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圖為某建築工程安全體驗館,工人體驗鐵球掉落撞擊安全帽。圖片來源:重慶商報
近日,一段紅黃兩頂安全帽猛烈相撞後,黃色安全帽破損嚴重的短視頻引發網友熱議。記者走訪調查發現,在淘寶等電商平臺以及建材市場上,許多商戶兜售多款低價劣質安全帽,甚至不乏一些毫無資質的5元「脆皮」安全帽。
安全帽不安全
應急管理部怒了
日前,某短視頻App用戶「小眼哥阿群」發布了一條「一線工人安全帽」的短視頻,掀起一場關於「工人安全帽是否安全」的熱議。在視頻中,「小眼哥阿群」用自己佩戴的黃色安全帽與管理人員的紅色安全帽猛烈相撞後,黃色帽破損嚴重,但紅色帽卻絲毫未損。
對於這一視頻反映的問題,4月17日上午,應急管理部官方微博轉發視頻並表示:如果連工人的安全帽都不安全,又怎麼能夠實現生產安全呢?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決不能流於形式,浮於表面。
應急管理部官方微博稱,根據國家標準規定,安全帽要符合GB2811-2007《安全帽》要求,安全帽的選用要符合GBT 30041-2013《頭部防護 安全帽選用規範》要求。
記者注意到,GBT 30041-2013《頭部防護 安全帽選用規範》由國家標準委在2013年12月17日發布,2014年9月1日開始實施。GB2811-2007《安全帽》中要求,安全帽應按照 GB/T2812-2006 中4.3 規定的方法,經高溫、低溫、浸水、紫外線照射預處理後做衝擊測試。傳遞到頭模上的力不超過4900N,帽殼不得有碎片脫落。
市場潛規則
顏色不同質量不同
長期從事裝修工作的一線工人李山表示,安全帽一般都是包工頭髮。「工地上的人都知道,質量好的都是白色、紅色或藍色的。因為按行業標準,黃色是工人戴的,一般比較薄、脆,帽簷容易折損。」
16日,記者走訪了多家建材市場勞保批發用品店,了解到如今市場上流通的安全帽主要有三種:最便宜的是塑料安全帽,防護效果最低;稍好的是ABS樹脂材料安全帽,防護效果中等,且最低價大多在20元以上;最好的是玻璃鋼安全帽,價格也最高。
很多商家都表示:「很多工人常常會坐在帽子上,將其充當坐凳,安全帽用幾天就得換。所以5元的質量雖然最差,但最暢銷。」
記者花10元買了兩頂安全帽,為驗證質量,用大拇指在安全帽頂部用力按壓,讓人咂舌的是,按壓處立刻出現一個小坑。
問題
無廠商、無檢驗
無標識、無人查
記者在淘寶等平臺上搜索「安全帽」發現,銷售價格在10元以下安全帽的店家超過千家,銷售的安全帽廣告顯示產品為加厚ABS或樹脂塑料;其他APP上,也有上百家店鋪在售賣10元以下適用於建築工程的安全帽。
在一處建材市場,店家向記者推薦銷量較高的安全帽,該款同樣售價5元。安全帽沒有生產日期,也沒有「四項永久性標誌」,只貼著一張紙質「安鑑」標籤。「無許可證的廠家都批量印刷這種紙質標籤,隨便貼上去就行。」店家說。記者發現,售價幾元的安全帽產地大多為廣東、河北等地。
在另一處建材市場,一家勞保店放著十來個不同款式的安全帽。老闆稱:「其實不用怕,很多包工頭都買5元或者8元的,一般沒有人檢查質量,只會檢查工人是否佩戴安全帽。」
「管理現場安全和質量的監理通常也是『睜隻眼閉隻眼』,只要求工人們佩戴安全帽作業,而不會去檢查材質、安全性等問題。」西南某大型建築承包公司的王經理說,「為了追求利潤,施工隊老闆經常在施工工具、勞保產品等方面以次充好,減少成本。」
建議
保護工人「頭頂」安全需多管齊下
安全無小事,為維護一線工人的合法權益,有關業內人士和法律專家建議,應提高勞動者安全意識,加大打擊勞保市場亂象力度,加強行業安全自律。
四川法邦律師事務所李佳澤律師表示,針對當前勞保市場充斥劣質產品的現象,嚴重危及一線工人生命安全,市場監管部門應加大清理和打擊力度,可開通舉報專線,鼓勵提供違法線索,加重處罰力度。對一些電商平臺涉嫌銷售的低價劣質產品,要及時關停和下架,從源頭上杜絕「脆皮」安全帽等劣質勞保產品的進入渠道。
西南某大型建築承包公司的王經理等業內人士建議,應加強對監理和施工隊負責人等現場管理人員的行業自律,定期抽查巡檢,防止僥倖心理。建議將工人安全帽的採購統一納入施工單位管理,施工隊負責人只負責派發。「不僅僅只是安全帽,其他消防器材、配電箱等設備也應該加強質量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