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川島小周 北戴河桃罐頭廠電影修士會
電影院關閉的第145天,想它。
接棒電影院來豐富人民群眾精神生活的網飛,在6月12日又釋出了一部電影以表關懷——《誓血五人組》(Da 5 Bloods)。63歲的斯派克·李老當益壯,創造力依然生猛,這部電影好比BLACK LIVES MATTER運動的綱領性文件。
細看海報中的飛彈是裡根總統,共和黨的裡根先生對反越戰的民權運動所用的鎮壓手段非常強硬,這種支持越戰的立場是裡根先生的原罪
雖然電影的主旨是反思黑人的處境,但一點都不苦大仇深,這不是翻版《現代啟示錄》,也不是《全金屬外殼》。如果你對兩年前的《黑色黨徒》還有印象,建議繼續帶著那種戲謔的荒謬感來看這部《誓血五人組》。
沒什麼比越戰更讓美國人更耿耿於懷的歷史事(xiao)件(hua)了。越戰也是好萊塢的創作源泉,但完全沒有從黑人角度去反思這場從一開始就註定失敗的戰事。在當時,黑人的國民佔比只有11%,而黑人士兵在越戰士兵中佔比32%。
明擺著送黑人兄弟去當炮灰。
如果你對這段歷史不熟悉,沒關係,電影開頭的四五分鐘就混剪了大量歷史資料給你強行補課。從拳王阿里到新左派先鋒Malcolm X,斯派克·李老師擇出了最刺激的幾個歷史名場面,速成一段黑人受迫害血淚史。
不徹底的運動讓歷史重複上演
這短短幾分鐘的片頭信息量太大,此處按下不提。嚴肅的序言給人一種接下來要板直了腰講歷史的錯覺,但說教不是斯派克·李的風格。
一進入正片,就變成幾個老頭的夕陽紅時間。他們四個是越戰的退役老兵,人到晚年好不容易聚在一起,重回越南,一邊在夜店蹦老年迪一邊吹當年的激情歲月。雖然五缺一,但並不影響咱酒杯一碰,個個都還是精神小夥。
尷尬而不失禮貌的舞姿
吹水時刻還不忘插一刀川普,順便諷刺當年被川同志忽悠過的大兄弟,意思是川普能當選為總統,你們幾個沒啥頭腦容易被煽動的熱心市民責無旁貸。白人至上的川普所獲得的選票中有不少黑人,這是非常荒謬的事情。李老師的理性批評初露頭角。
眾所周知,斯派克·李一向反對川普,2018年《黑色黨徒》各種諷刺川普,今年當然也少不了
聊著聊著,越南導遊來了,話鋒一轉,大家開始談起正事。這次不遠萬裡奔赴越南的真正目的是找回當年越戰戰死沙場的諾曼的遺骸。
畫面也切回當年,小隊的任務是找一架墜毀的運輸機。飛機的殘骸找著了,卻也陷入了越共的包圍圈,槍林彈雨中諾曼意外開箱一大堆24K純金磚。
開箱現場
這箱黃金原來是美軍交給南越盟軍的工資。隊長諾曼說這筆錢就該歸他們黑人所有,這不是偷,是美帝欠他們的。這筆錢可以用來支持當時的平權運動,幹一番事業。於是就搬到山上偷偷埋起來,等之後有機會再回來挖。
沒想到這一等就是從1968年到2020年。
本來老頭們只想悶聲發大財,不提防其中一個兄弟的兒子悄悄潛入了酒店,沒法,只好帶上小夥子。五個人Paul、Otis、Eddie、Melvin、David組成了一支尋寶小隊,他們的名字正好組成了上個世紀的黑人天團The Temtations。
小隊的責任擔當Otis提前通過老相好阿仙,聯繫上了能把黃金搞出境的法國佬。這個法國佬抽傭太高不說,還挎著個批臉。黑人老兄弟們雖然不高興,但還是不得不達成合作。卻不想這一合作就引火燒身,這是後話。
這句話笑裡藏刀
不管怎麼著,還是先把金磚找到再說。出發之前,阿仙化著絕美煙燻妝,偷偷遞給Otis一把手槍。這把手槍成了一個不詳的先兆。
幾經周折,就在大家都快要迷路之時,小兄弟David申請去拉粑粑,挖屎坑的時候居然就挖出了一塊金磚。
原來熱帶地區動不動就泥石流,當年的整箱黃金早就被衝散了,滿山都是金磚,金屬探測儀興奮得滋兒哇亂叫,這可比一百多年前在舊金山淘金要刺激多了。
挖著挖著,諾曼的遺骸也挖到了,一番掏心掏肺的抒情之後,哥幾個轉眼就開始吵怎麼分贓分錢,塑料兄弟情不堪一擊。
吵架還沒吵清楚,又遭遇不知哪兒冒出來的越南遊擊隊的埋伏。內憂外患雙重夾擊,幾個老得翻身都要慢動作的老頭被迫再次扛槍作戰。
說到這裡我就不講了,這場從1968年延續到2020年的未了戰事怎麼個打法,你自己去看吧。總之就是,一旦陷入戰爭,就永遠也逃不脫。
這部電影在網飛放出不到三天,IMDb上就有將近一萬人打分。
李老師是好萊塢最偉大的黑人導演之一。前段時間他自己混剪虛構與現實交錯的短片《三兄弟》刷爆了整個網際網路。
對黑人現實的關懷和對種族歧視的切身體會是他創作的主要動力,這種獨特的生活體驗構成了他的影片風格:荒謬喜劇。從《為所應為》到《黑色黨徒》都充斥著這種荒謬感,是現代文明在種族問題上失焦的本質矛盾。
在這部電影裡,李老師除了針對白人的不公正之外,還多了一個指向黑人同胞的靈魂提問:為什麼黑人平權運動舉步維艱?
電影裡有兩個縈繞不絕的幽靈,一是馬丁·路德·金之死,二是好兄弟諾曼之死。下面分開講講。
馬丁·路德·金死於1968年4月4日。金博士的死對當時正轟轟烈烈的黑人平權運動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同時也掀起了另一波高潮。電影中黑人小隊在戰事的中場休息時聽到這個消息悲痛萬分,這也是李老師的個人表達。
馬丁·路德·金,一個完美的黑人知識分子
上世紀60年代黑人平權運動是分派別的。金博士上過大學,是個布道講經的牧師,一派知識分子作風,他領導著一個叫「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的組織,這名字一聽就是跟聖人甘地學那套「非暴力、不合作」,走溫和改革路線。
而另一派則是「黑豹黨」,領袖是Malcolm X。這個野生黨派的成員都是貧民窟裡的黑人兄弟,他們的作風就跟今年的美國暴亂一模一樣,打砸搶燒,無所不能。專門挑釁脾氣暴躁的警官和政府官員,一心只想搞大新聞。他們不但覺得跟白人沒法講道理,而且堅信只有暴力才能讓白人聽見自己的訴求。
Malcolm X,神色有點像列寧主義先鋒馬雅可夫斯基,他最後也是被暗殺身亡的
兩條路線在當年的影響力不分上下,相對來說,後者更有媒體吸引力。不過經過歷史的淘洗,金博士的演講留在了教科書上。
李老師多次在電影中強調金博士,同時將諾曼塑造成金博士第二,大概是同為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他也覺得平權還是要講道理,濫用暴力是理虧的。換句話說,就是體面人不幹粗活兒。
這種主張有坐下來好好談談的餘地,集中體現在電影的利益核心——那箱黃金。
這不是《奪寶奇兵》那種憑空冒出來的寶藏,而是一次幻想中的賠償。
就像《第一滴血》幻想美軍還能殺回越南贏回越南,一洗前辱,李老師也幻想享用著特權的白人應該、能夠、也必須給長期被剝削的黑人以及其他人民作出相應的合理賠償,甚至資持平權運動。
片尾這段也許可以稱為彩蛋?
住在曼哈頓上東區的李老師將這種幻想建立在白人自願放棄特權的基礎上,大家坐而論道,基本思路和金博士是一致的。但說實話,與Malcolm X博士的激烈實幹型作風相比,李老師的中產理性不免顯得紙上談兵。
不好意思,差點忘記諾曼之死了。
馬丁·路德·金被白人暗殺,是非常直白的政治現實;而電影中諾曼作為一個精神領袖,卻是被自己的兄弟所誤殺,怎麼看都覺得李老師安排錯了。
其實沒有,李老師繞了個彎,以諾曼的無辜犧牲來反思黑人內部的不團結。當《逃出絕命鎮》《月光男孩》這樣的黑人大主角電影還囿於將黑人群體當作受害者來描寫的時候,李老師已經開始反省自身,是不是我們內部出了什麼問題?
金博士說:「任何時候只要暴君試圖維持奴隸制,他就會讓奴隸們一直內訌。」(魯迅也說過類似的話。)
痛苦的反省集中折射到有嚴重戰後應激創傷的Paul身上。這個角色的文化程度不高,脾氣火爆,思考力比較差,極其容易被煽動,也極其容易被利用,以至於會給川普投票。就是這樣一個跟著好人做好事、跟著壞人做壞事的人,殺死了諾曼。
李老師渴望團結的力量,他在前幾天的採訪中說:「I went to the gathering at Gracie Mansion, where the mayor is, and it was a beautiful sight: white, black, brown, red, all New Yorkers. Unified. Marching against the unjust powers that be.」
電影穿插著越戰往事的同時,也插入了一段特別有意思的越共對黑人大兵的策反電臺。看似莫名其妙,其實表達了李老師對人民大團結的憧憬。咱們不反對白人,反對的是白人至上,反對的是強權。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電影的另一版海報寫著標語「our fight is not in Vietnam」,說白了就是對黑人兄弟們大喊:「你清醒一點!」
電影在試映階段邀請了一些真正的越戰退役老兵,他們看完之後都說斯派克·李拍出了黑人老兵最真實的感受,就是當年把時間和精力都浪費在異國打一場莫須有的戰爭,而錯過了國內的另一場戰役。
真正的戰場應該是美國本土的平權運動,而不是在越南叢林裡當炮灰
認清敵人,是統一戰線的第一步。這是李老師想對當年黑人大兵說的話,也是對今年群龍無首的反種族歧視運動想要指出的方法論。
這也許就解釋了為什麼李老師急於放出這部電影,而且處處與當下的現實掛鈎。李老師希望幾十年後好不容易復活的平權運動能夠取得最終勝利。
作為如今話語權重最高的黑人之一,李老師要登頂今年運動的精神領袖完全沒毛病,我先respect為敬。
參考資料:
1.《1968 撞擊世界之年》[美]馬克·克蘭斯基 著,洪兵 譯
2.Spike Lee interview: Marching against the unjust powers that be, with strong words for President Trump
3.Da 5 Bloods Opening History Montage Explained
設計/視覺:YAN
原標題:《斯派克·李重拳出擊,招招致命》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