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足協以限薪的方式鼓勵和推動球員留洋

2020-12-16 王繼生

在昨天中國足協在上海組織召開2020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上,主旨包括五點:財務狀況接近「極不健康」,「金元足球」必須退出賽場,處罰一視同仁絕不含糊,中性冠名促「輸血模式」改變。鼓勵球員留洋。

現如今,隨著新的限薪政策的出臺,國內一線隊球員稅前年薪不超過500萬元,稅後大約是275萬元,這樣的薪酬幅度與中超元年時基本持平。如果得以嚴格執行,這樣的限薪力度將是非常大的。中國足協秘書長說了一段發人深省的話:「出臺工資帽的目的是為了鼓勵球員留洋,年輕球員在國內拿高薪,他們就不願意走出去。」

其實,中國職業足球的泡沫,已經膨脹到了不能不限的地步,國家隊的邊緣後衛,轉會費動輒以億計算。中超坐替補的球員,工資能和五大聯賽上遊球隊主力比肩。這種市場是極其不健康的,這就是中國球員不願意走出去留洋的原因所在,之前張琳芃、李昂、韋世豪都有留洋的可能,為什麼沒有成型,還是因為自己不想走出去,在外面一是語言關,二是掙得不如國內多。

現在足協及時調整,用降薪、限薪的方式,鼓勵和推動球員留洋。亡羊補牢的同時,期待著會有下一個武磊的出現。看看我們的近鄰日本和韓國的球員大都活躍在歐洲的五大聯賽,尤其是日本球員,他們甚至可以組成一套23人的旅歐大名單,這是非常恐怖的,而我們只有武磊在西班牙乙級聯賽,日本和韓國聯賽的年輕人都將走出國門視為職業生涯發展的必經之路。留在國內聯賽更多是因為實力上不達標,帶來的無奈。

這足以看出中國足球的落後,最典型的是在當年吳承瑛被意甲的科莫看上,談的是零轉會費,申花俱樂部拒絕了,科莫俱樂部總經理的一句話我到現在都記得,他說:「以中國足球的水平還沒有到和我們討價還價的地步」,最後這事也告吹了,看看90年代三浦知良加盟意甲的熱那亞,是因為有著多家日本企業的贊助。也就是說,三浦知良打開意甲大門的方式,其實和我們中國球迷調侃最多的「張稀哲狼堡賣車」模式無二,唯一的區別是三浦知良最終踢了21場意甲聯賽。而張稀哲只是最後三輪德甲進入了大名單還沒有出場的記錄,中國足球與日本的差距不止30年這麼簡單,連理念都落後了。正是有了三浦知良,當1998年中田英壽登陸意甲時,義大利人才絕對不會說『壽司來披薩國做什麼!

中國球員留洋可以先選擇低級別的聯賽,比如葡超、比利時聯賽和荷甲聯賽,當年董方卓就是在比利時聯賽大殺四方的,在2020-21賽季的比甲賽場,今年共有多達10名日本球員,這裡成為了他們旅歐的新大陸。在看看曾經在奧地利聯賽踢球的韓國和日本球員黃喜燦和南野拓実,他們拿低級別的聯賽當跳板,最後倆人一個去了德甲的萊比錫,另一個加盟了英超的利物浦,中國球員的能力還不足以去五大聯賽的強隊,就拿張稀哲來說,在德甲的沃爾夫斯堡當了半個賽季的「陪練」當他在回到北京國安後,隊友都對他的表現刮目相看,認為他漲球的速度驚人,如果現在讓武磊再回到中超踢球他可以不費吹灰之力,以前在國米實訓過的王大雷曾經說過:「自從到了歐洲高水平俱樂部我才發現以前在中國踢的全都是業餘足球」。

現在中國足協採用降薪來逼著球員們走出去,中國足球需要他們更快、更好地成長起來。斷了他們的「糧道」,逼著他們破釜沉舟,中國足球需要的就是更多的勇氣與更大的決心。中國職業足球的大變革之際,根基土壤是否得到陽光才最重要,而這個根基就是多年來被反覆提及的青訓。有了青訓培養出人才然後送出去,看來,中國足球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相關焦點

  • 福布斯專訪中國足協秘書長劉奕:限薪是想刺激本土球員留洋
    北京時間12月14日消息,《福布斯周刊》刊登了一篇專訪中國足協秘書長劉奕的文章,在訪談中他談到了中國足球的現狀以及未來的歸化。此外,還特意談到了目前中超限薪的目的,直言限薪是想刺激本土球員留洋。中國足協秘書長劉奕在談到中超的影響力時,說道:「就品牌知名度和觀眾參與率而言,中超已經被公認為亞洲第一聯賽。而且中超聯賽一般3月開展,11月收官,正好有一段時間位於歐洲聯賽的間歇期,這也能夠填補歐洲球迷收視的空白。」
  • 福布斯專訪足協秘書長劉奕:限薪是想刺激本土球員留洋
    虎撲12月14日訊 近日,中國足協秘書長劉奕接受知名商業期刊《福布斯》專訪,他在訪談中暢談了中國足協對於中國足球現狀的看法和未來規劃,他表示中超限薪新政的目的之一在於刺激本土球員邁開留洋步伐。我認為中超有潛力能逐步從海外收穫轉播權益,尤其是中超更願意接納亞洲球員,就像J聯賽曾經做的一樣。 談中超泡沫現狀 在過去3-5年內,眾所周知中超的品牌認知度和品牌價值急劇增長,但過度支出讓這一切偏離了軌道。
  • 福布斯專訪足協秘書長劉奕:限薪是想刺激本土球員留洋
    虎撲12月14日訊 近日,中國足協秘書長劉奕接受知名商業期刊《福布斯》專訪,他在訪談中暢談了中國足協對於中國足球現狀的看法和未來規劃,他表示中超限薪新政的目的之一在於刺激本土球員邁開留洋步伐我認為中超有潛力能逐步從海外收穫轉播權益,尤其是中超更願意接納亞洲球員,就像J聯賽曾經做的一樣。談中超泡沫現狀在過去3-5年內,眾所周知中超的品牌認知度和品牌價值急劇增長,但過度支出讓這一切偏離了軌道。
  • 限薪倒逼球員留洋?不妨先想想高薪由何而來
    近日,中國足協頒布俱樂部限薪和俱樂部改名政策,想要去掉中超虛假繁榮的泡沫,推動職業聯賽走上正軌,但這一系列舉措因為在實施過程中「太過激進」而引發球迷的廣泛討論。而中國足協秘書長劉奕更是解釋道,給球員「降薪」是為了促進球員「留洋」,那麼,球員薪資高低真的與留洋息息相關?
  • 足協推動年輕球員留洋本是好事,但是就怕是為了留洋而留洋
    最近有關韋世豪、朱辰傑等中國年輕球員留洋的話題傳得神乎其乎的。由於足協推出限薪、工資帽等政策,以及足協秘書長劉奕表示,部分中國優秀年輕球員由於拿著國內巨額薪水才導致了他們不願意出國奮鬥的藉口。
  • 中超限薪令再升級,足協好心辦壞事?
    據《足球報》等多家國內媒體透露,中超即將啟動新一輪的限薪,在現有限薪政策下,國內球員稅前工資不得超過1000萬人民幣,外援不得超過稅後300萬歐元,而新政策在此基礎上再次升格,國內球員稅前工資將被壓縮到500萬人民幣以內,外援則從稅後改為稅前300萬歐元,也相當於在原有基礎上壓縮了將近一半。
  • 足協高管:限薪可鼓勵本土球員留洋 正和2聯賽談合作
    網易體育12月14日報導:中國足協秘書長劉奕近日接受了《福布斯》雜誌的專訪,對中國足協的現狀、未來規劃以及中超限薪等問題給出了自己的解釋。
  • 為什麼限薪令之後足協的二次限薪引來一片喝彩
    10月11日,據足球記者苗原透露,足協醞釀再次限薪,國腳年薪500萬,此前是1200萬。事情還只是醞釀,但當消息披露時,網絡上還是叫好聲一片。中國足球明星的形象之負面可見一斑。在今年中甲聯賽上,出現了大量的三十歲左右的從中超聯賽下來當打之年的國內球員,他們的在中國頂級聯賽的存在現狀,是幾乎所有中國球員的影子,那就是競爭,慘烈的競爭。無論是墮入中甲的曾經國腳,出口轉內銷的留洋球員,還是眾多踢不上球的中超邊緣球員,都不得不承認中國聯賽的高額薪水對於他們的巨大吸引力。
  • 足協:中超擴軍至18支隊伍 入籍球員也將被限薪
    近期,中國足球協會第11屆新聞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中國足協辦公室進行。中國足協新聞發言人透露,職業聯賽將有可能於2025年擴軍,其中包括從2020賽季起到2025賽季,中超、中甲、中乙聯賽的規模將分別向18支、20支、48支邁進。另外發言人還透露,未來足協內部機構部門將大幅裁減,削減到15個部門,並且每個部門都有著各自的職責,有利於統一管理。
  • 不給飯吃就會去耕田,限薪令一出球員就會去留洋,這是什麼邏輯?
    關於中國足球,最近炒得最火的,無非就是球隊中性化名稱和限薪令的出臺。這其中,爭議最多的,就是限薪,上面的意思除了有效引導俱樂部合理和正確的投資外,也想通過這一方式讓更多球員留洋深造,說白了,就是想通過這一方式逼使有潛力有天賦的球員去留洋,別待在中超賽場上,美其名曰是提高能力和競技水平。只是,不給飯吃,難道就能逼人家去耕田?
  • 重慶晨報:限薪令可杜絕天價外援出現,鼓勵本土球員出國留洋
    足協出臺新的限薪令,對此,《重慶晨報》認為,可以鼓勵國內球員出國踢球掙錢。重慶當代該媒體表示,足協為了壓縮球員年薪和俱樂部的投入,希望俱樂部投資回歸理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勵一些國內球員出國踢球掙錢。郭田雨該媒體表示,隨著聯賽水平的下降,顯然會影響中超的贊助和其他相關收入
  • 中超限薪令的組合拳講武德嗎?
    中國足協在11日24號召開的「蘇州會議」上就中超限薪令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政策:國內球員頂薪為稅前500萬人民幣,外援頂薪為稅前300萬歐元;本土球員和外援總工資,不超過7500萬人民幣和1000萬歐元;俱樂部年度總支出不超過
  • 足協幹點實事吧,限薪不好使,可以學學德國這個
    國家隊的比賽和在俱樂部的比賽兩相對比,在經濟收入上簡直就是天壤之別,國家隊給予國腳的補貼並不算低,跟其他項目運動隊比當中也屬於高薪。具體標準為:如果比賽和訓練在國內進行,國足隊員每天將獲得290元人民幣的津貼;如果訓練和比賽在國外進行,國足隊員每天的津貼將是50歐元。但這點錢國腳根本不放在眼裡,遠遠比不上一場比賽的贏球獎,更何況千萬元的年薪!收入差別之大,加入國家隊等於是義務勞動!
  • 限薪、降薪,中國球員就能「走出去」了嗎?
    【文/觀察者網 鄧睿侃】近日,中國足協發布一系列針對中超、中甲等聯賽新政。本土球員、外援降薪限薪,球隊改中性名都是熱議的對象。對於本土球員降薪,大多數體育人士表示,這是合情合理的。但足協相關人士對於該政策目的的解讀,卻不能讓人信服。
  • 足協終於出手,一波反向操作,或讓韋世豪等一眾球員掀起留洋狂潮
    中國球員留洋的就只要尚效力於西乙的武磊這支獨苗。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看見孫繼海、楊晨、李鐵他們一起留洋的一幕呢?中國打進世界盃,也是中國留洋球員最多的時候。如今足協終於出手,一波反向操作,或讓韋世豪等一眾球員掀起留洋狂潮。
  • 國腳年薪將限制500萬元以內,足協意在促進優秀球員留洋
    對此,球迷們議論紛紛,不少球迷認為,足協這一刀砍得太狠了,降薪過多,可能會導致聯賽的精彩程度下降!而部分球迷認為,這是足協逼迫國內球員都去留洋,激活國內聯賽的活力。其實,在今年之前,中國足壇基本是不存在限薪的情況,一切都是市場說了算,能夠拿到多少年薪,都是球員和俱樂部商量著來,有時候為了能夠打動球員籤約,有些俱樂部確實會開出巨額的年薪合同。比如郜林在恆大的年薪,就是昔日中國球員中拿到最多的,郜林認為這是對他實力和付出的認可。
  • 恆大限薪政策不應局限足校,主力球員頂薪500萬應適用於職業聯賽
    網絡資料圖片恆大限薪政策不應局限於本俱樂部足球學校,主力球員封頂薪資三、調薪原則(一)球員跨隊晉升、隊內晉級後,將根據其實際表現,由俱樂部和主教練進行聯合評定,於下一年度1月1日起統一調整薪資;(二)每一年度,一線隊、預備隊可調薪人員佔比不超過50%,梯隊可調薪人員佔比不超過70%;(三)球員晉升至一線隊的三年內,封頂年薪不超過人民幣300萬元。
  • 足協領導道出限薪的真正目的!陳戌源發出最強聲:該覺醒了
    中國男足在近日迎來了重磅消息,中超限薪令繼續加強,本土球員年薪不得超過500萬人民幣,外援年薪如此大陣仗的限薪令也是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那麼為何本次足協會這麼狠心呢?對此,足協主席陳戌源也是發出了最強的聲音,在會議上,陳戌源就首先表達了對於中超的強烈不滿,他稱中超俱樂部中的球員,平均薪酬是日本J聯賽球員的5.8倍
  • 足協醞釀強勢推進限薪:本土球員年薪或直接減半!
    除了「新賽季中超聯賽採用何種賽制」將是本次會議的一個重要議題,中國足協也在就國內職業聯賽球員進一步降薪、限薪問題加緊落實。由於「限薪」符合「足改方案」提出的具體要求,因此被進一步強化推動也是大勢所趨。相比於新賽季聯賽賽制、賽程設計工作的複雜,國內職業聯賽球員被進一步限薪的形勢已經比較明朗。
  • 限薪政策能拯救「高薪低能」的中國足球嗎
    國足在世界盃預選賽的屢戰屢敗,尤其是輸給敘利亞等球隊的孱弱表現,和中超聯賽資本開道的豪情萬丈,形成強烈反差。 中國職業足球運動員的薪水,就像捉摸不定的股票漲漲跌跌。中國足協為何要持續「限薪限投」?球員們稅前500萬元年薪是否依舊太高?中超俱樂部會否自律地遵守約定?被限薪後的中國足球會否更重視青訓培養?限薪政策能拯救「高薪低能」的中國足球嗎? 新政策是「補交作業」?