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臺島相關的科研部門發布了其研製的系統整合科技的宣傳視頻,令人意外的是,視頻中首次出現了島內設計的神盾驅逐艦的影像。臺島內想擁有神盾艦的夢想,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後期,而在去年,終於有了實質進度——先進飛彈巡防艦的防空武器系統部分,被證實已經安裝在兩棲指揮艦「高雄」號上做測試,並有出海試航的照片傳出。
而這次再發布神盾艦作戰示意視頻,可以看出可能已經開始了整體的概念設計。不過,從這視頻的外形來看,臺島的驅逐艦簡直是翻版日本的秋月級,在秋月的基礎上,進行了中部平臺的大改,另外把後面的近防系統換成了海劍羚。最奇葩的是,該艦中部有一平整的大平臺,連煙囪都沒有,不知是有意搞成核動力還是忘了放置煙囪。
該艦直升機平臺後部,也延續了秋月級的錯層設計,有一定高度差,方便錨泊作業的開展。從外形和性能上說,秋月級是非常優秀的一款6000噸級平臺,也堪稱通用驅逐艦的楷模,臺島對此型認可也無可厚非,不過去掉了煙囪著實讓人猜不透目的,退一步說,臺灣水面艦艇雖然能造萬噸級的補給艦和船塢登陸艦,但水面主戰艦艇,最多也僅造過四千噸的成功級,對於考驗造船工業能力和設計能力的6000噸大艦,是否能建造出來就是個長期話題了。
臺最新的艦艇,無論大小,都比較重視反艦火力的配置,在這款神盾艦上,還是熟悉的雄風三與雄風二混搭16枚。作為島內最自豪的裝備,雄三可以說是未來所有主戰艦艇的標配。但為了布置這區區16枚飛彈,就佔用了後部煙囪的位置,很是尷尬。
這是艦內最自豪的作戰系統整合的畫面,臺對於神盾艦的渴求並未隨著當年田單艦改建計劃的失敗而偃旗息鼓,臺早在1998年就向美國求購4艘阿利·伯克級宙斯盾艦,雖然當時就被美國拒絕,但臺灣卻長期對此「痴心一片」,最終得到了被伯克級淘汰的基德級,但基德級最近的偷歡醜聞,這裡就不再詳述了。
自製神盾艦能夠控制艦艇的噸位和造價,臺在研製了天弓3防空飛彈系統後,對於引進外來元件製造遠程防空飛彈、相控陣雷達和整合現代防空飛彈作戰系統也多少有了一點心得,如果沒有遇到什麼嚴重的技術難題的話,整個項目確實可以做到在一定性能下控制住成本,從而為臺島內提供一型「可堪一用」的主戰防空艦艇。
這是即將未來裝艦的海劍羚近程防空飛彈系統,臺島在過去30多年裡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神盾艦,終於現在有了勉具體實施的細節,但是這設計只能說停留在CG階段, 且充滿盲目的「自信」和「缺乏常識的抄襲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