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合理用藥代言#
一年前就看過這條朋友圈
當時就一笑了之
可現在這條信息
出現的機率越來越多
給家長推薦霧化治療時
家長說霧化就是濫用抗生素
比輸液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真是這樣豈不是坑了娃
然而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霧化可怕還是霧化的成分可怕?
什麼是霧化吸入?
霧化吸入就是一種給藥方式,是指用專用霧化裝置將吸人藥物分散成液體或固體微粒即氣溶膠形式,使其懸浮於氣體中,吸氣時隨氣流進入呼吸道及肺內。
藥物可以直接作用於氣道黏膜,達到潔淨、溼化氣道、局部和全身治療的目的。
與其他給藥途徑相比,霧化吸入治療藥物可直接作用於靶器官,且具有起效迅速、療效佳、全身不良反應少、不需患者刻意配合等優點,已被廣泛用於臨床。
這種方式可怕嗎?
當您的孩子氣喘發作時
不願吃藥和打針
有這麼一種快速起效的治療方法
與口服用藥及輸液相比
霧化更加安全
副作用小且療效更顯著
您會拒絕嗎?
如果這種治療方式您能接受
那麼就是藥物的問題了
我們就來看看上面說的幾種藥物吧
1. 支氣管擴張劑
呼吸科最為常用的藥物,常用來霧化吸入的包括沙丁胺醇(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特布他林(硫酸特布他林霧化液)、異丙託溴銨(異丙託溴銨霧化吸入溶液),這些霧化吸入平喘藥的起效快,不良反應一般較為輕微。
茶鹼類藥物雖然也有平喘作用,但其對氣道上皮有刺激作用,不推薦用於霧化吸入給藥。
2. 糖皮質激素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申昆玲教授用了四個「最」字凸顯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治療在兒科呼吸系統疾病的定位,即「最有效、最直接、作用最好、副作用最少的治療方式」。
專家這麼說,您相信嗎?
事實上,已經有大量的研究表明霧化吸入糖皮質激素療效可靠、安全性良好和操作簡易。
3. 黏液融解劑
目前只有N-乙醯半胱氨酸吸入劑可用於霧化,可降低痰的黏滯性,並使之液化而易於排出。
氨溴索,國內尚無霧化劑型。非霧化製劑的藥物無法達到霧化顆粒要求,無法通過呼吸道清除,可能在肺部沉積,從而增加肺部感染的發生率,不推薦霧化使用。
4. 抗生素
由於目前我國尚無專供霧化吸入的抗菌藥物製劑,不推薦以靜脈抗菌藥物製劑替代霧化製劑使用。
所以說吸入抗生素是錯誤的
5. 聯合用藥
目前只有支氣管擴張劑和糖皮質激素可以聯合用藥。
再看看吸入的其他藥物對不對?
傳統的霧化吸入療法(地塞米松、慶大黴素、α-糜蛋白酶)
①地塞米松:無霧化劑型,該藥進入體內後,需經肝臟轉化後在全身起作用,不良反應大;脂溶性低、水溶性高,與氣道黏膜組織結合較少,肺內沉積率低,與糖皮質激素受體的親和力低,在氣道內滯留時間也短,療效相對也較差。故不適合霧化。
②慶大黴素:無霧化劑型,氣道藥物濃度過低,達不到抗感染的目的,細菌長期處於亞抑菌狀態,產生耐藥,同時可刺激氣道上皮,加重上皮炎症反應。故不適合霧化。目前我國尚無專供霧化吸入的抗菌藥物製劑。
③α-糜蛋白酶:無霧化劑型,對視網膜毒性較強,霧化時接觸眼睛容易造成損傷;遇血液迅速失活,不能用於咽部、肺部手術患者;有報導該藥對肺組織有損傷,吸入氣道內可致炎症加重並誘發哮喘。故不適合霧化。
中成藥
無霧化劑型,無證據,無配伍相關數據,不推薦霧化使用。
靜脈製劑可以替代霧化製劑使用嗎?
不行。
靜脈製劑中含有防腐劑,如酚、亞硝酸鹽等吸入後可誘發哮喘發作,不推薦霧化使用。
霧化吸入治療可以包治百病嗎?
不是的。
可採用霧化吸入治療的兒科疾病主要有
喘息相關性呼吸道疾病
支氣管哮喘、毛細支氣管炎、哮喘性肺炎、哮喘性支氣管炎、閉塞性細支氣管炎等;
咳嗽相關性呼吸系統疾病
咳嗽變異性哮喘、感染後咳嗽、嗜酸性粒細胞性支氣管炎、變應性咳嗽、百日咳/類百日咳樣症候群、支氣管肺發育不良、肺炎支原體肺炎、急性喉氣管支氣管炎、氣管插管術及支氣管鏡前後。
霧化治療只是一種輔助治療手段
任何藥物或者治療方法
都有善用和濫用的區別
正確認識霧化
合理用藥
寶寶少受罪
父母少擔心!
參考文獻
1. 申昆玲,鄧力,李雲珠.等.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療法在兒科應用的專家共識(2018年修訂版).臨床兒科雜誌.2018,36(2):95-107.
2. 中國物聯網輔助霧化吸入治療專家組.物聯網輔助霧化吸入治療中國專家共識[J].國際呼吸雜誌,2017,37(10):721-728.
3.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霧化吸入療法在呼吸疾病中的應用專家共識》制定專家組. 霧化吸入療法在呼吸疾病中的應用專家共識 [J]. 中華醫學雜誌,2016,96(34): 2696-2708. DOI: 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6.34.003
4. 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中國人民解放軍急救醫學專業委員會,北京急診醫學學會,中國急診專業聯合體.霧化吸入療法急診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18).中國急救醫學,2018,38(7):565-574.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