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為的球迷印象中,德國就是拜仁,拜仁就是德國,某種意義來看兩者屬於共同體。在拜仁隊強盛的時候,德國的成績不會太差,反之亦然。拜仁在13年收穫歐冠冠軍,隨後德國就在14年收穫世界盃冠軍。同樣的,前幾個賽季拜仁歐冠最好成績不過4強,德國也在俄羅斯遭遇了滑鐵盧。
然而本賽季,拜仁在歐洲可謂恐怖如斯,除了習慣性地拿到聯賽與德國杯,歐冠更是以全勝戰績收穫冠軍。人們都在預期,18年世界盃與19年歐國聯遭遇滑鐵盧的德國隊應該是時候回來了。然而近2場的歐國聯,德國依舊沒能取勝,在一共參加的6場歐國聯比賽中,德國4平2負一勝難求,勒夫也再次陷入被質疑的漩渦中。於是就會有球迷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拜仁強大了,德國還是老樣子?個人看來,其中有3大原因。
德國缺乏正印中鋒
自從克洛澤退役後,德國一直難有享譽世界的頭牌前鋒。雖然明面上維爾納的實力也並不差,但相比較而言還是弱了一層。而且維爾納的進攻偏「軟」,在國家隊這種幾場定勝負的比賽中,他的特點並不容易發揮。
相比較而言,拜仁就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在克洛澤、戈麥斯等高中鋒離隊後,球隊很快就找到了萊萬。本賽季拜仁的強大,有3分之一的功勞都得歸功波蘭人。在這一點上,俱樂部有著自己天然的優勢,在自身青訓找不到合適球員的時候,俱樂部可以通過買賣解決問題,而國家隊,在這個問題的辦法並不多。
勒夫堅持不用穆勒
自從2019年3月宣布不再徵召穆勒進國家隊,勒夫就一直處於爭議的漩渦。明面上,勒夫的解釋是希望提拔更多的年輕人,31歲的穆勒已經不能滿足他的戰術要求。而私底下,兩人是否有其他矛盾,那就只有他們知道。
拜仁方面,弗裡克執教球隊後一個最大的改變,就是重用穆勒,後者也算得上是拜仁本賽季的一大隱藏英雄。與萊萬破進球紀錄不同的是,穆勒其實本賽季也打破了自己的助攻紀錄。拋開數據不說,穆勒在前場的幹擾對於拜仁其實極為重要。某種程度來說,他的戰術作用比萊萬來得更大。
勒夫有意去拜仁化
雖然某種程度來說,德國就是拜仁,但在近幾年,勒夫似乎想打破這樣的趨勢。當初勒夫宣布不再徵召穆勒、博阿滕與胡梅爾斯,明面上說是因為年齡原因,但勒夫依然徵召31歲的羅伊斯、30歲的克羅斯與29歲的京多安,相比較而言,似乎年輕化更多只是一個藉口。
本次的歐國聯比賽,由於拜仁參加了歐冠,因此勒夫並未徵召其中的球員。而德國隊的成績2戰皆平,看得出在沒有了拜仁球員的情況下,勒夫的德國隊實在舉步維艱。下一次的國家隊集訓要到10月份,那時候聯賽已經開打,讓我們留意勒夫下一次的國家隊集訓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