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基建範圍,遙想2008年4萬億大基建投資仍記憶猶新,12年後的今天,新基建橫空出世,相關行業將作為先頭兵,將帶領經濟從疫情陰霾中全面復甦。參照08年4萬億後大基建的投資機會,相關板塊和個股值得深耕細作。
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型基建」範圍,涉及七大領域及。央視財經報導,4月20日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型基礎設施的範圍,初步研究認為,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3個方面。結合新型基建最新範圍,以下七大關鍵產業領域有望最為受益:5G、數據中心、雲計算、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人工智慧、傳統基礎設施數位化改造。這將使上述領域及其中的國產化行業龍頭、應用層企業充分受益。
此次發改委給出的新基建官方範疇有所拓展,其中衛星網際網路和區塊鏈均為首次被明確列為新基建內容,反映國家加速培育天地一體的下一代通信基礎設施,以及加速央行數字貨幣等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的決心。
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是新型基建的三大方向。據央視財經報導,國家發改委初步研究認為,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1)信息基礎設施: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 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衛星網際網路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2)融合基礎設施:深度應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3)創新基礎設施: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
新型基建將對中國產生歷史性影響,七大領域或是核心發力點根據國家發改委本次對新型基建的解讀,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對於新型基建的實質,需要站在一個更高瞻遠矚的視角去看待:新型基建有望承擔的是加速社會及經濟結構優化和升級的重任,在即將到來的「十四五」時期及未來,將對中國產生歷史性影響。認為,以 5G、數據中心、雲計算、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人工智慧、傳統基礎設施數位化改造為代表的七大產業有望成為新型基建投資驅動下核心受益的關鍵領域。
新型基建逐步發力,遠超2008年4萬億規模。2020 年新型基建預計投資額達 1.56 萬億元據。截至 4 月 12 日,2020 年全國 31 個各省/市/自治區累計重點項目中 2020 年計劃完成投資額達 6.7 萬億元,其中新型基建預計投資額達 1.56 萬億元,約佔 2020 年投資額的 23%。融資模式上,硬體技術層適用短平快的 BT,應用層適用共同運營的 BOT。投資回報率上,關鍵變量保守假設條件下,新型基建年化回報率在 12.5-21.6%,大幅高於傳統基建的 3.3-5.4%。專項債新型基建項目也印證了項目類型與回報率的關係:早期數據應用類>技術類>遠期智能應用類>傳統基建。可關注:中興通訊、北方華創、浪潮信息、數據港、中國軟體、寧德時代、寶信軟體。
本文來源上海海能證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由徐習瑤(執業編號:A0370618100001)編輯,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作為買賣依據,據此操作風險自負。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