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小灰的自習室,ID:uptogetherup】,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
最近一段時間,無論是知乎上,還是公眾號文章,還是跟同事朋友聊天,都高頻的提到了一個詞:摸魚。
很有意思,這是一篇註定不能拿出來分享的文章,所以想聊聊這個話題。
首先,既然說到摸魚,那麼就得先聊聊,為什麼要摸魚呢?
從我有限的摸魚歷史中,大致有以下幾種狀態,會讓自己有「摸魚」的衝動:
第一,工作陷入停滯狀態,加之辦公室空氣不流通,整個大腦處於缺氧狀態,急需呼吸呼吸新鮮空氣,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摸魚」來釋放一下自己的大腦;
第二,人總有那麼幾天閒的要死,不摸魚,都沒辦法呆著辦公室;
第三,人也總有那麼幾天持續性混吃等死的狀態,倒不是失去了生活的意義,只是突然間進入了賢者時間。
所以,摸魚其實是一種工作狀態的調和劑,畢竟無論是從精力管理的角度,還是從時間管理的角度,都會有「摸魚時刻」,只不過,我們需要將這樣的精神發揚光大。
人生,除了工作,還有生活嘛,所以,正常時間下班,偶爾忙裡偷閒摸摸魚,還是可以讓自己繼續保持工作的熱度,不至於消耗殆盡。
當然,有一種狀態,是不太能摸魚的——當你處於某個項目的進程中時,尤其是涉及到跨部門協同工作的項目,為了自己的名聲,老老實實把工作幹完比較好。
下面,就來分享一下我有限的「摸魚經驗」。
1.上班掐點打卡,打卡之後順便去吃個早飯;
2.每天都在找一些乾貨文章作為「分享」,偶爾可以夾雜一些乾貨,比如看看不怎麼相關的熱點內容。
3.開會是個絕佳的摸魚時機,提前把文檔看完,開會的時候就可以大大方方的摸魚,有備無患,怡然自得。
4.下午太漫長,花點兒時間約一個奶茶車,順便讓同事之間的情感保持熱度。如果困了累了,也可以給自己點個下午茶。
5.跟自己的業務上下遊同事嘮嗑嘮嗑,最近有什麼計劃呀,上了什麼新功能呀,主動報名測試溝通交流,提供思考。
6.沒事多翻翻公司內部的知識庫,看看文檔,重點不在於看什麼,而在於「看」。與其對著電腦發呆,不如讓自己的「眼睛」看上去忙一點。
7.如果經常有約客戶的活,那真是太爽了。第一份工作是做渠道運營,每天就是約渠道的人聊合作,於是一跑就是一天,如果聊得順利,剩下的整個下午就是愜意的休息時光,甚至還可以留出時間看個電影。
8.廁所坑位和室外抽菸交流那是日常操作了,不過我不抽菸,就不推薦了。
9.如果你喜歡看書,那么正大光明的翻書。如果你正在看書,那麼書中插入一些「私活」都是唱歌操作了。
10.看看運氣怎麼樣,有沒有空的會議室給約上。
11.到了五六點就可以外出吃飯了,如果幾個人湊一桌吃頓好的,打底1小時往上,輕鬆又快樂。
12.人間消失術——你並沒有你想的那麼重要,有時候你消失一天,也不會有人注意到你其實一天都不在工位上。當然,如果你捲入了某個項目,那麼就老老實實呆著吧。
以上這些其實都是一些小套路,但前提正如上文所說,你的「摸魚」行為不會給別人帶來麻煩,這是底線,也是職場操守問題。
當然,還有一種摸魚:就是閒的要死,但一定要展現出自己「很忙的樣子」,尤其是在匯報工作的時候。
當別人都洋洋灑灑匯報了很多工作內容,而自己只有可憐的那一兩條的時候,就會心虛,百般確認自己是不是真的遺漏了什麼。
這種狀況,可以提供幾個思路:
第一,儲備一些疑難雜症。這些疑難雜症並不屬於你的KPI,或者解決與否也無關緊要,可一旦想要解決他,就可能需要花費很多的精力和力氣。
比如你做的很多工作都是偏執行,照著sop來做,那麼就可以提前儲備一些「質疑」。不用擔心找不出來,員工自帶「挑公司毛病」的技能簡直爐火純青。
一旦遇到「閒的要死」的時刻,就可以從儲備庫中拿出來一些問題來思考和解決,至於解決的怎麼樣,可能誰都不會關心,因為與他們的KPI無關,與老闆的KPI無關。
當然,你也可以撬動資源真的做成他,這就隨你了。
誰還沒做廢幾個項目不是。
第二,闡述詳細的數據細節和過程細節,讓本就不怎麼多的任務充盈起來。
第三,做好向上管理,因為大概率是因為KPI或者OKR出了問題,這個時候,主動表達自己的困惑,其實反而是上策。
以上,就是科學摸魚的方法了。
最後,還是要再次強調一下摸魚的「基本法」:別耽誤別人的進度。
我很長一段時間之所以可以很早下班,就是優先處理那些需要協同的工作和瑣碎的工作,把這些事情做完,其他較長周期的工作,就可以慢慢拆分出去,或者是回家在做。
摸魚的藝術,在於解決別人的問題,在於不耽誤別人的進度,在於時間處理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