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一位心理教師寫給高三的孩子們
今天是大年初十。
我在離武漢740公裡的城市,西安。
中午女兒剛睡下,手機不停的震動,多年鐵一老師的工作習慣讓我立即接起陌生的電話—「老師,您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開學了呀,離高考就100多天啦,每天在家裡怎麼辦?」
「孩子,十七年前『非典』時候,老師也在高三……」
大年初三,教育部下發了《關於做好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有關工作的通告》,我知道疫情來勢兇猛,這個做法無疑是做好防控工作的有力舉措。但也從那天起,作為心理教師的我,電話、簡訊、微信、QQ就開始陸續收到這樣的問題。
「老師,我的數學在老師幫助下剛剛有起色,這下又完蛋了!」
「老師,我總是靜不下來,為什麼越著急越愛胡思亂想?」
「老師,快十天沒出門啦!高考黨快瘋了!」
……
一連串的問題背後,是一個個焦慮的高三學生的心。
而我的記憶瞬間被拉回到17年前——2003年那段SARS肆虐的時光。我也是一個高考黨,正坐在河北某中學的教室裡死死地盯著電視機。
「據統計,河北今天新增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死亡人數增至**」
高考倒計時牌子上的數字越來越小,而新聞播報的數字越來越大……
人,往往有相似的經歷,才能更篤定地說出「感同身受」這四個字!
可不是,「非典」已經過去17年了。
那時候沒有如此發達的網際網路技術,沒有聯通著無限廣大的人群及各種好的壞的消息的手機,沒有快遞小哥,沒有N95口罩,沒有各種科學的、深刻的、諷刺的、揭露的、調侃的、幽默的段子、視頻,有的就是直截了當的「硬隔離」!
4月中旬,家鄉的疫情相對嚴重,被隔離的家屬樓、家屬院,就在眼前!而我們一群距高考僅剩60天的高三學生,還迎來了人生第一次被長時間封閉的挑戰!我們完完全全被「固定」在了學校(當年沒有硬性規定停課,高考時間也未發生變化)。為了避免人員流動引起感染,為了能順利參加高考,所有高三學生吃穿住學全部在學校進行,嚴禁家長探視。
接下來的日子,我們是多麼的痛苦和焦灼:
每天在恐慌中吸入充滿消毒水味道的空氣,
每天在擔心中拼命地刷著永遠做不完的題集,
每天在期盼中望著灰濛濛的天空祈禱在外面的親人們一切安好!
每天在詛咒病毒、憎恨疫情中計算著這場戰役可能結束的時間,盼望著最終把所有勝利留給我們!
……
可慢慢的,我才發現,抗擊「非典」的日子裡,不僅僅只有苦難與焦慮,當我們這一屆的所有師生,在那個校園裡守望相助的時候,我看到了溫暖、愛與信心的力量。
記得那天我們一起看新聞,小湯山醫院的建設工地上所有的工作人員高喊:「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抗擊非典,我們一定能勝利!」我們全班同學,不約而同的起立,齊呼: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加油,中國!一張張青春的臉龐是那麼的堅毅,我知道,這場仗,我們肯定贏,不管是高考還是抗擊「非典」!
而後和所有的疫病一樣,不可一世的「非典」被我們打敗了,它結束的時候甚至有些悄無聲息,身在其中的每個人度過漫長的黑暗,體會到了人與人之間「非常時期」的溫暖相伴與理解支持,明白了其實面對痛苦的時候,沒有尖叫、沒有抓狂,更多的只是平靜的接受,而後不斷成長,學會從中汲取力量與堅定。
這場「非典」也最終決定了我們很多人的職業取向。閨蜜小金感動於醫務工作者挺身而出,救死扶傷的英勇精神,選擇了學醫;後桌小陳,看到了不懼危險,衝擊在非典一線報導疫情的記者,選擇了新聞專業;而我,因為經歷了內心的痛苦與焦灼,立志要成為一名幫助學生解決成長困惑的心理教師。之後的我們,學習、成長,都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耕耘,發光發熱。
17年後的今天我和我的學生一起遭遇了一場新的疫情。
2020年本該歡聚一堂的春節,因此變得沉重而寂靜;2020年本在高考壓力之下的孩子們,因被打亂原本清晰的節奏而和當年的我們一樣恐懼焦灼!
我想告訴孩子們:即使恐懼,也要一往無前!用每個人的樸素善意,匯聚成大江大河的勇氣!高三的孩子們,老師知道你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更理解你們的痛苦和焦慮。但請你們相信,所有的老師都會與你們並肩,給你們助力!幫你們調整節奏,為你答疑解惑,所有老師的沉著與智慧、指導和關愛就是你們的「定心丸」!17年前我的老師可以做到,17年後,我們只會做得更好!網絡拉近我們溝通的距離,而共同的目標一直是我們心與心彼此照應,彼此信任的傳遞介質。在這個冬天裡讓我們師生相互溫暖,攜手前行!
我相信孩子們一定深刻地認識到:在病毒面前,沒有人和武漢無關。新聞裡看一句句生死誓言,一行行紅色指印,一個個逆行身影;巍巍火神,崛地而起;全民聯結,齊心戰「疫」。武漢人李玉申,組織的愛心送菜隊,帶著幾百噸菜,來到1000個老舊小區樓下,送給聾啞夫婦、中風患者、81歲的獨居老人;由於產房被徵用,肺炎定點醫院又有傳染風險,爸爸們聯合,匯總一批救援名單,私家車相互借用。所有人的寶寶,都在這時,成了自己的寶寶……所有陌生人的肩膀並在一起,為自己,為他人,為中國搭起一座希望之橋,這是用生命守護生命,以力量傳遞力量的堅守與感動。
此刻,希望我的學生們,照顧好自己,保護好自己,學會在困境中找尋積極因子,不斷汲取成長動力。因為我們堅信,人類的知識和勇氣一定會戰勝疾病和災難,8月,接到燙金的高考錄取通知書的你們會踏上人生更寬廣的道路!相信經過這場戰役的你們一定學會了更冷靜地關注這個世界,更深刻地思考這個世界;你們中將會有更多的「逆行者」,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為人生的座右銘;你們中將會有更多的像鍾南山一樣的「真國士」,「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勇於奉獻的是你們;在每一個崗位上守土盡責,勤奮進取的更是你們!
晚上,我打開了一個視頻,在武昌區一處小區,某天早上,四面八方的樓裡傳出喊聲,男人、女人、小孩。他們大呼狂嚎,四字響徹雲霄。武漢加油!武漢加油!我和愛人看的熱淚盈眶,而我們的女兒,用她不太清晰的發音,說了一句:武 漢 加 油!我們再也忍不住了,淚水奪眶而出,而後又會心一笑,是的,這,就是生生不息的力量。
「叮—」一條微信彈出:「老師,感謝您今天的聆聽、陪伴與分享,我好像明白了,從困難中學會如何面對這個世界,如何愛護這個世界,如何正確對待每一種資源,可能是更重要的一件事,願高考順利。」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作者簡介:
張希,心理教師,西安市教學能手。2003年高中畢業,2007年大學畢業至今在西安鐵一中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