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幹支紀年推算複雜,容易弄混,加上古代教育不普及,讓不識字的人用幹支記住年份和自己的生日比較困難,人們就用生活中熟悉的牛、馬等12種動物與十二地支相對應,每年都配上一種動物,每12年一個循環,記起來就容易多了。於是,就有了十二生肖的說法。
生肖也稱屬相,每個人在其出生年都有一種動物作為生肖。十二生肖,就是人們用來代表年份和人的出生年的12種動物,即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十二生肖依次分配於十二地支,這是中國民間計算年齡的方法,也是一種古老的紀年法。農曆既用幹支紀年,同時又用十二生肖紀年。
十二生肖依次與十二地支相配。請將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名稱,分別寫在下列相應的十二生肖下方。
據考證,用12種動物配附十二地支,在歷史上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在東漢時期王充《論衡》一書中,配附十二地支的12種動物已經與今天完全一樣。到了南北朝時期,十二生肖已經普及開來。
生肖中的12種動物,大多與古代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都有一定的涵義。其中,牛、羊、馬、豬、狗、雞是人們普遍飼養的牲畜,古代稱為「六畜」。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六畜興旺」寓意著家族興旺、吉祥美好。虎、兔、猴、鼠、蛇屬於野生動物,為人們所熟知並與日常生活有著密切關係。龍是集許多動物的特性於一體的靈物,寓意富貴吉祥,是中國人最具象徵色彩的吉祥物。
十二生肖不僅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對中國古代的民俗也產生了很大影響。古代男婚女嫁就很注重男女各自的生肖,生肖相衝相剋是不宜結為夫妻的。人們生兒育女喜歡選在龍年,希望得到龍子龍孫。民間還認為本命年為兇年,需要趨吉避兇,消災免禍。
十二生肖時辰與動物的習性
有分析認為,十二生肖的選用與排列,與這些動物的習性有關。中國古代把全天分為12個時辰,以十二地支紀時,每時辰相當於現在兩小時。
子時:23點至1點,老鼠活躍。
丑時:1點至3點,牛正在反芻。
寅時:3點至5點,老虎遊蕩覓食,兇猛無比。
卯時:5點至7點,太陽未升,月亮仍在,月中玉兔正忙著搗藥。
辰時:7點至9點,群龍行雨之時。
巳時:9點至11點,蛇開始活躍。
午時:11點至13點,陽氣正盛,正是天馬行空的時候。
未時:13點至15點,羊在這時吃草,會長得更壯。
申時:15點至17點,日落而猿啼,猴子活躍。
酉時:17點至19點,夜幕降臨,雞開始歸窩。
戌時:19點至21點,狗開始守夜。
亥時:21點至23點,萬籟俱寂,豬正在鼾睡。
文章來源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