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真沒想到,外出務工也有補助。今年3月我到深圳龍華打工,幫扶幹部幫我申請了800元穩崗補和200元交通補。」廣西梧州市藤縣新慶鎮思亥村的脫貧戶盧盛連說。
針對貧困人口脫貧質量不穩、產業組織化程度不高等問題,藤縣以經濟發展促扶貧,既有大手筆,又有繡花功夫,「四把鑰匙」幫助貧困戶打開脫貧致富大門。
抓就業穩崗穩酬。除了縣內37家扶貧車間吸納貧困勞動力589人就業外,該縣開發新增公益性崗位266個、村級臨時性扶貧崗位1636個,共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902人,累計申請發放補貼182.5萬元。疫情期間,該縣還鼓勵貧困戶就業轉移,共引導約4.6萬名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發放就業穩崗補貼、交通補貼共約312萬元。
抓工業復產復量。1-6月,該縣規上工業總產值64.8億元,同比增長6.6%,比去年同期提高24.3個百分點。疫情期針對企業復工復產中出現的資金周轉問題,出臺減稅降費政策,減稅降費530.35萬元,為27家企業辦理延期繳納稅款2542萬元。工業及時復產復量,為1000多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實現增收脫貧。
抓農業有獎有補。該縣出臺《藤縣2020年度產業扶貧以獎代補項目實施方案》,合理調整產業獎補政策門檻,貧困戶在3月31日前和4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發展產業的獎補標準在原定補助標準基礎上分別增加50%和30%。目前已有2.31萬貧困戶申請了產業獎補,完成驗收19344戶,發放獎補資金5420.28萬元。覆蓋全縣的產業扶貧政策,讓脫貧戶有產有業,避免「脫幫返貧」。
抓資金到位到點。2020年上級下達到該縣年度提前批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為1.7835億元,共安排項目715個,已全部開工。包括公益崗位、以獎代補、雨露計劃等項目,開工率達100%,已支出約1.4582億元。下半年的獎補方案正在抓緊實施。(黃麟 吳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