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一度的世界盃結束了,留給人回憶的除了捧起大力神杯的法國追風少年們,還有鐵軍克羅埃西亞!
這支黑馬球隊給世界球迷上演了
什麼叫做永不放棄!
當然還有一位女球迷成功刷爆了世界各大社交網絡媒體,不論英文還是中文對她都是一片讚譽。
她的名字叫做科琳達,
她,是克羅埃西亞總統!
看著近在咫尺的大力神杯,與那世界冠軍的殊榮僅有一步之遙,即便克羅埃西亞已經創造了歷史,但依然黯然神傷。
克羅埃西亞球員的心如同當天盧日尼基的雨一樣,很冷...
克羅埃西亞隊隊長莫德裡奇那失落的眼神,哪怕收穫了MVP也無法彌補他內心的遺憾:
只差一點點,
他就可以帶領克羅埃西亞隊衝到世界第一,
同時被真正地載入史冊...
黑馬沒能一黑到底,只能遺憾地走向頒獎禮臺。
然而在這裡等待他們的,
是那個無懼雨水、
真心為他們感到自豪的總統。
科琳達明白自家球員的遺憾。
不同於其他政客敷衍了事的摟抱,科琳達對自家每一個球員都給予深深的擁抱,還簡短地說出一句鼓勵的話語。雖然不能彌補遺憾,但讓人感動。
現場大雨滂沱,全場唯一一把雨傘在普京大帝手中,科琳達全程沒有在乎過雨水,她的眼裡只有這一群為了國家拼盡全力的追風少年們,她可以看到這些孩子眼中的失落和哀傷...
克羅埃西亞只是一個人口420萬的小國家,但在這些人裡面湊出來的球員卻震撼了世界。
他們是如此拼搏和努力,
他們不是打不死,
他們是為了不用「死」而拼盡全力
這也是人們給予這隻球隊
冠以「鐵軍」稱號的原因。
對於這群少年們,
科琳達給予最大的鼓勵:
今天惜敗,我們4年之後再來!
其中所有球隊成員裡面,有兩個人她擁抱的最長,是隊長莫德裡奇及教練。
其實科琳達心裡也是失落的,從她對大力神杯愛不是釋手這一點就能看得出,她內心對這次勝利的渴望。
科琳達這並非政治作秀,而是真的熱愛足球,或許她可以稱得上總統界最資深的球迷了。
科琳達一直關注著克羅埃西亞國家隊的表現。一路以來,她伴著國家隊和球迷歡呼雀躍,甚至直接請了假來現場看球。
雖然自己是總統,但科琳達卻坐著經濟艙和一眾克羅埃西亞球迷們一起飛到了俄羅斯,給自家球員加油打氣。
科琳娜還主動扣了自己的誤工費。因為看球耽誤的工作時間,這段時間的工資,她一分錢也不拿。
作為一國總統的身份,看世界盃自然要被安排進貴賓包廂。然而這位女強人婉拒了這份禮遇。
因為進入貴賓包廂必須要穿著正裝,
但她更希望穿著自己國家隊的隊服,
和所有克羅埃西亞球迷一樣,
在看臺上瘋狂地歡呼。
科琳達還到處向世界政要安利自家球服。
梅姨、阿根廷總統馬克裡、川普等也都被她拉來為克羅埃西亞隊打call。
在8強淘汰賽中,克羅埃西亞淘汰丹麥成功晉級。在4強決賽上,科琳達受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邀請,在貴賓席和國際足聯主席因凡蒂諾一起觀看克羅埃西亞與俄羅斯一戰。
別人身著正裝,只有科琳達依然無法放棄對自己國家的支持,為了不顯得突兀,特意選擇了一間紅色小洋裝,裡面依然還是自己隊服。
這真的讓人有點小感動
.
落座之後,科琳達把外套一脫,搖身一變成為熱血球迷。
這也許是世界盃歷史上,
第一個穿著自家球服在貴賓廳看球的
國家政要了吧?
當俄羅斯率先打入一球時,科琳娜主動向梅德韋傑夫伸出手,以表祝賀,盡顯大方姿態!
在加時賽中,克羅埃西亞打入一球。50歲的科琳達爆發「球迷屬性」,像小女孩一樣手舞足蹈。
最終,克羅埃西亞在點球大戰擊敗東道主,史上第二次晉級半決賽。賽後,科琳達來到球員休息室,興奮地和克羅埃西亞隊員一起又唱又跳。
多大的國家政要都有孩子的天性啊~
雖然最後克羅埃西亞在巔峰之戰中敗給了法國隊,但科琳達沒有感到沮喪,依然露出了燦爛的微笑。
對於失望的國家隊隊員和球迷,
自己就是他們的支柱啊,
再失望也要用微笑支撐起大家。
哪怕是給法國小夥子們頒獎,她也是全心全意的去擁抱,絲毫沒有敷衍了事。
這樣一個接地氣又溫暖的總統,
怪不得可以圈粉全世界!
科琳達於1968年出生,是屠戶的女兒。小時候她住在鄉下,從小就非常懂事。她每天都會花大量時間幫助父母勞作:擠羊奶和牛奶,修剪草坪,一家人過著忙碌充實的生活。
這樣的生活也練就了科琳達不怕吃苦的精神,就這樣,一個樂觀自信、勤勞勇敢的女孩長大了。
在學習道路上,科琳達一直都是個學霸。高中時,她曾以交換生的身份,被送到美國新墨西哥州的寄宿制學校讀書。
在美國讀書的這幾年,科琳達逐漸與那個稚嫩懵懂的自己告別,變得更加靚麗自信。
她有了新的人生目標,她要爬上更高的山,看更寬、更廣的天空。
她要步入政壇,為國奔波!
這不是痴人的妄語。
科琳達規劃好了未來,
並把以後的每一步都走得穩穩噹噹。
她在克羅埃西亞的大學拿到英語和西班牙語雙學位之後,又轉投政治學,拿到了碩士學位,之後還去到維也納外交學院進修。
畢業後,科琳達在華盛頓大學等名校做過訪問學者,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當過研究員,還做過克羅埃西亞外交部長、克羅埃西亞駐美國大使,以及北約秘書長。
每嘗試一份新工作,
就累積一點新經驗。
這些新經驗如同羽毛的作用一般,
為科琳達的騰飛提供了助力。
除了不斷嘗試新工作外,科琳達也從未停止過學習。她精通克羅埃西亞語、英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還有德語、法語、義大利語。
這些技能都讓這位女性在歐洲政壇裡
如魚得水。
2015年,科琳達當選為克羅埃西亞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同時也是克羅埃西亞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總統。
從擠羊奶的鄉村小女孩,到萬人敬仰的女神總統,一直遵從內心的科琳達用不平凡的毅力和堅持,改寫了自己本該平凡的人生。
科琳達穿上比堅尼後,
你才明白到什麼是成功女性的開掛。
當然,科琳達也面臨著許多困難。克羅埃西亞是個議會制國家,實權屬於總理,總統只在外交和安全方面具備一定權力。所以很多人都說,
總統只是個象徵性的職位,
更何況科琳達還是個女總統,
更不會有什麼作為了。
對於此,
科琳達用行動來反駁了。
自2015年就職一來,科琳達已經以正式訪問、國事訪問和工作訪問等形式,訪問了36個國家。創下克羅埃西亞總統出訪次數的新歷史。
在訪問時,科琳達十分注重自己的儀態。在不同的場合,她會搭配不同的服裝。氣質絕佳的她,就算跟「德國的媽媽」默克爾走在一起也毫不遜色。
在交流時,科琳達總能發揮自己的所長,用該國的語言流暢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在面對突發情況時,科琳達也不曾慌張失態,她始終掛著自信的笑容,沉著應對一切。
有次,科琳達出訪人權組織,在最後合影的環節時,尷尬的一幕發生了...由於褲帶沒有系好,人權組織領導的褲子突然滑落,露出了肥大的褲衩...
面對這樣的狀況,科琳達沒有說話,更沒有像後排人那樣偷笑,她保持著原來的神態,微笑著等待對方提好褲子,盡顯國家領導人的大氣從容。
隨著出訪次數的增多,走到哪裡都圈粉無數的科琳達,成功讓世界記住了克羅埃西亞。與此同時,她也成功的讓克羅埃西亞人民,認可了這個自信幹練、淡定從容的自己。
除了科琳達,克羅埃西亞足球也應該被尊敬。
克羅埃西亞是一個經歷了戰火洗禮的國家。
足球是這裡獨立的標誌。
1990年5月,薩格勒布的馬克西米體育場發生了球迷騷亂,造成薩格勒布迪納摩隊和貝爾格勒紅星隊的比賽中斷。
對許多克羅埃西亞人來說,
這事件代表著克羅埃西亞獨立戰爭的開始。
1990年9月,在斯普利特海杜克隊與貝爾格勒遊擊隊隊間的一場足球比賽期間,斯普利特海杜克隊的鐵桿球迷組織託爾希達焚燒了南斯拉夫國旗,並高喊"克羅埃西亞——獨立國家"的口號。
"如果說馬克西米體育場的騷亂可以解讀為'戰爭的爆發日',那麼這場比賽則可以稱為'南斯拉夫的消亡日'(至少在體育範疇上),最具象徵意義的國旗被焚燒,暗示著國家合法性的完全消失,"一位奧地利格拉茨大學(Graz University)一直研究巴爾幹半島足球與政治關係的政治學者指出。
直到1995年,
克羅埃西亞經歷了戰火紛飛的局面。
這也是今屆克羅埃西亞球員們的共同經歷,
他們悲慘的童年。
也許正是在戰火中磨練出來的意志,
讓他們更能夠披荊斬棘,
永不服輸。
無論是克羅埃西亞足球,還是克羅埃西亞總統,都讓世界記住了這個小國,一個只有420萬人口的地方帶給了人們太多的震撼與感動。
人們記住的只有勝利者,
但勝利者又豈止一個?
從今以後人們會記得有一支世界強隊,
它叫克羅埃西亞,
克羅埃西亞有一個讓人敬佩的總統,
她叫科琳達。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