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0
2020.6.22 23:06播出
《中國影像方志》黑龍江卷 蘿北篇
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孕育出三江平原豐富多彩的溼地景觀。蘿北縣的嘟嚕河溼地,是三江平原溼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蘿北縣的太平溝鄉,有一座黃金古鎮,小鎮不大,卻幾乎濃縮了黑龍江流域百年淘金的歷史。鎮中心有一座黃金博物館,這裡曾是著名的觀都金礦局。
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朝廷將綏蘭海兵備道移駐小興安嶺以東,改為興東兵備道,面積約佔今天黑龍江省的四分之一。
1913年,觀都金礦局成立,形成了十裡長街、百戶商號、千家燈火的繁華景象。一年之後,蘿北縣正式成立。
林海雪原,抗聯將士徵戰的沙場
趙尚志是東北抗日聯軍的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與楊靖宇並稱「南楊北趙」,其威名曾令日寇們聞風喪膽。
抗日戰爭時期,廣闊的蘿北地區,因豐富的黃金、森林和土地資源,被日寇瘋狂掠奪。藉助黑龍江這一天然屏障,趙尚志指揮東北抗日聯軍,在蘿北的林海雪原與日軍長期周旋,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
興東抗聯交通站曾經有三處:崔家地窨子、孫家菜園子和荊家魚皮溝。這三家都是普通的村民,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掩護著抗聯的戰士們。
1942年2月12日,趙尚志在準備襲擊蘿北梧桐河日偽警察分駐所時,被混進隊伍中的特務暗槍擊中。他帶傷舉槍將特務擊斃,但因流血過多,昏迷被俘。面對日寇,趙尚志堅貞不屈,壯烈犧牲,年僅34歲。
白山黑水,墾荒大軍建設的熱土
1955年,為了開墾荒原,建設邊疆,一批批心懷熱血的青年,陸續來到了三江平原北部的蘿北縣。
幾代墾荒人艱苦奮鬥,用汗水和勤勞的雙手,把不毛之地的北大荒變成了麥浪滾滾的北大倉。
他們還在蘿北建起了一座共青城,時至今日,社區依然保留著當年集體農莊的名稱,「北京莊」、「天津莊」、「山東莊」,這裡深藏著墾荒人對故鄉的情思,也見證了北大荒的發展歷程。
近些年,蘿北縣已經走上了農業產業創新的致富路。
寶泉嶺現代農業發展中心已經成為蘿北現代農業的示範基地,人們可以在這裡賞花,採摘,休閒,觀光,多功能的農業發展中心吸引了八方遊客。
蘿北美食 非魚莫屬
每年12月末至春節前的一段時間,是黑龍江流域的漁民進行大規模冬季捕魚的黃金時間。
「鯉拐子」是鯉魚的俗稱,在這裡,幾乎所有的魚類都有俗稱,「三花五羅十八子,七十二雜魚」,一句簡單的俗語,便概括了種類繁多的黑龍江魚。
清蒸鰲花、幹炸鯿花、松鼠鱖魚,蘿北人在做魚的口味上,呈現出多層次的鮮鹹滋味。
為了傳承和展示黑龍江流域自然、歷史、文化和民俗,蘿北人修建了黑龍江流域博物館,收藏著黑龍江流域70多種魚類標本。如今,這個博物館已成為黑龍江流域魚類的權威展示平臺。
生態發展 商貿繁盛
近年來,隨著國家溼地保護與恢復項目的實施,黑龍江流域的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嘟嚕河省級溼地自然保護區已經成為丹頂鶴、白枕鶴、天鵝等珍稀水禽的重要遷徙地和棲息地。
「夏天跑遊輪,冬天跑卡車」,這就是黑龍江省重要的國家一類口岸——蘿北口岸。
蘿北口岸所在的名山鎮,已經成為一座多元文化融合的民族風情小鎮,每年都會舉辦盛大的中俄邊境購物節。
一衣帶水,山川相鄰,蘿北已成為中俄睦鄰友好,守望相助的橋頭堡,蘿北人用勤勞的雙手,在荒原中開拓奮進,譜寫出砥礪前行的壯麗詩篇。
用影像記錄當下,以地方表達中國
昨天的變遷,今天的影像,明天的歷史
【來源:蘿北電視臺】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