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歷史上,波旁王朝算得上是顯赫一時的朝代,曾經統治過包括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多個國家。波旁王朝統治法國期間,把法國發展成為歐洲數一數二的強國,是波旁王朝最輝煌的時候。
不過,當一個朝代被推翻的時候,這個朝代的皇室或王室成員下場都不是很好,古今中外有無數例子可以證明這點。在歐洲歷史上,法國波旁王朝既有輝煌也有沒落,當波旁王朝被推翻的時候,其王室成員下場之慘,可以說是近代歐洲最慘的王室。
路易十六是法國波旁王朝第五代國王,他在位期間的法國,社會矛盾尖銳,法國人民生活困苦,但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以下簡稱「瑪麗王后」)仍然帶頭過著奢華、揮霍的生活,儘可能把王宮凡爾賽宮改造成享樂天堂,弄得全國上下民怨沸騰。另外,路易十六對瑪麗王后言聽計從,軍政大權被瑪麗王后把持,宮廷大臣為討好瑪麗王后互相爭權奪利,國家一片混亂。
因為太陽王路易十四確立了波旁王朝在法國的絕對統治權,所以波旁王朝一直實行專制統治,本來是用來監督王室的議會形同擺設。路易十六為了平息民怨,重新召開了三級會議(教士、貴族、平民三個等級代表組成的議會),但會議最終破裂,平民與王室徹底決裂。
1789年7月14日,法國首都巴黎爆發大規模反王室革命,目的是推翻專制統治的波旁王朝,史稱「法國大革命」。因為波旁王朝已經盡失民心,所以巴黎人民都加入到大革命中,聲勢非常浩大。面對危急形勢,路易十六和瑪麗王后不打算出逃,而是派了王室軍隊鎮壓革命,但當天就被革命軍擊敗,路易十六一家被革命軍生擒,囚禁在另一座叫杜伊勒裡宮的王宮裡。
在囚禁期間,路易十六被迫妥協,宣布廢除君主專制,改為實行君主立憲,王室的權力被大幅度限制。不過,路易十六和瑪麗王后沒有真心擁護君主立憲,計劃出逃並且奪回權力。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帶著瑪麗王后、夏爾王太子、特蕾莎公主,一行四人從杜伊勒裡宮出逃,第二天回到了凡爾賽宮。
路易十六一家出逃,雖然引起法國人民不滿,但真正令法國人民憤怒到極點的,是路易十六宣布君主立憲無效,並命令仍然忠於王室的軍隊鎮壓革命、取締議會。路易十六出逃和反撲的行為令法國人民的憤怒去到了極點,雙方再次展開激戰。到了1792年,革命軍徹底擊敗王室軍隊,路易十六一家再次被生擒,波旁王朝至此被推翻。
這一次,革命軍沒有像上次那樣善待路易十六一家,他一家的下場,可以說是近代歐洲最慘的王室。路易十六和夏爾王太子被囚禁在監獄裡毆打,瑪麗王后和特蕾莎公主下場更慘,被憤怒的暴民輪番施暴和虐待,差點被折磨致死。
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他死時仍表現出波旁王朝國王應有的威嚴。1793年10月16日,被折磨到不成人樣的瑪麗王后也被送上斷頭臺,她死時也表現出波旁王朝王后應有的高貴。1795年6月8日,夏爾王太子在監獄中被毆打致死。
至於特蕾莎公主,她大難不死,被送到國外流亡,後來她嫁給了堂兄,即後來的路易十九。波旁王朝曾經在1814年和1815年兩次復闢,最後還是在1830年的七月革命徹底覆滅。路易十九從父親查理十世手中繼承王位,作為波旁王朝最後一代國王的身份籤署了退位書,但過程還不到一個小時,所以特蕾莎公主實際上做過不到一個小時的波旁王朝王后。直到1851年10月19日,特蕾莎公主在國外流亡時病死。
法國波旁王朝路易十六國王、瑪麗王后、夏爾王太子、特蕾莎公主,絕對是近代歐洲最慘的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