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口罩已如同手機一樣,成為了大家出門的必備物品。口罩質量好不好,過濾效果是其中的關鍵一項。
28日上午11點,常州一家口罩生產企業的負責人王女士拿到了常州檢驗檢測標準認證研究院出具的口罩檢測報告。這是由常州市檢驗檢測機構出具的首份口罩檢測報告。
「我們廠之前生產的口罩都是送往浙江、廣州檢測,非常耗時、耗成本。」王女士告訴記者,廠裡曾在4月中旬往外省送檢了一批口罩,「到現在還沒拿到檢測報告。」
聽說「家門口」可以做口罩、熔噴布的檢測了,王女士第一時間就送檢了,「一周之內就拿到了檢測報告。」
這份檢測報告是如何出爐的?對此,記者走訪了常州檢標院的檢測試驗室。工作人員收到送檢的樣品後,首先會放進環境試驗艙裡進行長達4天的預處理。
在這裡,口罩會先在(38±5)℃和(85±5)%相對溼度下放置(24±1)小時,再在(70±3)℃乾燥環境下放置(24±1)小時,最後再(﹣30±3)℃環境下放置(24±1)小時,在每一個步驟前,樣品溫度恢復到室溫後至少放置4小時,才能進行後續的檢測。
「為了保證試驗進度,我們的工作人員經常需要晚上來加班改變口罩的放置環境。」
「是否預處理,送檢方可以根據需要自由選擇。」常州檢標院的工作人員介紹,通過預處理的檢測結果會更為精準。
經過這一番舒爽的「桑拿」後,需要在10個小時內進行下一步檢測:過濾效果。只見檢測人員拿出一個已經預處理的口罩,用兩塊圓形的夾板中。
隨後這個口罩被放入過濾效率檢測儀。這個儀器會發生一定濃度及粒徑分布的氣溶膠顆粒,以規定的氣體流量通過口罩罩體,「通過口罩罩體後,顆粒物濃度減少量的百分比,就是口罩罩體的過濾效率。」
如果檢測的是熔噴布,考慮到熔噴布的厚薄均勻程度,會在同一段布上進行多點檢測。「如果進行了預處理,我們要檢測3個試樣。如果沒有預處理,那麼我們會檢測5個試樣。」根據不同點位的測試結果,檢測人員會進行科學的綜合判斷,給出一個準確的過濾率。
「這項檢測工作,我們從4月初就進行籌備。」工作人員介紹,口罩、熔噴布的檢測室對溫度和溼度都有一定的要求。
近日,常州檢驗檢測標準認證研究院通過省市場監管局組織的評審和審批,成為我市首家具有口罩和熔噴布檢測資質的檢測機構,獲得了《熔噴法非織造布》(FZ/T 64078-2019)、《呼吸防護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GB 2626-2006)、《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範》(GB/T 32610-2016)和《醫用外科口罩》(YY 0469-2011)等標準的檢測資質。目前,已收到100多批次的口罩、熔噴布的前來送檢。其中有不少來自周邊城市。
此前,省內只有南京、泰州、無錫可以做口罩、熔噴布的過濾性檢測。
檢測時間上,如果送檢樣品需要進行預處理,常州檢標院會在6個工作日內出具檢測報告;如果不進行預處理,檢測報告可在3個工作日內出具。
隨著常州檢標院對口罩、熔噴布的檢測工作開展,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市口罩等防疫物資生產企業的送檢效率,幫助企業提升品質管控;另一方面也為口罩等防疫物資的市場監管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來源:常州日報、常報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