創作世紀談金獎,首屆國際民間手工藝品展金獎,中國木雕創作大獎賽榮獲銀獎,浙江省第二屆民族民間手工藝展天工獎,2018年元月提線木偶《豬八戒背媳婦》榮獲浙江省中青年優秀舞臺美術設計獎。2013年浙江省第十二屆戲劇節(大唐驪歌)榮獲優秀舞臺美術《道具設計》獎。溫州市十佳青年民間藝術家稱號。

如今,已快步入花甲之年的季天淵,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木偶頭雕刻的傳承上,到各地開展帶徒授藝,培養了一批年輕的木偶頭雕刻藝人。「我現在就是想帶動曾經一起演出過的同事走出去,把泰順的木偶戲宣傳出去,」她說,只要她還走得動,拿得動刻刀,就會把非遺傳承、非遺弘揚這條路一直走下去!

作品欣賞

相關焦點

  • 巧手雕木偶 匠心傳技藝
    12月3日,記者從赤坎區文化館了解到:在今年公布的湛江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中,由赤坎區文化館(區非遺保護中心)推薦的傳統戲劇木偶戲(湛江木偶戲)項目上有4人入選。其中,有1人是木偶製作技藝傳承人,他就是餘興。餘興向記者展示成品木偶。
  • 大朗鎮巷頭小學推進醒獅和木偶戲等非遺項目進校園
    大朗巷頭小學,非遺傳承人在給同學們上木偶戲的課醒獅隊的老師在給同學糾正姿勢醒獅隊的活動室教育要著眼於未來,重視人的終身發展,關注每一個學生潛能的開發和個性的發展。為此,大朗鎮巷頭小學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和學校「朗行文化」辦學理念,確定「培養未來社會的創e人(具有信息技術能力和思維的創新人才)」的宗旨,選擇了表演性非遺項目醒獅和木偶戲等,精心開發拓展型課程,並嚴格施行。
  • 萊西瑰寶「木偶戲」,有序傳承兩千年
    頭、眼、嘴、手指皆有機關,表演生動靈活,形象逼真,個性鮮明,偶味十足。萊西木偶戲又稱「頭子戲」,唱腔以呂劇、京劇、膠東大鼓、柳腔為主,伴奏的樂器有京胡、二胡、鼓、鑼、鈸子等。演出劇目有《西遊記》《大報國》《三娘教子》《小姑賢》《空城計》等。
  • 肩負重擔 堅定木偶夢想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江朝鉉逝世後,其子江碧峰又承繼父業,並繼續傳承給下一代江東林,至今,江氏木偶頭雕刻已傳至第五代。 1978年,江家第五代傳人江東林出生。從1997年起,他主動跟爺爺江朝鉉學習木偶頭雕刻。後來,他特意在英語方面下功夫,他說:「選擇英語,是希望以後向外國人推廣泉州的木偶頭雕刻藝術。」 記者採訪江東林時,他正在雕刻木偶頭。
  • 探館文博會|霹靂布袋戲木偶、漆器髹飾……你見過嗎?
    來源:臺海網布袋戲木偶吸睛臺海網12月5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文博會展廳,五個高約70釐米、面容精緻俊美、造型現代華麗的木偶引來不少人拍照打卡。一旁的告示牌告知了它的來歷——來自臺灣的霹靂布袋戲木偶。霹靂布袋戲自1984年出現以來,已製作超過2000集,成為兩岸年輕人熟知的文娛IP。 據介紹,從雕刻、上色到製衣定型,製作一個布袋戲的木偶平均要耗時一年。
  • 木偶「學」變臉,周末逛成博好戲連連
    十餘個精彩節目的輪番上演,零距離親密接觸皮影、木偶,周末的成博嗨爆全場。今年9月,成都博物館率先推出全國首創「周末兒童博物館」,一月一主題,開展多種多樣的青少年教育活動。本月的主題為「影偶奇緣」,11月20日、21日晚上6:30,最後一場木偶展演將隆重上演,國家級非遺項目杖頭木偶結合川劇絕技變臉,難得一見。
  •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陳義文因病逝世
    2月25日,我市《老河口木版年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陳義文因病逝世,享年90歲。
  • 描木屐、打太極、玩木偶戲……東莞非遺走進大朗鎮實驗小學
    本次活動有非遺展演和非遺手工體驗兩個項目,讓同學們近距離感受非遺的魅力,親身體驗非遺傳統技藝的樂趣。本次活動在「我是小小傳承人」萬人籤名活動中拉開序幕,同學們在了解各項非遺項目後,認識到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紛紛要爭做優秀傳承人。在我是「小小傳承人」萬人籤名活動上,同學們鄭重地留下自己名字。
  • 非遺傳承人如何帶徒弟?紀錄片「搶救性」記錄非遺傳承研究
    昨天(17日),「年華易老,技·憶永存——第三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成果選映」活動在廣州圖書館舉辦。本次活動從前三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共95個優秀項目中,選出有代表性的三部作品進行展映。
  • 泰順大安非遺慶豐收
    作為泰順的「非遺大鄉」,大安擁有藥發木偶、龍鳳獅子燈、提線木偶、篾藝、米塑、手工制陶等8項國家級、省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日的活動現場,除了主舞臺上的歌舞表演、兒童龍鳳獅子燈演繹、土陶走秀等諸多精彩節目,還有熱鬧的土陶村非遺集市,包括木偶頭雕刻技術、土陶、米塑、竹篾、蓑衣、草鞋、車木工藝、石雕、大安茶、年糕、米麵幹、泰順糧倉米、大垟蓮子、古廊橋酒等琳琅滿目的產品,還有大安特色的米塑大賽、畫陶大賽等。
  • 兩岸非遺聚首 「雲」上傾情對話
    兩岸非遺傳承人紛紛亮出自己的「絕活兒」,以精湛的技藝,精彩的演出,再續兩岸文化情緣,活動特邀在閩臺青、臺商、臺生前來觀看,通過直播海峽、直播福建、海博TV、東南廣播抖音、財經961西瓜視頻、財經961新浪微博和臺灣網紅主播的臉書、抖音號全程視頻直播,獲得了現場觀眾、臺灣聽友以及兩岸網友的喜愛與熱捧。
  • 錦州「小木偶」炫技北京春晚「大舞臺」
    隊員們在排練場裡排練、熟悉掌握木偶的表演錦州木偶劇團在晚會籌辦之際,有幸應邀在本次晚會中參演了大張偉詞曲並演唱的洗腦神曲《紅紅火火》,為了從視覺到聽覺都給觀眾一個「嗨翻了」的感受,舞臺上竟然擺上了一個巨大的火鍋
  • 霹靂布袋戲,一份匠心一份木偶情
    、反轉等動作;日本有文樂木偶,木偶劇團一般由5人組成,三名木偶演員坐在幕布後面,操作木偶。臺前敘述者在三弦琴樂手的伴奏下講述木偶的故事……中國也有近年來大熱的霹靂布袋戲,它脫胎於三百年前起源於福建泉州的布袋戲,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演變為利用光影效果,特效技巧等現代技藝講述故事的劇集。 木偶戲是依託於木偶這一表演道具,衍生出來的表演藝術。可以說木偶是木偶戲的靈魂,對比國外的木偶,霹靂布袋戲對於表演的木偶有著一份自己獨特的匠心和木偶情。
  • 霹靂布袋戲:用木偶講好霹靂故事
    舞臺上活靈活現的木偶,靈巧地做出開合扇子、斟酒、拿書、寫字等一系列動作,宛如擁有生命一般。這便是木偶戲的魅力,「木偶戲」起源於漢朝,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並憑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全世界範圍內流行起來。捷克的提線木偶;越南的水上木偶;日本的文樂木偶;中國的霹靂布袋戲都深受喜愛。
  •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胡海:三尺桿頭的守護 既是舞臺也是人生
    當時誰也沒想到,這個男嬰成了未來拯救日漸沒落的資中木偶的「英雄」。33年來,他不僅見證了改革開放的奇蹟,也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奉獻著光和熱。「遺產是先人的,傳承是歷史的,創新是我們的,發展是必須的。」作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胡海用三尺竹竿傳遞華夏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輸出中華文化自信。
  • 痛失巨匠——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陳義文因病逝世
    2月25日,我市《老河口木版年畫》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陳義文因病逝世,享年90歲。       陳義文,男,漢族,生於1929年,工藝美術師,祖藉河南省社旗縣,14歲隨父學藝,16歲即開始木版年畫的雕刻、創作。
  • 非遺地圖|以刀為筆,以竹為紙,雕刻出他的非遺人生!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
  • 奮鬥泰順人 | 魏朝浩:守護木偶戲舞臺 執著傳承與堅守
    木偶戲的演出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練成,這其中包含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艱辛。魏朝浩就是其中一位木偶戲傳承人。   上世紀70年代初,一個普通的木偶戲戲臺前座無虛席,全村的男女老少無不興致勃勃地欣賞著傳統木偶戲表演,每一處喝彩、每一處驚豔,都刻在了魏朝浩的幼年記憶裡。因緣際會之下,魏朝浩師從著名木偶大師黃宗衙,由此走上了木偶戲表演的舞臺。
  • 雕刻大師的搖籃!「河北文化名片」易水硯舉辦非遺技藝培訓
    12月6日,原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會長、著名書畫家寒石先生以《硯雕大師的修養》為題為百餘名易縣易水硯雕刻藝人授課,拉開了易水硯非遺技藝提升培訓活動序幕。這項活動對於弘揚非遺文化,傳承非遺技藝,推動非遺發展將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