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烏菲茲——用玩心逛美術館

2021-03-01 視集ADS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館日,今天視集準備帶大家去看看我們的重磅主角——有「文藝復興藝術寶庫」之稱的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Uffizi Gallery)

它是義大利最重要的文化瑰寶,也是每個到佛羅倫斯的遊人必去朝聖的「打卡點」。烏菲茲美術館收藏品達2500件之多,每年接待近200萬遊客,是全世界拜訪人數最多,也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

▲ 烏菲茲美術館面對阿爾諾河的涼廊外觀

這個藝術寶庫的前身是大名鼎鼎的美第奇家族統治下的佛羅倫斯市政辦公室,義大利語中的烏菲茲(Uffizi)一詞就是辦公室的意思。「辦公室」裡陳列了喬託、拉斐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波提切利、提香、卡拉瓦喬等一眾藝術大師的作品。

▲ 烏菲茲美術館呈瘦長的U型結構一座「辦公室」就如此豪華,連拿破崙都垂涎不已,美第奇家族在當時的實力令人咋舌。隔壁還有作為美第奇家族宅邸的皮蒂宮(Palazzo Pitti),藏品數量和奢華程度也不遑多讓,鋪天蓋地全方位地展現了什麼才叫真「歐式」。

▲ 18號展廳-講壇廳

就拿烏菲茲美術館裡這間八角形的講壇廳來說:光裝飾用的金箔就有130平方米,用了約6000片印度洋的貝殼鑲嵌穹頂,超過2500片母珠貝裝飾鼓座,牆上覆蓋紅色絲絨,各個領域的藝術大師的精美作品環繞其中。這只是其中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展廳,而整座烏菲茲有近百個展廳。

▲ 從烏菲茲的走廊窗戶看出去的老橋景色

▲ 第一走廊

看到這裡是不是開始覺得有壓力了呢?沒關係,去到之後壓力更大:成百上千的作品齊刷刷看著你,但你眼花繚亂分不清誰是誰,在烏泱泱的人群裡暈頭轉向。重點是烏菲茲美術館是沒有中文導覽器的,而美術館也會不定時調整所開放的展廳和展品的位置,感覺還沒開始參觀前就患上了「知識焦慮症」。

▲ 知名藝術家的展廳總是人聲鼎沸

當然也有很多網友貢獻了「鎮館之寶地圖」、「烏菲茲必看清單」等攻略,可是介紹來介紹去也就那幾個著名大師的幾幅經典作品。大家都奔著幾個熱門展廳去了,好多我們並不熟知的神仙藝術家和美妙的作品就這樣生生被錯過。


既然如此,何不拋開約定俗成的「偏見」和「標準」,不談技法,不談成就,我們去看看那些冷門又好玩的作品吧!

▲ 左:阿格裡巴 / 右:「海盜」塞內卡

在第一走廊就遇到了所有藝考生都再熟悉不過的「老朋友」——阿格裡巴和海盜。為什麼說是老朋友了呢,大概每個藝考生都曾經被他們「折磨」過:阿格裡巴臉扁扁的,一不留神就走形;圍著海盜轉一圈都找不到一個好畫的角度,看著他一臉苦大仇深,畫的人更愁了。

偏偏石膏像是繞不去的坎,畫不好就不能畫真人寫生,幾乎每個藝考生都有一段和石膏像死磕的經歷,而石膏像的「黃金真身」就在烏菲茲美術館。

▲ 網友們奉獻的「憂愁、三下巴、方到變形、太難了」的各種版本的演繹(右下角的伏爾泰說:我真的沒有笑……忍不住了噗)

但其實我們說的「海盜」也不是真的海盜,他是古羅馬時期斯多噶派的哲學家:塞內卡。塞內卡可是和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聖賢齊名的哲學家,只不過因為下場比較慘又長得醜被叫成「海盜」,可見大家都是「顏控」啊。

▲ 《Pothos》:「逆光也清晰,照亮我的美」說到「顏控」就不得不提走廊上這位「自拍」的美男子:《Pothos》(字母重新排一下就是photos,是不是很巧?)。他充分地掌握了從上往下拍顯臉小的技巧,自信的交叉腳,底下的鵝還精心地替他調整襯布的細節。據說他十分渴求愛情,所以藝術家將他塑造成重心不穩的傾斜模樣來表達對另一半的渴望,怪不得那麼自戀了。

▲ 42號展廳-尼俄伯室(走你~)

木心說:「雕像是罪犯,永遠不能變,雕像最苦了。所以我在想我死了以後會不會變雕像?那我真苦了,手擺哪裡好呢?」

在尼俄伯室就放著一群可憐的雕像,就像集體在玩「 1、2、3 木頭人」的定格,一直這麼永遠的靜止在那裡。不知道日子長了會不會有雕像想互換姿勢呢?

▲ 仰望天花板是在義大利的標準動作,專治頸椎病

其中雕像永恆「深情凝視」的是各個天花板,除了牆上的畫作之外,幾乎每個天花上都花樣百出:奇花異草、神話史詩、錯維空間、雕梁畫棟……以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天花板溼壁畫《創世紀》為極致代表,在義大利走一趟簡直能治好頸椎病,但是會把眼睛看花(作者本人表示近視度數又加深了並後悔沒帶望遠鏡來逛美術館)。


▲ 美第奇家族的怪誕裝飾》(第一走廊)


▲ 佛羅倫斯畫派《奇異裝飾》(第二走廊)不要看宗教畫好像畫來畫去都是同樣的角色相似的主題,仔細看其實畫家在裡面絞盡腦汁地塞進自己的「設計」來讓作品顯得與眾不同。有一些現在來看甚至非常前衛和時尚,就像下面這幅祭壇畫的局部:

▲ 左手養生,右手朋克

我們可以看到這位不知是聖人還是領主大公的衣服上,被設計成一整串聖經故事,這些故事就像電影膠片或連環畫一樣以畫中畫的形式在袍子(幕布)上放映。更神奇的是這名男子一手轉著保健球一手抓著綁長巾的權杖(讓人想起旅行團樂隊綁毛巾的麥克風),左手養生右手朋克,耐心尋味的衝突感真的很有性格了。

▲ 西蒙內·馬爾蒂尼和利波·麥密-《天使報喜》而即便《天使報喜》這款被畫了無數遍的題材也有奇作,光烏菲茲美術館裡頭就有好幾幅這個主題的「鎮館之寶」,像達文西,波提切利的《天使報喜》都是人氣熱門。但這幅《天使報喜》祭壇畫卻可愛的緊,大天使加百列直接把臺詞做成了彈幕直接biubiubiu~發射出去,而聖母一臉嫌棄,全身寫滿了拒絕。這大概是所見過最生動的《天使報喜》了,不得不說畫家真的戲很足,為了作品出彩還自帶特效。

《天使報喜》局部-「彈幕攻擊」

自帶特效的還有下面的這幅作品(編號434),作品講述了一個厲害的故事:

主角叫方濟各,他在山上絕食修煉了40天之後感動了耶穌基督,耶穌化身六翼天使,發動神技「動感光波」在方濟各印上自己的「聖痕」(耶穌被釘十字架上的五處傷痕),而且是羅馬教廷唯一官方承認的聖痕。從此他升級為「聖徒」,叫「聖方濟各」,還能跟小鳥說話,成為動物和大自然的守護者。

▲ 十字架匠師 434-聖方濟的耶穌苦難的標記《帶美第奇題詞的奇異裝潢圖》

喬託可能受了這幅中世紀「動感光波」的啟發,又創作了一幅知名的升級版「放風箏」《阿西西的聖方濟各領受聖痕》。同樣的故事情節,只是形象更具體了,特效還帶輔助線的那種。下次大家看到擁有耶穌欽賜同款傷疤的人就知道那個是聖方濟各了。

▲ 喬託-《阿西西的聖方濟各領受聖痕》

在烏菲茲裡看到最喜歡的,是這幅「奇幻的修道生活」:和常規描述修士修道的場景不同,這裡的修士們日子逍遙快活得很,甚至讀出了中國古代文人畫中寄情山水間的寫意和敦煌壁畫的生動故事性。而裡面人物和空間的豐富性又像是修道版的《清明上河圖》。(細節太多勞請大家橫屏觀看)

▲ 安吉利科-《Thebaid》

一看作者果不其然:安吉利科,這位以虔誠到出了名的修士畫家,說他「沉迷修道」都不為過。和聖馬可修道院裡奉獻給上帝的溼壁畫不同(點擊回顧),這幅木板畫更像他的繪畫日記,記錄修道的生活日常:

▲ 花樣投餵

▲ 分分餅,上上樹


▲ 捕魚養雞

▲ 好久不見,來洗個腳吧

▲ 修士的高級座駕:獅子拉車

▲ 獅子座駕去「加油」了,又換成了轎子

▲ 風神送我出海看書

畫中有趣的細節讓人流連不已,近乎漫畫的敘事手法和幽默的繪畫語言,還有奇異的飛禽走獸,都展現了畫家的豐富想像力和愉悅的創作狀態,享受其中才是藝術最迷人的地方。

▲ 喬萬尼·貝利尼-《寓言》

看完了修道版的《清明上河圖》,我們再來看另一幅特別的作品:貝利尼雖然把作品命名為《寓言》,但是看不出什麼神秘感,反倒像天神們周末放假,在小區花園遛娃散步的現場。

《寓言》局部:中箭的聖塞巴斯蒂安

和其他莊嚴擺位的宗教畫不一樣,聖母與耶穌這次並沒有佔據「C位」,甚至很難辨認出他們在哪。也很少能看到風景比人物佔比大的宗教畫,以及這樣鬆散的人物狀態。可以看到最右邊的聖塞巴斯蒂安,中著箭還在閒庭信步。

▲ 聖塞巴斯蒂安花式中箭

不管是在烏菲茲看畫,或是在其他教堂看溼壁畫,常常會看到這個全身中箭的淡定小哥——聖塞巴斯蒂安。這位堪稱「草人借箭」的古羅馬禁衛軍隊長,被羅馬帝國皇帝戴克里先下令亂箭射穿,卻奇蹟般地沒有被殺死。因此在藝術作品中,他常被描繪成捆住後身上插滿箭的樣子,是除了耶穌基督外「最痛的男人」。

▲ 《野豬》(第三走廊)

隆重向大家介紹:位於《拉奧孔》後面的一座公元一世紀的古羅馬野豬雕像。義大利人對美食:野豬的執著直接體現在美術館。1634年更是以此形象做了青銅複製品「野豬噴泉」,樹立在佛羅倫斯新市場的拱廊。相傳這隻野豬能帶來好運,遊客們爭相合影,豬鼻子都被摸得錚亮。

▲ 《野豬噴泉》-新市場的高人氣「景點」

大街小巷餐廳櫥窗更是不乏野豬的身影,各種野豬主題的餐廳和街頭美食隨處可見:火腿、香腸、烤豬肉、肉醬意面,可見Italy是真正的"Eataly"。不僅美食,還有一個起源於佛羅倫斯,最愛使用野豬皮的品牌:GUCCI。野豬皮曾經是GUCCI的經典材質,可以說各個部分都被運用到淋漓盡致。

▲ 義大利各種主打野豬的美食餐廳當我們看一件藝術品的時候,它的出現可能代表了整個地區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時代特質。從一隻豬可以窺見歷史、藝術、美食、時尚……有趣的是,疫情期間人們都居家自我隔離,義大利的野豬就大搖大擺地上街溜達了。

相信嗎?在烏菲茲走一圈,竟然會收到不同作品的「高甜示愛」。

▲ 波提切利-《聖母子,與四天使及六聖徒》及其局部

很多藝術家都在作品的細節處留下「小心機」,簡直可以截圖出來做表情包。就像波提切利這幅《聖母子,與四天使及六聖徒》,乍一看就是傳統的宗教畫,但留意右下方的聖人,竟悄悄地對你「比心」,突然就覺得很暖啊。

雨果·凡·德·古斯-《波爾蒂納裡三聯畫》局部

▲ 波提切利-《持勳章的年輕人肖像》/街頭塗鴉

走一圈會發現其他的作品裡也在低調地向你「比心」,義大利人確實很有愛,不管是在殿堂級美術館牆上還是街頭巷尾的塗鴉都在不遺餘力地呼喚愛。這是一種浪漫主義,用藝術的語言和細膩的情感為這座城市賦予意義。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為藝術品賦予自己理解的意義,這也是看展的「浪漫主義」,反正原作者也不可能跳出來跟你爭辯。

▲ 偶遇一對在烏菲茲拍結婚照的情侶,果然是個有愛的地方

最後說說烏菲茲的靈魂人物——首先提出「文藝復興」這個概念的,烏菲茲美術館的總設計師:喬爾喬·瓦薩裡,也是盤點「藝術家生平」的《名人傳》作者,相當於集藝術家、設計師,策展人和評論家於一身,他的藝術理念對後世影響非常深,直到現在他的觀點仍被廣泛認可。

「捧紅」了「文藝復興三傑」的瓦薩裡

而瓦薩裡有一句名言:「為了藝術,為了工作,也為了樂趣。」,這句話是烏菲茲美術館的座右銘,也是寫這篇文的初衷。藝術品固然珍貴,也要看的人能樂在其中。不妨拋開既定的枷鎖,去好好地享受藝術。畢竟看展「最緊要系開心嘛」!

希望疫情能早日過去,可以再次回到託斯卡納豔陽下,回到翡冷翠迷人的懷抱裡,與你們在烏菲茲美術館相遇。

地址:Piazzale degli Uffizi 6, Firenze
官網:https://www.uffizi.it/en開放時間:周二-周日,8:15-18:50;每周一、1月1日和12月25日閉館。(售票處18:05關閉,18:35清館)門票:旺季(3月1日-10月31日)20歐元,淡季(11月1日-次年2月28日)12歐元;優惠票:旺季10歐,淡季6歐(優惠票適用於18-25周歲的歐盟國公民);免票:18歲以下(不滿12歲須有成人陪同);具體優惠和免票條件可以在官網查閱。網上預約:https://www.uffizi.it/en/tickets烏菲茲美術館(Gli Uffizi)、皮蒂宮(Palazzo Pitti)和波波裡花園(Giardino di Boboli)三個景點合稱為le Gallerie degli Uffizi;三個景點聯票:旺季38歐,淡季18歐(3日內有效)。

最近烏菲茲美術館官網還開放了新的虛擬展廳,能讓大家足不出戶在線雲遊美術館(還提供了vr模式):

另外還有官方神級紀錄片《佛羅倫斯和烏菲茲美術館》,提供了超高清的畫質和細節,還有常人無法感受的角度,在bilibili可以在線觀看。

註:文中部分圖文(無水印)及內容資料源自官網及網絡

🇮🇹歡迎關注視集,在看轉發

如需轉載,請至後臺聯繫授權

藝術/設計/展覽/文創/旅行/訪談/電影/音樂

微博/豆瓣MONO 搜索:視集ADS

合作聯繫:alldesignstudio@hotmail.com

相關焦點

  • A·P 烏菲茲美術館
    烏菲茲美術館所在的宮殿原是顯赫一時的美第奇家族辦公的地方,「烏菲茲」(Uffizi)一詞即義大利文「辦公廳」的意思。靠賣藥起家的美第奇家族是大銀行家,,實際統治佛羅倫斯近3個世紀。這個家族從15 世紀到18世紀出了3位羅馬教皇和兩位法國皇后。
  • 烏菲茲美術館預約步驟詳解(2018.3更新)
    小編曾親眼看見長達約1.5km的隊伍。對於時間有限的人來說有時不得不放棄參觀美術館。那麼如何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呢?小編推薦事先通過官網或電話預約,大大節約等待時間。年票:50歐;三個景點聯票:旺季38歐,淡季18歐(3日內有效,憑聯票可走預約通道);年度聯票:70歐;每月第一個周日免費進入(不可預約);語音導覽:6歐元(一副耳機),10歐元(兩副耳機)語音導覽可選語言:義大利語、英語、法語、西班牙語、德語和日語。
  • 新版烏菲茲美術館預約步驟詳解(2019.1更新)
    小編曾親眼看見長達約1.5km的隊伍。對於時間有限的人來說有時不得不放棄參觀美術館。那麼如何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呢?小編推薦事先通過官網或電話預約,大大節約等待時間。免票:18歲以下(不滿12歲須有成人陪同);具體優惠和免票條件可以在官網查閱。
  • 烏菲茲美術館預約步驟詳解(2016新版)
  • 聚焦丨烏菲茲美術館的館宣之道
    走馬上任後不久,這位新館長就展開了一系列提高美術館運營效率的新舉措。2016年春天,烏菲茲美術館數碼宣傳部宣告成立,並於同期實現技術完善。其實在此之前,烏菲茲美術館並非沒有獨立的宣傳部,宣傳當時是由其他單位輔助完成的,主要的協助單位是隸屬於前佛羅倫斯博物館中心的各個博物館的秘書處。
  • 梵·高博物館、烏菲茲6月初重開,一批知名博物館陸續開放
    澎湃新聞獲悉,羅馬奎迪納萊宮將於6月2重啟因疫情被迫中斷的拉斐爾大展,6月1日恢復開放的梵·高博物館原定檔於今年夏季舉辦的「梵·高書信精選」展將改為秋季舉辦,烏菲茲美術館(Uffizi)將於6月3日開放。
  • 假日憶舊遊 | 加泰隆尼亞美術館
    ,有意無意間逛了不少藝術場館。高迪的各種建築不用說,另外還有巴塞隆納現當代藝術館,塔比埃斯美術館,米羅美術館等六七個。尤其加泰隆尼亞國家美術館(以下簡稱「加美館」),以其精心獨到的展示方式和舊館改造能力讓我印象深刻。加美館座落於巴城西南的蒙特惠奇山。那裡其實是一片丘陵,海拔不到兩百米,以1929年的世界博覽會為契機,陸續開發而成。
  • 奇趣美術館|羅浮宮一姐和羅浮宮老千
    現藏於美國沃斯堡金伯莉藝術博物館奇趣美術館 《 蒙娜麗莎 》和《方片A的作弊者》分別在第一季的22 - 24集和13 - 15集, 希望讀過文章的你 ,
  • ETN和達文西、但丁、米開朗基羅會師佛羅倫斯美術學院美術館
    接待全球訪問者最多的美術館之一 學院美術館隸屬於美術學院,建立於十八世紀下半葉,最初是為了給美術學生們提供臨摹大師作品的學習教材。而在佛羅倫斯作為國家首府的歷史階段,學院美術館的館藏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並成為了首座當代藝術收藏館。正是在這座美術館中,當時的美術學生們獲得了最前沿的藝術靈感和當代藝術啟迪。1872年,米開朗基羅的代表作品「大衛」被最終轉移至美術館內,從此走向了國際美術收藏館的巔峰,成為了現今接待全球訪問者最多的美術館之一。
  • 觀點| 疫情後再「讀」美術館:用藝術理解不斷擴展的世界
    目前,各國博物館、美術館正有序恢復開放。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美術館」「美術館該怎麼做」,這樣的問題此時更值得反思。疫情加速建設了「無牆的美術館」,未來,美術館又將「如何從物理的存在之中跳出來」?作為「機構」的美術館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美術館」「美術館該怎麼做」等問題始終困擾著我們,而我們對「美術館用來做什麼」始終沒有懷疑過。宏大的建築體在中國的土地上不斷「生長」,美術館也不例外,而恰恰這種雨後春筍般的發展速度給真心想運營美術館的人惹來了麻煩——長效穩步地發展美術館的時間和空間都被大大壓縮了。
  • 【情感測試】30歲的你,能否將玩心收起?
    到了「三十而立」的年紀,或許你覺得自己已變得很努力,但是細想一下,自己是不是仍收不起玩心?還什麼都沒有「立」起來呢?在三十歲這個節點,有些人會感到特別焦慮,導致焦慮的原因可能是工作、愛情,亦或是車子、房子、存款……那麼,三十歲的你,能否將玩心收起呢?隨星座屋小編做個測試。
  • 小布帶你逛哈密人的第一家美術館
    哈密市美術館位於哈密市新民五路文化創意產業園內,原為純鹼廠的老廠房,經由當代藝術、建築空間、文化產業與歷史文脈及城市生活環境的有機結合,注入現代設計語言的方式將空置廠房改造成畫廊、藝術中心於一體的哈密市美術館。
  • 別具一格:東京最值得一逛的10大美術館
    東京都內推薦的第三個美術館是吉卜力飯情侶絕對不容錯過的「三鷹之森 吉卜力美術館」。由宮崎駿先生擔任館主的這個「三鷹之森 吉卜力美術館」,連日來迎來了不少喜歡吉卜力的情侶和家庭,十分熱鬧。館內にはジブリファンにはたまらない工夫がたくさん!その內容は是非ご自身で確かめてみてください。ひとつ注意していただきたいのが、こちらの「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は完全予約制です。
  • 美國國家美術館,簡直就是藝術生的天堂
    自從讀博以來就偏愛印象主義,繪畫以莫奈音樂以德彪西為主要,喜歡那份朦朧和用色彩表達意境的手法,從不畫細節,卻將細節表達的淋漓盡致。於是我快速穿行文藝復興洛可可哥特和現實主義,直入印象主義。國家美術館的印象主義區域有7,8個展廳,含括的藝術家不勝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